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遊戲MAN

回覆: 【回鍋】諸葛亮害死關公?大陸學者有此新解【詳文】

魏延只能怪自己行事躁進 才會遭此橫禍呀....尤其當時諸葛亮剛死 蜀漢政局動盪不安 才會被人認為造反...


魏延不是躁進,他是被諸葛亮刻意害死的。三國志劉彭廖李劉魏楊傳:

秋,亮病困,密与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后退軍節度,令延斷后,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

很奇怪吧!當時的三軍總司令是諸葛亮,魏延可以說是副總司令。但是總司令快要死了,死後的一切軍事行動他不讓副總司令參與,他叫誰來密談呢?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這三個標榜的都是讀書人士大夫。他跟這些讀書人開小房間密談,談什麼呢?談要是他死後魏延不願意接受這些對軍事外行的文人的控制的話怎麼辦呢?”軍使自發”。

問題是諸葛亮叫楊儀去殺延,楊儀什麼人呢?這個人根本就是個神經病,根本就是個瘋子。諸葛亮死後他老想取而代之,急急忙忙地就殺了魏延,夷人家三族,還把人家的腦袋丟到地下用腳踩,邊踩邊罵:”庸奴!复能作惡不?”回朝之後還想要把蔣琬鬥倒,最後失敗,自己也自殺。這種沒出息的賤人,爛人,瘋子,神經病!諸葛亮居然用得很高興!還叫他去殺魏延!不能不說諸葛亮在這件事上非常的可惡。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鄧大人!督船上的帥旗被打掉啦!」[/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我們把帥旗掛起來!命令經遠、濟遠向我靠攏!」[/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經遠被包圍了!」[/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濟遠呢?」[/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濟遠逃跑了!」[/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敗類!」[/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鄧大人!經遠衝出了包圍圈!」[/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好!」[/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經遠爆炸!正在下沈!」[/color][/size][/font] [size=3][color=yellow][font=新細明體]「[/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新細明體]」[/font][/color][/size]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回鍋】諸葛亮害死關公?大陸學者有此新解【詳文】

[QUOTE=Quattro]魏延不是躁進,他是被諸葛亮刻意害死的。三國志劉彭廖李劉魏楊傳:

秋,亮病困,密与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后退軍節度,令延斷后,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

很奇怪吧!當時的三軍總司令是諸葛亮,魏延可以說是副總司令。但是總司令快要死了,死後的一切軍事行動他不讓副總司令參與[/QUOTE]

不是刻意 是因為當初北伐時魏延的戰略立場跟諸葛亮不同 尤其魏延個性剛烈

後來諸葛亮一死 就是紅色這一段讓魏延十分不滿 就與楊儀他們發生爭執 之前不滿諸葛亮的情緒一下爆發

結果魏延這下倒成了個叛徒.....

連諸葛亮生前北伐的軍事行動魏延也沒參與到什麼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害死關公?大陸學者有此新解



不是刻意 是因為當初北伐時魏延的戰略立場跟諸葛亮不同 尤其魏延個性剛烈

後來諸葛亮一死 就是紅色這一段讓魏延十分不滿 就與楊儀他們發生爭執 之前不滿諸葛亮的情緒一下爆發


結果魏延這下倒成了個叛徒.....

連諸葛亮生前北伐的軍事行動魏延也沒參與到什麼


當然是刻意。如果說魏延的個性和戰略立場和孔明都不同,孔明幹嘛要讓他幹到軍中坐第二把交椅?

紅色的那一段,根本孔明就不該那樣幹。明明知道楊儀和魏延平時一直就不合,還這樣子來安排,這不是刻意指使楊儀去誅殺魏延,又是什麼呢?

至於說孔明北伐的行動魏延沒參與到,這就不正確了。三國志講到魏延:

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請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剌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戰于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魏延是劉備在漢中王任內刻意提拔的兩名軍事將領之一。劉備在世時他是漢中太守,主漢中軍事。這個位子本來張飛想幹,但是最後劉備交給魏延。顯現魏延確實是一個可以獨力經略一方的大將。孔明南征是在建興三年,北伐是在建興六年。但是建興五年孔明就率大軍進駐漢中。從上述文字來看,建興五年魏延就是”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剌史”。當時就是全軍第二把交椅。之後魏延在北方也屢有戰功。一直到建興十二年孔明最後一次出祁山,魏延還是前鋒大將。怎麼會說魏延對於孔明的北伐沒參與到什麼呢?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害死關公?大陸學者有此新解

[QUOTE=Quattro]當然是刻意。如果說魏延的個性和戰略立場和孔明都不同,孔明幹嘛要讓他幹到軍中坐第二把交椅?

紅色的那一段,根本孔明就不該那樣幹。明明知道楊儀和魏延平時一直就不合,還這樣子來安排,這不是刻意指使楊儀去誅殺魏延,又是什麼呢?

至於說孔明北伐的行動魏延沒參與到,這就不正確了。[/QUOTE]


孔明應該是想讓楊儀 費禕等人牽制魏延 因當初已經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情勢了

魏延之勇應該不用說了 阿Q兄 橘色這段你也有點矛盾 如果要誅殺他的話 幹嘛要讓他做第二把交椅?

難道是要過河拆橋嗎?

問題是屢有戰功都是小戰役 決定性的重大戰役都是其它人接了 孔明前幾次還不讓他出戰呢





題外話:話說 阿Q兄之前提到的三隻毛毛蟲 有何涵義呀....?

偶爾這樣聊一聊還蠻爽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害死關公?大陸學者有此新解



魏延之勇應該不用說了 阿Q兄 橘色這段你也有點矛盾 如果要誅殺他的話 幹嘛要讓他做第二把交椅?

難道是要過河拆橋嗎?


沒錯!我是這麼認為的。事實上有許多史家也認為他當時雖然讓魏延做到第二把交椅,而楊儀也做到首席參謀,但事實上在他死後軍事和政治兩方面都不想交給這兩人,所以就讓楊儀殺掉魏延,軍事就可以交給姜維。而楊儀去鬥爭蔣琬而後失敗身死是不是在孔明的意料中?這就不敢講了。但是楊儀鬥爭蔣琬時是被費褘給出賣,可以發現費褘這個人在除魏延跟廢楊儀兩件事裡都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孔明在背後指使的可能性不能說沒有。


孔明應該是想讓楊儀 費禕等人牽制魏延 因當初已經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情勢了


呃.........如果說今天把孔明換成是關雲長或者是張飛,甚或是姜維,那這樣就是合理的牽制。但是以孔明這個人在處理內政事務上的精明程度來講,除非他故意要害死魏延,否則他不會這樣幹。

楊儀這個人過去的紀錄一直就不好。他走到那裡都一定會跟人家起嚴重的衝突。劉備稱帝後任命他為尚書,他就與尚書令劉巴形同水火,因此還被貶。劉備死後諸葛亮把他帶在身邊處理北伐事務,他又與魏延極度不合。諸葛亮死後,楊儀野心勃勃想取而代之,回朝之後又惡意鬥爭蔣琬,最後失敗身死。諸葛亮不是不知道他的這種走到那裡就要鬥到那裡的個性。他自己生前就說楊儀”性狷狹”。他讓這樣一個人來處理魏廷的事情,意思當然就是要讓魏延死!從楊儀處理魏延的事情來看,可以推算出楊儀是一個不但心胸狹窄兼沒耐性,而且火氣很大的惡人。如果不是刻意要讓魏延死,以孔明的精明,他會讓這樣的一個人來辦魏延嗎?


問題是屢有戰功都是小戰役 決定性的重大戰役都是其它人接了 孔明前幾次還不讓他出戰呢


這是演義裡的描述吧 ^^!正史上絕不是這樣描寫的。如果說有戰功的是小戰役,怎麼可能憑功被封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至於有些戰事有其他人接了,那才是正常的。魏延身為軍中第二把交椅,他是統兵的指揮官,當然是由地位比他低的人領兵出去作戰了。絕對不要把魏延看成一般古裝劇裡動不動就騎著馬衝出去殺人的武將。他是大將,是坐鎮中軍帳的角色。我前面引三國志原文所說的:”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戰于陽溪,延大破淮等”,這段記述去深入研究一下,可以知道這支軍隊就是由魏延單獨率領的。當時就是交一支軍隊給他全權指揮,去經略一個地盤。這個功績才更大,所以他可以晉升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那些去接任務的人就好比是旅長,師長之流,但是魏延就好比是軍團司令,參謀總長,他當然不會動不動就自己接個任務跑出去殺人。

孔明最後一次北伐,魏延是前鋒大將,也是獨力統率一支大軍的指揮官。他從被劉備提拔之後,就一直是擔任方面軍統帥的職務。正史上他的經略經驗和統領經歷還在趙雲之上。趙雲一生在實質上從未擔任過方面軍指揮官的職務。

之所以說孔明不讓魏延出戰,指的是: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万人,与亮异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這是根本戰略的問題。只是魏延所提出的戰略孔明沒有採納,並不是孔明不讓他出戰。


題外話:話說 阿Q兄之前提到的三隻毛毛蟲 有何涵義呀....?


請參考”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害死關公?大陸學者有此新解

我頭腦不靈光了啊啊啊啊! 

阿Q兄 那三隻毛毛蟲的涵義了解後 我竟然笑了啊啊.......


////Orz\\\\\

離題了...


不過如果諸葛亮採用魏延的策略 北伐可能也不會到那麼多次了...

諸葛亮不敢下險棋呀...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肖像被遮蔽

禁止訪問

提示: 作者被封鎖或刪除 內容自動遮蔽
 
簽名被遮蔽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害死關公?大陸學者有此新解



不過如果諸葛亮採用魏延的策略 北伐可能也不會到那麼多次了...

諸葛亮不敢下險棋呀...


很難講。只能說蜀漢要北伐成功真的很難。依照史學家的估計,孔明北伐的總兵力不會超過十萬(之前的大軍已經被小劉丟光了)。以這樣的兵力想要北伐成功,其實勝算並不大的。至於魏延的主意到底正不正確?說法很多。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害死關公?大陸學者有此新解

[QUOTE=Quattro]很難講。只能說蜀漢要北伐成功真的很難。依照史學家的估計,孔明北伐的總兵力不會超過十萬(之前的大軍已經被小劉丟光了)。以這樣的兵力想要北伐成功,其實勝算並不大的。至於魏延的主意到底正不正確?說法很多。[/QUOTE]


我還是認為他的看法是正確的  但諸葛亮不去試


的確 就算打下來了 守不守的住也是個問題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諸葛亮害死關公?大陸學者有此新解



我還是認為他的看法是正確的 但諸葛亮不去試


的確 就算打下來了 守不守的住也是個問題


我也是認為魏延的看法是正確的。相較之下,魏延從劉備入川的戰事開始就一路擔任軍事指揮官,並且在劉備的重用下一路做到方面軍總指揮的職務,長期擔任在軍政兩方面經略一個地盤的任務。至於孔明,不但沒有擔任過類似的任務,連統兵作戰的經驗也少之又少。孔明自己就是一個文人統兵的惡例。在孔明治下最有名的一個惡例就是馬謖。明明有一個久經戰陣的優秀將領王平,但是孔明就是不用他,叫他站在旁邊看,反而叫馬謖去守街亭,結果失敗,他老兄就為了推卸責任把馬謖給宰掉了。

有很多史家認為孔明是想要”以攻代守”,壓根兒沒想過要打贏,只是想用一連串的軍事行動去騷擾魏軍,使其無暇攻蜀,所以不採取魏延的險計。這一點我不認同。原因是在那個年代中國根本就沒有”以攻代守”這種思想。這根本就是二十世紀才出現的思想,而且還不是中國人發明的,而是德國的克勞塞維茲所發明的理論。在三國時代孔明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構思。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8-18 18:59 , Processed in 2.47715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