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水母




域: 真核生物域
界: 動物界
門: 腔腸動物門
綱: Scyphozoa

缽水母綱有:
十字水母目
立方水母目
旗口水母目
根口水母目
冠水母目


簡介:
    水母與水螅、海葵、珊瑚同屬於無脊椎動物的刺絲胞動物門(舊稱腔腸動物門),在它們的觸手或其他部位生著具毒性的刺絲胞,有防衛或捕食的功能。

     依最新的分類法,將刺絲胞動物分為:水螅蟲綱、缽水母綱、方水母綱及花蟲綱等四大類。

     因為<<水螅蟲綱>>、<<缽水母綱>>及<<方水母綱>>的生活史中都有漂浮期,即俗稱的水母,因此所謂的水母包括了上述三類動物。

     此外,有一類刺絲胞動物的近親,稱為節板動物,如俗稱的海楊桃,因為外型及生活方式與一般水母極為相似,因此常被誤認為水母。

     目前市面上販賣的水母在分類上多屬於缽水母綱,缽水母綱動物的生活史主要以水母形態(漂浮期)為主,體型較大,傘緣直徑大約在2-40公分之間,特別大的種類傘徑可達1-2公尺,傘狀成圓盤形,或呈錐形、半圓形或碟形等,形狀因種類不同而異。其水螅型階段不發達,或完全消失。水母大多呈透明,但會因體內的生殖腺或其他如胃囊等的結構具有顏色,或有藻類共生而在部份位置呈現鮮豔顏色。

    水母是無脊椎動物﹐是腔腸門中的一員。腔腸門是動物中結構最簡單的一種﹐其中包括水母﹑ 海葵﹑珊瑚和水螅。全世界的海洋中有超過兩百種的水母,牠們分佈於全球各地的水域裡﹐無論是熱帶的水域﹑溫帶的水域﹑淺水區﹑約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區都有牠們的影蹤。水母早在六億五千萬年前就存在了﹐ 牠們的出現甚至比恐龍還早﹗水母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最大的水母的觸手可以延伸約十米遠。

     水母( Jellyfish)屬於腔腸動物,是海洋中重要的大型浮游生物。在分類上有些屬於水螅蟲綱(Hydrozoa),有些屬於缽水母綱(Scyphoz- oa),其生活史中,幾乎所有種類都有兩型,即水螅型和水母型,並有兩型在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之間的世代交替( Metagenesis)現象,而我們常見到的水母,即是有性的水母型。


介紹水母:

水螅蟲綱Class Hydrozoa
胞泳目Order Physonectae---盛裝水母科Family Agalmidae

◎盛裝水母
學名 Agalma okenii
英名 Agalma jelly
分類 盛裝水母科
分布 西太平洋海域
生態 浮游於海水的表層,體態跡近透明而有助於逃過敵害。具浮性作用的氣胞體(pneumatopho-re)下方有兩列泳鐘(nec-tocalyx,泳鐘下方則為體態長葉狀的幹群。以觸手捕捉小型浮游動物為食,屬於水螅蟲綱的種類,體型亦屬於大型。

缽水母綱Class Schyphozoa
方水母目Order Cubomedusae---燈水母科(箱形水母科)Family Cabybdeidae

◎燈水母(刺瘤燈水母)
學名 Carybdea rastonii
英名 Sea wasp
分類 燈水母科(箱形水母科)
分布 西太平洋海域
生態 棲息於暖水海域的表層,觸手上的刺細胞毒性強,可對人造成極大的傷害。大雨過後常出現在河口附近,能以觸手捕捉小型浮游動物,並具有相當的游泳力。雌雄異體。傘徑可達3公分。

旗口水母目Order Semaeostomeae---羊鬚水母科Ulmaridae

◎海月水母
學名 Aurelia aurista
英名 Moon jelly
分類 羊鬚水母科
分布 廣世界海域
生態漂浮於海水的表層,較為常見。雌雄異體,傘部均有四片馬蹄型的生殖線。雌水母產出的卵與精子完成受精後,孵出的幼體會著附於硬體上,並長成水螅型(polyp),每一水螅型行扁平無性的分裂而成為浮浪幼體(ephyra,隨後長成水母成體。傘徑一般為15公分,可達50
公分。

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硝水母科Mastigiidae

◎巴布亞硝水母
學名 Mastigias papua
英名 Spotted mastigias jelly,Papuan jellyfish
分類 硝水母科
分布 西太平洋暖水海域
生態 通常成大群游於海水表層,口腕呈短錐狀而有附著物,觸手有8隻。傘膠質厚,外具多角形刺胞瘤。因共生藻含於中膠層內,形成眼斑狀色素斑點。會隨陽光而游動,並由此得到體內藻類光合作用所產生的能量。傘徑達20公分。

根口水母科Rhizostomatidae

◎褐色根口水母
學名 Rhizostoma pulmo
英名 Sea blubber,Rhizostoma jelly
分類 根口水母科
分布 北大西洋海域
生態 浮游於大海的表層,生活史中有明顯的世代交替。傘為肥厚的半球狀,其邊緣缺乏觸手,口腕上有8隻觸手,並融合在一起,以增加游泳及捕食的能力。傘徑可達50公分。


市面上販賣的水母

     一般在市面上所販售的水母,以俗稱幽浮水母的Moon jellyfish最多,日本稱為藍月水母,本地俗稱幽浮水母,屬於低毒性的缽水母類。

     桃花水母屬刺胞動物門,水螅綱、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

     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通稱“桃花魚”。水螅水母,體透明,微帶乳白,觸手約256條,依長短可分為七級,由傘部的收縮及觸手的上下運動而浮沉水中。水螅體不發達,高僅2毫米,無觸手。淡水產。世界性分佈,我國在四川、浙江、湖北等地都有發現。

     管水母(Siphonophora)水螅蟲綱的一目。由多數異形個體集成的群體。由共肉分生出各個員,這些個員象高等動物體的各種器官,具有各項功能,如捕食、保護、感覺、生殖等。有的另有附屬物稱為“氣胞囊”,內儲氣體,以供浮沉之用,形成一體多形的群體。產於溫帶、熱帶地區的海洋中。如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 utriculus)多型性群體動物,各個個體功能不同,形狀也不一樣。是一個飄浮水面的大型浮囊,兩頭尖,中部隆起,底平,狀如僧帽,下面垂懸各種個員。全體青藍色,有時微帶紅色。分佈於太平洋各暖海,常以發達的觸手和強烈的刺細胞攝取食餌,人觸到時,感覺劇痛。每有小魚生活其下。

     水母屬於腔腸動物門,缽水母綱。水母是由一個傘狀的膠狀物質組成的身體,下方有許多的觸手,藉以傘內肌肉收縮,水母可以在海面上一起一伏的游動。由於它體內的消仙腔經口與外界相通,因此以前將這一類的動物稱為腔腸動物,現在則將它們稱為刺細胞動物。水母觸手上有很多刺細胞,遇到刺激時就會放出卷曲的絲狀物纏住食物,有的刺細胞末端有倒鉤或刺,能將毒液注入獵物體內,使其麻醉。腹側中心的口部或口道上的小洞獵食浮游生物。傘緣上的觸手,少的有4隻,多的達到數百隻。

     有一種僧帽水母,又叫葡萄牙戰艦,外形看起來很像水母,其實它是由水母及水螅聯合組成的群體。觸手上有刺細胞能麻醉大魚,對人體也可造成傷害。

     在北大西洋有一類水母,直徑可達4公尺,觸手長達30公尺,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母了。

     水母除少數生活於淡水外,大多棲息於海中;在海水浴場,許多水母常對遊客造成傷害。水母可以有性生殖及無性生殖二種方法繁殖,我們一般食用的海蜇是根口水母的一種。


有毒的水母

     常見有毒的水母有像 大白鮓、獅棕白鮓、葡萄牙戰艦「僧帽水母」、黃花鱔「火 」、日爾曼水母、金錢水母、笠形水母、吊鍾水母、長旗水母、廈門水母;當然較無毒有海月水母、或海哲(sea stomach可食用)。

     一般此類傷害症狀多為紅腫、刺癢、痛、火辣辣的感覺。皮膚上往往有數條紅腫的傷痕,一般有色人種比白種人對水母較有抵抗力,但也不是如此就可以吊以輕心(曾經有人被大型水母糾纏中毒致死的記錄);一般受到此類傷害時用醋、雙氧水或阿摩尼亞水溶液,有時可能會減輕痛楚。受傷時用冰敷亦可減輕痛楚、切勿搓揉。

     症狀嚴重可口服普拿疼或阿斯匹靈合併抗組織氨藥物來減輕痛楚;同時於患部塗抹含類固醇或抗組織氨藥膏亦可減輕痛楚;如果有激烈紅腫亦起了許多水泡,或受傷區域過大(如整個背部、整隻大腿等),人又有中毒現象應送醫治療。水母傷害一般不嚴重但令人討厭,國外水邊嬉戲常常穿著潛水衣、防寒衣、或戲稱水母衣;在台灣沒有此種習慣,亦不易取得,如此之下請讀者自求多福了。

(一)水 母 的 毒 性 --刺絲胞會發出毒素--

     一般而言,水母的觸手、口腕及的外表面分佈有刺絲胞會分泌麻醉物質,但毒性強度不一。缽水母對人類而言毒性較低。然而,另兩類水母如屬水螅蟲綱的僧帽水母(英文俗稱葡萄牙戰艦)和英文俗稱海黃蜂的方水母,對人類而言毒性極強,在國外曾有報導遊客在海濱遊玩時,被僧帽水母螯傷死亡的事件。台灣雖未聞類似事件,但相信一定有不少人在海邊戲水時,曾被水母螯咬或只是碰到斷裂的觸手而紅腫疼痛的經驗,嚴重者最好馬上就醫治療,以免送命!而亦被視為水母的海楊桃,因不具刺絲胞,所以對人無害。目前我們在水族館常見的水母是對人體無害的,但仍應確認種類,以免誤進有毒的水母。

     常見有毒水母世界上海產刺毒動物中以水母引起的刺傷事件最多,最常見也最嚴 重,有些種類毒性甚至強至可致人於死。而目前世界上約有200多種水母,均有毒性,惟毒性高低不同,毒性高常引起螫傷的種類約有十多種 左右,其中以澳洲產的鐘形水母(Chrionex fleckeri) 最毒,可說是世 界上分泌毒液之毒腺動物(如毒蛇、毒蜂、毒蠍)中最強者,死亡者通常於被刺後15分鐘內致死,澳洲至今已有60多人因此水母而死亡;所幸 近年來已有抗毒血清發明生產,而大大降低中毒死亡率。水母的毒素一般為具有神經、心臟與溶血毒性的蛋白質和胜類,在室溫下極不安定, 並且毒素量少組成太複雜,故毒素的分離與鑑定較為困難。以下僅將常見且重要的五種有毒水母之形態特徵與毒性作一介紹,提供讀者辨識和 防範:

(二)特殊毒器官-「刺絲胞」

     主要的特徵在於其含有特殊毒器官—「刺絲胞」,因此又稱為「刺胞動物」;而刺絲胞位於體表的上皮細胞間,特別是在觸 手上分佈更為稠密,其胞內有一呈球型、橢圓形或紡錘型的小囊,稱為「刺胞囊」,大約有5μm~ 1mm大小不等,內部充滿毒液;而刺絲胞的前端有一根細小管狀的「刺絲」 (長度可達刺絲胞的數百倍),與其筒狀基部呈螺旋狀的卷曲纏繞,面向 刺胞囊內側。

     胞(或刺胞囊)表面開口處有一個蓋子,蓋子旁邊有一根銳利突出的「刺針」,此刺針雖然有「刺」字,但不是作為刺入的工具,而是具有感覺器官的功能,如同板機開關般,當有其他生物接觸刺針時,同時間刺絲胞的蓋子會打開,並將刺絲向外直接翻轉射出,刺入生物體 內並注入毒液,使其中毒麻痺。一般而言,射出的毒量非常微量,但大型水母的總射出量可達數毫升左右。

(三)中毒症狀

     被水母螫到時,症狀一般於接觸後迅即產生,輕症只有刺痛感、 皮膚癢,1~2分鐘後便會出現點狀、線狀類似蕁麻疹的
皮膚疹;嚴重者有 皮膚發紅、腫脹及出血,全身臨床症狀包括:嘔吐、頭痛、腹痛、咳嗽、 呼吸困難、肌肉痙攣、肌肉壞死、發紺、劇痛休克,更嚴重者可死於急 性肺水腫或心肺衰竭等(包括溺斃)。

(四)預防與治療方法

措施:
1.避免在水母聚集的水域游泳。
2.潛水時,應穿著潛水衣、手套、蛙鞋等防護裝備。
3.避免用赤手去捕撈水母。

急救和治療措施:
1.將受傷者儘速離開水面移至岸邊,以浴巾、衣服等去除仍附於體表的刺絲 胞,避免用手除去,以免二度螫傷。
2.另外可以使用家庭用白醋或其它物質(如阿摩尼亞或硼酸等弱酸鹼類)清洗 傷處,以去除刺絲胞的活性,再用清水沖洗;至於酒精或尿液則可能會促 使刺絲胞釋放毒液,並不建議使用。
3.可塗抹類固醇或抗組織胺藥膏,以減輕局部皮膚反應,必要時口服抗組織 胺藥物或施打止痛針止痛皆有幫助。
4.若有休克現象,應給予氧氣,靜脈輸液及腎上腺素等急救藥物。


有毒水母種類

1.僧帽水母
學  名:Physalia utriculus La Martinniere
英 文 名:Portuguese man-of-war, Bluebottle
俗  名:葡萄牙戰艦水母
形態特徵:此水母世代個體大,傘如僧帽狀之氣胞體,直徑可達10公分左 右,浮在水面有如戰艦,觸手在氣胞體下可延伸達30公分,呈 青藍色。
分  佈:印度—太平洋各地,台灣四週海域皆有。
毒  性:具強烈毒性,毒素為分子量240,000,含有10.6% 糖分子的蛋 白質,為具溶血致死性毒素。

2.箱形水母
學  名:Carybdea sp.
英 文 名:Sea- wasp
俗  名:海黃蜂 形態特徵:此水母傘部無色
透明呈立方形,如四方形箱子狀,一般高約5~8 公分,觸手有四條可延伸至18公分。
分  佈:西太平洋海域,台灣四週海域皆有。
毒  性:具強烈毒性,毒素為分子量100,000的蛋白質,對羊的紅血球有 特異的溶血性。

3.鐘形水母
學  名:Chironex fleckeri Southcott
英 文 名:Sea- wasp, Box jellies
俗  名:澳洲海黃蜂
形態特徵:此水母係箱形水母的近緣種,兩者外形相似,傘部無色透明呈鐘 狀,一般高約20公分,有四條黃褐色的觸手可長達數公尺。
分  佈:澳洲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域。
毒  性:具猛烈毒性,是有毒水母中毒性最強,致死率最高,毒素為多種蛋白質組成,毒成分因研究者不同而異,部分學者認為應包括分 子量600,000和150,000且具肌肉收縮毒性作用的蛋白質,分子量 150,000且具神經毒性的蛋白質,以及分子量70,000且具溶血毒 性的蛋白質。

4.遠洋水母
學  名:Pelagia sp.
英 文 名:Mauve stinger, Mauve blubber
俗  名:紫水母
形態特徵:此水母世代個體大,傘呈半球狀,直徑約5~7cm,上傘表面有許 多棘手胞群突起,傘緣有16垂瓣,觸手8根位於成對的兩垂瓣間。
分  佈:太平洋各地,台灣四週海域皆有。
毒  性:具強烈毒性,毒素為分子量100,000~400,000之間具溶血、壞死 及心臟毒作用的蛋白質。

5.髮水母
學  名:Cyanea sp.
英 文 名:Sea blubber, Hairy stinger, Sea nettle, Hair jellyfish, Lion's mane, Molonga, Snotty
俗  名:海蕁麻
形態特徵:此水母世代個體大,傘呈圓盤狀,直徑約10~35cm,傘緣有16 個大型緣瓣,觸手多,呈頭髮狀,位於傘下延長,口腕顯著,有褶皺,呈葉狀,體色有紅、橙和青等多種顏色。 分  佈:太平洋、大西洋各地,台灣四週海域偶爾可見。毒  性:具強烈毒性,毒素為蛋白質,惟分子量與性質並不清楚。






轉載於: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51004843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80415477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2%B5%E6%B0%B4%E6%AF%8D%E7%BA%B2&variant=zh-tw

內容整理:自己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全世界最先進的跳動筆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4-29 09:04 , Processed in 0.01488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