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從別的地方轉貼來的(http://sciscape.org)
--------------------------------------------------------------------------------------------------------
編輯
Tzu-Ming Lu 報導 Georgia Tech 的科學家製造出3D結構的太陽能電池,更輕,更小,具有更高的量子效率。 傳統的太陽能電池多為平面結構。照射於電池上的光子有一部分直接被反射,而進入的光子也不會百分之百被吸收,能量利用效率受限。若將可吸收光子的材料加厚,的確可增加光子被吸收的比率。但由於材料變厚,在材料被激發的電子電洞對必須移動較遠的距離才能到達電極,在中途就結合的機率增大,因此量子效率降低。 Georgia Tech的研究人員Jud Ready等人,以矽晶圓作為基板,在特定位置上鍍上一層鐵,再以鐵為催化劑,在其上成長奈米碳管,最後再用分子束磊晶(MBE)成長真正用來吸收光子的半導體。整個立體結構看起來就像是都市裡林立的高樓。 當光線照射在這個元件上時,許多光子會被困在“高樓”之間,最終被主要材料吸收,因此大幅提升光子吸收的效率。同時,因為不需特別將結構加厚以吸收光子,量子效率也隨之提高。 由於其輕薄短小高效率的特性,這項發明可望應用在太空梭的動力來源。研究人員的下一步,將是找出最佳的吸光材料,以及將“高樓”的尺寸最佳化。 參考來源: 本文版權聲明與轉載授權資訊:
  • 本文採"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之創用CC轉載授權模式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6-11 14:21 , Processed in 0.01823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