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的勇者
要說到以痛為主要表現的皮膚病,非帶狀皰疹莫屬。因為病源起於神經節,所以疼痛可在發疹前三到五天即出現,容易被誤為是心絞痛、結石或牙痛等問題。接著便沿著皮節出現一群群的水皰,水皰化膿結痂,痂皮約在二到四週後脫落,一般只要沒有細菌感染,並不會留下疤痕。帶狀皰疹的分佈以胸部皮節最多,比率占一半以上,其次是頭頸及腰薦部。病患一般不會發燒,但會伴隨局部淋巴結的腫大。帶狀皰疹多屬自癒性,大多數病患在給予止痛藥、注意傷口照護後,即可安然度過。但若病灶發生在一些特殊部位時就需特別注意: (1 (1)長在額頭及眼周的帶狀皰疹,尤其是連鼻尖也出現水皰時,容易侵犯眼部,甚至影響視力。 (2 (2)侵犯第七或第八對腦神經的帶狀皰疹,會在外耳道出現水泡,並有顏面麻痺、耳痛、聽覺喪失、耳鳴等現象。 (3 (3)侵犯薦部神經者可能引發排泄功能障礙。 若有上述症狀或患有癌症、紅斑性狼瘡等免疫力缺損者,需接受五到十天口服或針劑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可有效縮短病程,並減少疼痛及水泡數目,但前提是要在發疹後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時內即開始用藥,才能有效抑制病毒繁衍。 許多人在得到帶狀皰疹後共同的疑慮是,為什麼皮膚已經癒合地很好了,卻還是感到一陣陣的疼痛,這就是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是帶狀皰疹最惱人的併發症。它的定義是在帶狀皰疹發作後一個月或皮膚已癒合後仍然持續的神經痛,在年長者或發生在額臉部的帶狀皰疹,比率會提高。其症狀多變,可以是慢性持續的鈍痛,如刀割般的神經抽痛或異位痛,意即稀鬆平常的碰觸,都可產生莫名的疼痛。此外也會合併麻癢的感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時間可長達數月到數年,有些病患甚至因而產生厭世的想法。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治療較為複雜,往往需要多面向的治療。目前臨床研究發現口服三環抗憂鬱劑或抗癲癇劑Gabapentine,外用辣椒素(Capsaicin)或Lidocaine麻醉藥貼布,都能有效抑制疼痛,但需注意其副作用,特別是年長者。至於對一般藥物反應不佳者則可嘗試皮下藥物局部注射,或在疼痛門診施行神經節阻斷術或脊髓內類固醇注射。 有辦法預防帶狀皰疹嗎?現在發現施打水痘疫苗確實可以增強淋巴球殺死水痘病毒的能力,但是否能降低帶狀皰疹的罹病率或是減輕日後發生的症狀,則仍在研究探討中。
目前最常使用的抗病毒藥物 叫 acyclovir,此藥對於減輕急性期的症狀及加速癒合較被肯定,至於是否能減低「疱 疹後神經痛」發生的頻率則有不同的研究報告。目前用來治療「疱疹後神經痛」的藥 物包括一些抗癲癇藥物、三環抗憂鬱劑及各種不同的止痛藥物。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發表回覆 回覆並轉播 回覆後切換到最後一頁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5-14 08:52 , Processed in 0.02755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