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歷史上,德意志民族做事謹慎,事事追求完美(這也是我崇拜這個民族的原因之一),同樣在坦克製造上,德國人總是追求機械上的完美和每一項細微性能的滿足,即使當技術水準暫時達不到要求,就不惜使系統複雜化,以此來完成每一項指標,結果造出的坦克過於精密複雜,雖然在與蘇軍坦克對抗中質量上占優,但卻存在種種先天不足,導致可靠性不夠,還造成了建造速度的極度落後。

而斯拉夫人則與日爾曼人的思路截然不同。不知道為什麼?中國人對德國人嗜好複雜機械的天性總灌之以奇技淫巧的惡名,卻對蘇聯人對裝甲機械的理解和工藝多有推崇之意。在坦克製造上蘇聯人的基本觀點是:用最快的速度和數量轉化為戰鬥力。於是其坦克總要在個別性能上服從總體性能,並要求每款坦克性能的強大可靠,但也使它們起初各種病魔纏身,許多工程也因此下馬。

先說說穩定性,德國人製造坦克往往考慮很多,並一貫重視精銳部隊,因此後期德軍坦克如虎、豹(我不喜歡稱之為黑豹)和虎王它們採用的底盤都有著有著很好的減震效果,其採用交錯排列的負重輪,寬履帶加上每個力矩點所承受的重量減輕,這就是為什麼德軍在持續作戰上占優的原因。而蘇軍則對之不屑一故,他們對日益加重的坦克質量沒有很好的對策,如重達42噸的JS-2坦克,由於其扭杆懸挂裝置的扭矩被限制的很小,扭杆強度明顯不夠,再加上JS-2坦克只有6對負重輪,每個卻要承受8噸的重量,因此作戰中JS-2坦克不能獲得很好的防震作用。

再說說火力對抗上,同級別的T-34/85與豹G,JS-2與虎1,JS-2M與虎王,依次來說,當1943年豹式坦克出現在蘇德戰場,蘇聯人很快發現他們的自豪T-34/76的優勢已蕩然無存,豹式坦克的前裝甲達到80毫米/45度防禦絕對超過T-34/85,其KWK42 75MM/70炮也強於T-34/85的85MM L/54.5火炮,此外他還是第一款裝備紅外夜視儀的坦克。至於JS-2M與虎王,虎王的71倍口徑88毫米炮在1000米射距上對30度傾角的裝甲板擊穿能力為165-193毫米,而JS-2M的43倍口徑122毫米炮的相應能力僅為145-160毫米。德國人由此得出了一個結論:蘇軍火炮的攻擊力往往與它的火炮口徑不符(偏低,JS-2也是如此)。此外還是想提醒大家一句:122毫米D-25T坦克炮,無論是從精度還是射速都比不上德88毫米L/56火炮。我們不妨設想一下,1000米之內,虎式坦克與JS-2坦克同時發現對方,戰況將會如何。我的觀點是:除非JS-2坦克首先開炮並一炮解決虎,否則在剩下的一分鐘內虎已向它射出了3-4發炮彈,勝負其實已在常理之中。

防護能力和可靠性的優劣,二戰後期,德國國內戰爭資源緊缺,特別是44年土耳其宣佈停止對德國鉻的供應,,雖然德軍裝備出現下滑但製造廠仍努力控制了下滑趨勢,並用其他材料如複合鋼材緩解對稀有金屬的依賴,雖然問題眾多,但嚴格的質檢和審查已最大限度的彌補了這一不足,而蘇聯則不同,雖然他們也有嚴格的質檢,但前線超高的損失使得管理層降低了門楷,很多根本不能合格的坦克就這樣上了戰場,這也就不難理解,蘇軍在戰爭後期坦克數量為德軍數量的3-4倍,仍能損耗比德軍高一倍的坦克的原因了,順便再說一下:蘇聯戰時由於其鑄造式炮塔加工工藝的不穩,鑄造鋼鐵特別在戰時極易產生氣泡,而導致許多理論上不能被擊穿的坦克被擊毀。再加上前線的急需,故炮塔加工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緊接著再說說:坦克對反坦克兵種的防護問題,要知道坦克的客星除了飛機,敵軍坦克,地雷外,最大的威脅還是單兵手上的反坦克利器,這些武器在蘇德兩軍的巷戰中往往起決定性作用,德軍坦克對反坦克兵種防護一向很謹慎如豹式坦克,就裝備了3挺MG-43機槍,其他德國坦克也一樣,且大量採用更安全的焊接式裝甲(諸如虎王)對單兵手上的反坦克利器的防護幾乎到了無可挑剔的程度。同理,蘇軍坦克經過了戰火洗禮,也不斷加強護甲,但以後期蘇軍坦克戰損70%死於德鐵拳等反坦克利器之手這一驚人資料,則可見,無論T-34,KV-85,JS-1,JS-2還是JS-2M的防護也並非那麼完美。

最後說說兩國坦克建造的經濟性對比,由於二戰後期美軍的轟炸導致了德國軍事工業的生產效率大幅度下降,導致德軍坦克在數量上已嚴重落後于蘇軍,最簡單的就是在44年初原本就應該批量裝備部隊的虎王,到了二戰末期的產量不過月產不超過50輛(雖然德國軍事機器生產複雜,可是真正導致其無法量產的致命原因恰恰就是美英的戰略轟炸)。而此時蘇軍最大的優勢----那可怕的生產能力進一步擴大化(如生產一輛T-34僅僅需要8千個工時,而同級別的豹式坦克則需要15萬個工時;生產一輛JS-2需要5萬個工時,同級別的虎式坦克則需要25萬個工時)雖然我們看到了蘇軍坦克的損耗比遠高於德軍(如T-34/85與豹為9 :1----這是美國人的資料,雖不近真實,但足以說明豹式坦克的優秀),但即便是這樣德軍面臨的困難也是可想而知的。

總結:綜觀蘇德兩國那場震撼人心的坦克決戰,可見兩國截然不同的國情和設計思路,改變了整個戰局。我認為在坦克製造藝術和實力上看,德國都優於蘇聯,但是在數量上德國卻輸個精光。
 
「純粹的力量即是美的境界,善惡只是名詞,美才是意義所在」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6-13 06:15 , Processed in 0.01901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