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今日看到版主貼上的關於三皇的資料,最近為寫古史讀了一些書,覺得有些東西可以貼上來,供大家參考。

1、不同的三皇說:

三皇作為人間的君出現,最早是在《呂氏春秋》,在此以前他們是作為天上的神出現的(如《史記 秦始皇本紀》中記王綰、李斯所言以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但在書中沒有具體的名字,只是簡單的泛稱(見該書孝行、貴公、用眾、禁塞四篇),而此後真正流行的三皇說法記有以下六組組合:①燧人、伏羲、神農(見於漢代的《尚書大傳》及此後的《白虎通》但順序略有不同)②伏羲、女媧、神農(見於漢代緯書《春秋緯》及《風俗通》)③伏羲、祝融、神農(見於《禮號諡記》,另以異說存于《白虎通》)④伏羲、神農、共工(見於《資治通鑒外紀》)⑤伏羲、神農、黃帝(見於東晉梅賾所獻的偽《古文尚書 序》)⑥黃帝、少昊、顓頊(為新朝王莽所定)

中國古代傳說有這樣一個模式,即越晚出現的神其在傳說中的時代越早,所以在漢末三國時出現的盤古成了開天闢地的大神,而晚於五帝傳說出現的三皇傳說中的三皇,其時代被定為早於五帝(僅最後一說例外),這在下面還會提及。

2、伏羲的來歷:

伏羲的傳說不見於早期的文獻(如《天問》、《山海經》),最早出現在戰國晚期的一些文獻,而更多見於漢代文獻,不過由於古人讀音與我們不同,故此伏羲有多種寫法,但其本意為熟食之神(伏羲最早做庖犧或庖羲)卻是肯定的。他是作為戰國百家為宣揚己說而列舉的“古聖王之名”出現的,而遠沒有那樣大的本事(就像版主所貼文中所說)。其實伏羲的事蹟被誇大始於漢代,伏羲與女媧的傳說本為苗族傳說,漢代因疆域的拓展,苗族的這一始祖神的傳說便進入漢代學者的視線,於是他們把苗族的伏羲與漢族的庖犧結合,創造了漢族的伏羲。(詳見芮逸夫的《苗族的洪水故事與伏犧女媧的傳說》及聞一多的《伏羲考》。

3、神農非炎帝:

遍查先秦至西漢早期文獻均找不到炎帝與神農為一人,太昊(或作皡)與伏羲為一人的說法,列舉他們的名字時都是並舉,把這些本不相干的名字聯繫到一起的時間是在西漢末年,王莽執政時期,當時緯書盛行,漢儒隨意篡改歷史,再經晉代《帝王世紀》堅持,使這些說法被堅信到清代。炎帝在先秦文獻中是作為周族中與姬姓部落(始祖為黃帝)世為姻親的薑姓部落的始祖被尊奉的,見於文獻的時間在春秋,同時見於文獻的有太昊,而神農氏是被明確為是黃帝以前的君王的,見於文獻的時間在戰國,同時見於文獻的有庖犧(有學者認為燧人、有巢、庖犧、神農代表了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四個階段)。在《易》、《戰國策》中庖犧、神農被舉列于黃帝之前,而未列炎帝,《呂氏春秋》亦把神農列于黃帝之前,《管子》把神農寫在了炎帝、黃帝之前,而《國語》、《左傳》中黃帝在炎帝和太昊之前,可見神農與炎帝、伏羲與太昊毫不相連,他們各自有屬於自己的神話體系。

此外,關於黃帝傳說也是不斷層累上去的(其姓公孫一說既有明顯周代加工痕跡,而有熊的稱呼也出現較晚),但這畢竟是傳說,不是事實,太過深究徒勞無益。

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讀一下顧頡剛的《三皇考》(15萬字,我可沒讀過,不過很多地方都在引用)
以及其學生劉起紆(紆字應為左金右於)的《古史續辨》。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全世界最先進的跳動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4-29 02:49 , Processed in 0.01759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