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之際,新華社記者兵分幾路,踏訪了當年讓全世界側目的“地標”。

    地點:阿拉曼

    “地雷區”至今影響生活

    從埃及首都開羅出發向北100多公里,就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主戰場阿拉曼。這座狹長的城市北臨地中海,
南靠卡塔拉盆地。放眼望去,一邊是碧波萬頃的蔚藍海洋,一邊是綿延數裏的黃色沙漠,景色非常優美。但讓人感覺扎眼的是有大片大片的土地被鐵絲網圍著。聽到當地人說那是“地雷區”時,本來對戰爭沒有多少感性認識的年輕記者們一下子覺得60多年前那場戰爭似乎從未離去,至今影響著當地百姓的生活。

    1942年夏天,德意軍隊攻佔了利比亞的托布魯克,盟軍被迫撤到了位於埃及北部地中海沿海的阿拉曼地區。10月23日,“阿拉曼戰役”打響。盟軍在英軍元帥蒙哥馬利的指揮下,炮兵和空軍展開強大攻勢。正在國內治病的德軍元帥隆美爾臨危受命,但這位號稱“沙漠之狐”的一代名將最終沒能挽回軸心國軍隊的頹勢。

    阿拉曼有三塊著名的墓地,分別是“英軍墓”、“德軍墓”和“意軍墓”。來到阿拉曼的遊客一般都到墓地看看,或者至少要到盟軍的陣亡將士墓地,即“英軍墓”憑吊一番。雖名為“英軍墓”,但美國、澳大利亞、希臘和印度等同盟國的將士也被安葬在這裡。平坦的黃沙上整齊地排列著一排排墓碑,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墓誌銘是“對於世界,你不過是一名士兵;而對於我,你卻是整個世界”。在這一簡短的話語中,不知蘊含著親人多少的哀痛與悲傷,也讓後人深深感到戰爭給人類心靈的創傷。

  在阿拉曼戰役50週年的時候,兩軍統帥的後代曾聚首英國倫敦,握手言歡。英軍元帥蒙哥馬利之子在紀念講話中呼籲要“鑄劍為犁”,和睦相處;時任德國斯圖加特市長的“沙漠之狐”隆美爾之子則引用《羅馬書》的詞句說,“憎恨罪惡、堅持美好、友愛兄弟,以同所有人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上個世紀60年代,這裡發現了石油和金屬礦產,埃及政府曾為此制定了開發該地區的宏偉藍圖,但二戰遺留的大量地雷阻撓了阿拉曼的發展,埃及因此被聯合國列為受地雷威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仍有數千萬枚地雷沒有排除,威脅著當地民眾的生命安全。
 
[img]http://home.pchome.com.tw/todo/w314001/p1.jpg[/img]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6-5 07:48 , Processed in 0.01797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