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本文章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11-4-20 11:51 編輯

好好打坐,引導練氣,找好地吸氣
尋找各式方法,結果其實氣功沒這麼難,依舊不逃三個要決
鬆、靜、定
鬆,就是不緊張,全身鬆軟、溫熱
靜,就是不爆燥,心平氣和
定,就是不亂想,無念自空


沒練過的人也一定知道,「氣功有益身體健康,是養身功夫」
平常生活飲食正常且做到這三點
若身體沒改善,一定是騙人的


雖然目前沒這種功力的身份出去帶人練
但我有友人,已證實在星期末假期,中央大學有團體在帶人練功。
( 暑假期間,我會找時間去。再將確實的情報帶給大家 )


氣功,只是控制體內「氣」的一種學問
不是很神秘且不外傳的密術
大家千萬別將故事的情節套入
若能的話,將其化做生活的一部分
真的,其實很簡單也沒什麼

[ 本文章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08-9-7 21:07 編輯 ]
 

天使的凝視
深夜還在遊蕩嗎?看來需要好好調教一下呢!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今天子時的練功很特別

前額的氣開始自動運行了,方向跟往常的不太一樣,是垂直的迴圈,所以我想留下記錄

不過它在我認真打字的時候消失了,所以我認為它的條件必須要心神十分集中而且放鬆

氣路的路線感覺像是一個茄子,額頭往上往頭頂跑,頭頂上方是平順的,但是後腦那邊會下沉,快到前腦時有個往上的曲線

後腦下沉處運行的時候,會有種苦苦悶悶的味道會從舌頭裡冒出來

我覺得頭頂往內時,有點費力與不好掌握,向前反而還好

細節在於後腦轉彎處,會有點浮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動生之前為靜
心也不動為定
心中見真為空
心不存物為忘

修心必先制欲,見性先須守戒

兩目為役神之舍,兩耳為送神之地,兩鼻為勞神之位。

真息定,目下顧為內視,耳內聽,氣內息,則神歸鼎。

脾氣與胃氣相接,歸於心
肝氣與膽氣相接,從大小腸接於腎
肺氣伏於心氣,通於鼻

此靜心持定,元氣便周流全身,引動內機,而三寶全盛。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念要正,心要澄,皮要净,体要松,神要存,身要挺,息要棉,胸要含,气要纯,脐要守。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本文章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12-4-17 16:44 編輯

(筆記)

神不外馳氣自定,伏氣於體方落真。
真即為先天,先天即為可變化,而後天乃不可變化之物。
任督運行僅為基本,日月水火只是入門,金木黃芽初算入道,架接天地才算真道。

以意行氣弊端多,無極行氣則還可;勿以積氣聚成團,而使氣成圈繞之。
聚成圓圈或圓球,行於體內或體外,意到之處皆可宜,方向乃為逆時針。
無始無終,常存各處,綿綿不止,循環不已。
可於行走坐臥之間,可用於平復走火之時,可發於護體保神之中,可引於發功凝神之始。

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清靜經所悟,空為真靜也。
以真靜提空,觀無無以入真靜。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意純須要心誠
氣清亦需身清
氣實則需足深
氣旺必須神發
舌言可以定心

欲使周天轉,先使神存各處
先存而後發,先意到再氣至

火本是好,但使別枯槁
水本是清,但使別混濁

金木乃人母,母藏別人家
身下乃靈根,精入氣自生
心中乃靈源,氣入神自生

氣本自轉,常使順流便常清

泥丸為神居,神常離家則家衰,神常回家則家旺。

泥丸有兩門,前門為玄關,後門為玉枕。屋上開百會,向下達會陰。

丹田不是底,向下還有氣海

納氣要靠口耳,排氣要靠手腳

百會不難找,兩耳之上居中線,三頭骨中心軟軟處

氣無質無形,收於精而展於神

通手先須開肩,通腳先須開跨

守一不如守中,有意不如無礙

氣要真時意先真,神氣相依方純熟

勿使氣常存,而使圓繞之

流水不腐,流氣不濁

術於法中,法於道中

周天循環不是底,嫁接天地才是道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4   檢視全部評分
水羽    發表於 12-3-25 18:38 聲望 + 2 枚  回覆一般留言
水羽    發表於 12-3-25 18:38 聲望 + 2 枚  回覆一般留言

本文章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12-3-12 11:14 編輯

(算....筆記吧)

一論真仙,二論大道,三論天地,四論日月,五論四時,六論五行,七論水火,八論龍虎,九論丹藥,十論鉛汞,十一論抽添,十二論河車,十三論還丹,十四論煉形,十五論朝元,十六論內觀,十七論魔難,十八論證驗。

真仙>大道>天地>日月>四時>五行>水火>龍虎>丹藥>鉛汞>抽添>河車>還丹>煉形>朝元>內觀>魔難>證驗

抽添之術,又名起河車而走龍虎,又曰還精補腦而長生不死。
自下田入上田,以龍虎交媾而變黃芽,是五行顛倒,以抽鉛添這而養胎仙,是三田返復。
抽鉛添汞,一百日藥力全,二百日聖胎堅,三百日胎仙完而真氣生。
真鉛生真氣之中,炁中真一之水。
這證太極之理
火中生真一之水,水中生純陽之氣。
水中發火
而抽添的升降,就是要用河車之法。

五行循環,週而復始,默契顛倒之術,以龍虎相交而變黃芽者,小河車也。
肘後飛金晶,還晶入泥丸,抽船添這而成大藥者,大河車也。
原來三乘:羊車、鹿車、大牛車。是釋教之說。
道教的三乘:一曰使車車,二曰雷車,三曰破車。
凡聚火而心行意使,以攻疾病,而曰使者車。
凡既濟自上而下,陰陽正合,水火共處,靜中聞雷霆之聲,而曰雷車。
若心為境役,物以情牽,感物而散於真陽之氣,自外而內,不知休息,久而氣弱體虛,以成衰老唉。或而入邪,五疫,返以搬入真氣,元陽難為抵擋,既老且病而死者,曰破車。

呂祖曰:
五行顛倒而龍虎相交,則小河車已行矣。
三田返復而肘後飛金晶,則大河車將行矣。

煉形成氣,煉氣成神,煉神合道。
丹田有三,上田神舍,中田氣府,下田精區。
精中生氣,氣在中丹。氣中生神,神在上丹。真水真氣合而成精,精在下丹。
奉道之士莫不有三丹。然而氣主於腎,未朝於中元;神藏於心,未超於上院。所謂精華不能返合,雖三丹終成無用。
所以說,我們修道之士,都有三丹田。但是因為未達朝元之境,所以精華沒有返合,雖煉成三丹卻是無用?

精養靈根,氣自生矣。
氣養靈源,神自生矣。

丹田有上、中、下。還者既往而有所歸曰還丹。
還丹有:小還丹、大還丹、七返還丹、九轉還丹、金液還丹、玉液還丹、下丹還上丹,下丹還中丹,中丹還下丹,以陽還陰丹,以陰還陽丹。       其不止於名號不同,亦以時候差別,而下手處各異也。

小還丹,就是跟小河車,是同一個東西。
大還丹,其實就是配大河車。 其理同上

七返還丹與九轉還丹,寫得很複雜
五行生成之數,五十有五。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一、三、五、七、九陽也,共二十五。
二、四、六、八、十陰也,共三十。
九轉還丹,我看是五氣朝元的東西  = =

七返者,以其心之陽復還於心而在中丹。
九還者,以其肺之陽本自心生,轉而復還於心,亦在中丹。

金液乃肺液也,肺液為胎胞,含龍虎,保送在黃庭之中。大藥將成,抽之肘後,飛起其肺液以入上宮,而還中丹。自中丹而還下田,故曰金液還丹也。

玉液乃腎液也,腎液隨元氣以上升而朝於心,積之而為金水,舉之而滿玉池,散而為瓊花,煉而為白雪。若以納之,自中田而入下田,有藥則沐浴胎仙。若以升之,自中田而入四肢煉形,則更遷塵骨。不升不納,周而復還,故曰玉液還丹者也。


煉形

所呼者,自己之元氣從中而出。所吸者,天地之正氣自外而入。
根源牢固,無氣不損,呼吸之間,可以奪天地之正氣。以氣煉氣,散滿四大,清者榮而濁者衛,悉皆流通。

苟或根源不固,精竭氣弱,上則元氣已洩,下則本宮無補。
所吸天地之氣浩浩而出,八十一丈元氣九九而損。不為己之所有,反為天地所取,何能奪於天地之正氣?
積而陰盛陽衰,氣弱而病,氣屬而死,墮入輪迴。

丹道果然是節節貫穿的,煉形與還丹是相結合的

苦志行持,終不見功者,非道負人。蓋奉道之人,不從明師,而所受非法。
依法行持,終不見功者,非道負人。蓋奉道之人不知時候,而所以不成。
若遇明師而得法,行大法以依時,何患證驗而不有也。

法有十二科,匹配陰陽第一,聚散水火第二,交媾龍虎第三,燒煉丹藥第四,肘後飛金晶第五,玉液還丹第六,玉液煉形第七,金液還丹第八,金液煉形第九,煉元煉氣第十,內觀交換第十二,超脫分形第十二。

其時,則年中法天地陰陽升降之理,月中法日月往來之數。日中有四正、八卦、十干、十二支、一百刻、六千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本文章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12-3-9 11:41 編輯

整理一下基本功:

練功十要則:正、靜、鬆、息、空、順、導、觀、抱、守。

1.正
生活常常會使我們的身理或心理出現扭曲(不管是好的或壞的),而調適它而使其回歸自然狀態,就是「正」
身正與意正 or 心正、氣正、法正。

2.靜
身靜、心靜、氣靜
動靜是一種迴圈,而不動謂之「靜」。
靜是讓外顯的神收斂的基本技巧。基於安靜的狀態可以更充份的放鬆。
.三不動 (基本術語)
一為煉精時身不可動,二為煉氣時心不可動,三為煉神時意不可動。

3.鬆
意謂著不緊張,除去生活的緊張感,讓身體回歸自然放鬆狀態。
它也是讓肉體上的執念回歸的方式,讓氣可以重新充斥在肉體上,並且發揮氣療的作用。
但是放鬆並不是放縱,而是要凝聚神念的前置步驟,這樣配合才會有修行的效果。

4.息
意謂著「呼吸」,它是基本三調 (調形、調息、調心)其中之一。
深呼吸可以幫助放鬆
呼吸配合意念活動,是控制真氣的方法。
重意念的呼吸可以大力道的加強氣焰 (武火)
輕意念的呼吸可以柔和的加強(文火)
毫無雜念,停止呼吸,可以讓雜火消失,讓真火顯現 (止火)

5.空
基於「鬆靜定」或「鬆靜自然」的情況,達到物我兩忘,即是「空」、「真靜」。
空也是一種身體的無極狀態,無雜想無雜質,精神回歸純一的暫時狀態。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6.順
動作不疆直,扭轉變化自然通暢,就是「順」。
順即無擬,不易打結或走火,也代表行功技巧成熟

7.導
即「導引」。
導引是基於三寶之間連鎖反應而達成的
也就是說「神(思慮)←→氣(神經)←→精(肉體)」
用氣(內)導引身體(外),用身體(外)導引氣(內)。
不管是由內而外或由外而內,依靠的都是三寶連動。經常使三寶連動,可使導引更順暢、更圓融。


8.觀
即「觀想」。
用想像(意念活動)來影響真氣,即上面的「神(思慮)←→氣(神經)」
可用觀心、觀形、觀物以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
是幫助到達「空」的工具

9.抱
「抱」可針對對象而達到某種程度的「融合」、「內養」。
站樁抱球、靜功合掌謂之「形抱」,「凝神入氣穴」謂之「神抱」,「收視返聽」謂之「意抱」。

10.守
三調之後,將意念活動集中在一點,稱為「守」。
某一點,可以是某個竅穴、部位、丹田、外景上。

守是以一念代萬念,相較於「空」是先天,守是屬於後天。
意守丹田,久則生氣。這股產生的氣是後天真氣。
而空靈凝神入氣海。這產生則是先天真氣。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最近在嘗試所謂的煉丹...煉內丹...
發現火候是一種極為復雜的技術

簡單的說,火候是二個字,火有三種,候有六種,組合後為十八種。
每種火都有使用的時機與妙用,這就是所謂的火候。

凡火(呼吸之火) : 起火、引火、火逼行火、上火
神火(意識):凝火、大火、降火、移火、以火、離火、心火
先天火:運火、取火、提火、坎火、坤火、水中火、爐中火

(所謂的六種,似乎也不是分得很整齊。)

凡呼吸之火,能化飲食五穀之精而助元精。
凡神火,能化元精而助元氣。
凡元氣之火,能化吸呼而助元神。
元神之火,能化神以還虛,而合道成,始終不離火之力。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本文章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12-2-4 04:27 編輯

無意中在網路上發現

我之前所謂的「無極圈」,是無極宗正統的練法

也就是說,當時有緣而上到課的那二位老師,應該是受過無極宗傳承的老師

其實我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這個簡單又有效的法門,但是因為不知道後面要怎麼練,結果慢慢就停練這個東西了

所以我現在要重新補足一些無極圈的知識,然後盡心去煅煉它


在這裡順便留下一句無極宗的口訣:「無始無終,綿綿不止,循環不已。」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7-18 12:33 , Processed in 0.02556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