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轉載自:奇摩新聞

古史今炒 見怪不怪 諸葛亮新解:中國最虛偽男人

更新日期:2007/08/24 04:39 記者: 白德華/上海報導

北大教授提出「孔子是喪家犬」、「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河南大學教授說「司馬相如是包二奶的始祖」,如今,諸葛亮又成為作家筆下「中國最虛偽的男人」。過度炒作還是反思,成為大陸近期文壇怪現象。

娛樂化時代,見怪不怪。易中天和于丹的走紅,掀起大陸文壇一股重評歷史人物的風潮,諸葛亮意外成了焦點。一夕之間名揚天下的作家梅朝榮,上月新作《梅朝榮品諸葛亮:中國最虛偽的男人》,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家表示,「劉備三顧茅廬是虛構,〈出師表〉暴露了諸葛亮的政治野心」。從各篇小標中,可以看到作者對諸葛亮的評價:裝神弄鬼,假仁假義,左右逢源,欺下媚主,唯我獨尊,貪圖權力等,極盡貶低之能事。在梅朝榮看來,諸葛亮的忠心是一種假忠心,他的輔佐是一種假輔佐,完完整整掩飾了一生的虛偽。

該書問世後,引起社會的巨大回響,讚揚與大罵者掀起一場論戰。有人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美化了諸葛亮;也有人指責梅朝榮想學易中天,「想利用三國為自己炒作」,總體上罵聲居多。

「太過分了!」南陽諸葛亮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曉剛說,梅朝榮的考證根本不符史實,沒有一個能站住腳。比方說,〈出師表〉是大臣給皇帝的奏章,早經史學界公認,「梅朝榮的品評就像一個口無遮攔的人信口開河」。

不過,今年三月,陝西省委黨校退休教授胡覺照也在部落格提出,諸葛亮的〈出師表〉作為國三語文必修課,宣揚「愚忠」、「好戰」思想,應撤出中學教材,換上同時代華歆的提倡民本思想的〈止戰疏〉,胡覺照還給教育部寫了建議信。

之前,北大教授李零、檀作分別將孔子及李白喻為「喪家犬」及「古惑仔」,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說「司馬相如包二奶,卓文君失財又失身」,如今諸葛亮也成為「中國最虛偽男人」。究竟是學者反思,還是利用古代人物炒作,歪曲正統歷史,「國學熱」蔓延之際引起不少人憂心。


=====================================================
其實這類文章,已經見怪不怪,其實,要評斷這種作品,一方面也是個人接受度,另一方面卻也令人嗤之以鼻。

其實,以歷史的角度,無論我們怎麼查證,怎麼引用根據,過去的事情終究是過去,套句以前我的某國文老師說過的,任何史書都是人寫的,多少都有個人觀點在裡面,事實上裡面記載的人事物,或許真有其事,但是那些人事物真的就如史書所言般那樣嗎?

基本上,用「反思」的角度,來引人用不同於固有思考角度去想事情,是一件好事,但是,若將諸如此類的作品,作為一個「正史」的內容,就是大大的錯誤,更何況這類作品,我幾乎可以說看不到有什麼正面的考究方向。

這種作法,就如同黑暗的格林童話,他對童話故事提出了具體而且合理的懷疑,引用了眾多的心理學角度,讓他感覺煞有其事。

但是,這些都是童話故事,有需要對這種可以說是虛構的故事做出這種考證動作嗎?

結果到了現在,在我跟小朋友提起童話故事的同時,偶爾還會想到白雪公主可能跟國王亂倫,跟小矮人糜爛的夜晚,和那位因為公主跟國王亂倫而被打入冷宮的後娘。

這樣有意義嗎?

其實,這種動作就像我們去改歌一樣,或許我們會為了被改的天花亂墜的歌詞感到興奮,但是事實上,歌的正統依然是歌手們唱的那些扣人心弦的音樂。

這邊,我覺得有點好笑的是,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歷史,有些部份是因為他國因素而不堪回首的,但是過去曾有段時間是,大家在斥責著外國去修改、掩飾這段殘破不堪的事實,然而如今,中國卻拼了命的否定自己的歷史、偉人,還有驕傲。
(我想明眼人都知道我再講哪一樁事情,我就不說破了,因為這是個很沉重的話題)

說個比較偏激的,如果千百年後的中國,有人提出了他們尊敬的領導人的毛病,他們會如何感覺後代子孫,對他們曾重視的人物在歷史上的份量的質疑,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如果是我,我可能會說,「他們什麼都不知道,憑什麼這樣講」吧!

最後我想,歷史都是過去的事情了,該尊敬的,該唾棄的,早有定論,時間的洪流已經流的太遠,被尊敬的就繼續朝向他被尊敬的角度去崇拜,被唾棄的我們依然將他拿來當作我們的借鏡,畢竟被我們歌頌的,不是因為它的人,而是因為這個人曾過做的事情。

而對於這種試圖改變他人觀念,洗腦般的發表,就看看、笑笑就好,沒必要認真的去研究它。


[ 本文最後由 bluecas1 於 07-8-24 11:11 PM 編輯 ]
 

不寫情詞不寫詩,一番小品望君知

有許多的傷痕,總需要裝瘋賣傻來帶過!
只是卸下面具之後,又有誰敢直視那滿是傷痕的臉龐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不過對於這種反觀歷史的精神

我就很贊同



尤其是羅賓的歷史本文觀念

我想這或許在各個國家,應該都會有這種觀念的人存在

也就是,目前的歷史,許多都是後人杜撰的

所以,探索也是種樂趣
 
夢蝶,蝶夢,孰為誰
股匯的不負責任講座開張
唬爛天王奉上
點我

敬請光臨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老實說我對孔夫子也有其他看法........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孔老沙豬喔

我從小就批評他批評到大

要不是他,中國不會排除在工業革命之外

要不是他,中國不會貶低其他八流十二家的發展

要不是他,封建制度不會如此穩固

要不是他,中國女性不會如此貶低

要不是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不會如此猖狂,不會讓許多孩子被認為是家長的私有財

太多太多了

要罵他,先找我

[ 本文最後由 eric0956 於 07-8-26 07:03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eric0956 於 07-8-26 07:02 PM 發表
孔老沙豬喔

我從小就批評他批評到大

要不是他,中國不會排除在工業革命之外

要不是他,中國不會貶低其他八流十二家的發展

要不是他,封建制度不會如此穩固

要不是他,中國女性不會如此貶低

要不是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 ...


其實,真的要講的話,還真的講不完~

凡是有利有弊,在歷史的見證下,多數都是取決當時的作為,而盡量避免間接的影響!

或許他的影響很大,但是至少孔孟學說,的確也是門學問。

而歷史主要見證的,多半是它直接影響,很遺憾的,間接的影響就不如直接的讓人印象深刻!

若非如此,贏政何必背負焚書坑儒的惡名,而不見他人讚揚他的諸多建設呢?

話說,二專與重考補習的時候,我們近代史與三民主義老師,對孫蔣二人的評論,可不比孔老夫子的少阿~
(茶~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孔孟並不會比其他八流十二家好到哪

至少,墨家的非攻兼愛、以民為本

法家的以刑為主、以賞為輔

道家的崇尚自然、回歸天性

每一個都有他強勢的地方在


之所以孔孟會成為主流

說穿了不過是他們的學說極度崇尚君君、臣臣罷了

一個政府與教育間的利益交換

只不過驗證了人類貪婪的天性




可以說

在秦之前無皇帝

在宋之前君無力

在明之前君無獨

在清之前皇無尊



一切都只是少數的幾個家庭、小團體

用著孔孟的變態思考來催眠大眾

讓他們享有無限的權力罷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eric0956 於 07-8-25 05:04 AM 發表
不過對於這種反觀歷史的精神

我就很贊同



尤其是羅賓的歷史本文觀念

我想這或許在各個國家,應該都會有這種觀念的人存在

也就是,目前的歷史,許多都是後人杜撰的

所以,探索也是種樂趣 ...

歷史翻案必須要有一套精僻見解來說服眾人,我看過夏堅勇先生批判史可法的文章,他以江陰縣城數千兵力死守數十日〔不知道有沒有記錯〕為對比,認為史可法並不是難得一見的烈士,而史可法率領的十萬兵力一天就幾乎崩潰殆盡,史可法僅為了成全自己的氣節,卻不知道如何求勝,白白拖累未參戰的平民百姓,如果史可法知道自己的統御能力是否不足,軍隊戰力是否能夠支撐到底,是否死守揚州的決定就該重新考慮過,夏堅勇先生並沒有全盤否定史可法的個人節操,而是批判史可法一心為了自己的操守,不顧一切付出可以避免的巨大死傷代價,我個人認為夏堅勇先生這篇翻案文寫得相當精彩.

但這篇批判諸葛亮的翻案文看了實在嗤之以鼻,裝神弄鬼,假仁假義,左右逢源,欺下媚主,唯我獨尊,貪圖權力?別鬧了!諸葛亮真的這樣蠻幹,他還有精力六出祈山?宮廷鬥爭就夠他玩的!諸葛亮的對手也是才智過人的司馬懿,如果諸葛亮真的如此卑劣,司馬懿會放過這個挑撥君臣內鬥的大好機會?翻案文章不是反過來寫就叫翻案,事理觀點要能夠站得住腳,這篇文我沒看過完整內容,但這段評語給我一種嘩眾取寵只想要出名的感覺.

再者,孔子所處的年代與現今的以民為本的時代並不相同,環境在變,思想在變,我們現代人對皇帝時代的各種忠君思想當然會當做笑話看,但在那個時代強調忠君思想並沒有錯,何必在這上頭非難孔子?孔老夫子也說過:〔女子無材便是德〕這句讓女人罵翻天的話,現在有必要去認真研究這句話是否正確?孔子思想並不是全部著墨在政治,個人修身為德的道理也含括在內,僅以政治主張而全盤批判孔子思想,並不妥當.

以前我也曾對一位孔迷開過玩笑,我說孔子是教唆自殺的兇手,孔子說:〔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回不改其樂〕,搞得顏回心花怒放小鹿亂撞,從此以後埋頭苦讀不注重飲食健康,然後顏回因為營養不良英年早逝,這種悲傷結果不就是孔夫子害的?這只是說笑罷了!孔子是在鼓勵學生安貧樂道努力求學,每種思想怎麼解讀,當看個人怎麼去領會,也許某人認為這是邪魔歪道,但某人卻覺得受用無窮,不違反現今道德價值觀的古代思想強硬推翻掉,豈不成了矯枉過正.
 

缺錢!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但是你要把當時政治情況納入考量

在秦之前,應該說漢朝獨尊儒術之前

所謂朝廷不過是一個聯盟的集合體

皇帝不過是聯盟推舉出的一個領導人



在那個情況下

皇帝的地位隨時有可能會被替代,尤其是宰相(一直到了唐開始宰相無權,明朝廢宰相)

在那情況下,獨尊儒術不過是為了要把君君臣臣的觀念催眠到民眾中

再由民眾(軍事)的力量來制衡那些長老的地位

這不就是利益交換?



而墨家能夠在九流十二家中獨樹一格而流傳後世

難道不是他的民為本思考獲得當時許多民眾的認同?

只是這個觀念無法讓那些諸侯,聯盟首領們認同罷了,畢竟那等於把實權交還民眾

但是不就證明了在當時皇帝是無專制實權

而民為本若非儒家的興起,或許可以更早實踐?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8 eric0956 的文章

唐代制度中,皇帝比較弱勢,反而相權較大,但是由於唐代採多相制,相權比較分散,加上中期皇帝大量給予親信"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名銜,任命大量的宰相,破壞了原有制度的設制,才使君權得以侵奪相權,成為至高權力。
至於,獨尊儒術,這也只是說說而已,中國歷代幾乎全是外儒內法。就連主導獨遵儒術的董仲舒本人,也算不是是正統的儒家,他的思想中充滿了陰陽家的玄異理論。
民本與儒家並不衝突,但重點是我們所認識的儒家思想,大多是遭到宋明理學這種教條主義所改造過的儒學,已非原貌。
 
Nemo me impune lacessit
當十元被別人拿進口袋時,人們常常記恨一輩子。
當百元被笨蛋丟進碎紙機時,人們很容易就原諒。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就我觀察...
所謂的有"名"的中國男人...
沒有一個不虛偽吧...

都打著"大義"的"名號"幹些"好事"...
以前是這樣~
現在也如此...
沒啥大驚小怪的...

[ 本文最後由 閒雲野鶴 於 07-8-30 08:51 PM 編輯 ]
 
瑪莉奎絲瑪斯~這是一個充滿閃光的季節阿(遠目中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8-9 19:34 , Processed in 1.93084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