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青雲

回覆: 關於清朝...

明朝的火器的確很強~當年豐臣秀吉的文祿慶長之役時,日軍就是敗在明朝的鐵騎與大砲之下(其中一個原因)
清朝前期的科技也不會差的哪裡,雖然是經洋人之手才有的~
對付吳三桂用的紅夷大砲(應該是這名吧),就顯現出實用性~

秦始皇.漢武帝,若不是名君~那還有誰是名君呢XD(此名非彼明)
若要有改革之心,並要有強硬的骨子~
織田信镸強硬的風格,促使統一日本~
始皇帝強硬的風格,促使第一次統一中國
漢武帝強硬的風格,讓漢人免於亡國(參見西羅馬)
還有....晚清幾乎是每年都有戰亂了....
武的諡號也不一定單指好戰~梁武帝好戰嗎?

隨文漢光武也是終止紛亂中國的領袖~
只是相較起來,比漢武秦始仁慈了些....

另外~KUQ大除了第二段帶有人身攻擊,頗不恰當之外~
大部分都認同~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守護勳爵

回覆: 關於清朝...

[quote=KUQ]貞觀年間,城鎮間戶口人數增加的速度十分快,若然流民情形嚴重的話貞觀四年唐太宗要如何集中國力派李靖、李勣伐突厥(突厥也因為氣候異變面臨空前困境,所以基本上那是一場生死交關的殊死戰,阿波可汗當年沒有退路,不打是死,搶一點就走,也是死,面對對方紅著眼來拚命,光憑主將的智慧與武力是不夠的,背後要有龐大國力去支撐對吧?)流民一堆別說是收税等...集中國力的行為無法完成,當時立國之初根基尚淺(加上他老爸在位期間,從武德一年到貞觀四年也才13年),而且李家在奪隋朝政權時並沒有像滿人入關時到處搜括財富,若是貞觀一年到貞觀四年流民一堆必定會動亂不斷(人民沒飯吃是不可能就這樣呆在家裡餓死,他會想要搶,搶鄰居、搶有...[/quote]


1唐代史我的確沒讀很熟,流民很多是從"貞觀元年蝗災、貞觀2年澇災、貞觀3年飢荒、貞觀4年豐收"推出來的,既然有天災就必有流民,只是看政府如何管控,看來唐朝作的不錯

2關於你第二段希望你能平靜點,你這樣說會攘人生氣

滿清絕對是外敵,因為她已經判清了

3血統參照我上篇文章

4巡弋飛彈太誇張了點,不過有火藥倒是事實,至於明朝科技可以舉例嗎,印象中中國科技自宋朝後就沒有革命性的發展,更別說要清朝打贏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國家

5以唐朝開放態度有可能會接受西方文化,但是自唐末以後中國文化就走向漢文化至上,宋朝更是排斥外族文化,明清也是延續下去(清朝倒是加入不少清&蒙古文化),這些在高中歷史課本都找的到
 
http://blog.roodo.com/yowyowyow123
我的部落格,有興趣來看看吧,想要發文我也可以代貼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守護勳爵

回覆: 關於清朝...

1武則天後期造成軍閥坐大,雖然民生幹的很好,但是也埋下之後軍閥割據的遠因

2講唐朝是因為很明顯混了鮮卑族血統,漢族血統複雜我知道,真要追究是很難的,關於血統混合大哥說的沒錯 ,但是唐朝太明顯了,所以她算是半漢政權

3秦始.漢武在歷史上評價不一,要是給他們這兩個好戰份子(真的打了不少,其中一個還有"武")當,清末應該會更亂吧,整天打

雅虎知識: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其實所謂秦皇漢武可以是名君,卻未必明。而光武帝的所作所為,豈非遠邁於他。

曹操評價也不錯,但是生性多疑,城府深,如果她跟康熙一樣能接受外來文明的話倒是有可能改革,憑她的手段絕對壓的下守舊派

宋太祖 明成祖同曹操

隋文漢光武倒是明君,但是不適合晚清,清末需要的是改革而非修養,需要強人統治,曹操類型就適合,隋文帝等人我到是覺得賢明有餘,強硬不足,就算兩人也會打仗

總歸一句話,要能接受西方文明才有用,不然在賢明的皇帝也會鎖國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關於清朝...

貞觀年間,城鎮間戶口人數增加的速度十分快,若然流民情形嚴重的話貞觀四年唐太宗要如何集中國力派李靖、李勣伐突厥(突厥也因為氣候異變面臨空前困境,所以基本上那是一場生死交關的殊死戰,阿波可汗當年沒有退路,不打是死,搶一點就走,也是死,面對對方紅著眼來拚命,光憑主將的智慧與武力是不夠的,背後要有龐大國力去支撐對吧?)流民一堆別說是收税等...集中國力的行為無法完成,當時立國之初根基尚淺(加上他老爸在位期間,從武德一年到貞觀四年也才13年),而且李家在奪隋朝政權時並沒有像滿人入關時到處搜括財富,若是貞觀一年到貞觀四年流民一堆必定會動亂不斷(人民沒飯吃是不可能就這樣呆在家裡餓死,他會想要搶,搶鄰居、搶有錢人、搶官府甚至搶政權),所以人民生活苦一些或許是難免的,但要說到要讓人民離鄉背井去逃荒,必然會像東晉末年不僅僅收不到税、徵不到兵還會地方動亂不斷,物力無法集中對抗外敵,你說,那樣要怎麼打仗?

很多事情不是嘴巴說的通就成事了,那樣實在是枉費當年先人辛苦的成果,貞觀之治並不是太平天子締造的輝煌成績,而是一個比康熙皇帝那時還要脆弱的根基,跟東晉末年相仿的惡劣氣候,有著比明朝末年更瘋狂的外敵(清朝說到底也不算外敵,建州其實是明朝的版圖,不過我要說的是突厥與唐的戰鬥是兩者只能有一人生存),在這樣的處境下唐朝沒有被打倒,說明的是政權控制災禍災情的行政能力與效率,,看來你對唐朝的了解遠低於高中課本的程度,如果有興趣就買本書看吧!我也是偶爾從點讀歷史知道細節的,關於貞觀之治至面上都有專書整理說明,如果你對唐不是那麼有興趣就不要在這裡再著墨了,

元朝以後連歐洲人、中東人都有蒙古人的血統何況是中國人,根據考古商朝時就有相當驚人的航海技術了,連商朝的墓中都有為數不少的陪葬者是金髮碧眼的,你說那些血統要怎麼算?不說那麼遠的再講近一些的,漢朝曾經俘虜一批羅馬軍隊,後來安置在今天的山東省(山東人人高馬大可能是這個原因)

清朝是一個貶抑科技的朝代,而從漢朝到明朝初年,中國人的科技都是走在時代的尖端(宋朝還有巡弋飛彈呢!你信不信?),明朝雖然畫地自限,但塌的科技仍然不段與世界接軌,而清朝再乾隆時馬戈爾尼勳爵來中國就已經發現中國軍隊裝備的落伍,西方人協助湘軍攻打太平天國時就有可以逆長江而上的蒸氣戰艦了,看到這一幕氣得一位湘軍將領吐血,在打鴉片戰爭時,清朝用前膛砲(射程較短)好不容易打到敵艦(用後膛砲的)的船上,但因為我們用的是實心彈打不穿對方的鐵甲戰船(牠們用的是開花彈,就是會爆炸的)所以輸的一敗塗地,我敢大膽的說,碰上19世紀的情況唐朝皇帝虛心那諫的態度不會坐井窺天開口閉口祖宗成法的的清朝

我們討論的是清朝幹得好不好,而不是外族幹得好不好,所以我認為拿唐朝與清朝比並沒有錯,而且突厥匈奴(漢朝進來的)鮮卑蒙古滿州現在都是中國人,所以分漢族與非漢族也沒有意思

其實慈禧是走中間路線的,改革與保守並行,只是維新派使她感覺光緒帝有奪權的野心,所以她便尋求保守派的支持(別以為封建統治者沒有人支持她能幹得下去)....慈禧其實很能幹,不過當時她是以權位作考量,而不是以國家為重...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關於清朝...

1.武后亂政亂的是政治,民生並無影響,反而有成長.....
2.如果唐朝皇帝有外族血統,那唐朝百姓應該也會有不少外族血統....那宋朝皇帝應該就多多少少會有一點外族血統吧....接下的元朝...不用說,本身就是外族XD,經過唐元混合之後,那明朝皇帝有外族血統的機會又更高了吧~
漢族本身就是極度混種的一個種族...所以說,如果唐朝不能算漢族皇朝的話,這樣的話,中國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不是漢人掌權了~

至於漢滿皇帝的比較~
晚清幾乎是由慈禧掌權(同治.光緒),我先隨便舉幾個皇帝好了...秦始.漢武.漢光武.魏武.隋文.宋太祖.明成祖,這幾個皇帝應該都算有名且有能力的皇帝了吧~
那以上幾位皇帝跟慈禧比較~
孰優孰劣?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守護勳爵

回覆: 關於清朝...

康熙曾經宣布永不加賦,雍正攤丁入木,火耗歸功等(好像有錯字....),都對解決貧富差距有幫忙,當然康熙後期也有不少貪官,好在雍正殺了不少,但是乾隆貪官又起來了

土地兼併是因為兩稅制,這種很難處理,而且唐初既然天災一堆,流民一定也多

玄宗晚期亂到不行,怎麼可能百姓荷包塞滿滿?其實唐朝從武后末期就亂了,好在玄宗有處理一些,但是玄宗晚年也是亂到不行

我不信給漢人當皇帝晚清情形會比較好,就算把中國最能幹的漢人皇帝(唐清不算,有外族血統)集合在19世紀,還是無法阻止外敵侵入,因為自古的天朝觀念不能接受"外夷"比中國強,尤其是思想跟技術,因此晚清後期為了變法與否(自強 維新等等)吵翻天的情形不管誰當皇帝都會有,只是滿人倒楣剛好當上皇帝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關於清朝...

基於前者所言唐漢之事我在此作一些釐清:

有人說哪個朝代沒有貪官,唐朝頭幾個皇帝在位時還真沒有幾個貪官,尤其是貞觀初年,簡單說,五代十國的亂世之前是靠著莊園(豐厚的家底)去成就官位(世家子弟讀書多半有家學淵源,幾乎人人熟讀律法典章),他們做官既不圖俸祿,也不希罕散碎進帳,惡劣一點的人也不過就是為了家族利益去佔一個權位,後世為官者,是憑著官位賺莊園。要舉證很簡單,清朝明朝開國之初貪官污吏就怎麼砍也砍不完。

而文景之治並不是漢朝最強盛的時期,而是一個大力整頓國事的象徵,經歷了戰國亂世、秦朝暴政、秦時匈奴的入侵、滅秦的革命戰爭、楚漢相爭、高祖親征匈奴等......偌大的中國人口銳減,走避鄉野更是不計其數,物產匱乏、稅收困難、徵兵困難漢朝皇帝雖知匈奴為中國統一後最大的外患,但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前車之鑑就是秦朝與高祖,秦朝大動干戈的擊退匈奴(花了 一推物資人力和人命),又大費周章的築長程(又花了 一推物資人力和人命),還派了一半的精銳部隊和自己的長子去守長城(另一半在南方楚國,幹嘛得我忘了,反正跟北方軍隊一樣動不了),結果項羽起義只能用3流的軍隊去對抗...所以文景兩帝採和親政策,用時間換取空間,恢復中國的國力(就是人口、原物料的生產當然主要還是金錢,中國很早以前就有收人頭税,所以也有戶口普查,但每逢亂世這種稅收都要過很多年才能恢復,不光是死傷造成的,更多的是走避鄉野會因為亂世的年月一長會越來越多)。

貞觀之治....貞觀元年蝗災、貞觀2年澇災、貞觀3年飢荒、貞觀4年豐收貞觀之治也不是唐朝最強勝的時期,而是因為唐太宗的用人無私、刻苦經營、虛心納諫、關心吏治、坦率、兢兢業業熬過了財政困難、物資缺乏的三年....唐初跟漢初一樣都是經歷亂世人口戶口銳減,唐初人口比隋煬帝在位時一半不到,所以要恢復農業工業商業的難度何止一倍....下面就不再說明了,其實相信各位都是對歷史有興趣的人,偶爾去留意一下,會比我在這裡說的更多...

唐朝的皇帝多半愛喀藥(希望長生不老),但是仍然把國家治理的很好,就連樓主所說的唐玄宗晚年,有個臣子也這樣批評過他,但是他說我雖落魄,但是我把我的百姓荷包都塞的滿滿的(我只記個意思,原文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查)

而清朝康乾雍三朝年年都有流民貧富不均、土地兼併等問題清朝13帝沒有一任解決過這些問題,13帝中沒有一任昏庸的,但是皇帝平庸就是罪過嘉慶道光咸豐雖有心治國,但是又治的如何呢?他們盡力了又怎樣,不也不是沒做好嗎?每個洋人都越來越瞧不起中國人,就連中國人也越來越多人瞧不起自己,禮儀之邦的中國,被自己瞧不起之後也越來越下流,昧著良心幹見不得人的勾當,沒了自信接著沒了禮儀沒了良心,這就是清朝13帝給中國帶來的貢獻....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守護勳爵

回覆: 關於清朝...

當時掌權的是慈禧,她是超級保守派,而變法會剝銷她的權力,當然反對

只是結果中國歷經百年戰亂,至今難以恢復,別跟我說中共崛起,那種外強中乾的國家還有待進步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關於清朝...

根據閣下說法,有問題的應該是掌權者而非民族,制度是死的沒錯,但是要把3千年來認為是天經地義的傳統推翻就是難事,日本明治維新也是風風雨雨(參照神劍闖江湖),一堆想復譬的一堆,中國維新就被成功推掉
西方諸國的"現代化"又是如何展開的呢....
如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等等
受到的阻力不比中國小...
但西方有拿破崙.俾斯麥.加富爾.華盛頓之流(不單指"現代化"的偉人)

日本受到的阻力也非常大....倒幕派與幕府派互相暗殺..拼鬥...戰爭....
但日本也有明治天皇.坂本龍馬.西鄉.薩長兩籓志士等人

中國呢...也有康有為.梁啟超.光緒皇.諸多學子.留學生~
但缺乏的就是能力~
其實慈禧太后也是要變法的~
但康梁太過逾矩,想要軟禁慈禧,才搞的變法失敗~
就算是東方之俾斯麥-李鴻章,也在某些地方抱持保守的看法~

最大的推力,就是保守派的一票文人大臣,但靠山是誰?還不就是慈禧太后
既然慈禧太后能軟禁皇帝,那還搞不定這些人嗎?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守護勳爵

回覆: 關於清朝...

現代化能有很多解釋,看你放在哪裡,像地理上的現代化國家是經歷了工業革命才算,但是歷史上就不一樣,甚至18世紀的現代國家跟19世紀又不一樣,名詞固定是沒錯,但是要看放哪裡

根據閣下說法,有問題的應該是掌權者而非民族,制度是死的沒錯,但是要把3千年來認為是天經地義的傳統推翻就是難事,日本明治維新也是風風雨雨(參照神劍闖江湖),一堆想復譬的一堆,中國維新就被成功推掉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6-12 13:53 , Processed in 0.02455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