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在下小弟我....第一次來這版
讓我感動的是...這裡的大陸同胞和善許多
只不過在下....是..深綠....
也就是...台獨份子...
但今天不想討論這個
想聽聽美國獨立的看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其他將領能比古德林,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對軍事藝術有如此廣泛而根深柢固的影響....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全世界最先進的跳動筆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針對您的問題,待我將這個問題整理好再行回答
但我建議您請版主將此問題移到歷史版去,否則又會成為不必要的口水戰場
 
Nemo me impune lacessit
當十元被別人拿進口袋時,人們常常記恨一輩子。
當百元被笨蛋丟進碎紙機時,人們很容易就原諒。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為何?北美洲十三個州的殖民地脫離大英帝國並且創建了美利堅合眾國?

英國的國家財政在戰爭期間升高到警戒的程度,因此在1760年開始了一系列的經濟政策,用來向殖民地取得更多的財源。這些政策被認為是正當的,因為殖民地上的人享受了戰爭勝利而帶來的成果。

1764年英國首相喬治·葛蘭維爾(George Grenville)所頒布的《食糖法》(Sugar Act)和《貨幣法案》(Currency Act)讓殖民地陷入了經濟困難。為此而來抗議行動包括了英國商品的聯合抵制,而殖民地居民也認為只有他們自己的殖民地議會,而非英國國會可以向他們課稅,於是出現了一句流行的口號:「沒有代表權不能徵稅」(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殖民地於是組成了一些聯絡委員會來發起抗爭。在最初的幾年,各個殖民地的抗爭比較是各地方的活動,而非整個殖民地的集體行動。不過葛蘭維爾的政策逐漸將他們集結起來。

在1765年通過的《印花稅法》(Stamp Act)。《印花稅法》要求所有殖民地的印刷品如法律文件、許可證、商業契約、報章、小冊子和紙牌等都要貼一分或五十元不等的印花稅。

1767年英國國會就通過了《唐森德法案》(Townshend Acts),對一些進口到殖民地的日常用品徵稅,包括玻璃、顏料、鉛、紙和茶。殖民地領導人對這些英國進口商品發起聯合抵制。一艘屬於殖民地商人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的船隻自由號由於涉嫌走私,在1768年6月10日被波士頓的海關局查扣。忿怒的抗議行動讓波士頓海關局向倫敦報告說波士頓已經處於暴動狀態。

英國軍隊在1768年10月開始登陸波士頓。緊張情勢不斷升高,最後在1770年3月5日爆發了「波士頓屠殺」事件(Boston Massacre),英國士兵對著憤怒的暴民開槍,打死了五個人。像山謬•亞當斯(Samuel Adams)這些革命鼓舞者便利用這個事件來激起群眾反抗,不過在那些士兵接受審判後,緊張情勢就緩和下來了。

《唐森德法案》在1770年被撤銷,理論上殖民地進一步的血腥衝突是有可能避免的。然而,英國政府把《唐森德法案》中對茶葉的徵稅保留了下來,作為某種象徵性的政治宣示,表示英國還是有權利對其殖民地徵稅。對革命者來說,只有他們的殖民地代表可以對他們徵稅,在這個原則之下就算是一個稅也足以讓他們起而反抗了。

( 簡化 )

北美殖民地於18世紀逐漸繁榮起來,並開始尋求獨立發展其自身的經濟,以減低對英國本土的依賴。然而,這卻引起了英國當局的不滿,因為英國當局希望北美殖民地能繼續充當其廉價的原材料供應地及商品傾銷的市場,因此,英國當局開始採取很多高壓政策以阻遏殖民地經擠的自由發展。英國當局首先頒布法令,不準殖民地居民向西開拓,並禁止其發行自己的紙幣,再對其課以重稅及解散其議會,這使得殖民地居民感到強烈不滿,並發動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然而,英國當局不但不作理會,更在1773年3月5日派駐北美英軍開槍射殺反抗英國當局暴政的波士頓居民,製造了「波士頓茶葉事件」,使得殖民地民怨沸騰。1774年英國當局更頒布了5項「不可容忍的法案」,激化了雙方的矛盾。1774年9月5日,除喬治亞外,12個殖民地的代表會議選派56名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通過宣言,並建立大陸協會。新英格蘭的人民組織了民兵。馬薩諸塞的代表會議任命J.漢考克為安全委員會主席。

在美國獨立前,這個由十三州組成的英國殖民地,很多情況和今天的台灣類似。當時十三州是由各種移民組成,英國移民佔四分之三,因而他們不僅沒有自己獨立的民族意識,反而在血緣上、情感上將自己視為「美洲英國人」。正如在台灣,曾有很多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一樣。

英國外來政權的統治,使英格蘭文化佔主導。這也和台灣的情況相像,中國文化佔統治地位。即使今天,很多台灣的街名地名,還是蔣介石家族從中國帶來的。據報載,今天台灣的街道以蔣介石的名字命名的「中正路」還有一百五十多個。當時英國的地名也被原封不動移到北美,如曼徹斯特、巴爾的摩、伯明罕等鎮名,英國皇室成員的名字也被用到地名上,如詹姆士敦、紐約、查理斯敦、伊莉莎白等。北美的政府公文和民間交往,人們普遍使用英語。正如台灣至今還普遍使用北京話一樣。英國也有意以文化統治,倫敦出版的《新英語初階》課本,在美洲的小學中使用多年。因美洲大陸開發較晚,沒有多少自己的文化歷史,因而他們只有接受英國的東西。他們在意識深處把自己與英國人等同,認為英國是「母國」。在心理上,他們早就認可「一個英國原則」。

那麼美國人當年怎麼走出這個「一個英國」、「我們都是英國人」的思路的呢?他們採取的策略,和今天推動台灣獨立正名者一樣,也是兩路並走﹕民主化和本土化。當時的美國先賢,主要口號是反對英國暴政,要做自由人!通過自由意識,促成國家認同和命運共同體的甦醒。

麥卡洛在書中特別強調了潘恩(Thomas Paine)的重要作用。潘恩是一位英國人,卻來到北美,鮮明而強烈地支持美國獨立,在一七七六年初,他發表了《常識》一書,強調美國獨立是天賦人權,是遲早要發生的必然趨勢;美國從英國「分離」是基於一種簡單的事實和「常識」 - 北美人民沒有必要繼續接受外來政權統治,解決英美危機的最佳途徑是美國獨立,在美國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他呼籲人們與英國決裂,拿起武器反抗,獨立建國,把「一個與眾不同的獨立國家留給後代」。連「美利堅合眾國」這個名字,也是潘恩最早喊出來的,因而他被稱為「獨立戰爭的號手」 。

當時美國只有二百五十萬人口,潘恩的《常識》在三個月內就賣出十二萬冊,最後銷售了大約五十萬冊,是當時僅次於《聖經》、影響力最大、傳播範圍最廣的一本書。按其銷售和人口比例,等於今天在台灣有一本書賣了四百八十萬冊!

其實潘恩在《常識》中強調的,就是奠定英美自由主義基礎的近代英國思想家洛克的天賦人權思想,但潘恩把它表述成一種常識化、口語化、淺顯易懂的文字,再加上他演說激情、富有煽動性,因而更容易被大眾理解和接受。潘恩的名言是:「你們這些不但敢反對暴政而且敢反對暴君的人,請站到前面來!」連美國的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也是被潘恩的《常識》說服和打動,他給朋友寫信說,「我們必須和英國政權一刀兩斷」。

但當時美國內部並非都贊成獨立。在第一次十三州代表會議上,就分成統獨兩派,「統派」仍對英王抱有幻想,反對為獨立而戰。後來部分統派組成軍隊,和英軍聯手打擊華盛頓領導的獨立軍。即使在英軍被打敗,從波士頓撤到海上時,還有一千多名效忠英國者,站在岸邊送行和哭泣。

對美國要民主化和本土化的思想,則為當時北美十三州的絕大多數人民所接受。當時潘恩及《獨立宣言》的執筆者傑佛遜等啟迪北美人民的主要方式,和李登輝前總統在他的新書《新時代台灣人》中所倡導的很相似,也主要是強調兩點,即認同民主價值、認同美國這塊土地,而不是追溯血緣、地緣。即使到今天,美國仍保持了當年的傳統,不管從哪來的移民,不管早來晚到,只要認同美國,接受民主價值,就是「美國人」!正如李登輝先生在他的書中所強調的,新時代的台灣人,不是根據地緣,更不是根據血緣,而是根據公民意識和社區意識。公民意識,就是要接受民主的原則,認同民主,才會成為公民,而不是暴民和順民;社區意識,就是要熱愛居住的土地,認同台灣這個國家。公民意識和社區意識,就是民主化和本土化的體現。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守護勳爵

總而言之,英國沒錢要跟殖民地抽重稅,又不給政治權力(選議員之類的),所以就爆啦

而且今天的美國人有很大比例是德國血統,像小布希
 
http://blog.roodo.com/yowyowyow123
我的部落格,有興趣來看看吧,想要發文我也可以代貼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嗯嗯

府文之子....~~你資料還真清楚
小弟...細細品味中....
= =那改天...如果統一...
北京..想要課.......烏龍茶稅..~~"
那..小弟.那時才可以喊...台灣獨立八....
是不是阿?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守護勳爵

阿諾是移民,所以他不能選美國蓊統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6# 玉日比 的文章

阿諾是奧地利裔的
當初他選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時,還因爸爸曾是希特勒青年團的成員,而被對手拿來大作文章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阿偌..

@@...不過他還是選上ㄌ八
我記得有部片....說他會當選總統ㄝ
叫....啥名字....藍波罵ㄍ人演低...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4-26 17:35 , Processed in 0.32830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