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認識肥胖
現在女性朋友都很喜歡減肥,但是減肥不當,危害到了生命!但是為什麼我們會肥胖?肥胖有什
壞處?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什是肥胖吧!
造成肥胖的原因

內在因素
內分泌不正常:

例如
腎上腺皮質亢進、胰島素過多、甲狀腺機能低下。

遺傳:父母體重正常,小孩肥胖的機率為7% 父母一方肥胖,小孩肥胖的機率為40% 父母雙方肥胖者,則小孩肥胖的機率高達80% 生理肥胖:即下視丘之飽食中樞受到化學或手術破壞而無飽食感,不斷想吃造成肥胖

外在因素

心理因素:心理不平衡。

例如:憂鬱藉飲食尋求安慰。飲食習慣:自小養成不好之飲食習慣。工作原因:例如:應酬。運動量改變:因基礎代謝率降低、休閒睡眠時間增加、熱能消耗減少……

胖為什麼不好?

容易產生生理疾病
疾病發生比率增加,與正常人比較之發生倍數如下圖:
孕婦肥胖易有併發症(例如:妊娠毒血症)或生產困難。壽命減短。

骨骼壓迫增加易有背痛及足痛之症狀。皮膚症狀:某些部位出現咖啡色或黑褐色,稱為假性黑色表皮腫,這些部位的皮膚肌理變粗、角質變多、皮膚增厚、色素沉澱也增加。皮下脂肪厚,散熱不易。就業機會少。

造成不少心理問題或交友問題。

肥胖類型

蘋果型肥胖

肚子周圍脂肪肥厚,有啤酒肚

上半身(驅幹)比較胖,腰不明顯

皮帶孔比以前更多

最近血壓很高

雖不胖但腰部凸出

有一些健康上的困擾,容易產生疾病?如血壓血糖偏高,月經不正常,輕微心臟疾病?

中年後才發福

常見於男性肥胖者。

洋梨型肥胖

即所謂的下半身肥胖

主要肥胖部位在腹部、臀部、大腿等腰部明顯買褲子及裙子常有合腰不合臀,合臀腰太松的情形

從小就胖或是青春期肥胖

產後發胖(女性肥胖多屬此型)。

肥胖的定義

體重公式:男:62+(身高-170) × 0.6=理想體重     女:52+(身高-158) × 0.5=理想體重


肥胖的分類

1.脂肪細胞增殖型(Hyperplasia):此時期脂肪細胞數目會增加,易發生在幼兒期(1-4y)、青春期(7-11y)。脂肪均勻分佈在四肢及軀幹。此期肥胖百分之七十到成人期仍是肥胖,故及早預防肥胖是十分重要的。

2.脂肪細胞增大型(Hypertrophy):多發生在成年期與懷孕時期,此時的肥胖會使脂肪細胞體積變大。常堆積於在特定部位,如腹部、臀部、大腿、手臂、上頸部。

中年婦女容易發胖的原因

從生理角度看,中年婦女發胖的原因有許多,經濟充裕,食量增多,活動量卻減少,引致脂肪積聚,亦有可能是遺傳因素作怪,又或是產後沒有努力減磅,任由脂肪細胞蔓延,甚至是服食藥物的影響,如避孕藥、類固醇藥物等。

  若從心理角度看,中年婦女發胖亦有其背後的誘因,這與婚姻、子女、長輩及工作有關。
  婚姻生活是否美滿還是在掙扎求全的邊緣對女性十分重要,心寬未必一定體胖,心情低落卻反而有可能令體重暴升。欠缺愛情與溝通的婚姻令人沮喪,分居及離婚對女性心靈亦造成一些傷害。一位掙扎了許久才決定離婚的朋友說:“那段矛盾的日子實在痛苦,一方面感到這段婚姻已仿如一潭死水,誰也沒氣力去製造一定漣漪,另一方面,我又不斷怪責自己不安分,整天想著離婚,況且年紀已不小了,離婚後的路該怎樣行,我也茫無頭緒。”那段日子她便以食物為伴,胖得不像話,但離婚後她整個人心情都輕鬆了,連帶體重也下降了。另一個困擾中年婦女的問題是成長中的子女是否聽話,學業或事業前景如何,戀愛婚姻順利與否,她們認為子女的成敗得失,自己要負上大部分的責任。

  此外,中年婦女亦從上一輩裏承受不少壓力,一方面長輩年紀漸大,健康日走下坡,中年婦女除了要負起照顧的責任外,亦隨時要準備承受失去親人的哀痛。另一方面,與長輩相處亦是一大學問,自古以來,婆媳紛爭幾乎是必然的事。若上一代頭腦守舊,事事要後輩容忍遷就,便倍增中年婦女的壓力。此外,人到中年,工作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加上經濟不景氣,中年人被裁的機會亦較大,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

  假若抑鬱的心情無處傾訴,寄情美食便是其中一個選擇,一口一口的冰漠淋、一塊一塊的巧克力、大啖鮮奶油蛋糕,確能暫時舒緩精神壓力,但體重一磅一磅的增加卻帶來無窮後患。

  要克服致肥的心理因素,中年婦女便要改變個人的生活態度。有問題的婚姻不會是單方面的責任,你不用老怪責自己,應找出問題的癥結。此外,人生除婚姻以外,還有許多許多其他事情,不需要將自身的價值、喜怒哀樂全建築於婚姻之上,你應該打起精神,為自己換一個新形象,保持儀容俏麗,這樣才有力量活得更好。

  至於擔心子女的成長,是普遍做母親的牽掛,但其實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長大了自有他們的世界,當然亦會遇到挫折痛苦,就像你我走過的路一樣,但既然這是成長必經之路,你也毋須過分牽掛。除了必要時扶他們一把外,還是儘量讓他們自由發展好了。

  面對長輩的老病及死亡固然哀傷,但明白這是人生必經階段,你便能處之泰然,這其實亦有助你對仍然健在的長輩有多一份包容,當你對他們多關心一點,便能減少一點日後失去他們時的哀痛。

  至於工作,香港是一個自由社會,只要你肯學習,努力充實自己,保持自己的競爭力,要找一份工作不難,相反,老看扁自己,當然什麼也做不成。

  若能消除心魔,保持情緒穩定,便能自我控制,不會隨便把食物住口裏塞。想不通的問題寫出來好了,放它幾天,答案便會自然浮現,千萬別把問題化成食物吃進肚裏,那絕不是解決方法。
  此外,為自己草擬一個Keepfit(控制體重)計畫,也有助減肥。






[ 本文最後由 琥珀之瞳 於 07-10-14 11:59 AM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肥胖的標準及危害
中國保健科學技術學會肥胖症研究會有關專家指出:肥胖是有科學標準的,標準體重的計算公式是:(身高-100)X0.9=標準體重(KG)。一般體重超過10%屬正常,超過20%為輕度肥胖,超過30%-50%為中度肥胖,超過50%則為重度肥胖。而肥胖症的產生,對人類的身體將造成極大的危害,我們的身體不能承受肥胖。那麼,肥胖對我們的身體各部分會有哪些危害,帶來哪些疾病呢?

  (1)我們的肺
  當人的體重增加時,肺部就必須輸送更多的氧氣供給所需,然而肺並沒有因為體重的增加而相應變大,另外下腹部肥厚的脂肪也會限制肺的呼吸活動。若進行麻醉性手術,危險性將會相對提高許多。至於氣喘的病人如果肥胖,問題就更加嚴重了。

  (2)我們的血壓
  血壓高多發生在肥胖者身上,血壓高可能會導致腦部中風、腎臟退化與心臟等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所以體重過重且血壓高病人必需進行適當的減重計畫。

  (3)我們的心臟
  當一個人的體重增加,心臟就必須更辛勤工作,以供應營養到身體內的所有器官,體重愈重,心臟的負荷就愈大,所以肥胖者患心臟病的頻率會比一般人高。

  (4)我們的動脈
  由於過多的血膽固醇、血脂肪堆積於動脈管壁上,會使血管變小或甚至造成血管破裂,進而導致中風或心臟病突發。研究顯示,肥胖者發生動脈粥狀硬化機率非常地高。

  (5)我們的肝臟
  肝臟是身體中最重要器官之一,長期酗酒、及患有糖尿病、肥胖者等都會造成脂肪肝的形成,如果持續不改善,長期下來引起肝細胞壞死,會導致肝硬化。

  (6)關於糖尿病
  糖尿病幾乎是所有肥胖者的專利,在研究指出糖尿病曆中,是因高醣類、高熱量的飲食引起的糖尿病者,有70-85%的人體重一減輕,其病況都有改進,所以惟有維持理想體重,再配合醫師及營養師的協助,才能杜絕死亡的危機。

  (7)關於懷孕期與手術
  肥胖的孕婦,容易造成生產困難或延長生產時間,而影響胎兒的健康。再者嚴重過胖者,其不只懷孕困難,同時孕婦及胎兒的死亡率也較高;而且因為過多肥厚肌肉組織,手術進行起來更加困難。

  (8)關於惡性腫瘤
  高居榜首的惡性腫瘤其中35%就是因不良的飲食習慣,攝取過多的高熱量、高脂肪含量的食物等,引起過多的自由基產生,導致細胞病變成癌細胞。關節體重過重者,使身體骨骼無法承受重量,引起關節腫脹而發炎。

  (9)其他
  肥胖者體積龐大,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體力,來完成一定量的工作,再加上反應遲緩,動作不靈活敏捷,頻頻發生意外。

人到中年為什麼要防止發胖
正常人的進食和機體能量的消耗是長期保持平衡的,一旦平衡失調,人就會變得過胖或過瘦。

  40歲以後的人常易發胖,在日常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

  從生理方面,男性到中年,女性絕經後,內分泌功能減退,各組織代謝水準開始下降;而此時若食欲好,飲食量大,體力活動又少,如有些人改變過去的飲食習慣,晚餐吃得好一些,飯後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這樣天長日久,身體熱量消耗逐漸降低,而營養又過多,造成"收入"大於"支出"的現象,多餘的熱量就轉變成脂肪貯存在體內,人自然就變胖了。若人到中年後,仍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並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身體就不一定會胖起來。

  最近美國波士頓市心臟病專家研究結果表明,中年就發胖者死於心臟病的比例竟比老年才發胖者高出一倍。據統計,中年以後發胖,有礙健康,年齡40-45歲的人,體重每增加近500克,死亡率約要增加10%。隨著年齡的增長,超理想體重的人數在不斷增加。據美國城市人壽保險公司1960年取自美國及加拿大26個人壽保險公司統計資料表明,男性30-39歲組,超理想體重20%以上者,達統計人數的25%&127;;&127;40-49歲組,超理想體重20%以上者達32%。女性30-39歲組,超理想體重20%&127;以上者達25%,40-49歲組超理想體重者達40%。&127;北京地區曾調查工廠20&127;歲以上的職工2319人,其中肥胖者503人,占21.7%(男性職工中肥胖者占16.8%,女性占28.7%)。再對36-55歲年齡組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超理想體重者29%,&127;可見中年肥胖者比例較高。

  美國波士頓市的一些心臟病專家推論,人從中年(35歲左右)起須注意防止肥胖,因為中年發福對健康有害,而且是危及老年期健康的隱患。發生肥胖後,容易引起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和膽囊炎、膽石症等"肥胖五聯症"。北京地區的調查也證實,在503名肥胖症患者中合併有高血壓者占22.3%,並且發病率隨體重增加而上升。心電圖異常者占25.8%,高脂血者占50%。可見中年發胖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不能輕易放過肥胖

 肥胖是病  

目前醫學界對機體脂肪過多已達成一致意見:肥胖是機體以脂肪的形式貯存的過多的能量,對健康和長壽具有不良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也已明確宣佈肥胖是一種疾病。

   最新國人體重標準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通過對24萬人資料的分析討論,提出了“中國成人體重指數分類建議”:  

適宜範圍:體重指數為18.523.9kgm2超重標準:體重指數為24.027.9kgm2肥胖標準:體重指數超過28.0kgm2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m2按此標準,即使保守估算,我國目前至少有2億~3億超重者,3000萬~4000肥胖者。  肥胖與死亡的關係  

醫學研究首先發現,重度肥胖者壽命明顯縮短。我國民間也一直流傳著“有錢難買老來瘦”的說法。後來的研究逐漸發現,即使是輕中度肥胖,也會使死亡率明顯上升。  

肥胖與疾病的關係  

肥胖可以引起許多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缺血性卒中(腦梗塞)、糖尿病乳腺癌直腸癌、前列腺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痛風、腰腿關節疼痛及骨質疏鬆等都與肥胖有關。  

減輕體重有諸多好處  

當體重有效減輕後,肥胖者可以明顯感到多汗、氣喘、疲勞等多種症狀減輕或消失,行動更為敏捷,生活品質提高。減輕體重還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  

減肥誤區多  

為了健康積極減肥是正確做法,但目前許多人在減肥方法或指導思想方面存在誤區,嚴重影響減肥效果。誤區包括:
  


1.盲目相信廣告宣傳 廣告宣傳常片面強調減肥產品的單一作用,使減肥者誤以為只要使用該減肥產品就可以達到減肥目的。其實不然,肥胖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減肥需要“多管齊下”。要想取得良好的減肥效果,有時還需要醫生進行必要的“個體化指導”。   

2.希望一勞永逸 不想通過長期堅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如喜食高脂、高能食品)的途徑達到減肥目的,而是寄希望於通過某種藥物或其他手段收到一勞永逸的減肥效果。結果常常導致停藥後體重反彈。須知減肥無捷徑,少吃多動是減肥的基本條件。要想減肥必須有持之以恆的決心和毅力。  

3.追求過快的減肥效果或作季節性的減肥 這樣做的結果常常是體重忽高忽低,對健康極為不利,有時還會促發骨質疏鬆。減肥需要持續、緩慢地進行,減肥速度以每週體重下降不超過0.51kg為宜。  

4.一經反彈便自暴自棄 一些減肥者,在由於自己減肥方法不當造成體重反彈時,便認為自己“天生就是喝涼水都長肉的人”,甚至放棄本來已收到一定效果的努力(如健康的飲食習慣)。

其實既然曾經出現過體重下降,就說明減肥是可以做到的。遇到這種情況,請醫生幫助找出反彈原因,控制體重就會成為美好的現實。  

減肥過度體重過低同樣影響健康。有人做過統計,過度消瘦的人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30%。所以,原本很苗條的人,千萬不要盲目追求過於纖細的身材,體重指數至少應達到18.5kgm2以上。健康才是美。  科學減肥的原則  

低脂限量飲食,適當增加運動,進行心理調整,安全藥物輔助。具體減肥方案應請醫生幫助擬訂。


[ 本文最後由 琥珀之瞳 於 07-10-14 12:05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肥胖容易引發的疾病肥胖婦女易患哪些疾病?

由於肥胖對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及代謝有一定影響,對生長發育不利,且使人體免疫系統功能降低,因此,肥胖婦女常易合併一些婦科疾病。

其中有卵巢機能不全,子宮發育不全,子宮體癌,不孕症,外陰、陰道濕疹,此外還伴有性機能異常情況。其中以卵巢機能不全(子宮發育不全、子宮功能性出血)發生率最高(約占20%),子宮體癌次之(約占14%)。

除婦科疾患外,象臨床上常說的“三F症”(“三F”—女性、肥胖、中年)——指膽囊炎及膽石症,與女性肥胖有很大關係,糖尿病的易患性均較高。有人認為,腰上以特別肥胖的婦女患乳腺炎的危險性較一般女性為高,美國坦帕市的南佛羅里達大學莫菲脫癌症中心發現,腰圍比臀圍小得多的婦女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較一般婦女高出6倍多。

哥倫比亞大學內科諾格醫生;對800名婦女(25歲—84歲)接受結腸檢查者進行結腸癌和肥胖關係的調查,結果發現,800名中的300名有癌前的腺瘤樣息肉,其中的500例正常。對異常病人進一步計算其肥胖指數,則發現肥胖婦女的癌前病變比理想體重的婦女高2倍。隨著肥胖指數上升,腺瘤樣息肉發生率也增加。

  美國佛羅里達特瑪帕H·李·莫菲脫的H·Leemoffiu癌症中心及研究所癌預防科主任施克皮拉醫生認為根據婦女的體型可確定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蘋果型婦女的絕大部分身體脂肪位於胃及上半身,但下肢及臂部消瘦,而臀部及大腿肥大者被認為屬於梨型。因上半身脂肪增加,此病的危險性增加,減輕體重則減減其危險性。

上半身脂肪多,超重及絕經後補充雌激素而不補充孕激素的婦女,增加了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

又說:看來蘋果型婦女的游離雌激素水準較高,且傾向至乳房及子宮內膜,從而增加了患癌的危險性。

蘋果型婦女進行減輕體重的計畫並變為梨型後,患乳癌的危險性減半,並肯定地降低這一危險性。至於如何知道是梨型還是蘋果型體型,他說婦女可用尺及簡單算術,算出自己是“輕度蘋果型”、“十足蘋果型”、“輕度梨型”或“十足梨型”。例如一婦女腰圍61釐米,臀圍915釐米,61/915=066,則屬於十足梨型,另一婦女腰圍762釐米,臀圍915釐米,762/915=083她就屬於十足蘋果型。


發胖可能是患乳腺癌的信號
新華社電 美國癌症學會一份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女性體重增加很可能是將來患乳腺癌的“強烈信號”。


  這次研究是迄今為止關於體重與乳腺癌關係的最大規模研究之一,共涉及62756名女性志願者,其中有1934名女性為乳腺癌患者。

  美國癌症學會高級流行病學家希瑟·斯潘塞·費熱爾松介紹說,研究表明,中學畢業(18歲左右)之後體重平均增加914公斤的女性,與那些能夠保持體重的女性相比,患乳腺癌的危險要高出40%。如果體重增加達到30公斤以上,患乳腺癌的幾率更是要加倍上升。

肥胖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癌

 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硬化、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在女性,肥胖還與某些婦科腫瘤的發生有著密切聯繫。

大量的臨床資料表明,肥胖女性容易患子宮內膜癌,其發病率較瘦女子高,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子宮內膜癌發病因素主要與經濟條件、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孕產、月經疾病、雌激素的影響有直接關係,隨生活水準的提高,經濟條件越好發病率越高。由於肥胖者與糖尿病之間常常相伴發,糖尿病多發故子宮內膜癌亦多發。肥胖者多患高血壓,內分泌激素亦常紊亂。

其中雌激素是誘發子宮內膜癌的主要因素。倘若女性性激素合成過多,那些多餘的雌激素被脂化後貯存於脂肪組織內,使得脂肪細胞中雌激素貯存量增多,同時,貯存在脂肪細胞內的雌激素又可不斷地釋放進入血流,代謝緩慢,持續作用於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在雌激素的長期作用下容易發生癌變,尤其是更年期婦女肥胖者,其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是非肥胖婦女的24倍,這一點應該引起醫學界和肥胖婦女的高度警惕。

  肥胖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要降低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就要控制肥胖,減少肥胖程度。一般來說,每一位肥胖婦女應該常常測血壓、查血糖、尿糖。因為肥胖者若同時伴有糖尿病高血壓,這是一個患子宮內膜癌的極危險信號。

這些高危人群一旦出現月經紊亂,絕經期延遲或絕經後陰道異常出血,應及早去醫院檢查。臨床觀察子宮內膜癌發生於多產、未產、不孕症者較多。所以,肥胖婦女發生月經紊亂,應慎用雌激素,可用孕激素止血,調整月經週期。

經過23個週期治療無效者,應作診斷性刮宮,以明確子宮內膜情況。對更年期、絕經期的肥胖婦女來說,更應加倍警惕,因為這一年齡是子宮內膜癌的高發年齡。

一旦婦女絕經後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陰道內黃水樣白帶或血性白帶等早期症狀,應及早去醫院診治。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患者不願作診斷性刮宮,她們提出以婦科和B超檢查,甚至CT檢查來取代診斷性刮宮。這容易延誤病情。

目前對子宮內膜癌最有效、最可靠的診斷方法還是刮宮、取宮內膜活檢送病理檢查。病人應接受此項檢查。

  更年期婦女的生活趨向穩定,加之當前經濟狀況逐漸好轉,生活水準日益提高,日常勞動減少,能量消耗減少,休息時間增多,飲食條件越來越好,這些因素均可導致更年期肥胖

因此,步入更年期的婦女,要經常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控制更年期肥胖的發生和發展,以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發生。



[ 本文最後由 玫瑰红之恋 於 07-9-19 07:12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減肥的常識肥胖可能與吃飯速度有關

日本曾經對東京都內340位20-60歲男女公司職員,進行肥胖和吃飯速度關係的調查。
  以BMI=25以上為肥胖標準。


  BMI是將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所得的數值。如一個人體重60kg,身高1.7m,其BMI就是20.8。

  調查結果:吃飯速度快的(占總數40%)平均BMI23.5。

  吃飯速度不快不慢的(占總數45%)平均BMI22.4。

  吃飯速度慢的(占總數15%)平均BMI21.6。

  接著又對9位20-50歲男性進行吃飯速度和滿腹感關係的調查。通常一頓飯工夫平均為17.2分鐘。如果使用節拍器使每分鐘咀嚼次數增加到88,即將吃飯時間延長到33.7分鐘,則試驗者的食量從平時的693克減少到528克。一天三頓日積月累,這一差值將變得相當巨大。

據獅王齒科衛生研究所武井典子的研究,人的血糖值從開始吃飯15分鐘後上升,30分鐘後達到峰值。由於血糖值達到峰值給人滿腹感,約需30分鐘。所以通過仔細咀嚼延長就餐時間,就能使少量食物讓人獲得滿腹感,從而取得減少食量防止肥胖的效果。

  大阪市立大學曾根良昭教授證實,吃飯過快會給精神帶來較大負擔。他讓7位元女學生在溫度、濕度恒定的人工氣候室內,分為二組,分別給5分鐘和10分鐘就餐時間。結果,5分鐘組餐後心率比食前有所增加。

而10分鐘組餐前餐後幾乎沒有變化。他又做試驗,將咀嚼次數從通常的325次減少到快食時的214次。結果發現,通常吃飯時心率比飯前增加20%,快食時心率比飯前增加49%。通常飯後收縮期血壓比飯前增加8%,快食後收縮期血壓比飯前增加13%。
睡眠不足也會誘發肥胖

人的生存需要睡眠,足够的睡眠有益於健康。然而,太長的睡眠可因整個神經中樞長期處於抑制狀態,而導致各器官功能减退,使體重增加。但研究發現,睡眠不足也可誘發肥胖,至少短期内會如此。值得引起重視减肥的青年男女們注意。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科研人員研究了30多名健康的青年男女,其中一部分人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作為睡眠不足组;其餘人睡7至8小時,作為睡眠正常组,觀察後得出了最新结論:

  睡眠不足组體内胰島素不能正常地使葡萄糖進行代謝,因而可能發展成為肥胖,而睡眠正常组胰島素的敏感性正常。目前還不知道睡眠不足者在改善其睡眠後,是否可以改善體内胰島素的敏感性。因此,那些每天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和不足4小時的人,都會使其體重增加,適量的睡眠才有助於健康。

減肥不當小心腸道老化

大連一些醫院的消化科醫生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患者因為節食減肥患上了腸道疾病,相關檢查發現,患者的腸道色澤灰暗。醫生認為,這是靠節食的方式減肥造成的腸道提前老化的徵兆。
  在正常情況下,“腸道年齡”應該和生理年齡相差不大,而許多節食 減肥患者卻出現了“腸道年齡”和生理年齡極不相稱的情況。個別20歲的女性已出現了40歲的腸道。因長期持續的通過節食減肥,很容易導致腸道內有益菌群減少,而有害菌群卻在增加,最終導致腸道菌群失調,進而致使腸道功能老化。
經期減肥不當可能越減越胖

減肥蔚為全民運動,年輕女性更是趨之若鶩,連月經來潮時也不鬆懈,因而惹出問題。月經不順會導致荷爾蒙失調,反而容易造成肥胖,可謂得不償失,想要減肥者要注意。


  “月經不調”門診病患中,發現以年輕女孩居多,一名女性病患透過特定飲食來掌控自己的體重,平時就以精力湯、蘆薈、瓜果、生菜沙拉等食物果腹,月經來潮期間更力行“葡萄柚減肥法”。

  結果這名病患者發現月經量馬上減少許多,血色也變暗;第二個月情況類似,甚至出現腹痛不適,整個人活力盡失。在沒有用這類方法減肥前,這些女孩多半沒有痛經病史,這樣的代價,都是始料未及。

  月經來潮時,除了要充分休息,還要注重營養,寒涼食物如冰品、冷飲、柚子、葡萄柚、水梨、西瓜、椰子、橘子、蕃茄、綠豆、蓮藕、黃瓜、苦瓜、絲瓜、冬瓜、大白菜、白蘿蔔等,都要避免或儘量少食。通常在中藥調理與食物篩選互相搭配之後,這些病患的經行腹痛都獲得改善。

  除了特定飲食減肥法,劇烈斷食法、減肥藥瘦身法,現在流行的則是漢方減肥。其後果都是月經失調,擾亂荷爾蒙分泌,有人甚至越減越肥。亞洲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不要肌肉只要瘦”似乎是東方女性的特殊心理,除了運動以外的瘦身法,都有人“前仆後繼”的以身試之。

  在門診病人中觀察到這個現象。而事實上,少吃多動是目前已知控制體重的不二法門,走捷徑往往欲益反損。經期間的養生法並不難,像是西方女性喜歡趁機吃點巧克力,中國人流傳久遠的桂圓紅棗湯、紅豆湯、生薑煮紅糖,都是不錯的選擇。


轉載:全民健康網

[ 本文最後由 琥珀之瞳 於 07-10-14 12:15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我是屬於胖的很均勻的人耶=="

這算哪一型呀....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7-24 11:18 , Processed in 0.02752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