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在亞洲國家中,率先推出本土主戰坦克的中、日、韓、印四國始終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代表他們最高水平的分別是中國-98式、日本-90式、南韓K1A1式和印度“阿瓊”式主戰坦克。前者是剛出道的新銳,日韓二位則是第三代坦克的傑出代表;至於“阿瓊”,雖說還是迷霧重重,但它酷似“豹”Ⅱ的面容也著實讓人不敢小視。作為亞洲國家自行開發的主戰坦克,讓人忍不住就想把它們拉到一起來比試一番,看看誰能領導亞洲主戰坦克的發展。



火力比拼

 阿瓊
  既然是比試,就免不了要大打出手,首先較量火力。翻開兵器詞典你會發現,遠東的三種主戰坦克的火力較量實際上是俄羅斯血統的125毫米坦克炮與德國120毫米炮之爭,只有印度採用奇怪的120毫米線膛炮。
  
  日90式和韓KlAl型主戰坦克裝備的都是德國的120毫米滑膛炮。其中,日本90式採用原版的RH─120坦克炮,韓國的K1A1則是美制M256型坦克炮──RH─120的美國特許生產型。RH─120是當今世界最優秀的大口徑坦克炮,由德國萊茵金屬有限公司研制,研製工作歷時14年。1979年開始批量生產,首先裝備了德國“豹"II坦克。




不過,真正讓RH─120火炮揚名天下的還是美國的MI“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Ml坦克的研製時間比“豹”Ⅱ稍晚,在最初的火炮選型中,美國人並未瞧上剛剛出爐的德國120毫米炮,而是沿用了老式的N168型105毫米線膛炮。不料,1980年M1坦克定型後,美國人卻發現,在火力上比“豹”Ⅱ差了一大截。


向來不肯甘居人後的美軍不得不回過頭來,對M1坦克進行重新改造。於是,來自德國的RH─120橫渡大洋,搖身一變成了美國版的M256。7年後,換裝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的M1A1問世,M1坦克這才卸下了火力不足的惡名。此後,M1坦克繼續升級為MIA2,防護能力和火控係統全面更新,但M256火炮卻原封未動。1991年海灣戰爭中,裝備M256火炮的M1A1在與T─72的對壘中大獲全勝,2000米距離上將T─72炮塔掀翻在地的情景,令世人對德國坦克炮的威力大為讚嘆,由此也奠定了120毫米滑膛炮江湖老大的地位。
  
  回過頭來,再看日韓兩國主戰坦克的火炮選型,也會發現與美國十分相似的有趣現象。日本人在研制90式坦克時開始也想摘自己的坦克炮,研制方案是改進74式坦克的L7A3型105毫米線膛炮,而L7A3恰好就是美式M68坦克炮的英國原板。但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搞出來的樣炮精度和侵徹力都偏低,無奈只好步美國的後塵,選用了RH─120炮。
  
  韓國的K1坦克則是由美國的克萊斯勒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克萊斯勒公司恰好是M1坦克的制造商,於是,K1便成了亞洲版的縮水M1。公平地說,克萊斯勒的技術支持使韓國坦克得到了一個較高的起點,K1繼承了M1的諸多先進血統。但不幸的是,M1的致命缺陷M68坦克炮也被原封不動地搬到了K1的身上。10年後,韓國人在使用中逐漸摸透了K1的技術特點,在國際主戰坦克發展大潮的驅動下,終於把M256火炮裝上了K1;推出了最新的K1A1。至此,韓國坦克具備了與日本90式平起平坐的火力強度,躋身於世界知名坦克的行列。所不同的是90式採用了自動裝彈機,在射速和快速反應上佔了些許便宜。
  
  98式主戰坦克上裝備的是我國自行研制的125毫米滑膛炮。單從口徑上看,便會使人聯想到俄羅斯的2A46型125毫米滑膛炮,因此,大多數國外評論家便認為中國125毫米坦克炮的身上肯定存在俄羅斯血統。
  
  2A46型坦克炮出現於70年代初期,裝備於T─64、T─72、T─80及其改進型坦克。在德國120毫米滑膛炮問世之前,2A46一直是世界頭號大威力坦克炮。國產125滑膛炮最早裝備於國產8511M主戰坦克,並在此後裝備了88C、90式、98式以及巴基斯坦的“哈立德”主戰坦克,巴基斯坦改自59型坦克的“阿爾扎拉裏”也選用了該型火炮。98式坦克配用的125毫米炮有自動裝彈機,射速和日本90式持平。
  
  在比較120毫米滑膛炮和國產125滑膛炮之前,首先需要搞清它們配用的彈藥,因為再好的火炮也需要優秀彈種的支持。海灣戰爭中T─72吃虧就吃虧在倒霉的D─81穿甲彈上。該彈彈芯是鋼制的,2000米距離上連400毫米的裝甲都打不透,造成了125毫米炮打不過120毫米炮的怪現象。從目前公開的資料看,國產125炮的彈藥包括半可燃藥筒的鎢合金翼穩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殺傷爆破榴彈;而120炮的彈藥則有美式和德式兩個係列,彈種只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兩種。德式彈藥包括DMl3、DM23、DM33、DM43穿甲彈和DMl2破甲彈,其中前兩種穿甲彈是現役型號,後兩種屬於在研型號。美式彈藥包括M827、M829穿甲彈和M830破甲彈,兩種穿甲彈分別是在DMl3和DM23的基礎上改用貧鈾合金彈芯而成。M829有A1、A2、A3三種改進型號,美軍現役最先進的型號為M829A2。從現有資料分析,日韓兩國120炮的彈藥大體相當於德國的DM23。此外,美國有出口型M829A2,兩國也可以輕易獲得。
  
  從外觀和結構上看,120炮和125炮都裝有熱護套、抽氣裝置、炮口校正裝置和反後坐裝置;制造工藝上也都採用了電渣重熔、身管自緊、內膛鍍鉻等先進技術。不同的是,120炮的身管長為44倍口徑,125炮為50倍口徑,125炮的身管長了1米多。一般來說,身管長度越大,對提高炮彈的初速越有利;同時,火炮口徑越大,威力也越大,否則各國爭相研制140毫米炮幹嗎?
  
  要想在小口徑、短身管的條件下獲得足夠的威力,就必須增大火炮藥室,通過增加發射藥的裝藥量提高火炮膛壓,從而達到增大威力的目的。從這一點說,德國火炮的工藝技術的確十分先進,因為增大膛壓勢必會對身管強度和內壁抗燒蝕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德國120炮採用短身管設計的好處有兩點,一是短身管火炮的初撓度小,有利於提高火炮精度,RH─120炮比法國52倍身管的120滑膛炮射擊精度高了足是5倍便可以證明這一點,不過,在達到實用要求的情況下過分強調精度,似乎也有點太過理想主義,德國人常常就是這樣;二是短身管設計具備較大的升級潛力,德國最新的“豹”IIA6採用55倍口徑的改進型120滑膛炮便是明證。從另一個角度說,125炮在工藝水平落後的情況下,採用長身管設計,使火炮達到了理想的威力,不能不說是設計師的高明之處。
  
  讓我們看一看兩種火炮的幾個具體性能指標:RH─120炮發射DM23穿甲彈時,火炮膛壓510兆帕,炮口動能接近10兆焦──這一能量的作用程度就像一個巨人輕易地可以將50噸的鋼鐵舉高到20米,炮彈初速1650米/秒,直射距離2000米,在2000米距離上可以穿透450毫米勻質鋼裝甲。
  
  根據北方工業公司10年前在防務展覽上散發的資料表明,當時裝備國產90式坦克的125毫米火炮使用國產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火炮瞠壓470兆帕,炮口動能超過11兆焦,炮彈初速1730米/秒,直射距離大於2100米,在2000米距離上可以穿透500毫米勻質裝甲。可見,在10年前,我國的125毫米炮威力已經超過了配用DM23穿甲彈的120毫米炮。同一資料中還顯示,我國自行研制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配用國產120毫米穿甲彈時,火炮膛壓550兆帕,2000米穿甲厚度550毫米,最大射彈散布為0.28X0.28米,超過德制120毫米炮。上述指標表明,當時的國產120毫米炮威力超過了125毫米炮。
  
  作為國產最新型坦克,98式沒有選用120毫米炮,說明125毫米炮在後續改進中性能又有大幅提升。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巴基斯坦的125毫米炮加以佐證。巴基斯坦軍方公布的數據表明,配備“阿爾扎拉裏”坦克的125炮在2000距離上穿甲厚度為550毫米,“哈立德”坦克的125炮2000米距離上的穿甲厚度更高達600毫米。後者的威力與美國最新出口埃及的M829A2穿甲彈完全相當。可以肯定地說,配備國產彈藥的125毫米坦克炮在穿甲威力上至少不會低於使用最新出口型美制炮彈的120毫米炮。
  
  從國外坦克炮目前最新發展水平看,法國52倍身管的CN─120型120毫米滑膛炮配用新型穿甲彈,2000米距離上穿甲厚度為640─700毫米,而德國最新的55倍身管120毫米炮的炮口動能已經達到13兆焦,2000米距離穿甲能力超過800毫米。根據我國坦克火炮和彈藥的發展水平,國產新型125毫米炮的穿甲能力,與同際先進水平不會有太大差距,因此,98式坦克的火力大幅超過日本90式和韓國K1A1式坦克應該是一個比較可信的結論。
  
  跟原宗主困英國一樣,印度坦克也把火力放在坦克三大性能要求之首。盡管印軍現有80%的武器屬於前蘇聯制式,但“阿瓊”卻異乎尋常的採用和英國類似的120毫米55倍身管的線膛炮,沒有配備自動裝彈機,坦克成員依舊是4恕O嚀排誥掑H涓擼s珔_俚停斥酯Uニ鸞洗螅傾Q拷現兀雅E旃ひ找步細叢櫻p捎彌頻寂詰X頭刺箍俗鈑行У奈慘砦榷ㄍ芽譴┘椎p脖冉俠阮?br>
  據國外材料介紹,“阿瓊”坦克的120毫米炮採用電渣重熔鋼和自緊工藝,設置有熱護套並且在膛內涂有MKII護膛劑,以減輕身管燒灼。配用的彈藥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殺傷榴彈和碎甲彈,藥筒為半可燃式,彈藥所用的發射藥有單基,雙基和三基等3種。穿甲彈初速1370米/秒,彈丸重10.3公斤,有效射程2000米;碎甲彈重17公斤,有效射程8000米,適合打擊敵方土木工事,顯示出印軍對坦克多用途的要求:另外印度巴拉特公司正在研制口徑120毫米的反直升機智能炮彈,亦將成為“阿瓊”的撒手锏。
  
  盡管“阿瓊”坦克火炮表面看來上分花哨,但最致命的穿甲能力卻今人懷疑,,盡管彈丸的重量超過10公斤,比98式坦克的125毫米炮彈重了大約20%,但它的出口初速實在太低,僅相當於英國“奇伏坦”坦克的L11式120毫米線膛炮,而L11還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產品,穿甲能力決不會超過德制120毫米滑膛炮。
  
  通過以上的比較可以看出,在火力對決中,中國98式的火炮威力大,射速快,彈種多樣,火力是亞洲四雄中最強的;日本90式坦克次之;韓國K1A1由於缺少自動裝彈機,屈居第三;而三心二意的“阿瓊”則只能當“老幺”。
  
  誰能百步穿楊
  
  狠還要打得準,這便需要者射擊完畢便可立即調轉炮口射擊另一個目標,無需重新瞄準取得射擊諸元。反之亦然。
  
  “獵─殲”火控方式大大縮短了坦克瞄準時間,使主戰坦克具備了快速轉移火力攻擊多個目標的能力,是現代坦克火控係統的發展趨勢。
  
  較先進的坦克火控係統可以分為3個檔次,最高檔次的火控係統中,炮長和車萇的瞄準鏡中都配備獨立的熱成像夜視儀,可以進行全天候“獵─殲”作戰,具備全天候的“獵─殲”作戰能力;第二檔次僅炮手有熱像儀,軍長瞄準鏡不具備夜間瞄準功能,只能實現晝間的“獵─殲作戰;第三個檔次則是不具備”獵─殲“作戰能力的穩像式火控係統。
  
  目前世界一流主戰坦克中,只有美國的MlA2、德國的“豹”IIA5/A6、法國的“勒克萊爾”和英國的“挑戰者”2E裝備有第一檔次的火控係統;意大利的“公羊”C1、“豹”Ⅱ的前期型、“挑戰者”2、MIAl等裝備第二檔次的火控係統。而亞洲坦克中日本的90式、韓國的KlAl、印度的“阿瓊”都只裝備第二檔次的火控係統。三者的工作原理相同,結構類似,影響火力發揮的就僅僅是火控係統各部件的性能和工藝水平了。
  
  90式主戰坦克幾乎全套移植了德國“豹"II的火控係統,後者的火控係統是當時世界上最完善、最成熟的,也是各國在後續設計時的主要參照係。它的構成包括:晝/夜/測距三合一的炮長瞄準鏡、摻釹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熱成像儀、雙向獨,立穩定的車長/炮長瞄準鏡、數字式火控計算機、4種以上自動彈道修正傳感器,‘可以說是第三代坦克初期型的標準配制。90式的火控係統幾乎和“豹”Ⅱ一模一樣,並具有晝間“獵─殲”能力和目標自動跟蹤能力。它的激光測距儀工作範圍300─5000米,熱成像儀夜視距離為2000米,反應時間僅4秒。這些數據都相當優秀。至於它的火控精度,用日本人自己的話說“可以在3000米外首發。命中一個汽油桶”。果真如此,90式的火控係統可謂十分精良,這恐怕也是90式造價高達830萬美元的原因之一吧。
  
  韓國K1A1主戰坦克的火控係統則是美國貨,以M1A1坦克為藍本。車長使用SFIM公司的VS508─13雙倍率獨立穩定周視瞄準鏡,炮長瞄準鏡則是休斯公司的雙向穩定雙倍率晝/夜潛望式瞄準鏡,內裝雙目鏡熱像儀和摻釹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第二批生產型擬裝得克薩斯儀器公司的二氧化碳激光測距儀。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由加拿大計算設備公司提供,炮塔後部安裝有環境儀器公司的橫風傳感器。電液式火炮俯仰和炮塔旋轉驅動係統由卡迪拉克·蓋奇公司提供。由此可見,KIAl的火控係統也是相當先進的,特別的二氧化碳激光測距儀的採用可以說走在了亞洲的前面。90式和K1A1式都採用引進的火控係統,它們之間的性能比較可以在“豹”Ⅱ和M1Al的比較中得出。目前各國公認“豹”Ⅱ的火控係統強於M1,與MIAl/A2相當。
  
  “阿瓊”坦克使用的綜合火控係統由印度巴拉特公司負責研制,電驅動,可以讓主炮與炮長主瞄準鏡隨動。這套命名為AL─4421MKlB的綜合火控係統由炮長主瞄準鏡、3倍放大倍率的熱瞄鏡,及微光電視、備用絞鏈式瞄準鏡、激光測距儀、投影器、陀螺穩定導航儀以及其他傳感器材組成,配川廠英國斯特勞德公司提供的激光測距儀,火控係統對活動目標的反應時間不超過8秒。車長有穩定式獨立周視瞄準鏡,即使在坦克運動中也能夠對目標實現監控,車長還配有超越控制裝置,自動向火炮指定方位,車長還有一個跟蹤方式,即瞄準線和炮長的瞄準線隨動,這樣能夠觀察炮長是否瞄準目標。炮長的主瞄準鏡也是雙向穩定的,主瞄準鏡中央有十字標記幫助炮口對準目標。激光測距儀工作範圍是400─7000米,微光電視用於夜間偵測射擊。彈道計算機根據需要賦予主炮的提前角,自動把信息傳送給隨動係統,並將主炮調控到所規定的高低角和方向角,以供校正射擊。為了提高射擊精度,火控係統有一個重合窗口,使主炮只有達到彈道計算機確定的最佳位置時才能射擊。
  
  總的來看,“阿瓊”的火控係統應該是十分先進的,特別是它的熱像儀的夜視距離達到了3000米,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不過,在反應時間上似乎比90式慢了不少,且有消息報道說,實驗中的火炮命中精度大大低於設計值。看來,印度在光電技術上底子較薄,獨立研制高性能坦克火控係統還要面臨不少困難。
  
  比較亞洲4種主戰坦克,難以判斷的是98式坦克的火控係統,因為保密緣故,缺少具體數據。從公布的照片看,98式坦克炮長位置上方的瞄準鏡孔徑巨大,肯定具備熱成像觀瞄能力;車長位置前上方設有獨立的周視觀瞄儀,而炮長艙蓋的後上方還有一個大型的組合式光電儀。由此分析,98式很可能具備了晝夜全天候“獵─殲”火控方式,至少也應具備晝間“獵─殲”作戰能力。果真如此的話,98式坦克的火控係統在原理上至少不會低於其它三型亞洲坦克,甚至很可能比它們高出一個檔次。
  
  此外還有一種選擇,那就是將車長瞄準鏡的夜視部分降─個檔次,採用微光夜視儀,或者車長、炮長全部採用微光夜視儀。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同時研制技術難度也低了許多,缺點是惡劣天候下不及熱成像儀,巴基斯坦的“哈立德”坦克採用的就是這種選擇。公布的資料表明,“哈立德”坦克裝備有中國提供的IS-FCS─22火控係統,該型火控係統除了仍採用微光夜視儀外,其他部件已與“豹”11無甚差別,完全具備了第三代指揮儀式火控係統的特徵,係統反應時間小於6秒。在2002年4月1日舉行的中國國際國防電子展覽會上,中圍北方工業集團展示了一種用於外貿的先進坦克火控係統。它的目標探測距離為200─3990米,採用自動跟蹤瞄準方式,測距範圍為150─9990米,具備完善的“獵一殲”工作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夜視係統配置就是炮長熱像儀和車長微光夜視儀。
  
  考慮到火控係統一直是國產坦克的弱項,係統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可*性很難超過日本。因此,比較保守的估計是,國產98式主戰坦克的火控係統應該與日本90式在伯仲之間。

-------

下圖為中國99式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亞洲坦克誰最佳-中共,日本,印度,南韓新型坦克大車拼

版大....想跟你要簽名黨的那些圖..
 
請至控制面板重新儲存簽名檔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亞洲坦克誰最佳-中共,日本,印度,南韓新型坦克大車拼

[QUOTE=末日巨獸]版大....想跟你要簽名黨的那些圖..[/QUOTE]

間諜探測技術         武器技術             飛船裝甲化
  
殖民飛船       金屬礦場      核聚能發電廠

來源:http://213.239.214.212/game/reg/login.php
Ogame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亞洲坦克誰最佳-中共,日本,印度,南韓新型坦克大車拼

相反的...我國的勇虎就比較遜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6-8 00:53 , Processed in 0.02411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