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1943年初,日本有關部門就獲得了美軍正在開發一種優秀的超級轟炸機的情報,該轟炸機具有極大的航速,作戰半徑以及高度,美軍一旦控制了馬里亞納群島,也完全可能對日本全土構成威脅。
這種轟炸機就是著名的B-29超級空中堡壘式轟炸機,爲了對付這種今後可能出現的威脅,日本兵器行政本部召開了數次的研究會,也就通過地面兵器,即高射炮,來擊破B-29的可能性進行了探討。由於B-29的飛行高度達到10,000米以上,當時日軍最大的12公分高炮的初速是每秒853米,雖然其最大射高也有14,000米,但是,一般說來,高射炮的有效射高是其最大射高的80%,因此,如果要有效地對B-29進行防禦,這樣的高炮必須擁有20,000米以上地最大射高。
據彈道計算的主務阪口楯雄中佐(最終大佐)計算,如果口徑爲15公分,炮彈重量約50公斤,初速約爲每秒930米時,才能夠達到20,000米這個射高。由於當時已經有了三式12公分高炮的研製經驗,所以,有關當局認爲,只要將此炮進行放大,即可以在短期內將新型高射炮開發成功。
研製任務正式從1943年12月下達,完成目標是一年多一後的45年4月。
火炮開發主任爲已經在12公分高炮的開發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的黑山技術大佐,設計製圖員爲陸軍技師落合德太郎。由於這樣的巨大火炮的製圖作業十分龐大,因此,要在一年這一短時期完成的確是非常困難的。

落合德太郎技師所作三面圖

1944年的4月,算是完成了製作草案,根據這個草案,首先訂購了最費工時的炮身材料,炮身當時由大阪造兵廠和日本制鋼所競爭製作。同時也委派了對於炮身細部、炮架、瞄準器、炮床各個部分的設計班,進行同時研製一旦這些主要部件的設計圖完成以後,便可以立即下達給工廠進行製作。
這期間,黑山大佐親自下工廠進行研製指導,通過他們不分晝夜地努力,到44年的10月的六個月,設計圖的總數達到了500張以上。這在於陸軍兵器的設計史上,其設計速度是破天荒的。
火炮大致和12公分高炮是同一的樣式,但是其規模之大是難以比擬的,由此帶來的困難也是巨大的。就拿其彈藥而言,該高炮的炮彈總重就有80公斤,若要保證在任何射角也能夠裝填自如,實在不是一件容易事。最後的具體解決方法是,在發射時,由兩名炮手搬運一發炮彈,將四發炮彈先放在炮側的裝填準備臺上,再將那些炮彈從裝填準備台滾上相鄰的裝填板,滾上裝填板以後,裝填板就會自動於射角保持一致,這時炮彈就會就重力滑落至裝填口處,最後由機械方式完成裝填。這樣一來,不管射角如何,也能很容易進行迅速裝填。
167cm長,90kg重的炮彈

爲了安放火炮,首先在地下2.5米處設置一個水泥的圓筒型炮床,炮架的大部分都收容在這個圓筒裏,如果炮身出於水平狀態時,炮身離地大約1米左右。露出地面的部分都備有6毫米的防彈鋼板,方向、高度的測距裝置完全按照12公分高炮,並備有專門的發電裝置。
這樣,通過各方面不懈的努力,1945年4月,大阪造兵廠按時出廠了第一門炮,並在濱松海岸,由黑山大佐以及中村中佐負責下完成射擊試驗,並收集完成了各種射擊諸元,試驗時初速達到每秒930米,最大射高達到了二萬米,發射速度也達到了每分鐘15發,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完全達到了計劃要求。這樣規模的火炮,僅僅在短短的一年內完成以及測試,可以說是一個奇迹。
同時,由日本光學工業(現在一般簡稱爲Nikon)、東京光學、日立製作所以及東京計器等優秀光學廠商等聯合開發的觀測、射擊指揮儀也同樣經過突擊開發,按時完成製作。
此時,東京已經遭受了數次的空襲,經過研討,此炮被安裝在東京西南部的久我山,並在5月被分解運送到那裏安裝完成。同時在日本制鋼所廣島工廠的二號炮也告完成,在濱松海岸完成試射以後,也運往久我山陣地,這兩門炮以及觀測指揮設施組成了高射炮第112聯隊第1大隊第1中隊,經過突擊安裝,於6月底完成,據說那些鋼筋還是從被炸毀的城區廢墟裏回收而來的。安裝完畢以後,中隊長以下官兵冒著酷暑,日夜進行操作訓練,他們只有50多發炮彈,只有通過基本訓練來熟悉這種新裝備。
測試中的高炮

1945年8月2日上午10點30分左右,5架B-29編隊飛越東京西部的八王子市上空,以10,000米的高度通過久我山防禦陣地,準備空襲東京市。
隨著警報聲響,高炮陣地的人員也頓時忙碌起來,這時觀測以及指揮裝置還從來沒有通過實彈射擊試驗,當時負責該系統的陸軍技術中佐杉本清藏也在現場參與調試,他們得到命令只能各發射一發炮彈,這是二戰最大的高炮所進行的最初實戰。9米長,宛如煙囪一般的炮身慢慢昂起,通過觀測和計算,在50度左右仰角開了火,杉本凝望著天空,五秒,十秒,十五秒,“叭!”在領隊長機的偏右一些地方炸開了爆煙。B-29機群開始左旋,向東京灣方向飛去。
據說以後,B-29的編隊再也不敢飛臨久我山的上空。
幾天以後,日本宣佈投降,次年的1946年春,美國專家專門前往調查久我山陣地的15公分高射炮,還專門讓黑山大佐進行詳細講解。結果,將其中一門在黑山大佐的指揮下分解運往美國,另一門切斷炮身後拆毀。由於當時的圖紙幾乎都已經燒失,現在留下的資料不多。
久我山上的炮座

這樣的150毫米級高射炮在陸軍裏是絕無僅有的。1940年1月,德國高射炮設計委員會曾經委託克盧伯、萊因金屬公司進行分別以Gerät60以及Gerät65的名稱進行開發初速每秒945米,彈頭重量42公斤級的單體可供運輸的高射炮,以後,爲了增強初速又將設計更改爲固定式。到了43年8月,該委員會又下達指令,中止了一切128mm以上口徑的高射炮設計,而將高高空防禦的任務交給開發中的防空導彈,這樣,戰時只有日本在實戰使用了這種超級高炮。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二戰最大的高射砲:試制15公分高射砲

高射砲版的朵拉=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6-9 00:39 , Processed in 0.02955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