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因為明天要交軍事報告...所以需要

有誰可以提供我一些挪威的..陸海空三軍概況...
 
請至控制面板重新儲存簽名檔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關於挪威的三軍問題!?(急)

在北歐的挪威軍隊中,有一支深藏在林海雪原中的勁旅。它的名字叫“獵人 ”。

  獵手精英
  挪威北部与俄羅斯接壤的科肯斯地區終年積雪,人跡罕至。冷戰時期,“迷路”的蘇聯士兵曾多次輕易越過邊境,進入科肯斯地區。為制止這种越境行動,挪威軍方決定成立一支精悍部隊,對抗邊境地區的小規模入侵。于是,挪威陸軍最精銳的“芬馬克”團成立了一支連級規模的“獵人”滲透部隊。

  “獵人”部隊的人員編制很少,只有124名特种隊員,但人人都是寒帶作戰的高手。其戰斗形式參照美軍特种部隊,采用小組作戰的形式,每個排編有3個滲透小組。滲透小組是執行作戰任務的基本單位,由6名滲透攻擊手和兩名狙擊手組成。作為挪威陸軍一支肩負重任的部隊,“獵人”部隊備受重視。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獵人”,必須接受一系列殘酷的訓練。

  雪域錘煉

  “獵人”駐扎的科肯斯地區位于挪威最北部,一年中有9個月被厚厚的積雪覆蓋。挪威人把這片地區稱為“白色的沙漠”。

  清晨5時,新加入這支部隊的“獵人”們就開始“入門訓練”。隊員們要頂著刺骨的寒風,背著重20公斤的裝備,進行8000米越野跑。訓練初期,大部分隊員都不适應這种訓練方式,但如果掉隊,那只能退出“獵人”部隊……最惊險的是為期8天的野外作戰訓練。隊員們的滑雪裝具也被暫時沒收,只允許攜帶少量的水和食物,徒步抓捕敵人。對“獵人”們來說,這是最艱苦的挑戰。因為在雪原上一旦睡著,凜冽的寒風和零下几十攝氏度的低溫能在几分鐘內將人凍傷。到訓練的最后階段,精神恍惚、身心交瘁的隊員會將普通的樹木看成敵人,把堅硬的石頭當作面包。但是,他們必須抓住“入侵者”,否則就不能成為真正的“獵人” 。

  裝備精良

  為适應寒帶作戰的需要,“獵人”滲透部隊采用了大批精良裝備。以典型的 8人滲透小組為例,6名滲透攻擊手中有3人配發外挂40毫米榴彈發射器的 G-3型7 .62毫米突擊步槍,另外3人裝備 M P-5系列9毫米衝鋒槍。兩名狙擊手配備的則是 12.7毫米大威力狙擊槍或 A/ S N M-149型7.62毫米狙擊步槍。

  除了這些輕武器,為了達到快速攻擊的效果,“獵人”部隊除使用滑雪板外還專門配備了60輛特制的雅馬哈“海盜”雪地摩托。這种號稱“雪原千里馬”的雪地摩托馬力強勁,在深度積雪地區的最高速度為80公里/小時,而且易于駕駛和保養,可同時運載兩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和200公斤重的裝備。


我在幫你找找看
 
就這樣開始工作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關於挪威的三軍問題!?(急)

挪威皇家空軍「挪威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發展及運用介紹
空軍上尉 黃延林


--------------------------------------------------------------------------------

提要
一、美國國防部國際事務部門台灣課官員石明凱(Mark Stokes)於2003年2月12日至14日在德州聖安東尼奧舉行的美台非官方國防工業會議中表示,中國正致力以各種方式脅迫台灣,其武力奇襲方式和速度可能使美國對台的軍事援助緩不濟急。他表示:在面對中國的傳統彈道飛彈和陸地攻擊巡弋飛彈時,台灣不能完全依賴美國防禦台灣,尤其是在衝突的初始階段{1}。
二、石明凱表示除了彈道飛彈集結外,北京預料將在2005年前部署旨在攻擊地面目標的第一代巡弋飛彈,專以攻擊空軍機場及各型雷達站。面對這兩大空中威脅,除了第三代愛國者飛彈系統專門針對傳統彈道飛彈外,空軍反制攻陸巡弋飛彈的另一項可能選擇是取得美國所生產的地射型先進中程防空飛彈(Surface -launched AIM-120 AMRAAM),此為美國官方首次於媒體公開透露有關此型防空飛彈軍售台灣軍方之可能性{2}。
三、挪威皇家空軍防空部隊為全世界第一個使用地射型AIM-120先進中程防空飛彈之單位,並已於1994年成軍擔任戰備迄今。挪威空軍為肆應海島防禦之防空作戰需求,發展一種將原用於F-16戰鬥機上之AIM-120(AMRAAM)飛彈改由地面發射,且彈體外型毋須作修改即可使用,此種空陸兩用型飛彈,對挪威而言,是一項既節省預算亦可大量生產且保修容易之軍事投資。
四、中共對我之軍事威脅與日俱增,並挾其經濟力大幅引進高科技武器以期打破台海軍力平衡,而我國防預算面臨逐年降低之壓力。如何運用有限之國防資源發揮最大成本效益是我空軍幹部須深思熟慮之重大議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挪威空軍此種空陸兩用換裝模式可作為本軍借鏡。

挪威先進中程地對空飛彈之演進
挪威為一海島型國家位於北約組織(NATO) 較為脆弱的北方側翼,卻與強國前蘇俄相鄰,其防空戰略為負責監控北大西洋戰略要域。挪威軍方認為防禦其暴露之空軍基地係攸關國家存亡之首要;而該國90年代擔任防禦機場及雷達站之空軍地面防空部隊所用之裝備,仍係早購自美國之鷹式防空飛彈,然該型飛彈使用已達40年,早屆服役壽限。
由於鷹式防空飛彈性能衰退乃迫使挪威空軍發展先進中程地對空飛彈,挪威空軍為肆應作戰需求,完成發展一種嶄新之中程地對空飛彈系統並命名為「挪威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NASAMS-Norwegian Advanced Surface-to-Air Missile System),其系統運作概念乃將原用在F-16戰鬥機上之AIM-120(AMRAAM)飛彈改由地面發射,且彈體外型無須作修改即可使用,此種空陸兩用飛彈,對挪威空軍而言,保養維修容易既節省預算,亦可大量部署之軍事投資,現已成為挪威空軍防空飛彈之主力。
挪威型地對空飛彈特色,為不再採用類似鷹式飛彈之半主動追蹤系統導引,而採用射後不理(Fire & Forget)飛彈,可同時個別進襲多個目標,該型飛彈尤有極重要之「俯視俯攻」(Look-down shoot-down)功能,可有效攔截低空進襲之目標如巡弋飛彈及無人載具等。
挪威型先進地對空飛彈首先汰換了老舊之勝利女神(NIKE)飛彈連,其原先擔任挪威南部戰略要地之點防禦及區域防禦。稍後,挪威空軍將「挪威改良型鷹式飛彈」(NOAH-Norwegian Adapted HAWK)系統提升研改成類似先進地對空飛彈之架構,以加強挪威北部6個空軍基地之防禦。
一、挪威型地對空飛彈(NASAMS)系統概說
此防空系統比目前各國使用之中程地對空飛彈系統更為先進,挪威空軍將原為F-16戰轟機空對空作戰用的AIM-120飛彈改由地面發射,其彈體外型均無須作修改。一個挪威先進地對空飛彈射擊單位(FU),配有一座機動的三度空間(3D)筆桿狀波束雷達感測器,可搭配AN/MPQ-64哨兵雷達或舊型之TPQ-36A低空偵測雷達,一座機動射擊指揮中心及三座機動的6聯裝發射器。依實際狀況需要,一個射擊單位最多可配賦九座發射架。
二、挪威先進地對空飛彈特色
挪威先進地對空飛彈之凌厲火力,遠非目前各國之中程防空飛彈所能望其項背,此先進飛彈先以慣性導引,再行主動雷達追蹤,故謂之「射後不理」飛彈。此特性運用於空對空作戰,在空戰機搶先發射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後可立刻高速脫離現場;不會像一般戰機必須接近敵機方能進行短程空對空飛彈射擊或機砲纏鬥。故此飛彈謂之「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其特點如下:
(一)所有備便飛彈,均可以齊放(salvo)發射,各枚飛彈可攻擊預定的各個目標或集中齊放對一個目標攻擊,給予目標致命殺傷力。
(二)各射擊單位採網狀部署(Net deployment),以提高系統生存率,所有硬體單位均可交互運作(Inter-Operate)無須顧慮裝備失效並可立即自動接替執行任務。
(三)各發射器可於遠離射擊指揮中心25公里之外疏散部署,以延伸該系統之火力涵蓋距離。
(四)該系統之軟、硬體設計均適用於機場內外行野戰部署,因此其武器系統壽期成本(Life-cycle cost)遠較其它地對空飛彈系統為低。
挪威地對空飛彈(NASAMS)之研發期程及運用
已於1994年成軍服役之挪威先進地對空飛彈係一個三階段發展計畫,挪威空軍早於1989年與Kongsberg Gruppen與休斯(Hughes)公司簽訂一份9,000萬美元之第一及第二階段發展合約。第一階段係進行從地面發射AIM-120(AMRAAM)飛彈;第二階段重點為將鷹式飛彈之軟體改進至先進地對空飛彈之架構,並使原始型武器射擊空中真實目標。第三階段包含生產兩個完整的先進地對空飛彈連,並依服役狀況可能追加4至6個連,每連轄3個射擊單位(排)。
一、系統作業原理
先進地對空飛彈之精密作戰系統甚具成本效益,各主要分系統皆採用現貨市場之裝備。射控系統係可採用原休斯公司(現為美商雷神)之AN/MPQ-64哨兵雷達或AN/TPQ-36A雷達及挪威NFT公司之機動「射擊指揮中心」。該中心設有一對多功能KMC-9000操控檯,每檯均有處理指揮、管制及通信(C3)資訊功能,具良好的後勤支援功能以及高戰場生存率。
挪威先進地對空飛彈之最大作戰價值,為比其它現役防空系統擁有更大量且更凌厲之優勢火力。尤其是其採用主動尋標器,有別於一般採用半主動尋標器之地對空飛彈。先進地對空飛彈發射先使用慣性導引,第二階段即為終端階段,改以飛彈鼻端之雷達遂行主動雷達追蹤;此即為最先進最理想之「射後不理」方式。而如鷹式或麻雀等一般地對空飛彈係採行半主動追蹤導引,必須以地面照明雷達 (illuminator) 照射攻擊目標,從目標反射之雷達回波提供該防空飛彈鼻端之「雷達波感測器」接收而行追擊。
先進空對空飛彈因係採慣性導引及主動雷達追蹤,因而無需再以地面照明雷達予目標「照明」。其空中攻擊目標一旦從射擊指揮中心標定後(可經人工、半自動或自動標定),飛彈即可發射,第一階段行慣性導引,稍後之第二階段改行主動雷達追蹤;換言之,該飛彈幾乎一直維持目標獲得資料更新及全程追蹤該鎖定目標直至「攔截點」。此自動作業能力可將發射器中之6枚飛彈以「齊放」發射,或甚至將全部三組發射器之全部飛彈(共18枚)「齊射」,系統擁有凌厲之火力,且具優異之作戰彈性。
二、系統部署原則
挪威為海島國家境內地形崎嶇,其空軍基地防空砲兵部署,原採「三三」編制,防禦一個空軍基地之標準防空飛彈連,每連下轄3個射擊單位(排),採三角防禦部署。
每連下轄三個射擊單位(排),每單位配賦一具TPQ-36型三度空間雷達、一射擊指揮中心及一組6聯飛彈發射器,此編組彼此間具有共通性且具相互支援及互補功能,比傳統防空系統更富部署彈性。先前挪威空軍防空砲兵部隊採購四個挪威地對空飛彈(NASAMS)連,番號分別為51M,52M,53M及54M飛彈連分別防禦玻哆(Bodo)、鄂南(Orland)、巴多坲斯(Bardufoss)及立格(Rygge)等重要空軍基地,後來因為國防預算緊縮已於2001年將53M飛彈連解編並將裝備轉移至其它三個連。故目前飛彈連每連下轄四個射擊單位(排),配賦四具TPQ-36型三度空間雷達、四個射擊指揮中心、四具被動熱感影像機及九組6聯裝飛彈發射器。九組發射架(每座發射架有6枚飛彈),根據54M飛彈連連長索倫少校(Major Eirik Solem)表示一個防空飛彈連共有54枚備便發射之飛彈,並可於12秒內接戰完畢,足以有效地多次攔擊分批目標或密集編隊進襲在空敵機群{3}。
通常防空連內三個射擊指揮中心中之一組,將被設定為該連之射擊指揮中心,當此射擊指揮中心在機動途中或因故障不能執行指揮任務時,其指揮任務立即運用「蛙跳功能」(Leap-Frog capability)可自動轉移至其他兩射擊指揮中心中之任何一組。
由於整個連之四具雷達、四個射擊指揮中心及九組發射器均採行「網狀互鏈」設計,因此每一射擊指揮中心均可使用此作戰網路中之任何防情資訊並可管制、發射任何其它射擊指揮中心所轄之飛彈。同樣地,如有一具雷達故障,其它正常操作之雷達仍可自動將雷達資訊提供其它射擊指揮中心使用。此外,尚可與單兵攜行之防空飛彈(Manpad-Man portable air defense)及防空高射砲進行火力整合;最適用之單兵攜行防空飛彈計有瑞典製RBS-70、美製刺針(Stinger)、法製西北風(Mistral)等。各射擊單位四周可部署八組單兵攜行防空飛彈與射擊單位形成自衛防空火網,並以另一組資訊鏈與各射擊單位構成互鏈網路。
三、科技領先之處
先進地對空飛彈之有效防禦距離及涵蓋範圍遠超過其傳統防空系統,足以克制敵方之空中協同或飽和攻擊。而如鷹式等半主動追蹤飛彈之接戰情況則截然不同,且顯然落後甚多。這些半主動追蹤飛彈,必須倚賴地面照明雷達射至目標之反射回波,以此不斷的反射回波作為追蹤能源來攻擊目標,而問題就出在該地面照明雷達一次僅能照明一個目標如雷達波束稍微中斷片刻,將使追擊目標的飛彈失去指標,就像無頭蒼蠅般地到處亂竄;且在第一枚飛彈飛行完畢以前,第二枚飛彈就不能發射攻擊下一個目標。所以半主動追蹤防空飛彈,顯然無法剋制敵機飽和進襲。
先進地對空飛彈另一極具戰術優點之處,即飛彈增加了「俯視、俯攻」功能,而一般地對空飛彈則無此功能,美國當初發展此種飛彈即針對蘇俄貼地進襲之巡弋飛彈加以攔截。現代化戰轟機及直升機,均可運用電腦控制之超低空「地貌追掠戰術」(Terrain-skimming tactics)突穿敵方防空網,進入要害目標區,然後突然拉起鑽昇,出其不意地打擊目標。這些大變化的詭異飛行航線都已超出傳統的防空飛彈系統的「視界」(Line of sight)以外。而唯有先進地對空飛彈前端「俯視雷達尋標器」(Look-down radar seeker)方能克服這些技術困難,尤其是適用於山巒起伏的挪威特殊地形,挪威空軍戰機也運用崎嶇地形作停機坪的掩護。
由於各發射器均可部署於距離射擊指揮中心25公里之遠處,因此其飛彈之可接戰距離大增,能及早摧毀來襲之敵機。運用此極為有利之部署方式,其空防阻絕圈可從其防禦區大幅向外擴張;相對地,亦予其它近程防空武器有較大的自由射擊空間。先進地對空飛彈之再裝填作業亦異於鷹式飛彈,它不會因發射器再裝填而中斷射擊,當單位內其中某發射器再裝填時,其他發射器仍可接戰射擊。
四、戰術通信特性
現役防空系統內之各硬體單位間之連繫,多係使用笨重累贅之電纜通信網,而先進地對空飛彈則採用最先進方便的資訊交鏈網;可傳輸自射擊指揮中心至諸機動發射器的目標標定資料及發射命令,亦可視需要選擇使用地下光纖電纜或數位化無線電構鏈。此種彈性通信作業特性,使防空指揮官能因應戰場變化而適時指揮發射器採疏散隱匿配置或轉換陣地。
五、後勤投資經費減低
挪威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具共通性,其AN/TPQ-36A雷達及射擊指揮中心均使用現成共用硬體,使得挪威空軍的訓練、維持及其它後勤耗費大幅降低。挪威空軍同時使用先進空對空飛彈執行空對空及地對空作戰任務,在採購上及「武器壽期」費用上,已獲得極大投資成本效益。
挪威購置大量AIM-120型先進空對空飛彈,供F-16戰轟機及防空飛彈系統使用,使空陸兩方的整體後勤支援體系達到統一及標準化。對需求量頗大的彈藥而言,更突顯後勤支援統一化之便利與價值。
高戰場生存率
對防空作戰最具挑戰性之變數,為不斷精進之電子反制措施。有效之電子反制措施能使敵方防禦系統整個癱瘓,使敵方整個防禦地區暴露在我方攻擊之下,而脆弱的防禦性地面雷達,為最易遭敵摧毀的目標。
一、偵蒐雷達
先進地對空飛彈之TPQ-36A雷達,特地設計在嚴重干擾的環境中仍能有效操作,並能對「干擾源」實施定位及追蹤。此外,TPQ-36A雷達加強了「低截收率」(LPI)功能,使得敵方專用以摧毀雷達之「反輻射飛彈」,甚難截收到TPQ-36A雷達發射之雷達脈波遂行攻擊,而大幅提高生存率。
由於TPQ-36A雷達採發射狹窄及低旁波瓣(Low side-lobes)波束,以及精密的訊號處理設計,而仍能在敵方干擾時維持原有的搜索及追蹤涵蓋。該雷達一旦偵獲目標後,並不像一般雷達「立即調整電子輻射訊號」,因此敵機不會覺察到已被「標定」而產生警覺,並即時採行適當的反制措施。TPQ-36A雷達可自動對「干擾源」之方位及俯仰採被動式定位(即無線電磁波發射,僅截收敵方干擾訊號),接著即對該干擾源遂行電子燒穿(Burn-through;即任何干擾訊號對該雷達無效,因為該高功能雷達有「訊號與雜訊比」小於1之有利態勢)以行反反制。反輻射飛彈為大多數地面防空雷達系統之主要威脅,而先進中程地對空飛彈能抑制該威脅,因其不使用高能量雷達照明來遂行半主動導引,且為提高生存率,其運用奇妙之「貶眼技術」(Blinking Technique),即其諸雷達係以週期性的「開、關」來配合操作;當某一雷達自動「關閉」時,另一雷達即自動「打開」。其全部雷達係成網狀鏈路,由射擊指揮中心的電腦負責協調管制所轄雷達不斷做「貶眼技術」之閃避動作,使反輻射飛彈因雷達波接收中斷而失效,此種防空戰術已於波西尼亞之戰役中由實戰獲得進一步驗證。
二、飛彈
此智慧型之「射後不理」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對電子反制具有「免疫性」。在發射之前,此飛彈係處於「冷卻」或「冬眠」狀態。當射擊指揮中心將目標位置輸入發射器後,發射器則將此訊號視為「射擊命令」,並將此「初始目標位置資訊」輸入飛彈,飛彈即根據此資訊作為飛行第一階段之「慣性導引」。飛彈飛抵目標區時,即自動開啟其鼻端雷達,以高「脈波往復率」(PRF)雷達模式搜索及追蹤目標,並於最後之攻擊階段轉換為中型PRF模式,遂行接戰。此飛彈在其發射及飛行途中,彈尾噴出的黑煙甚少,比起其他地對空飛彈,較難讓飛行員以目視發現。
三、射控中心
射擊單位之「心臟」為射擊指揮中心,由2至3名操作員組成,在作戰中縱使部分硬體設施受損至惡劣情況下,仍能有效發揮射擊指揮功能。各射擊指揮中心之雙套多功能儀表板充分掌握及顯示整個戰場情勢,並可同樣精確地運用其他諸射擊單位雷達提供資料。此種「相互支援」功能及運用方式,並不會因一先進中程地對空飛彈連中某一單位損壞,而喪失其基本的指揮管理、資訊交換及射控功能。因為射擊指揮中心中用以執行指揮管制通信(C3)資訊處理的高功能電腦,仍能繼續評估敵之威脅及以最佳模式遂行接戰。這種深具韌性的特性自然提高系統的生存率。
其它有助於提高生存率之特點尚有二點,其一為每射擊單位之裝備甚少,且均具高度機動能力,射擊指揮中心能在卡車上保持機動或置於隱匿地區,同時雷達系統又能拖運隨處作業。另發射器係採易於機動之緊密貨櫃化設計。因每組發射器可疏散部署至距射擊指揮中心25公里之處,因此極易將各具發射器部署在最有利火力發揚及不暴露行蹤之陣地並可因應戰場情勢改變而快速調整部署。
令人矚目的高經濟效益
挪威空軍為肆應國防預算緊縮,而面臨是否應將已有30年歷史的鷹式飛彈系統或其它防空飛彈系統予以改進之難題時,而發展之先進中程地對空飛彈運用構想,誠為一極具吸引力之問題解決方案。軍事資源有限之挪威,實在比其它國家更需要「高經濟效益」之軍備,挪威先進中程地對空飛彈乃是以下列途逕來達成此目標,此種節省投資費用作法,甚值本軍重視:
一、節約採購及後勤成本:先進中程地對空飛彈善用了鷹式飛彈之TPQ-36A雷達系統及射擊指揮中心在硬體設施上具有共通特性,符合節約計畫。挪威空軍計畫大量購置先進空對空飛彈供F-16戰轟機空對空作戰使用。同時運用於地對空防空飛彈系統而無須另作修改,不僅達到飛彈系統種類上的統一與節約,且隨之而來的維護、料配件及一般後勤支援費用亦可大為節約。
二、節約人員訓練作業成本:挪威空軍接收了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經多年測試及操作之系統培訓與維護作業訓練後,即可同時用於飛機及地面飛彈系統的共通維護系統。
三、節約人力操作成本:挪威空軍一個先進中程防空飛彈連的兵力需求,僅為一個標準鷹式飛彈連兵力的25%,對挪威小國而言,此人力節約意義實在非凡。
挪威為海島國家防禦縱深短淺,皇家空軍認為防禦其國境內飛行基地設施及預警雷達站與國家存亡有關鍵性之影響,乃迫使其率先發展先進中程地對空飛彈系統。經多年操作經驗累積與研改,現已成為空軍防空部隊之主力,並將此成功經驗運用於陸軍第六師防空部隊換裝。如以企業管理之成本分析層面來評估此項軍事投資案,可發現事前妥善規劃將組織(軍種)內數個單位之武獲需求整合成為單一投資案,不但可降低採購作業成本,並可使操作及後續維持經費大幅降低。如能將成功經驗複製用於集團(國軍)內之其它組織,不僅可於軍種內節省投資成本更為跨軍種合作立下典範,其背後所代表的經濟效益是非常驚人的。
目前國軍人員作業維持費居高不下且已排擠其它正常軍事投資,此實為國防建設之一大隱憂。國防部湯部長於總長任內表示「人力精簡為國軍未來必然趨勢,各地面部隊需規劃以機動力、火力取代人力」{4}。如我空軍現役之麻雀飛彈(AIM-7 Sparrow)亦採取此種空陸兩用模式供聯隊F-16戰機及防砲部隊之天兵防空系統使用,如何運用有限之國防資源發揮最大成本效益,確實是我空軍幹部現階段須面對且要深思熟慮之重大議題。

結語
孫子兵法有云:「用兵者,無恃敵之不來,應恃吾有以待之」,今日我空軍面對中共可能發動的空中攻擊,乃為一場以寡擊眾的劣勢兵力守勢作戰。中共對我之軍事威脅與日俱增,並挾其經濟力大幅引進高科技武器,以期打破台海軍力平衡。而我國防預算在面臨逐年降低之壓力,倘中共採先發制人,勢必對我空軍基地及預警雷達站實施先期致命性猛烈攻擊。
如何妥善運用有限且日益緊縮的國防預算,積極強化空軍基地防空作戰整備,俾確保空軍有生戰力得以發揮,以利我台、澎整體防衛作戰之遂行,實為我空軍當前建軍備戰中所須嚴肅面對之一環。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挪威皇家空軍「挪威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此種換裝模式成效良好,足可證明未來AIM-120 AMRAAM先進中程防空飛彈空陸兩用模式之價值,可作為本軍防空建軍規劃之借鏡。

參考資料
一、軍事科技1990年9月號
二、美國國防部發布之中共軍力分析。
三、美商雷神公司網站www.raytheon.com
四、詹氏軍事年鑑網站www.janes.com

註釋
註{1}  原載於路透社REUTERS 92年2月22日星期六 Saturday, Feb 22, 2003,Page 1 GROWING THREAT: China is adding 75 missiles a year to its arsenal pointed at Taiwan, which is expected to total 600 by 2005, the Pentagon says:
註{2}  美國國防部發布之中共軍力分析摘譯。
註{3}  國際防衛月刊2001年2月號第61頁。
註{4}  前參謀總長湯一級上將於89年10月12日視導陸軍航特部及陸官校指示事項。

作者簡介
黃延林上尉,空軍官校七十六期,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堡壘軍校1996年班,陸射型麻雀飛彈戰術軍官班四期,陸軍砲兵學校正規班九十期,天主教輔仁大學外語學院翻譯研究所在職班研究生,現任空軍防警司令部連長。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關於挪威的三軍問題!?(急)

挪威和法國合作研發長程反艦飛彈

        挪威康斯堡航太公司(KDA)和它的法國夥伴──法國航太公司,正在研究延長其新式反艦飛彈(NSM)的射程,以符合挪威海軍的作戰需求,並可在開放海域作為攻陸及反艦距外精確打擊武器之用。


        康斯堡自1996年開始,就為挪威海軍發展企鵝反艦飛彈的後繼者,稱為「新式反艦飛彈(Nytt Sjomalsmissil, NSM)」,整筆合約金額為1億7千萬美元,不過康斯堡和法國航太也自行投資2千萬美元,希望2004年時可以開始運交這型飛彈。
新的NSM飛彈彈體更長,可以容納較多的燃料及航電系統,還有多餘的空間容許將來更新航電系統。飛彈的導引模式允許飛彈在中段巡航時,經由直升機接收由船艦上傳送更新的導引資料。


         NSM反艦飛彈長3.95公尺,重350公斤,射程可達150公里。法航負責的部分是推進系統及躡蹤外型,該飛彈使用一具Microturbo TRI-40渦輪扇發動機,並改以交流發電機供應電力,以高次音速飛行,延程型的射程則可達到250公里。


        NSM有一具先進的高解析度影像紅外線尋標頭及目標視別軟體,可以發現、分類及選擇不同型式的目標,也可以改成手動模式操作。在多飛彈攻擊模式中,每一枚飛彈可以設定再攻擊模式,混淆被攻擊船艦的防禦系統。該飛彈可以利用峽灣地形導航,以因應挪威的作戰環境。


        在導引測試階段,該飛彈的尋標頭將裝置在一架F-5B的翼尖燃料箱前端,模擬和飛彈相當的速度和飛行路徑,測試尋標頭的目標蒐獲能力及穩定度。這種測試方式可以增加測試數據及減少實驗用飛彈的發射數量。


        該飛彈躡蹤外型的橢圓形彈體可以塞進較大的彈頭酬載,所攜載的彈頭重量可達120公斤。先前計畫為該飛彈配備德國TDW公司正在發展的新型彈頭,具有智慧型保險設計,可以在目標物最致命的艙間觸發。


         NSM飛彈儲存在發射箱內,每4具發射箱配置2個電瓶。發射箱長4公尺,高81公分,寬80公分,內裝飛彈的總重量為710公斤。NSM飛彈的服役年限可達30年,每5至10年需翻修檢整一次。


        康斯堡宣稱,該飛彈的運動性相當靈敏,躡蹤外型設計將使敵人難以發現飛彈蹤跡,使得它對船艦防禦系統具有強大的滲透能力。NSM飛彈將會部署在挪威的新式護衛艦上,該飛彈也正爭取德國的訂單,以部署在計畫中的K130巡防艦上。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關於挪威的三軍問題!?(急)

謝謝阿......

空軍的那一篇...對我來說有幫助

真是感謝妳唷︿︿"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5-31 04:11 , Processed in 0.03472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