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原網址:http://culture.qianlong.com/6931/2004/11/29/233@2396972.htm


餃子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它的制法是先用麵粉做成薄而軟的餃子皮,再以鮮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為餡,包成後下鍋煮至餃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裏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發明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裏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讀後感:
感謝他發明了這道美食,堪稱中華文化千古來的代表食物。(雖然他的最初用途並非為了好吃......)
餃子我愛吃的很,若是只有冬至和大年初一才吃的到...我可能會受不了。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轉貼】餃子發明史

想不到餃子還有這個淵源=  ="

讓我們一起讚嘆張仲景吧!!

感謝他發明的餃子!

小小一問

煎餃.水餃.....他們又是怎樣出來的=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轉貼】餃子發明史

[QUOTE=ququeleven]想不到餃子還有這個淵源= ="

讓我們一起讚嘆張仲景吧!!

感謝他發明的餃子!

小小一問

煎餃.水餃.....他們又是怎樣出來的= =??[/QUOTE]

你真的這麼想知道嗎..........

那我就回答你吧!!

水餃......其實就是張仲景做出來的,只是他們的湯更夠味
比台灣的牛肉湯餃還更高一級............!!!....=__="

至於煎餃........相傳有人吃水煮的吃膩了,剛好那時代炒菜鍋的技術可謂爐火純青...
於是有人突發一想,試著倒點油將餃子擺在上面煎.........沒想到驚為天人!!!
因此就這樣廣泛流傳了.........

蒸餃也差不多如此.......有人有天拿著饅頭一起蒸,發覺還不賴,別有一翻滋味....
於是皮桿薄些,肉拌點豬油、時蔬再給皮包在一起.......那股滋味竟讓人垂涎三尺.....
自然是大大受人歡迎..........

至於蒸餃是否啟發了小籠湯包及燒賣,或是這二者的淵源別有洞天.......現已不可考........


以上言論我絕對不負責=_="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轉貼】餃子發明史

呵...呵...阿婆我最愛吃的也是餃子
尤其是那用手桿的餃子皮  嘖..嘖  Q啊...
咬下去時肉餡流出來的湯汁  嘩~~~(>﹏<)  鮮美啊......
最好吃的餃子是不用沾佐料的,是享受那餃子的原味而不膩口為最佳
啊~~~~~~想吃餃子了

感謝張公發明了餃子啊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8-24 07:59 , Processed in 5.88690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