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關湖)

1

老百姓創造了許多所謂「真命天子」的神話,並對此深信不疑。
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君王都有這類傳說,李世民也不例外,不過更神奇而已。

傳說李世民在太原做公子哥兒的時候,曾有一次在晉陽令劉文靜家喝得爛醉。
劉文靜將李世民安頓睡下,便獨自坐在樓上品茗醒酒,思想起時勢艱難,不禁黯然傷神。
忽然聽見樓下家人們驚駭聲起,循聲望去,
朦朧中見一條白龍正在宅南大池中飲水,池中魚鱉嚇得紛紛跳躍上岸。
劉文靜登時嚇得酒全醒了。
家人們過了很久都還沒有平靜下來。
當李世民伸著懶腰來到劉文靜跟前時,劉文靜才記起家裡還有這麼一位客人。
但接下來劉文靜更是嚇得魂飛魄散。

李世民伸著懶腰來到劉文靜跟前,半夢半醒地說:「醉中渴甚,夢入你家南池中飲水,極清冷快意!」

2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
雄才大略的君王往往也是耍弄陰謀詭計的高手。

619年,北突厥的仇人曷婆那到了長安。
北突厥跟著也派來使者,要求唐王朝殺死曷婆那。
朝廷裡議論紛紛,大家都說:「保住曷婆那一人性命而引起北突厥一國怨恨,划不來,而且後患無窮!」
皇帝李淵猶豫不決。
秦王李世民給父親建議道:「人窮歸我,殺之不義。不如慢慢等著看。」
曷婆那便自由自在地活著,秦王李世民每天都派手下帶著曷婆那到處逛悠。
一天,正逛悠著,像是有人安排似的,忽然迎面碰上北突厥使者,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那跟著曷婆那的人撒腿就跑,邊跑邊喊:「不好了,殺人了,北突厥使者殺曷婆那啦!」
曷婆那就這樣不幸被北突厥使者殺死了。

也有陰謀詭計兜售不了的時候。
有人到唐太宗那兒告密,說司門令史經常收受賄賂。
唐太宗便私下派左右送東西給司門令史,司門令史果然收下一匹絹。
唐太宗氣急敗壞,恨不能立即頒詔處死這位令史。
裴矩進諫說:「陛下不是用道德公義來教育幹部,而是用行賄的辦法來試探部下,設下陷阱,誘人入內,恐非道德齊禮之義。您以詭道治理天下,天下人必將以各種各樣的小聰明應付您。請陛下深思!」
唐太宗只得作罷。

唐太宗有時候還是喜歡耍些小聰明。
貞觀六年,右衛將軍陳萬福自九成宮赴長安。
路上,陳萬福私自從驛站拿走幾擔麥麩。
麥麩值不了幾個錢,官家大多拿來餵牲口,但這幾擔麥麩畢竟是國家財產,
私自拿走就是非法侵佔,雖夠不上殺頭,但也不能捨之不問。
唐太宗知道後,特賜給陳萬福麥麩,但要他親自馱出皇宮,扛到家裡。
一路上,穿著朝服的陳萬福馱著皇帝賜與的麥麩,汗流浹背,在行人的指指點點下狼狽不堪。

3

得人然後得天下。
唐太宗一生非常重視人才,重用人才。

還在秦王府的時候,李世民周圍邊聚集了一批能臣幹將,
並由此遭到他父皇兄弟的嫉恨,幕府賓僚紛紛被調離秦王府。
秦王李世民的心裡又著急又害怕。
房玄齡對李世民說:「其他的人走了也就罷了,杜如晦雖位列下僚,但聰明識達,有王霸之才。主公如果只想守個秦王的位子,用不上杜如晦;主公如果想經營天下,非用此人不可。」
李世民聽房玄齡這麼一說,立即改容待之。
後來,杜如晦在貞觀年間被封為蔡公,位至僕射。
房玄齡、杜如晦都成為歷史上的名相。
杜如晦死後,有一天,唐太宗吃到一種瓜,覺得味道很好,
忽然不自覺地想起了杜如晦,君臣之情,愴然思之,不禁潸然淚下。
唐太宗留下一半瓜,叫人送到杜如晦的靈前,算是讓這位秦府的舊臣、朝廷的故相也嘗嘗這難得的美味。

這是「食瓜憶舊」,還有「割鬚療疾」。
史載,太宗「虯鬚壯冠」,長著一臉好看的鬍鬚,唐太宗自己也非常愛護。
有一次魏徵病重,唐太宗前去探望,見魏徵瘦骨嶙峋的樣子,心中非常難過。
他聽說鬍鬚燒成灰泡水喝可以治魏徵的病,便馬上剪下自己的鬍鬚。
他去探望魏征時,見魏徵住的極其簡陋,馬上將自己修宮殿的材料運來,給魏徵修建了一座府邸。
看著魏徵不行了,唐太宗把已許配給魏徵兒子的女兒帶到魏徵的病床前,對魏徵說:
「你盡心盡力為了朝廷,我沒有什麼報答你的,你就睜開眼睛看看你未來的兒媳吧!」

實際上,李世民所倚重的大臣如魏徵、王世允等,原來是他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的幕僚,
李世民誅殺李建成、李元吉後,將這些人都收為己用。
埋葬李建成、李元吉時,李世民還批准魏徵、王世允等前去送葬。
李世民的重要謀臣李靖,在李世民父子太原起義時,正為隋朝鎮守長安。
李靖便將李世民在長安的宗親殺了個乾乾淨淨。
李世民抓住李靖後,不僅沒有殺他,反而用他,後來還拜他為大將征討突厥。

4

天下君王,最難得的是頭腦清醒。
明君與昏君,區別也就在這裡。

貞觀年間,有白鵲在唐太宗寢殿前的槐樹上築了兩個巢,兩巢相連,狀如腰鼓,形若合歡。
朝臣們認為這是有鳳來儀,都向唐太宗拜舞稱賀。
唐太宗說:「我常笑隋煬帝喜歡祥瑞之兆,天下都要亡了,還不斷有人向他報告祥瑞。如果說有祥瑞,國家得賢任能才叫祥瑞,幾隻鳥兒,兩個巢穴,算什麼祥瑞?」
命人毀其巢,鵲放於野外。

關於唐太宗與鳥兒,還有一事,亦頗有趣。
說是唐太宗得到一隻鷂鷹兒,漂亮極了,英武極了,
唐太宗整天讓鷂鷹站在自己手臂上,珍愛極了,也得意極了。
有一天,唐太宗正臂著鷂鷹,在那兒玩兒呢,忽然看見魏徵走了過來。
唐太宗知道那倔老頭兒的驢脾氣,他要知道你有什麼不是,肯定又有一通大道理要講,
便趕忙將鷂鷹藏在懷裡,不讓魏徵看見。
其實魏徵早已看見,但他不動聲色,走到皇上跟前,作揖,問安,站好,
然後,找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邊匯報邊扯起了閒篇——國家的事,再小,也比鷂鷹這事大。
可是,說話的功夫久了,唐太宗就有點兒擔心他的鷂鷹,生怕憋死,
但魏徵又是他一貫尊重嚴敬的大臣,總不能不讓他把話說完吧。
魏徵今天的廢話特別多,等他把話說完,作揖走開,唐太宗再看他的鳥兒,早憋死懷中。
頭腦清醒的皇帝在裝憨的大臣面前也只有裝憨了。

如何對待自己的子女,最能看出一個皇帝是頭腦清醒還是昏庸糊塗。

越王是唐太宗長孫皇后生的兒,風姿秀美,聰明絕倫,唐太宗特別寵愛。
有人跑到唐太宗面前告狀,說,朝中三品以上的老臣都沒把越王當回事,認為越王生於襁褓,
長在深宮,未識創業艱難,不知民間疾苦,整天飛鷹走狗、倚紅偎翠,整個一無賴小兒,殊無謂也……
唐太宗聞言,不禁怒火中燒,立即傳旨:京中三品以上大員到齊政殿聽宣。
唐太宗怒氣沖沖地來到齊政殿,掃了一眼滿朝文武,壓著滿腔的怒火說:
「我有幾句話,想向你們這些達官貴人們討教。以前天子,就是天子,今日天子,就不是天子了嗎?以前天子兒,就是天子兒,今日天子兒,就不是天子兒了嗎?遠的不說,就說隋朝吧,那些王子皇孫,他們怕過誰?朝中公卿,他們想弄誰就弄誰,誰敢放個屁?現在好啦,我的兒子,我不許他們放縱橫行,你們也就覺得好相處了,可以蔑視他們啦,是不是?要是有人生賤,我放縱一下,我的兒子未必學不會弄人?」
大臣們嚇得顫顫驚驚,作揖謝罪。
這時魏徵正了正朝冠,拉下臉來,說:「當今群臣,肯定不敢小瞧越王。話說回來,按照國家的規矩,大臣和皇子是平等的,臣子臣子就是這麼說來的。皇上的大臣按說還應該排在諸侯王的前面。現在跪在皇上面前的三品以上大員,都是朝廷的公卿,皇上您都非常敬重,縱然小有不是,越王怎能代替皇上您來處罰大臣呢?當然就更不能隨便折辱大臣。如果國家紀綱廢壞,那時會發生什麼事我不知道;如今聖明之時,越王豈得如此?隋朝不知禮儀,所以很快亡國,不可為法,亦何足道!」
唐太宗聽了魏徵一席話,說:「我剛才發火,自以為有理,等聽了魏徵一席話,始覺大非道理。」
賜魏徵絹一千匹。

做皇帝的都想名垂千古,於是就有人想著法子討好皇上。
貞觀十一年,著作佐郎鄧隆給皇上上表,要求編纂皇上的文集,以為不朽之事。
唐太宗說:「我的制誥敕令,如果有益於人民,史書自然會記載,足以不朽,何勞編纂?如果我的文章亂政害物,縱有辭藻,終遺後人笑,又何必編纂?歷史上梁武帝父子、陳後主、隋煬帝都有大部頭的文集,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如何呢?宗廟社稷須臾之間就被人顛覆!做人君、為人主,重要的是德和行,不在乎文章。」
 
我把思念
化成一串淚滴
藏在心底
只在雨裡
傳達給你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唐太宗的二三遺事

李世民的事蹟多
後人的評價自然也多
記得曾經在書上看過
關於李世民毀鵲巢的事蹟
在後人的評價上也曾經有裝模作樣的嫌疑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唐太宗的二三遺事

[QUOTE=聖代](關湖)

這是「食瓜憶舊」,還有「割須療疾」。
史載,太宗「虯鬚壯冠」,長著一臉好看的鬍鬚,唐太宗自己也非常愛護。
有一次魏徵病重,唐太宗前去探望,見魏徵瘦骨嶙峋的樣子,心中非常難過。
他聽說鬍鬚燒成灰泡水喝可以治魏徵的病,便馬上剪下自己的鬍鬚。
他去探望魏征時,見魏徵住的極其簡陋,馬上將自己修宮殿的材料運來,給魏徵修建了一座府邸。
看著魏徵不行了,唐太宗把已許配給魏徵兒子的女兒帶到魏徵的病床前,對魏徵說:
「你盡心盡力為了朝廷,我沒有什麼報答你的,你就睜開眼睛看看你未來的兒媳吧!」
[/QUOTE]

割鬚療疾對象我記得是徐世績

要許配女兒給魏徵兒子的婚事在魏徵死後一個半月取消……(=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唐太宗的二三遺事

嗯...不過唐太宗到後期還是有點衰敗,因為武則天的關係嗎?之前曾經玩過一款由大宇出的遊戲「天之痕」,玩完之後很想找正傳「軒轅劍III」來玩,聽說裡面有唐太宗出現。
 
GOD'S IN HIS HEAVEN.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

神在天上,世上一切盡皆虛無。

所有本人分享的東西,死檔者絕不補檔,因為我自己的硬碟已經爆了,沒檔......真希望有哪個好心人士可以重發我以前發過的東西啊...(遠目)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唐太宗的二三遺事

[QUOTE=神無 闇燁]嗯...不過唐太宗到後期還是有點衰敗,因為武則天的關係嗎?之前曾經玩過一款由大宇
出的遊戲「天之痕」,玩完之後很想找正傳「軒轅劍III」來玩,聽說裡面有唐太宗出現。[/QUOTE]


不是武則天的關係,武則天"發難"時,是唐高宗李治的時候,太宗在位或在世時他都還只是個小小的嬪妃呢

軒轅劍的時代不是都在秦代那時的嗎?只有聽說過,沒玩過Orz........。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唐太宗的二三遺事

[QUOTE=姬冰雁]不是武則天的關係,武則天"發難"時,是唐高宗李治的時候,太宗在位或在世時他都還只是個小小的嬪妃呢

軒轅劍的時代不是都在秦代那時的嗎?只有聽說過,沒玩過Orz........。[/QUOTE]
III代時在唐朝,你講的是四代的吧!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唐太宗的二三遺事

史書也有沒紀錄到的事蹟
例如唐太宗便曾經興起過封禪泰山的念頭
魏徵身為諫議大臣便說了一個故事
「假如有個人生一場大病,臥床十年不起,現在復原了,這時給他背上一石米,一天走一百里路,那他承受得了嗎?隋末中國動亂不止十年,現在國家才剛安定下來,這時候封禪,臣認為不是時候」
這段話收錄於《諫錄》、《舊唐書》
但沒有收錄於《新唐書》
恐怕是為了替唐太宗掩飾己過吧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唐太宗的二三遺事

[QUOTE=聖代]史書也有沒紀錄到的事蹟
例如唐太宗便曾經興起過封禪泰山的念頭
魏徵身為諫議大臣便說了一個故事
「假如有個人生一場大病,臥床十年不起,現在復原了,這時給他背上一石米,一天走一百里路,那他承受得了嗎?隋末中國動亂不止十年,現在國家才剛安定下來,這時候封禪,臣認為不是時候」
這段話收錄於《諫錄》、《舊唐書...『刪除過多引言』[/QUOTE]

說到史記阿....

史記是由太史令所編竄的

史記中五體分為

1.本紀(記載皇帝的,項羽被司馬遷編入其書,司馬遷認為他有資格是帝王了)

2.世家(專用於諸侯等...唯有孔夫子被編入其中,孔夫子非貴族...但他的成就有資格為貴族了)

3.列傳(平民)

4.列表(朝代列表)

5.書(漢書等...只記載某一朝代的書)

(不知道有沒有記錯(汗))

太史官不是屬於國家的嗎?那....他們所著的史實會完全正確嗎?

假如皇上犯了昏庸的事...當然少部分的史官會想要流傳史實...

有些史官是否會為了官職所蒙混事實呢?

當然古代發生的是很多.史官也不一定全都知道..

所以啦~...記重要的就好啦~(離題了(汗)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8-17 22:10 , Processed in 5.50359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