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如今,來北京旅遊觀光的國內外朋友,大都要去八達嶺看看居庸關的長城,否則,就有“不到長城非好漢”之遺憾。長城是我國甚至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當我們登上長城極目遠眺時,我們忍不住驚歎:在古代科學技術還相當低下時,人們是怎樣構築成這個佈局合理科學、結構完善的防禦體系的,並且由衷地嘆服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說到長城,人們自然會想到有關秦始皇修長城的諸多傳說。實際上,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燕、趙等國已經開始修築長城,爾後直到明代,先後有 8個諸侯國、10個封建王朝構築、修繕過長城。其中修築規模最大的當數秦、漢、明三個朝代,如今保存下來的比較完好的長城,就是明長城的主要部分。它全長6700千米,號稱“萬裏長城”。

  那麼,長城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防禦體系呢?它是我國冷兵器時代直到冷兵器與火器並用時期規模最大、最堅固完美的築城體系,是世界著名的軍事工程。

它由綿亙的城牆、關隘、敵臺、烽火臺以及城堡等組成,以關隘為重點,與綿亙的城牆相連接,構成了點線結合,以點護線的防禦築城體系。

它橫跨甘、寧、陝、晉、冀等省區,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至鴨綠江西岸,逶迤綿延,巍然聳立。

我們說的明代長城,分南、北兩道。

北道東起遼寧鳳城以東的鴨綠江西岸,向西經台安、義縣、山海關、古北口、獨石口、張家口、大同、偏關、榆林、靖邊、賀蘭山、景泰、民勤、張掖向西對嘉峪關;南道又分為東、西兩段。

東段自四海冶起經居庸關、紫荊關、下關,在牛幫口分兩支:一支向西北經平型關、雁門關,至偏頭關東北的老營頭,與北道相連;另一支向南經龍泉關、娘子關、黃榆關、峻極關,至黃澤關南。

西段自陝西定邊縣西南,經寧夏鹽池縣、同心縣、海原縣、甘肅靖遠縣至蘭州,折向西北,沿莊浪河西岸至古浪縣黃羊鎮與北道相連。

  長城是古代一項軍事防禦工程, 其重要價值就在於軍事,據統計, 自秦至清的2000多年間,在長城沿線進行的戰爭就有 350多次。它為保護中原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發展經濟,以及保護絲綢之路的商旅往來都起過積極作用。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世界歷史上偉大的防禦工程體系長城

萬裏長城

萬裏長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和悠久的歷史著稱於世,被列為世界奇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訪問中國的旅遊者,莫不想前往登臨,一睹長城的雄姿。遊覽長城,公認最理想的地方是北京郊外的八達嶺。出北京往西北方向,汽車行駛約1小時多,便到達海拔1000多米的八達嶺。萬裏長城的居庸關雄扼八達嶺的山口。

長城的歷史和偉大氣魄

萬裏長城是西元前7世紀開始修建的。當時,中國北方諸侯割據,他們為了防禦鄰近諸侯的侵襲,在各自的領土上先後築起了一段段防衛牆。

與此同時,燕、趙、秦三個諸侯國的北方,又與少數民族中以遊牧為主的匈奴族為鄰,為了防禦匈奴奴隸主的騷擾,三國各自都在他們的弱方修築 了長城。

到了西元前3世紀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把一段段的長城連結起來,成了現在萬裏長城的基礎。後來經過歷代增建,及到明朝,就修成了現在 的這個樣子。

它東起渤海灣的山海關,經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到甘肅的嘉峪關,穿過崇山峻嶺,山澗峽穀,綿延起伏,長約 12000多華裏,因而名萬裏長城。

在古代交通運輸工具極其落後的情況下,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實在 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特別是它不是一般的土牆,而是整齊的條石和結實的青磚砌築的。

有人計算,如果把長城所用的磚、石和土方,築成一道厚2米、高4米的圍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周。不用說燒製這些磚石,就是把它們通過崎嶇的山間小路送達修建工地,已經是一項十分龐大的工程。
因此,遊覽長城的人莫不為先民的偉大氣魄和堅毅精神所感動。

關隘﹑城牆﹑城臺和烽火臺

長城由關隘、城牆、城台和烽火臺四部分組成。

關隘一般都建在形勢險要之處,居庸關就是一個突出的代表。

居庸關和八達嶺附近的長城,城牆平均高7.8米,最高達14米,城牆的外側一般都選建在陡峭的山崖上,以增加攻城的困難。

每隔不遠,便有一座拱門,稱“券門”。守城士兵由此上下。

城牆頂闊達5.8米,可容五馬並騎。城台是每隔300至500米的一組高出牆頂的方形建築,是巡邏放哨的地方。烽火臺專門傳遞軍情。

規定舉一煙鳴一炮表示來敵100人左右;舉二煙鳴二炮,來敵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舉三煙鳴三炮....如此傳遞,千里之外的軍情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使朝廷 瞭解。

居庸關長城建築在一條長達15公里的山谷中間,兩旁山巒重疊,樹木蔥鬱,山花爛漫,景色瑰麗,遠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稱為“居庸疊翠”。

居庸關是從北面進入北京的門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居庸關的中心,現在還保存著一個雕刻精美的漢白玉石台,叫“雲台”。

在元朝時,這臺上建有三座石塔,於元末明初被毀。三塔毀後,在此臺上又建一院,名“泰安寺”,此寺於清康熙年間被火焚毀,只剩下這個基座------雲台。

雲台的券門內,石壁上雕刻有四大天王像, 刻工精巧,姿態傳神;還有梵文、藏文、蒙文、維吾爾文、西夏文、漢文六種文字刻成的佛經。

去八達嶺長城遊覽一是從市內乘遊覽專車前往,費用高一些,但比較舒服,並可同時遊覽十三陵。從北京去八達嶺的公路,經修整後,平坦寬闊。也可以坐火車前往,早7時40分開車,車行2小時多。
八達嶺遊人鼎盛,平均一天遊客約萬餘人。

------------------------------------------------------------------------------
-----------------------------------------------------------------------------------
長城地圖::http://www.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0514
------
長城3D圖::http://www.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0514
--------
---------
.:明長城跨峻嶺,攀巉巖,穿草原,過瀚海,雄關巍峙,形勢險要。

明朝為了有效地管理長城沿線的防務,將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的長城劃分為9個防守區,
委派總兵官統轄,也叫做"鎮守",9個防區就叫做"九邊"或"九鎮"。

後來,為了加強北京一帶的防衛,又把"薊鎮"劃分為三路,所以也有"十一鎮"的稱呼。
九邊十一鎮的長城,長度共計約14600多里,全線防守官兵名額共計976,600多名。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世界歷史上偉大的防禦工程體系長城

八達嶺的長城明明是近年加工,是偽長城。我本人絕對不相信古時會在烽火台上設置收費的沖水式馬桶公廁,然後左邊會有一塊由毛澤東提名的好漢坡石埤插著。之後在烽火台與烽火台之間的通道會有滑長板玩的OTZ。


真正明代至今的長城,那些城牆被拆下出來建屋或起養豬欄。(之前星期日的東方日報有報導介紹)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5-17 07:34 , Processed in 0.02088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