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騎士

☆☆☆☆☆☆☆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大家好,

高中教材在文言文的比例上從六成調整成四成五,從這裡陸續引發許多爭議;在我們的認知裡,語言與文字是活的,是會變化,許多人認為文言文已經死了。死了的文言文根本沒用,而且又難學,又難又不實用的東西確實沒人喜歡,也不會有什麼人想學;但是如果因為這點而將高中課程中的文言文改成選修,那是否是一種逃避?舉例來說「很多人覺得:數學也很難啊,為什麼不要選修?而且學數學根本沒用啊,日常生活又用不到三角函數,學他幹麻!」如果是一個工廠的作業員,他在求學中學了國文、英文、數學、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等,那我可以質疑他,你學那些有什麼用,你不是只需要用到勞力嗎?

文言文在高中教材已經刪減到五成以下,對於這個教育政策,我覺得他確實減輕了學生唸國文的負擔,但是高中課程中的文言文真的有難到這麼誇張嗎?真正有難到的部分其實也只有先秦到兩漢的文言文,文言文是從先秦人們說話的語言演變而來,當時的人說話確實文鄒鄒,但是先秦兩漢的文章有很多嗎?並不會,舉「桃花源記」來說,他會難到看不懂嗎。從許多討論來看,學生之所以討厭文言文或覺得很難,不過就是因為要背,背書浪費了學生的時間,背書背一背就忘了,用不到又背的要死,也難怪沒什麼人喜歡;但是唸書真的是背嗎,如果只是死背、死讀,那每個人都發幾本論語孟子回去背起來,然後來學校考試,考八股文就好了。

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文言文並不是為了背起來考試,其他科目也一樣,健全身心發展的教育之下,解決的方式並不是選修,而是試著去解決填鴨式教育下的錯誤觀念。

另外讓我不得不質疑選修的原因是高中階段的學生真的有判斷能力嗎?大人們因為自己有過不對的路途,因此老是幫我們決定了一大堆事而造成很多人的不滿,也有些會因為叛逆或有自己的想法而與父母的期望對立,況且還是高中生的我們的社會歷練在大人眼中還不夠、還不成熟,由此可以知道,高中生的判斷能力是受到質疑的。

如果在現高中階段將文言文改成選修,高中生會基於什麼樣的心態去選擇要或不要學?如果不學又要如何去接受高等教育,也許以後唸的科系與文言文無關,但那只是相對多數與少數的問題。文言文並不實用,但是不能否認它的價值,如果我們連自己過去的文化及語言都不了解,那要如何承先啟後?文言文的歷史少說有兩千三百年,而白話文的歷史也不過才兩百年,現在國文課本白話文與文言文的比例是5.5:4.5,發展相差如此甚大還要刪減之後再改成選修嗎,我認為這並不好,只會讓我們與傳統文化的隔閡更大。

[quote]高級中學法第一條:高級中學以陶冶青年身心,培養健全公民,奠定研究學術或學習專門知能之預備為宗旨。


我不能肯定文言文是否可以陶冶身心,培養健全公民,原因在於學校老師的教學與教育的政策在不知不覺中抹殺了閱讀文言文的目的,變成了只要背下來就可以應付考試的觀念,如果可以使教育遠離這種觀念,那麼文言文為什麼要選修呢?在高中的階段中了解孔子的仁、教育理念,了解孟子的理念在多年後被范仲淹寫成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同樣的我們也學習古時候的東西,以古鑑今,我們也有新想法新理念,與文言文相互應照、檢證。嘗試著藉古今文章闡述,能也有進一步的判斷能力,並由此塑造出一個健全身心的良好人格,我覺得若能做到這點就沒有選修的必要性了。

另外若沒有文言文的基礎是無法奠定學術基礎或專門智能之預備的,應該說,其實並非所有高中生都知道自己未來的學習與什麼相關,而且人的想法會改變,也許聽了一場演講就有可能想要改變自己的志願,因此才需要在眾多「沒有用」的科目中學習,培養全方位能力的基礎,然後逐漸發展出自己的興趣及專業能力,如此一來才能真正達到我國高級中學法的第一條之宗旨。

反方第一次申論,到此結束。

2007/9/2 老包
[/quote]

  這是在深藍學生聯合論壇辯論版目前正在舉行的辯論題目<我國高中教育之文言文課程應採選修制>的反方第一次申論內容,因為很閒(我不是正方代表),所以就在這裡試著以正方角度回覆其中的幾個觀點。

  首先是,老包提到,關於文言文之目的,在於「防止學生與傳統文化隔閡」、「以古鑑今,互相檢視,養成判斷力」、「塑造健全身心的良好人格」、「培養全方位的能力來發展出自己的興趣或以備不時之需」這四點。在這裡,我想直接對這四個目的提出質疑,姑且先避開不談其中幾個邏輯怪異的論證。

  關於文化,一般人都可以理解,一個人必須對週遭的文化有所認識與交流,才得以成為社會的一份子,這是一種集體意識、一個社會體系的內涵。而「傳統文化」,似乎跟這裡所提到的「社會體系所形成文化」有所不同,所謂社會體系所形成的文化是指,一個人在社會中所感受到的、接觸到的各種生活習慣與普世價值觀,是當下正在運轉的生活方式;傳統文化則是指,一個民族抑或是一個國家,從早期形成至今,所經歷過的、傳承的、具有代表性的(這裡說的是,我們所特別重視的部分,如果真要說「傳統文化」廣意概念,應該是指所有群體過去的「一切」生活經驗。)的文化,這種文化跟當下社會多少會有些脫節,但它可能會扮演著社會中某種文化核心的角色(好比說,我們似乎會同意,尊重長輩是一種再正確不過的價值觀)。

  傳統文化的學習是否重要呢?或許我們應該更進一步問:「哪些傳統文化對我們來說很重要?而它重要到必須放在義務教育以及高中課程中,且具有不可讓步的地位?」這問題很有趣,如果沒有釐清要討論的對象,單就「傳統文化的學習是否重要?」而言,很容易造成混淆。這就跟我們也許可能會主張「參與公共事務很重要,因為這是民主的體現!」以及「我們每個人都要參與公共事務!這應該變成我們法律上的義務!」一樣,兩者所強調的是不一樣的事情。

  從一個教育設計者的角度來看,對於「人應該學什麼?」這個問題,算是一個最上位的前提問題,這當然也可以訴諸教育目的來探討,但教育目的是一種主張,似乎很難提出有效的說明來強調某種教育目的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筆者比較傾向認為,人的學習應該有優先次序,它可透過當下人們的經驗與理性判斷來驗證,特別是當它發生在國家、社會所設立的「義務教育」中時,其順序更具有普世價值的合理性。

  首先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應該是生命的維持,我們必須討論的是,如果一個國家或社會無法透過政策、制度使得「每個人」都能得到生命維持的基礎,那這個國家或社會是不健全的,換言之,國家或社會政策制定者,必須照顧到每一位人民,使他們不至於受到生命的威脅。「生命」的持續,必須要有食物以及睡眠,還有健康的身心,三餐不溫飽以至於產生疾病或精神傷害,則已達到威脅生命的問題。在這裡,教育扮演著什麼角色?我們應該先問:「如果沒有教育,這些讓人民生命得以維持的政策能不能完美?」如果不能,那教育應該做些什麼?

  從社會學的角度觀之,我們似乎無法僅期待政府提供供過於求的就業機會,而讓個人自行造化、追求以達到富裕或溫飽來維持生命。這裡會遇到的困難是,每個人的生長環境不同、遺傳因子不同、經驗價值觀不同,一個沒有處世能力的人,或是具有精神上、個性上、身體上較不完美的缺陷,在這種環境裡會遇到許多阻礙,運氣好這個人可能很樂觀,雖然頻頻求職失利但越挫越勇,不過這也不代表他就會成功。反過來,因為生長環境的差異導致價值偏於悲觀,生活不順也許就上吊自殺了。這些都不會僅是「個人問題」而已,我們不應該用個人主義的思考模式來解決這類問題(好比說,政府都提供這麼多就業機會了,你自己不爭取,那是你活該!),我們應該在乎的是如何塑造環境,以至於每個人都能具有較為公平或理想的基礎。要塑造環境以矯正每個人的價值經驗是個龐大的工程,我們很難想像全國每位家長都能有相同的經濟水準、相同的思想、相同的環境品質,甚至是相同的遺傳因子。所以從這種角度來解決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換言之,我們終究必須透過教育!

  教育可以做的,除了讓人學習有用的一技之長以維持經濟需求外,再來即是一個人生存在社會中必要的能力(包含對現代文化的理解與融入能力,因為這是生活的一部分),這些能力在過去與現在的教育體制中,多半是訴諸家庭、自行造化的,除非是較為專業的知識(好比法律常識),學校才會提供較為完整的課程供學生學習。如溝通、人際關係、理性這種需要潛移默化的能力,在正規教育中幾乎是見不到的,不然就是紙上談兵概略性地教學。瞧瞧義務教育中在學些什麼?筆者每每想到這些都幾乎想對設計者咆嘯:「你看看那些學生!連講話都講不清楚、人際交流困難!每個家庭狀況也都不一樣,你還有心情在那裡談堯舜、講三角函數!?你到底在不在乎學生的差異、學生的生存能力?!那些弱勢學生你都視而不見嗎?」

  在辯論中所談的是,高中教育是否應將文言文改成選修,對於認為應該維持必修者而言,在傳統文化的理由基礎上,似乎要說的是義務教育的課程還不足以提供充足的傳統文化知識,所以必須由高中繼續地學習文言文來達成這個目的。而筆者的論點認為,目前義務教育本身並無法達成最基本的能力養成,如果義務教育辦不到,那自然也應該在中等教育中彌補,現在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學生都會進入中等教育,這樣的措施多少可以挽救一些人。換言之,中等教育應該以此為重,傳統文化反倒是成為次要內容。要談傳統文化,先等每個人都能對現代文化有所融入、對自己的基礎經濟能力有所掌控、人際間的互動與溝通、適當價值觀的矯正都搞定後,再來跟我談你的傳統文化!特別是當它們互相衝突,以及續存於這個升學主義糜爛的社會下,根本沒有「並重」的可能,而是要強調其優先次序!

  關於老包的「以古鑑今,互相檢視,養成判斷力」、「塑造健全身心的良好人格」說,我相信前者已經由歷史課程達成,既然最終目的是「檢視判斷力」,沒必要要求由文言文來達成,白話文就可以辦得到了,而如果是為了讓學生能自己去接觸古代資料而需要文言文能力的養成才可以,也不必過於慌張,現在多得是白話文翻譯作品,沒有文言文能力而想瞭解古代事物,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怕別人翻錯?專家都翻錯了,你又能多厲害呢?)

  塑造健全身心的良好人格,我相信用白話的平易近人來闡釋,更能讓更多人接受,事實上有許多人就是因為文言文很囉唆又麻煩而對其疏離。文言文挺多只能讓那些本身有興趣或者唸書唸到發慌而沉浸在其中的學生有所體會到其中欲傳達的價值,我無法想像教育設計者會只想讓這兩類人得以達成他們所強調的目的。

  再者,關於以備不時之需,或者培養全方位的能力以養成興趣,這跟將文言文設為必修可能會有些衝突,當我們要強調「一個人要多加接觸不同學問,才能更了解或尋得自己的興趣所在,以至於不被既定的知識所侷限」時,我們似乎應該做的是將科目、學問變得更多,但不可能全部必修,比較好的方式就是「選擇」,我們要設法養成學生選擇的能力,也必須讓學生理解並承擔選擇後的責任,如果強迫學生學某些東西,而這些東西又要合乎「全方面的接觸、學習」,那根本就學不完,這種主張會是有問題的。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14   檢視全部評分
天下創世    發表於 07-9-4 06:41 聲望 + 10 枚
HOLMESLEE  精華文章  發表於 07-9-4 00:04 聲望 + 4 枚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32 eric0956 的文章

只是他們的白話文與我們的,仍然有差距....
 
Nemo me impune lacessit
當十元被別人拿進口袋時,人們常常記恨一輩子。
當百元被笨蛋丟進碎紙機時,人們很容易就原諒。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古人說話絕對絕對是白話文

這點絕對毋庸置疑
 
夢蝶,蝶夢,孰為誰
股匯的不負責任講座開張
唬爛天王奉上
點我

敬請光臨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或許大家對[文言文]的認知,是指文學的文化,而非是生活的文化!!
你相信古人在生活上[說]的也是文言文嗎?
我不相信~
文言文的作用在紙上,古人用來寫文章的用法,能用少字能導出大義,這才能不失真~
像我寫那麼多字~
用文言文來書寫:

古言知否?古文知否?
是故於書,寡字於多義,不失原意!

眼尖的你看出什麼了嗎?

其實文法錯了,應該是多義"於"寡字,或者要用寡字寓多義。

[ 本文最後由 neo0708 於 07-9-17 01:08 PM 編輯 ]
 
昏睡.
不昏睡..
不由昏睡..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麻煩請將討論政治的文章移駕到爭議文章區吧,這裡的討論越來越遠離關於文言文的教育問題了。

[ 本文最後由 HOLMESLEE 於 07-9-14 04:27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中國功夫是從印度傳過來的,那要不要把所有的功夫都正名成 "印度功夫" ?
同樣地,台語在台灣兩三百年來,已有他獨特的發展……
今天我們可以把北京話,學的跟福建人平常說得時候一模一樣……
但是一說台語,就露餡了……他們一聽就知道我們是台灣來的……

此外,語言一定會有地方性……即變是台語,光是腔調就有許多是以地方命名……
請問那些老兵所說的語言 "地方性" 在哪裡?是某個城市嗎?還是台灣哪些地方?

原文由李狂傲 於 07-9-9 11:10 AM 發表
答:很清楚地,國際社會有一些誤解,有一些疑慮,甚至不安,但是我們要非常清楚、非常坦白、非常負責地告訴全世界,為什麼我們要舉辦公民投票。我們是為了追求台海的永久和平,我們是為了維護目前台灣的民主現狀。我們面對中國飛彈部署及武力威脅,台灣人民仍然展現高度的意志與決心,要來捍衛台灣,要來守護台灣,預防並避免台灣目前的現狀有一天被片面地改變,這是台灣人民非常謙卑、非常莊嚴的一個訴求跟渴望。我們用事實、用行動來證明給國際社會看,有些人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有些疑慮事實上是杞人憂天的。


從第一句回答看來:陳知道國際社會有些不安。因此接下來回答,為什麼要繼續辦公民投票……是為了 "追求台海的永久和平" 因為面對 "中國飛彈部署及武力威脅" 而不得不做出的一個選擇,因此用 "行動表達" 。

陳其實是在回答記者:「中國用飛彈恐嚇我,它根本就沒有和解的意願,所以,難道我做出正當防衛,是錯誤的行為嗎?」

原文由李狂傲 於 07-9-9 11:10 AM 發表
第二,記者是在問國際社會是否能夠瞭解到公投意義,這是是非題,不是申論題,陳水扁是白癡嗎?

至於回答渡邊和昭的第二個問題……那是因為你的文章沒有貼完整,所以沒有看到。
陳總統中外記者會答問實錄 (93.2.3)

要罵別人白痴前~先問問自己功課有沒有做好……

[ 本文最後由 Ahorn 於 07-9-14 03:26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離題,刪................................

[ 本文最後由 李狂傲 於 07-9-14 01:58 PM 編輯 ]
 

缺錢!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騎士

☆☆☆☆☆☆☆

原文由eric0956 於 07-9-7 12:20 PM 發表
這我就不贊同了

所謂文化就是要不斷學習

他才能延承下去



今天鐘鼎文、甲骨文

依然是紀錄在歷史上面

但是還是有更多的我們不懂的

還有更多的古文明文字,至今尚未解讀出來


試問

不懂文言文

清朝以前的所 ...


我的意思是,全民傳承。

文言文當然會有一些他的功效,特別是對那些研究過去歷史文化的學者們。

我所指責的是那些動不動就要主張:「文化教育不可少!歷史教育也很重要!全部都放進來就對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我有說參觀古蹟就等於保存嗎?
中國的方言,在中國就有了不必刻意保存~

獨立思考?觀察、分析、歸納、解釋,四個步驟~慢慢學習……

而獨立思考的確是建立於 "邏輯訓練" ……
而大概只有高中的數學課,才會有較基礎的訓練,
除非上了大學專門跑去上邏輯課,否則大部分的人沒有這個機會……

語言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溝通用的;不只是讓別人聽的懂,更重要的是自己也懂別人再說什麼。
中文本身,即使是同一個詞,卻有多的解釋;那文言文呢?文言文的歧義豈不是更多嗎?

再說台灣的教育太死板,今天也不是廢掉文言文,而是將比例由65%調減為45%。
我還是要強調……與其加強文言文的授課時數,倒不如去培養學生的興趣……

http://www.hfu.edu.tw/~cchi/critical%20thinking%20web/
對邏輯感興趣的人,自己去看看吧~

什麼是邏輯?邏輯不是一個人思考的方式,它是從前提中遵循一定的法則,正確的推演結論……
而過去的黨國教育方式,只是純粹的洗腦,而毫無這方面的訓練……
難怪某馬上了 BBC  HARDtalk 被主持人打得無力招架……

上 BBC HARDtalk 的中譯版本,我放在爭議區好了……

[ 本文最後由 Ahorn 於 07-9-9 12:39 A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Ahorn 於 07-9-7 02:48 PM 發表
白話文雖然是胡適等人提倡……
但很多的現代詞彙約超過六成,都是深受日語影響……

話說回來,如果以文化保存的角度去思考的話~
那該保存的~應該是原住民語言、客語、台語~
因為消失一種語言,就等於消失一座博物館……
更何 ...

湖南話,四川話,山東話,雲南話,..........

趁著老兵還沒過世,趕快保存吧!否則,可是消失掉一整個地球量了!

參觀就可以保存?還好歌仔戲還有滿多人在學.:狂笑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5-16 00:39 , Processed in 0.02444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