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前言:

我雖然擔任歷史版一職,但近來這個月屬於自己的原創歷史文章的確是有下調情況。故今天花數小時來原創一些歷史文章及見解。但在歷史題材的選取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選取西方歷史作題目,難免給人認為我崇洋媚外,問題是自己對中國歷史的認知不算深入。經過多番的衡量後,決定參考Discoery的西班牙無敵艦隊毀滅之謎作題材,標題則選用台灣連戰先生<誰搬走了我的皇位>一書來參考。

『誰搬走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一.英女皇伊莉莎伯與西班牙國王腓力普二世的恩怨

一五八八年七月二十二日,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明顯地,外界一致看好西班牙一舉消滅英國王室政權。首先西班牙擁有當時最武裝強備的艦隊,擁有美洲源源不絕的金、銀、礦石、黑奴,有羅馬教廷的支持,愛爾蘭天主教徒的響應。相反英國的海軍只是一群由海盜組成的烏合之眾,國力才剛剛起步,其財政主要收入是以洗劫西班牙商隊為主。但為何會導致英西兩國交戰,則要先看看兩位國王的恩怨。

宗教的分歧:

西班牙國王腓力普二世是一位忠誠的天主教徒,他認為天主教應該在歐洲廣泛執行。而伊莉莎伯女皇偏偏在國內推行新教 (版主慣稱新教為基督教或耶教) ,而且打壓信奉天主教的國民,這行為是西班牙及羅馬教廷不滿的,故後期羅馬教廷答允出錢資助西軍出征。

外交關係的分歧:

伊莉莎伯初登位時,英國國力疲憊,伊莉莎伯利用她的美貌,以婚姻作餌。當時西班牙腓力普二世、法蘭西阿倫伯爵、羅馬皇儲查理大公、瑞典國王埃里克等王侯貴胄的求婚。她周旋於各國的追求,給予各國一些幻想,拖延各國的侵略可能性,最終伊莉莎伯向全世界公佈 :「我無須再選佳婿結婚,因為我在舉行加冕時,已將結婚戒指戴與我國臣民上的手指上,意即是我與全體臣民為伴,將我的生命與貞操獻於英國。」因此伊莉莎伯在英國有『貞潔女皇』的美譽,當然愛的反面便是恨,這也是西班牙向英開戰的原因之一。

海上的霸權爭奪戰:

英國一些海盜群,不時洗劫西班牙商隊,然後把所奪得的金幣的六成上貢給英女皇,女皇往往以封予爵位給這些海盜,親身上這些海盜船用膳,拉攏這些海盜為英國國防效命,而英女皇也派遣這些海軍往西非略奪黑奴,然後高價強迫西班牙商人購買,以上一系列的情況,也造成西班牙對英國的不滿。

『愛』的反面:

西班牙腓力普二世眼看不能迎娶伊莉沙伯,故拉攏蘇格蘭女皇瑪麗來推翻伊莉莎伯政權,而伊莉莎伯也不甘示弱,軟禁了瑪麗18年的歲月,最後公開處決瑪麗,這事件也是兩國交戰的導火線,新仇舊恨,終於要一次清算。

二 . 海上爭霸戰:

一五八七年三月二十三日,當瑪麗被處決的消息傳至西班牙,西班牙腓力普二世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一個星期沒有接見朝臣,當他沖出房間時,這位以謹慎聞名的君主下定了要對英國進行報復的決心。

西班牙腓力普二世散盡所有西班牙的資產,來組織一整支西班牙艦隊,船艦合共一百三十艘:二十艘四桅大船、四十四艘武裝商船、二十三艘圓船、二十二艘差船、十三艘輕帆船、四艘中船和四艘長船,總噸位五萬七千八百六十八噸,火炮二千四百三十一門,海員八千零五十人,船上共載陸軍約一萬九千人,加上其他人員總計三萬多人。

任命大貴族兼在陸軍響負盛名的西多尼亞公爵爲艦隊總司令。一五八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在里斯本的大教堂舉行了艦隊授旗儀式。一五八八年五月二十七日,西多尼亞乘坐「聖馬丁號」率領艦隊從里斯本出發。艦隊剛出港口就受到大西洋風暴的猛襲,等風暴停止後,艦隊的物資及水源都損失嚴重,而艦隊中約有三份一艦艇及人員失蹤,六月九日,艦隊被迫航入西班牙半島西北角的拉科魯尼港避風和補給。

七月十二日再次啓航。七月十九日西班牙人已經望見了英格蘭西南的利澤德角。在附近的英國商隊發現西班牙戰群,隨即通知附近的烽火台士兵,而在半個小時內,消息已成功傳入英國倫敦伊莉沙伯耳中。伊莉莎白女王命令主力艦隊在朴茨茅斯港集結,當時英國能應戰的各種型號的艦船,大大小小湊合在一起一總一百四十艘,其中大部分是海盜式的商船。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九千人。任命霍華德爲陸軍上將兼艦隊司令,德雷克爲副手。

當時西班牙軍官李弗亞建議利用機會將英軍堵在港口裏,乘機登陸英倫三島,而西多尼亞公爵卻堅持等待荷蘭的西班牙聯合部隊,再一舉進攻。而根據Discoery的節目所知,當時英國霍華德主帥處變不驚,還在施施然地打Goal,成為一時皆話。一五八八年七月二十一日,霍華德乘夜帶領艦隊突圍而出,更在英倫海峽佈下一字長蛇陣營,而西班牙艦隊則追趕英國艦隊希望進行白刃戰。英國艦隊則利用先進的鍊金技術制成的大炮,作出遠程炮擊,雖然命中率不足五成,但帶來的震撼性卻異常大,除了令西班牙的船員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下,更開創海戰上的炮戰先河。

英海軍且戰且退且進,操作船隻自如,西班牙海軍將領總結了白天的戰鬥,被迫承認英軍在航海工藝和炮術上佔優勢的現實,決定先到維特島登陸,等待補給運到再試圖和巴爾馬公爵匯合。

當夜,英軍在「皇家方舟號」也召開了軍事會議,決定用最傳統的戰法『火攻』,當夜英國軍艦跟隨燈光悄悄逼近敵人。西班牙哨兵看到幾艘殘破小船向他們漂來,突然間明亮的火焰在大海上燒起來。西多尼亞慌亂中下達了「砍斷錨索」的命令。混亂中,大家爭相逃命,許多軍艦自相撞沈。而殘存的西班牙艦隊則繞道由英倫三島的北面海域,再南下回里斯本。

然而回程途中卻遇上大西洋風暴,一些船隻沈沒,也有一些艦長誤登愛爾蘭島,遭當地土著所殺,有的船上甚至斷水達十四天之久,死者數以千計。回到西班牙時,「無敵艦隊」只剩下四十三艘殘破艦船了。

西班牙破產:

由於西班牙腓力普二世把所有資產押在此戰中,此戰的失敗也損失了所有資產,而早前西班牙驅逐有生意頭腦的猶太人,也是導致國家經濟衰落的主原,國家過份依賴美洲的資源,而國內工業、手工業、農業沒落,在戰後的問題終於全部湧現。而羅馬教廷也立即反口,不承認之前的諾言,不肯支付軍費。西班牙的海上霸權終於要讓位了。

三 . 敗在那裡?

主要有兩個要點分別是用人不當,天災之禍。

用人不當:

西軍統帥西多尼亞原爲陸軍將領,他本人不懂海戰,而且在出海不久便暈船,而他個人太過不懂變通,沒有聽部下李弗亞將英軍堵在港口的勸告,因而失去戰機。在交戰時一味使用傳統戰術,缺乏變通,終於導致海戰失利。當發現火船後,手足無措,慌忙傳令,砍斷錨索,啓航避讓,使多數軍艦無法停船,任風吹去。

天災:

有學者認為西班牙敗在天災手中,在一出里斯本便遇上風暴,而英倫海峽水勢反覆急促。也使不習慣英國海峽的西班牙船隊行動出現問題,在回程途中也遇上大西洋風暴,事後,腓力普二世長歎說:「我派無敵艦隊是去和人作戰,而不是去和大海作戰。」這說明天災的懲罰敲響了「無敵艦隊」的喪鐘。

結語:

在英國歷任皇室中,版主對於伊莉莎伯的評價是最高的。她是歷史、哲學專家,認識希臘文、拉丁文、法、西、意等外語,當然也偶然研究神學,而且她在英國定立了初期的勞工保障法例,這是開了世界先河,所以英國在法律上總是文明一點。如果根據電影<伊莉莎伯>,她一生重用情報大臣華盛咸,為她打下強國基礎,而我閱讀西方史記中書中,華盛咸的地位實際只是排行第二,而最重要的大臣名字......(我忘記了,書是在圖書館借的,未來有機會,我會買數本回來參考)。在伊莉莎伯在位數十年中,她把歐洲最弱的英國,一躍成歐洲第一強國,為英國霸權打下基礎。她是永遠的貞潔女皇『伊莉莎伯』。

by snow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5   檢視全部評分
HOLMESLEE    發表於 10-11-20 18:58 聲望 + 5 枚

伊莉莎伯也是一個好題材,我有時間便搜集一些資料來介紹她。

關於埃塞克斯案件,我有點看法。他為人英俊、聰明,為人慷慨、勇敢,這數點我認同,年青時的他早已是立下軍功而廣受國民擁護,而培根也是埃塞克斯一手提拔上國會一職。不過此人過份高估了自己,而且也因為粗暴的性格而顯得與其他大臣格格不入。

在平定愛爾蘭之前,在一次議會中,埃塞克斯出言頂撞了伊莉莎伯,伊莉莎伯命令埃塞克斯立即滾蛋,而埃塞克斯不甘示弱,拔劍相向。這個可算是對伊莉莎伯十分不敬,而且已踏入更年期女性的伊莉莎伯來說,隨時也可以送他上倫敦塔困上一生,但伊莉莎伯還是原諒了他。

當愛爾蘭天主教徒暴動,埃塞克斯力陳要求伊莉莎伯派遣他出征愛爾蘭,當時伊莉莎伯是不願意,而培根也反對這項舉動。但埃塞克斯一意孤行,伊莉莎伯便要求埃塞克斯,萬一在愛爾蘭失利,除非接到命令,否則不能擅自撤退。

埃塞克斯在愛爾蘭因為指揮失當,英軍損失嚴重,這可算是英軍自無敵艦隊之役後的最嚴重挫敗。埃塞克斯當時放棄軍隊,隻身逃回倫敦,還衝進伊莉莎伯女皇的房間,當時伊莉莎伯正在梳洗,此舉行為也令伊莉莎伯盛怒.....但還是原諒了他,只是命令他在家中反省。

最後埃塞克斯在八百名狂熱的支持者擁護下,集合武裝份子希望革命推翻伊莉莎伯政權,但在首都得不到住民的支持,故以失敗告終..............最後是在斷頭台了結他一生。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4   檢視全部評分
HOLMESLEE    發表於 10-11-20 18:57 聲望 + 4 枚  回覆一般留言

Re: [原創]誰搬走了我的無敵艦隊

我想在資本主義的情況下,是會發生貧富懸殊的情況。在伊莉莎伯執政初期,英國一年國家收入只有30萬英磅,難怪海盜洗劫了西班牙的商隊一次,會得到高級的受封。

但英國取得海上霸權後,的確大量的商人擁入英國經商,這當然除了是英國在海上已擁有了優勢,最重要是英國有比較當時全世界更優質的法律。

例如英國由愛德華八世時定立的資產保障權 (即是近這一年某大國才定立的個人資產保障權) ,伊莉莎伯定立的工業法例,例如工人的最底工資,一天的基本工作時間,鼓勵兒童普及教育,這都是吸引外資投資的條件。

伊莉莎伯的獨裁引起了國會的不滿,這是事實。但『血腥瑪麗』年代種下的禍,統治權的混亂,天主教的干預政事,英國國內的中產階級多是信奉新教。這也是影響她執政的原因。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3   檢視全部評分
HOLMESLEE    發表於 10-11-20 18:57 聲望 + 3 枚  回覆一般留言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5-10 11:02 , Processed in 0.02319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