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雪姬

小國比大國容易被征服

  有人認為,大中華思想是不對的﹔有的西方學者提出“小就是好”,如果秦
不統一中國,今日中國就會像歐洲那樣好。我以為,小有小的利弊,大有大的得
失,對于一個國家而言,還是大一點好。歐洲在世界上占据領先地位,也不過四
五百年時間,不能由此得出“小就是好”的結論。國与國之間一旦發生戰爭,小
國缺乏戰略縱深和自然資源,就很明顯的要吃虧。日本最終就敗在這里。俗話說
:“瘦死的駱駝比馬肥。”中國在抗戰中什么都不如人家,唯領土遼闊,可以一
退再退。所謂“以空間換取時間”(蔣介石),其實就是倉皇逃跑、回避﹔所謂
打一場曠時日久的“持久戰”(毛澤東),其實就是各据一方,靜待其變。在西
方人看來不可思議的“逃避戰略”,最終竟然奏效。拿破倫、希特勒橫掃歐洲各
國如入無人之境,卻都在無邊無際的俄羅斯的土地上鎩羽而歸。以日本軍隊的善
戰,對付美國也衹能采取偷襲其海外基地的策略,對攻擊和占領遼闊的美國本土
不存絲毫妄想,一當太平洋戰爭失利,它自己那狹小的國土就成了可以肆意打擊
的靶子。這時候它才知道,當初輕視身邊這個“不堪一擊”的龐然大物,提出
“三個月亡華”的計划,以至于未能傾全國之軍力先行征服中國,是多么的輕率、
愚蠢。

  中國歷史上,外族入侵而成气候者,多是國家處于分裂狀態,亦即“大國變
成小國”之時。周室威權衰落,再也不能號令諸侯統一發兵征戰,遂有秦國的各
個擊破。東漢末年分裂成三國,雖短暫統一于晉,但諸王割据,使國家化整為零,遂在“八王之亂”后外族相繼涌入中原,史稱“五胡亂華”。唐末國家再次分裂,契丹入侵,建立遼朝﹔而后女真人建立金朝,趁遼宋對峙,滅遼与北宋,占据中原﹔再后蒙古人入侵,滅掉各占中國半壁江山的金与南宋。西晉和北宋畢竟是“大國”,所以北方強敵入侵時尚能退守江東、江南,建立東晉、南宋,各延續了一百多年的命脈,不至于被赶入絕境。當北方強敵再度入侵,已經成了“小國”的南方王朝再無地方可退,衹好乖乖投降,或者跳海了。明代是中國的“統一”時代,但其末年國家為朱氏朝廷、李自成、張獻忠三大政治勢力所控制,形成實際上的國土分裂局面,清軍趁勢入關。分裂狀態,各派政治勢力之間的矛盾為入侵者所利用,不能夠同仇敵愾地共同抵御外敵,這衹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實際統轄的國土狹小,沒有回旋余地,容易被占領和征服。

  國家的領土遼闊,對于現代科技和經濟,也有极大好處。以航天工業為例,
歐洲和日本皆遠不及美俄中三國,其土地面積的狹小是重要原因。在不同的經緯
度上建立地面站,衹有大國才能辦得到。歐洲是近代工業革命、近代科學、資本
主義經濟、現代文明和民主制度的發源地,終因其“春秋戰國”式的版圖格局,
在本世紀由盛而衰,輸給了衹有兩百年歷史的美國。這和一堆小公司,競爭不過
一個托拉斯的道理是相似的。近年西歐各國力圖打破促狹國境的限制,實現經濟
上的統合,以提升在世界上的競爭能力,既是明智之舉,又是不得已而為之。歐
洲的衰落還有兩個原因。一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都源于“生存空間”也就是
國土面積太狹窄,而戰亂一幵,小國的戰爭創傷更難以平复。二是海外殖民地紛
紛獨立。這兩條實際上也都牽涉到國家領土(及屬土)的大小問題。

  日本“加入中國”的模式

  日本一旦加入中國,不論它是以什么方式,想再退出中國,就不那么容易了。
那就是分裂祖國,就是极端民族主義,全体“中國人民”堅決不能同意。除非出
現象孫中山、蔣介石那樣主意大得很的革命家,以划出日本為代价,換取別國的
經濟支持。中國“不是菜園子”,你想進的時候就進,想出的時候就出,沒那么
容易。日本右翼政客一個慣用伎倆,將侵略中國說成是“進出中國”,這是因為
他們都沒學好歷史,不懂得中國進來容易出來難。成吉思汗橫掃歐亞大陸,滅國
四十余個,也包括中國,而蒙古后來成了“中國的蒙古族”,沒有成為別的什么
國家的蒙古。清兵入關,也使滿族成為“中國的滿族”。中國人習慣將入侵者說
成是“外族”。什么叫外族?說直白了就是外國民族。不然,怎么不以“外族”
去稱呼今天中國的少數民族?而南方的苗族、瑤族、壯族、土家族,……怎么就
從來沒當過“外族”?

  “加入中國”有哪几种方式?──

  一,侵略成功,入主中原(清朝模式)﹔

  二,被中國征服(匈奴模式)﹔

  三,同中國一道被第三國征服(清初蒙古模式)﹔

  四,占領部分甚至大部分中國領土(金朝模式)﹔

  五,由附庸國而最終完成合并(西藏模式)。

  六,其他方式。

  日本歷史上与中國關系密切,視中國為“上國”、“天朝”,漢代即派使臣
到中國朝貢,接受中國皇帝的冊封。日本曾出土一方漢光武帝賜“倭奴國王”的
印綬,有點“附庸番邦”的意思,比西藏之于中國的關系悠久得多了。明治維新
以后,日本脫亞入歐,這個慣于點頭哈腰的小“附庸”,忽然變成了小霸王,中
國反倒成了破落的“窮措大”。這种情況下,“西藏模式”顯然行不通。而且,
中日之間還隔著個高麗,也長期是中國的附庸,如果它都沒能以這种方式并入中
國,日本就更不容易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前,日本從來沒有對外戰敗過。它遭受過的最大的侵
略戰爭,是在中國的元代。公元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發兵大舉征日,結果一無
所獲。當時中國南宋尚存,蒙古人挾同高麗參戰。六年后,南宋已亡,忽必烈利
用(南宋)中國善水戰的优勢,再度攻日,還預先設置了“日本行省”,不料大
敗而歸,不及逃走的十几萬元兵大部分被日兵殺死。以蒙古人打遍天下無敵手的
英勇善戰,尚且在日本敗得如此之慘,看來“清初蒙古模式”也難奏效。

  中國從來都把打外國(族)說成是“征伐”、“平定”、“討逐”,把外國
(族)打中國說成是“入侵”、“侵扰”、“犯邊”。自古中國“征伐”外國的
戰果甚少佳績,往往不及外國“入侵”能大奏奇效。匈奴“侵扰”中國好几個朝
代,才被中國“平定”,平定后還老大一陣子不安分,弄出的事比入侵還麻煩,
是一個耗時耗力、勞民傷財的跨世紀工程,代价太大,在現代社會似乎更加得不
償失。“匈奴模式”走不通。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最終結果是中國征服日本

  最有可能的,是“清朝模式”和“金朝模式”。甲午戰爭直至清朝覆亡之際,
是日本重演清朝入關的最有利的時机。中日雙方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實力
极為懸殊﹔中國還有象孫中山這樣鼓吹“中日一体”、唯恐日本不出兵的革命党
人作為內應,條件比明末清初時還要好,至少不會更差。但是它錯過了,拖了四
十年,到民國才重新幵打。這時中國已在國民党領導之下,初步建立了現代國家
体制,及現代裝備的軍隊。難是難得多了,但如果它能按李宗仁事后制定的戰略
方針打,征服中國仍大有希望。但它又錯過了,進退失据,衹好重演“金朝模式”。

  金朝自公元1126年底攻占北宋汴京,制造“靖康之恥”,到1234年初亡于蒙
古,凡一百零七年﹔如果算上攻取遼國五京的時間,凡一百一十一年。日本自1937年攻占中華民國首都,制造南京大屠殺,到1945年向同盟國投降,衹有八年﹔即使算上發動“滿州事變”占領東北的時間,也才十四年。金朝先是扶持建立張邦昌、劉豫偽政權﹔后干脆自己來干,成了代表“中國”的兩個“合法”政府之一。日本也扶持建立了偽滿州國和汪精衛政府,但來不及“自己干”,來不及“合法”就投降了。這樣短的時間,使它終于沒有能夠融入中國,被“漢化”成“中華民族”的一員﹔也使得中國人始終無法消弭“外國入侵”的心頭之恨。

  如果時間足夠長,──到底要多長?不好說,反正十年、八年是絕對不夠的。
無論如何,日本總歸是照著金朝的樣子“野”了這么一把,這筆賬咱們得記著,
說不定將來有那么一天,它還會以某种方式加入中國。清朝的建立者滿洲人,是
金朝建立者女真人的后裔,而滿清初建時的國名就叫“后金”。滿清實現了他們
的先人的夢想:占領和統治整個中國,而最終也被整個中國所吞沒。如果是這樣
一個結果,我以為即使日本贏得戰爭的胜利,對中國而言未見得就一定是壞事。
可以推斷,中國征服和統一日本,与日本征服和統一中國,最終結果是完全一樣
的。那就是:衹有一個中國。一個日本這樣的國家,和一個中國這樣的國家,都
不足以真正令西方人畏懼﹔而一個日本那樣發達的中國,或一個中國那樣龐大的
日本,卻足以使所有的國家不敢小覷。

  有人會說,這是善良的中國人的一廂情愿。不對。這恰恰是日本人,而非中
國人的“一廂情愿”。雖然一百年來,中國一直在試圖以各种方式、走各种道路
努力成為象日本那樣發達的中國都未獲成功,但還是要比日本成為象中國那樣龐
大的日本,要“容易”多了。咱們關起門來反复折騰就行了,走多少彎路、摸多
少石頭、交多少“學費”、耗多少資源、死多少人命,都是“自己家里的事”,
与別人無礙。衹要世界有足夠的耐心等待我們“迎頭赶上”,衹要我們能無數的
打擊之下“挺得住”不再被分割、瓦解,就可能熬到“中國的世紀”那一天。而
日本,衹有發動戰爭一條路可走,并且還沒打贏。畢竟地球上的“生存空間”是
有限的,時間的感覺卻是“無限”的。何況,必要時咱們還可以“空間換時間”,拖垮拖死一切競爭對手与來犯之敵。

  設想日本打贏了中國,當然不能排除“細節”的考慮。在當時的國際背景之
下,西方各國出于自身在遠東的利益,能否坐視中國為日本所吞并?日本得了中
國這片土地,能否暫抑瘋狂擴張、進而稱霸世界的欲火?是馬上四處出擊,驅使
中國龐大的人力資源為其征戰他國,還是為穩固這塊遼闊的新殖民地,先停下來
進行建設、發展和同化,而后再作下一步的打算?甚至一如歷代外來王朝那樣,
終于為他們所仰慕的漢文化熏陶,一改凶悍頑強的民族風格,變得跟漢民族一樣
儒雅柔弱,不再存稱霸之心?

  任何一個“不壞”的結果,都不能說明過程的必要与合理。人類發明了戰爭,
發明了自相殘殺的武器,發明了以一种文明摧毀另一种文明,或者一种較高(較
低)的文明征服另一种較低(較高)的文明,甚至整個人類的生存環境都有可能
在將來的某一天為戰爭和武器所毀滅,今天的人仍不得不承認,戰爭在人類社會
發展進程中往往起到的促進和催化作用。明白地說,就是所謂“進步作用”。但
戰爭終究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它的過程是非人道的,哪怕現代國際社會設計出那
么多的“人道”的戰爭公約,也還是設計不出一种“人道的戰爭”方式。

原載:思想的境界


──────────────────────────────────
歡迎轉載,敬請注明:轉載自《中國報道周刊》 [ http://www.mlcool.com ]

趙無眠先生著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這是我的讀後感,作者文章中對中國及日本的想法與我相差無幾。但最使我敬佩的,他作為一位中國學者,能夠不偏袒自己的祖國,不像普遍中國大量網民在愛國論壇一片廢言廢語,所以我把這篇文章轉給大家細閱。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在這世界上本來就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

還有關於"屠殺"的做法,我覺得拿幾個模糊不清.殘缺不全的屍體去遊街恐嚇人民,
如果沒效在把一些俘虜給當眾給處死之類的,在沒用才要去效仿"蒙古人",
說實在要搞"屠殺"處非這是最後手段才要用!

日本人其實比我們還要來的重視文化,
從一些節日和習俗就可以看到了.

而我們中國人了,
從清末民初就不斷吸收新的知識,
換來的就是自己人相當排斥自己的文化,
可是為了趕上"時代的潮流"不的不這麼做,
而且滿多中國人都是抱者"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想法,
所以當然一堆民俗技藝會去失傳,可是也有不少"外國人"會來學我們失傳的民俗技藝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趙無眠先生的見解真高明
只是"咱們關起門來反复折騰就行了"這一句不太認同
似乎不夠務實
 
我把思念
化成一串淚滴
藏在心底
只在雨裡
傳達給你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關於侵略者的屠殺暴行
春秋五霸時的管仲實行尊王攘夷延長分裂的格局
倒是戰國時殘暴的秦統一了中國

現在大陸很多人高談抵制日貨
難道抵制日貨是一邊玩日本的H game一邊看日本的A片抵制嗎?
真有本事的話就作出比日本好的產品出來
不是光動嘴巴想自慰

趙無眠先生能夠老實面對自己國家醜陋的一面真的很了不起
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度量...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民族幾乎是被戰火下融合的
像難民,侵略,佔領...
我們不重視自身的文化
大概是因為只看眼前世界目前主流的文化
加上長期的自卑(我多少有這種感覺,但用"自卑"又好像不妥)
路上看到會流利英文或日文(現在進階到韓文)
其實脖子一直向外看不壞
增廣見聞,這是學習
但偶爾也可以看看自身腳邊的泥土
(有時看到"發現頻道"裡面中國明朝的官員卻穿著清朝的官服,我就蠻感嘆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轉貼]如果日本戰勝了中國

太多字了

我只看了第一篇 , 要慢慢看 =.="

(中國軍民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
(從日本天皇的角度,原子彈的爆炸也給了他決定終戰的最有力的借口)

日本打了8年 ,對本土的人力物力及經濟 ,都是不利 ,這次美軍投下原子彈事件中 ,
可給天皇 ,作出一個光榮退出中國的借口

(難道抵制日貨是一邊玩日本的H game一邊看日本的A片抵制嗎?
真有本事的話就作出比日本好的產品出來
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度量...) <~~~ 說得對@@

我都不得不承認現今的日本是 亞洲巨人 ,自日本戰敗後 ,經濟起飛 ,
現今日本人口達 126 000 000 以上 ,這國家從戰敗後 ,發展成亞洲強國 ,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文族

現象中國都對外開放經濟 ,開始發展成亞洲第一強國 , 中國站起來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外話:

令外我想大家想想 ,在二次大戰中 ,如果美軍不提供物資及資源給歐洲各國 ,最重要的是蘇軍 ,
沒有美軍提供資源開發坦克 T-34/85 ,德軍坦克就不會有敵手 ,
德軍的進攻太快 ,要是補給能支持 ,以德國在1942年最大戰線防守 ,直至現在 ,
歐洲的經濟中心將會在德國 ,法國 ,比利時 ,波蘭 ,芬蘭 等等被德軍佔領國家不再存在
領土人口不少於 240 000 000 ,成為歐洲巨人 , 俄羅斯聯邦這大國(俄國) 都要站在旁邊 @@

以上只是天方夜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有我之前在報紙中看到 ,有些國家的 (首都) 因為過度發展 ,開始討論將首都搬到其他地區
例如: 德國-柏林 ,日本-東京等等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轉貼]如果日本戰勝了中國

仔細想想 中共掌權也不見得更好

假設題目換成"如果中共不掌權",不在思想箝制的教育體制下成長

那麼這位歷史學家所寫的文章是否更中立,更有價值?



雖說屬於佳作,但顯然繞來繞去,還是無法切入中國,嚴正的看待現況

至於作者是拐彎沒角或是毫不自知,這就不知道了



以同盟軸心不是以正義劃分這段為例,國家繞了一圈通通罵了一遍,就只有中國沒批判得那麼明顯

但中國的文革恐怕也不比蘇聯鐵幕還幸運;中國的現況也可說是危機重重,不管從哪些方面看待。

甚至有許多學者由於為社會發聲還被趕出中國。



作者或許對戰爭的殘酷以及社會現象做出批判,但力道相形之下輕了不少,看得出話沒說到底。

有些現象是戰爭所迫,卻有更多事物並非戰爭所導致;整體社會的弊端並非由戰爭引起,而是透過

戰爭顯露出來。



文中有不少對中國歷史的精采對照、評述,但同樣的話沒說到底,大中國意味也挺濃厚的。

我認為作者的史觀多少影響了他對史實的解釋;若先不論他的史觀,他的分析確實相當動人。



至於其他地方經逆向推理後,也會發現中國以及過去的歷史沒好到哪裡去,半斤八兩。

嚴格說起這世界並無真正正義的國家

我想須看重的應是這篇文章能對我們做些什麼啟發?

從我的觀點看來,他對事物的分析尚屬獨到,檢討、反戰的思維切入意旨;

但仍不免擺了中國架子,自鳴得意。

從某些文句中我們仍可看出作者對各國的文化發展了解得不夠深入、無法體會欣賞西方思潮。

文章末段更多少反映出對西方思潮的距離感以及排斥感。
(個人還有個感想:矛盾的是日本或許吸收了不少東方文化,但真正使之飛黃騰達的卻是西方思潮與自身的民族性,作者一方面欣賞、正視著日本,卻對西方思維有所保留、規避;那麼他的論述雖然道破了中國人對日本人的又愛又恨,卻能看穿他們對這世界的懷疑與期待嗎??)

擺這種架子對於歷史的沙盤推演有何意義? 不先矇蔽自己的眼睛就不錯了。再說後世自然會審視這些史料,將之重新定位,

正如我們現在對待清朝、明朝的史料一般。



--------------------------------------------------------------------------------

我認識的某位歷史教授曾說:"過去的歷史可以作為現代最好的借鏡","惟掌握歷史後才更能將目光放到未來"



不知這篇文章是否.......?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轉貼]如果日本戰勝了中國

就文章的論述來說真的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之中更有許多我贊同的文字
我認為他的想法太過封閉,這是中國教育的問題嗎??我不清楚

其中跟日本一樣進步的中國一句,基本上除非其他國家都不進步哪麼這是很難實現的一個夢想
中國的進步跟交通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綜觀目前進步的都市上海北京等等都是交通的重鎮
也就是說在交通不方便的地方人民的素質我真的不敢恭維(當然每個國家都是)
久而久之,進步的都市快速進步,進步緩慢的鄉村慢慢進步...這樣造成的問題才是中國政府應該正視的,而不是一昧的強化自己的大都市.
自己去過中國,我只能說金玉其外敗絮其內
 
No matter who we will be,
if we can life out every dream with heart,Our meaning in this secular world will emanifested!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5-10 11:02 , Processed in 0.02392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