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HOLMESLEE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10# KOGA.tpe! 的文章

看來你沒有先仔細看過原發文...
在國共內戰前夕,首先拋出和談的是蔣介石,這對於國民黨政府在爭取輿論是很漂亮的一擊。這一出擊,確實讓一直想讓國民黨背上破壞和平惡名的共產黨遭到了困難,不過,毛澤東等共產黨人在兩度婉拒出席後,還是在蘇聯與美國的壓力或承諾下,前往重慶進行會談。
毛澤東此行收獲很豐,這完全是只有提出會談的蔣介石始料未及的。整個會談的會裡會外,毛澤東充分地與各界接觸,塑造出共產黨良好的形象。而本來採取主動的蔣介石政府,則在此時竟沒有對應的表現,反而日趨被動。
美國的調停,不論怎麼看,雖未必有利於國民黨,但也絕非獨厚共產黨。各位可千萬別忘了,國共內戰初期主戰場在華北,而這裡國軍(特別是中央軍)明顯地居於弱勢,就地停戰有時反而有利於蔣介石將遠在西南的主力北運。事實上,真正使調停陷入困境的是國共雙方並沒有遵守的誠意,同時作為深刻的介入者,美國在此時完全無意直接以軍隊進行維和(美國當時擔心蘇聯對美國在華角色的觀感,因此無意介入過深,但當美國開始調停,這樣尷尬的局面早就無法避免),於是一個無調停機制的和平,很快地就無法維持下去。
至於,您提到幾點頗有趣的假設,不過就美蘇當時的全球布局,顯然中國只是次要的。美蘇雙方並無意直接在東亞直接衝突,所以美蘇一時不可能在東亞交手(他們的爭奪重點在歐洲,而且雙方一直在避免武力直接的對決)。
其次,當時的國民黨內部也完全不是鐵板一塊。地方軍系林立,桂系李宗仁、晉系閻錫山、傅作義、滇系龍雲、川系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楊森、寧馬馬鴻逵、青馬馬步芳、新疆盛世才各據一方,他們與蔣介石步調並不一致。就連中央軍內部也是派系林立,胡宗南、湯恩伯、陳誠三大系統雖都聽從蔣介石的意旨,然而平行的溝通與合作卻十分糟糕。這樣就對國共戰局有很大的不利之處。
反觀共產黨,雖然一樣存在著軍系上的問題,但這影響並不大,幾個野戰軍之間在相互配合上,並沒有發生太過於嚴重的衝突。同時,此時毛澤東雖然已經掌握共產黨大權,然而共產黨卻不像國民黨一樣,完成仰賴蔣介石一人。共產黨的軍事與政治命令,其高層有比較寬裕的自主權,毛澤東(此時期的)也較能容許其他不同的意見。這點特別在前線軍官與毛澤東意見不同時,更能表現出來(而此時蔣介石的中央軍前線軍官們,卻無法臨機應變,只能接受一昧地遵循蔣介石的指示行事)。
當然,考慮過軍事上與政治上的問題,您也有必要考慮經濟層面與社會層面的上問題。作為長年一黨執政的國民黨,早在抗戰後期已經因腐敗,而為人所不滿。接收淪陷區的不良措施,也讓淪陷區居民對他們的統治大感不滿,這是讓他們的喪失民心的原因之一。而經濟措施的失當或失敗,更是直接衝擊到國民黨的統治基礎。
上面胡亂打就,提出與您商榷。
 
Nemo me impune lacessit
當十元被別人拿進口袋時,人們常常記恨一輩子。
當百元被笨蛋丟進碎紙機時,人們很容易就原諒。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全世界最先進的跳動筆

原文由 HOLMESLEE 於 2009-1-22 11:58 發表
看來你沒有先仔細看過原發文...
在國共內戰前夕,首先拋出和談的是蔣介石,這對於國民黨政府在爭取輿論是很漂亮的一擊。這一出擊,確實讓一直想讓國民黨背上破壞和平惡名的共產黨遭到了困難,不過,毛澤東等共產黨人在兩度婉拒 ...


調停確實是蔣介石提出 但我是走反向思考 為何引君入甕卻變被動

國民黨的大軍本來就無心在戰 且反蔣的勢力也不是一直不存在於國民黨裡面

蔣介石本身在國民黨內就是爭議人物

既然蔣介石本無心談和但有美方壓力促成,可讓這談和要成共產黨的黑鍋

那又為何不借此局勢下黑手?

美國與蘇聯要毛澤東去談和,後面也見的到毛澤東能放能伸

搞得蔣介石無殺毛澤東的大義(藉口)

可我也不說蔣介石不背一世罪名 卻換得什麼?

美方最後換得什麼? 韓戰 越戰 台海 反共

國共歷史圍繞在蔣與毛上,雙方有優有劣

但背後的壓力與責任還有人格特質讓雙方做出選擇...


當然我是在馬後炮...

我的重點是在於蔣介石當時有機會瓦解共產黨的頭

但蔣介石不夠狠到底...

最後和談促成的是 兵忌

60年後的國共論壇 不也是

-------------------------------------------------

美國總是幫自己製造敵人

蘇聯是它養大的

中國呢?

-------------------------------------------------

我都說離題亂扯了 =.=|||





[ 本文章最後由 KOGA.tpe! 於 09-1-23 13:22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12# KOGA.tpe! 的文章

暗殺毛澤東在當時不但會是一個愚蠢的行為,更是一個百害無一利的事
毛澤東前去重慶前,早就部署好萬一被殺的身後準備,所以共產黨從一開始便有所準備。而且,毛澤東一但身亡,那麼全世界都會知道,這鐵定是蔣介石幹的(不論是否真的是),那蔣介石毫無疑問的就必須背上破壞和平的罵名。這便與其邀請毛澤東來會談的初衷完全相悖。
其次,還是老問題,軍隊的部置。國軍當時是否真的準備妥當,是否已經部署到位,都是很大的問題。而導致這樣的問題,很大程度就影響到當初重慶會談的召開。
所以,就我個人的看法,如果當時蔣殺了毛,只會讓局勢急速惡化,不會讓局勢轉為有利。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國府在國共內戰時國軍派系概念變化頗大,將各嫡系將領於抗戰中所掌控的部隊與人分開調往各地接受或掌握其他軍隊,基乎所有國府嫡系將領都面臨大風吹般的改動。很明顯這是壓制嫡系的舉動,也造成戰力影響不小,這些將領不一定熟悉所屬部隊如同先前掌握的軍隊,且偏偏這些軍隊內部因為派系與私人恩怨經常發生問題影響戰力,例如說派到東北的杜聿明,與13軍的軍長石覺有心結,導致戰後的回憶錄雙方總是互批對方。「萊蕪會戰」敗仗其中一個因素就是這樣。


我常聽到一個事後諸葛的言論,一些人認為美國不應在雅爾達會議答應蘇聯的條件換取蘇聯參戰,這也導致共黨在東北做大,總之通通是美國的責任.....
在當時蘇聯邪惡的印象不如冷戰時期強烈,況且國府在一號作戰醜態百出與史迪威的紛爭,導致美國對國府失望,且美軍對國府的腐敗戰力都滿有意見的.....,魏德邁就提出過。

[ 本文章最後由 leiwine 於 09-8-6 04:19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國共內戰中,國際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國軍內部的問題才是戰爭勝敗的關鍵。不過美方的態度也大多是中國自找的,有一些人以為美國是受到中共與蘇聯的宣傳蒙蔽,但事實上,美國甫參戰,即已在延安派駐有稱為迪克西使團的軍事觀察組,美國對於中共的了解,其實並不漠生。
一個喪失人心的政府,要在戰爭中不斷取勝,本來就是十分困難的,偏偏當時的國民黨並沒有發覺這點,只想一昧的以武力解決與共產黨的問題。
中央軍的派系問題,這只能說是蔣介石自己種下的惡果,為了防止部下反叛,而採取聯甲制乙的分治策略,最後導致這樣的大混亂,要是這發生在中央軍與雜牌軍間,或許還說得通,但在中央軍內部也如此,只能說蔣介石的領導統御是大有問題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直接導致內戰敗戰的原因
難道不是偽滿洲國的關東軍嗎?
八年抗戰結束後國民黨宣布「偽軍一率不收編」
原來日本在關東訓練的六十萬軍隊素質優良
結果偽軍不收編導致六十萬關東軍投靠共產黨
因為「此路不通,去找毛澤東。」
國民黨內戰被打溪哩嘩啦
最後蔣介石只好夾著尾巴撤退逃來台灣
 
人世間的事總是不圓滿
對於這世上的事物或某些事情過於要求完美
結果卻是造成精神上沉重的負擔
圓滿!打個洞吧!!
一個永遠永遠不會圓的月
弦月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16# 笨笨妖 的文章

關東軍是日軍(日軍在戰後被陸續遣返日本,更何況戰爭後期的關東軍不過是空殼,其主力早就南調去東南亞戰場,所餘者均為戰力不佳的新兵,而且戰後大批關東軍為蘇軍所俘,被轉送西伯利亞,也就別提國民政府想不想收編他們了),不是偽滿軍,事實上國民政府收編的偽軍並非少數,他們的番號都被編為暫編軍,只是這批軍隊幾乎都沒戰力。
其實偽軍在國共內戰中幾乎不佔有任何影響,他們不過是國民黨輸去之後的藉口之一,因為從共軍兵力的增長來看,1948年才是真正共軍膨漲的時候,而當時正是國軍在主要戰場開始被扭轉以後。也就是說,國軍戰局被扭轉後,共軍才大增的。
其次,偽軍被汰撤者,多為戰力其差者,其若投共後即能戰力提升,豈非天方夜譚?

[ 本文章最後由 HOLMESLEE 於 10-2-21 05:54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最大問題還是派系軍閥吧
尤其中央國民黨還編入預算給被編入中央的地方軍閥預算
但問題是地方根本就不是中央再操控的
根本浪費資金

再來就是經濟問題
八年抗戰戰場基本上幾乎都在華中華南等老蔣的地盤,日本主要也是爭對外交方面排日的蔣介石,別懷疑,蔣介石北伐打掉不少親日本的軍閥,再加上蔣介石漸漸有讓中國統一的趨勢,都是日本所要趁機爭對的原因之一
反而屈居西北親俄的共黨可以趁機回復實力,為何日本比較不爭對共黨,因為共黨背後有蘇俄支持,基本上日本是不願破壞這層關係

等戰後華中華南經濟受創,蔣介石為了爭取預算,發行許多法令,導致人民不滿,共黨趁虛而入,再加上戰後許多抗日民兵及游民被共黨給吸收,提供共黨戰力,而本身精銳耗盡的國民黨又不得不借助軍閥之力,問題是之前就與軍閥鬧不合,中原大戰,桂系戰爭,西安事變,軍閥基本上根本就不無意願再與國民黨合作,國民黨本身在經濟,軍力都嚴重受創下,失敗早已經是預料中的事情,

最令我驚訝的是看似現在共黨也幾乎沒有軍閥問題,我推測有可能是因為文化大革命的關係
,畢竟很多軍閥根本是西瓜靠大邊,投降中共的軍閥比比皆是,那麼使軍閥消失的,很有可能是受到嚴重曲解的文化大革命或是一些政治清洗,有可能是我們只看壞處不看好處的一項重要盲點之一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原文由 21215421 於 10-3-17 10:00 發表
最大問題還是派系軍閥吧
尤其中央國民黨還編入預算給被編入中央的地方軍閥預算
但問題是地方根本就不是中央再操控的
根本浪費資金

八年的對日作戰,大多數的地方派系不是受創頗深,就是被瓦解殆盡(如:西北軍、東北軍、晉系,前兩者幾乎消磨殆盡,後者則受創極深),真正仍有力量與中央對抗的軍事派系其實不多(如:桂系、滇系)。像實力最堅強的晉系、桂系,其軍力也不過分別為9個與4個軍,佔國軍的8.6%與3.8%,而中央軍則獨有46.7%的軍隊,這還不算已經被中央化的東北軍、西北軍與粵系。因此相較之下,中央軍仍佔有絕對優勢。
在地方的統治上,除桂系掌握的安徽、廣西、盛世才的新疆、馬步芳的青海、馬鴻逵的寧夏、晉系的山西、綏遠、川系的四川、滇系的雲南外,幾乎全掌握在中央軍的控制下。同時,這些為地方軍系控制的省區,也並非獨立於國民政府之外,而是在程度不同的狀況下,聽從國民政府的指揮。此外,這些地方軍系所控制的省區也不少已有中央軍入駐,因此不能說中央無法對之進行控制。
再來就是經濟問題
八年抗戰戰場基本上幾乎都在華中華南等老蔣的地盤,日本主要也是爭對外交方面排日的蔣介石,別懷疑,蔣介石北伐打掉不少親日本的軍閥,再加上蔣介石漸漸有讓中國統一的趨勢,都是日本所要趁機爭對的原因之一
反而屈居西北親俄的共黨可以趁機回復實力,為何日本比較不爭對共黨,因為共黨背後有蘇俄支持,基本上日本是不願破壞這層關係

日本在二戰期間,並非挑著老蔣打,但由於蔣介石代表了中國的合法政府,且其軍力為全中國最多者,因此其受的攻擊,自然是各軍系中最嚴重的。日本侵華是其一貫政策,也並非因蔣介石當政就加速其行動,更何況在蔣介石與汪兆銘合作時期的國民政府可是極端親日的政府(也因此,蔣介石在此時的安內攘外政策一直為人詬病)。
北伐的對象中,親日的軍閥只有奉系,但奉系卻不曾為國民革命軍消滅,而是在張學良的領導下,加入國民政府。其他直系的吳佩孚、新直系的孫傳芳,在傳統上都是比較親英的。
退往延安的中共不為日本攻擊,實為兩者絕無接壤。更何況以日本向來與國民政府宣傳反共聯盟來看,他們並不會對中共過於友善,也不會看在蘇聯的面子,畢竟在張鼓峰與諾門罕兩次與蘇聯交手前,日軍還是以蘇聯為假想敵的;此後在日軍掌握華北後,他們還發動多次治安作戰,大力掃蕩游擊區,這除針對國軍的敵後游擊隊外,更主要的目標就是共軍,而共軍更是因此損失慘重。
等戰後華中華南經濟受創,蔣介石為了爭取預算,發行許多法令,導致人民不滿,共黨趁虛而入,再加上戰後許多抗日民兵及游民被共黨給吸收,提供共黨戰力,而本身精銳耗盡的國民黨又不得不借助軍閥之力,問題是之前就與軍閥鬧不合,中原大戰,桂系戰爭,西安事變,軍閥基本上根本就不無意願再與國民黨合作,國民黨本身在經濟,軍力都嚴重受創下,失敗早已經是預料中的事情,

戰後的經濟問題除了戰爭的影響外,更多是政策上的錯誤,而加重了經濟問題的嚴重,與蔣介石爭取預算是無關的(預算是指政府對下年度經費開銷的預估,並以此撥款給各部會的費用)。
你總是將國民黨等同中央軍或國民政府,這是錯誤的。所有的地方軍都是國民政府轄下的軍隊,只是在效忠對象上有所不同,對於中央軍而言,蔣介石=中華民國,但地方軍系則是認為,中華民國與蔣介石是兩碼子事。
在國共內戰期間,各軍系按其政治立場的不同,而各自決定立場,並不是地方軍系不願配合中央軍作戰。如桂系、青馬、寧馬、晉系、川系楊森就始終站在反共的一方,而滇系、川系(除劉文輝部、楊森部的大部分)則是在國民黨政府轉趨弱勢時,才倒戈到共產黨陣營的。因此你所言:「軍閥基本上根本就不無意願再與國民黨合作」,並非事實。
最令我驚訝的是看似現在共黨也幾乎沒有軍閥問題,我推測有可能是因為文化大革命的關係
,畢竟很多軍閥根本是西瓜靠大邊,投降中共的軍閥比比皆是,那麼使軍閥消失的,很有可能是受到嚴重曲解的文化大革命或是一些政治清洗,有可能是我們只看壞處不看好處的一項重要盲點之一

共產黨沒有軍閥問題,並不是文革的影響。最主要的因素在於共產黨建軍初期與國軍的建軍是不同的,國軍從建軍以來就是大雜匯,此後又大量吸收既有軍隊,這些軍隊不但來源不同,而且彼此甚或兵戎相見過,相互之間隔閡甚重。反之,共軍卻不曾有過此現象。加之,共軍力行政委制,使軍隊完全控制於黨之下,這也是國軍之所無。
雖然,在日後共軍也逐漸產生大軍系,但其政治領導軍隊一點卻沒有改變。當然,中共建國後的政治肅反,對於解決軍中敵對派系是有所助益,但時至今日,共軍內部卻仍會因著軍區的不同,而產生軍事派系。但由於他們不似民國時代的軍系握有地方的行政權、財政權與軍職的人事權,因此無法成為一方割據勢力。

[ 本文章最後由 HOLMESLEE 於 10-3-17 21:25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5-4 03:12 , Processed in 0.09168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