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省思】 夏史

[複製連結] 檢視: 1697|回覆: 7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夏朝是我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它是由治水英雄大禹之子啟所建立。建立時間經由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夏代從禹即位到桀被商湯推翻,前後十四代十七世「有王無王」加起來有471年(或者472年,虛實年的不同演算法),即前2069年(約略為前2070年)至前1598年(約略為1600年)。
歷史上所記載的夏朝由於年代已久加上可考據的史料不多,所以大多有關夏朝記載多數是神化了,所以在下先把可信度較高,或是把一些書籍有者的打出來,但由於有關大禹治水記載多為神話,而啟開啟家天下的說法有二種版本,所以有關大禹治水我把它分為二部分,比較無神化成分的先寫,而神話故事我就把它當成後記寫,但啟家天下把它分開我是覺得怪怪的,所以就一起寫出來,而後來的夏史就比較是沒有爭議的。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大禹治水

鯀治水
 
 
  大禹姓姒,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後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而要說治水就要先從他父親鯀開始說起,我華夏民族治水的傳說故事,就是從鯀開始的。
  相傳距今約四千多年前,我國是堯、舜相繼掌權的傳說時代,也是我國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父系氏族公社時期。那時,生產能力很低下,生活條件很艱苦,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載就要鬧一次水災。堯在位後期,黃河流域又發生了特大的水災,洪水橫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穀不收,人民死亡。活著的人們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部落聯盟首領堯,為了解除水患,召開了部落聯盟會議,請各部落首領共商治水大事。堯對大家說:「水患無情,請大家考慮一下,派誰去治水?」大家公推鯀去辦理。堯不贊成,說:「他很任性,可能辦不成大事。」但是,首領們堅持讓鯀去試一試。按照當時部落的習慣,部落聯盟首領的意見與大家意見不相符,首領要聽從大多數人的意見。堯只好採納大家的建議,勉強同意鯀去治水。當鯀到治水的地方以後,沿用了過去傳統的水來土擋的辦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築堤,堵塞漏洞的辦法。他把人們活動的地區搞了個像圍牆似的小土城圍了起來,洪水來時,不斷加高加厚土層。但是由於洪水兇猛,不斷衝擊土牆,結果弄得堤毀牆塌,洪水反而鬧得更凶了。鯀治水九年,勞民傷財,一事無成,並沒有把洪水制服。
     舜接替堯做部落聯盟首領之後,親自巡視治水情況。看到鯀違背堯的指示並打擊排擠正直的人,一意孤行,不聽取群眾意見,加上他在工作中的嚴重失職,造成嚴重的後果。就把鯀辦罪,處死在羽山(今山東蓬萊東南)。

大禹治水

  
  但是水患還是沒有解決,於是舜又召開部落聯盟會議,詢問大家有無更好的人選來治理水患,大家又一致公認鯀的兒子禹,最合適。於是舜又問了一下禹的德行如何?
眾人皆曰: 「禹平時生活儉樸,為人剛正不阿、一絲不苟,對人和藹可親,從不說假話空話,事事說到做到。」
  於是舜便瞭解禹的品德作風後,便召見了禹並說: 「現今水患未除,人民依然受苦,現在任命你擔當起治水重任,希望你可以成功治理水患。」禹接受了任務,並表示一定不會辜負舜的期望。
  舜沒有因為鯀治水不力而看不起禹,禹也不因父親鯀被舜處死而懷恨舜,便不受任命治水。畢竟,治水之事關係到眾生百姓生命利益的大事阿。

治水計畫


  禹接受了治水任務後,舜還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棄、東克族的首領伯益和皋陶等人前去協助。並發動各個氏族部落投入了這一項偉大的治水工程,動工前,禹親自拿者測量工具一段一段地進行考察、勘測、測量,考察中禹發現他父親用堵截治水失敗的原因,而改從疏導河川的方式制定了一套周詳的施工計畫,便是依照山脈地形,使洪水在經過整治的河道裡流入大海。

三過家門不入


  治水之時大禹剛和他的妻子新婚不久,但為了治水工程能更快成功也為了天下蒼生,他必須親自帶領大家進行每一段的治水工程,治水的時候大禹是宿風沐雨,廢寢忘食,把它的心力都放在治水上了,也因此大禹曾經有幾次經過自家門口都沒有進入。有一次,恰好遇到他的妻子分娩。可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娃娃阿,大禹在門外聽到兒子的哭聲,心裡是多麼的想要去抱抱他、親親他,也擔心自己的妻子阿。但是一想到洪水未治,天下蒼生何以為家,便又趕緊回到工作中了。又有一次禹的孩子看到了父親,非常高興,並說者要大禹回家見見母親,他還是想者未完成的工作,就不進去了。這正說明大禹把它的身心都放在治水工程上了。
大禹治水十三年後,疏通了中國九條大河,使河水無阻的向東流入大海。千百條支流也都修至一新,百姓從此可不再常受洪水威脅。

發展


  治水成功之後,大禹來到茅山(今浙江紹興城郊),召集諸侯,計功行賞,還組織人們利用水土去發展農業生產。他叫伯益把稻種發給群眾,讓他們在低溫的地方種植水稻;又叫後稷教大家種植不同品種的作物;還在湖泊中養殖魚類、鵝鴨,種植蒲草,水害變成了水利。伯益又改進了鑿井技術,使農業生產有了較大的發展,到處出現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景象。

[ 本文最後由 天使一維札特 於 06-7-1 02:45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大禹定鼎
有天舜帝上朝,禹和皋陶在舜面前討論治民問題
皋陶主張:「只要能按照道德行事,加強自身休養,就能使百姓順從,使政令可以順利執行,這樣各地就可以興盛發達了。」
但禹卻不太認同,並說:「如果只要有道德,只要體察民情,就能夠治理好國家,那就不用擔心會有如馬雚兜之類的惡人了,我們也不用把三苗各族外放甚至於到征討的地步了,也不用害怕出現一些擅長用巧言令色去騙人的人,所以我們還是要給人民一些規範,他們才會知道什麼事不能做、什麼是能做。」
皋陶說:「你說的不錯,但是,行事要以品德為引導,言論也要以品德作為依據。
考驗一個人的品德,要看他怎樣去做事。寬宏大量而又莊重、柔和又能獨立行事、厚道而且待人恭敬、辦事有條理而且認真、性情柔順卻又剛毅、正直而且溫和、儉約卻不草率、堅強果決而且作風踏實、做事勇敢而且合乎理義,如果可以能依這九種品德去實行,就太好了。如能每天實行其中三種品德,那麼就肯定會保住自己的家室。如能實行六種品德,那就可以保住自己的領地。如以這九種品德為責任,並且都付諸行動,那麼天下就會治理的很好。我請問一下,這樣我的看法能得到實施嗎??」
禹這時表示贊同:「你得看法,只要施行,就能夠取得成績。」
皋陶謙虛的說:「我沒有什麼才智,只是想幫助大道的施行。」
舜帝這時跟禹說:「你也發表一下看法吧!」
禹拜謝說:「我沒有什麼好說的。我只想整天努力不懈。」
皋陶問禹說:「怎樣才叫努力不懈?」
禹說:「洪水滔天,浩浩蕩蕩的包圍了山崗,淹沒了丘陵,普天下的民眾都被水困住。我在陸地上行進的時候坐車,水面上行進時乘船,泥澤上跋涉時乘橇,趕山路時穿者帶鐵齒的鞋,翻山越嶺,用木桿作出標記。同益一起,給民眾運送糧食和新鮮的肉食。引導九條河道使之流通到四海;疏通田間大大小小的水溝使之流通江河。同稷一起,給民眾分發口糧。糧食少了,從有剩餘的地方調出,或是把民眾從糧食不族的地方遷移出去。經過這樣的努力,萬千的民眾才安定下來,各地也都得到了治理。」
皋陶欽佩的說:「這就是禹的道德阿。」
舜帝聽完感概的說:「是阿!千萬不要像我的兒子一樣好吃懶做。他那個樣子,就像是在沒有水的陸地划船,是無法前進的,因此,不能讓他通過父子相承來繼承帝位。」
禹又說:「是阿,不勤勞刻苦是做不了事的。想當年,我一結婚時就離家去治水,我妻子生了啟後,我也沒有時間去撫養他,所以能夠完成治水之事。後來,補佐你建設中原,國土發展多達五千里,一直開闢到四方最荒遠的地方。但現今三苗部族性情凶頑,不利於國家,這還得請舜帝你多多留意!」
皋陶敬重禹的功德,下令讓民眾都效法禹,如果不按照命令中的話來做,就用刑法加以處罰。舜帝的德教因此而得以發揚。
大禹繼位
舜帝舉薦禹做天子的繼承人之後過了十七年後,舜帝逝世。禹服喪三年,把天子位讓舜子商均,自己遷至陽城。但是天下的諸侯都不理商均,而只朝見禹。禹於是登上天子位,坐北向南接受諸侯朝拜,定國號為夏,姓姒。
禹登位後,長期和南方的三苗與北方抗衡,禹率領部眾取得了對三苗戰爭的勝利。禹的威望與日俱增,他在塗山大會諸侯,參加者要執玉帛,以示謙恭臣服,遲到者即被認為不敬而被殺。
其實在此我們可以知道,這時夏朝的王威望,已經步向了尊王,不服王的可伐
不敬王可殺,這也說明瞭到禹時,王不再是有大事便召開部落會議,經過多數人認可才行,而是以王為尊的時代了。
當然我認為這跟禹的功績有關,且不說征三苗(畢竟三苗是不是有問題,我們也已經是不可考了。)就治水而言,那功績已經是堯舜所不及(當然這是我個人看法不可盡信)所以諸侯跟人民都尊稱他【大禹】或【神禹】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禹還制定了貢賦的制度,規定天子國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甸服,即為天子服田役納穀稅的地區:緊靠王城百里以內要交納收割的整棵莊稼,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內要交納禾穗,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內要交納穀粒,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內要交納粗米,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內要交納精米。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侯服,即為天子偵察順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區:靠近甸服一百里以內是卿大夫的採邑,往外二百里以內為小的封國,再往外三百里以內為諸侯的封地。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綏服,即受天子安撫,推行教化的地區:靠近侯服三百里以內視情況來推行禮樂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里以內要振興武威,保衛天子。綏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要服,即受天子約束服從天子的地區:靠近綏服三百里以內要遵守教化,和平相處;往外二百里以內要遵守王法。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區為荒服,即為天子守衛遠邊的荒遠地區: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內荒涼落後,那裡的人來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里以內可以隨意居處,不受約束。
  禹晚年舉用皋陶為帝位繼承人,但是皋陶沒有繼任就死逝世了。後來,禹把天下傳給伯益。服喪三年完畢,益又把帝位讓給禹的兒子啟,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從此,王位的繼承法則改為父子或兄弟相傳而不傳賢,實行世襲制度,開始了古人所說的“家天下”時代。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啟家天下

  啟登位之說,向來有二種說法,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就是禹有禪讓跟先傳給皋陶但是皋陶比禹早死,而後傳給伯益。
【史記】啟因賢能而得位
 禹的兒子啟也很賢德,天下人心都歸向於他。他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王朝--夏朝。夏朝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王”或“後”。啟即位後,繼承了大禹的事業,並以德化來治理天下。
【竹書紀年】啓篡權奪位說
 伯益服喪三年後,登上了天子位,但是啟在部落貴族的擁戴下,他舉兵起義,打敗了伯益,推翻了禪讓制,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從此天下為公的氏族制度到此便結束,以家族私有制度為特點的「小康之世」開始了。
啓伐有扈
  啟違反禪讓制,繼承禹之大位,引起有扈氏不滿。有扈氏為族居於夏族西邊姒姓部落,活動範圍廣闊,其中心在今陝西戶縣一帶。早在舜、禹時期,有扈氏即盡力向東擴展,與華夏部落聯盟屢有磨擦,禹曾三次用兵,企圖逼其就範,均未奏效。其後,禹以文武交攻,終於使之臣服,成為華夏部落聯盟成員。啟奪位後,有扈氏的不滿重新燃起,發兵攻啟,雙方於有扈氏南郊「甘」地交戰。出兵前,啟召集六軍之將誓師【尚書˙甘誓】歷數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之罪,聲稱將代表上天執行懲罰,他還告誡參戰兵眾,必須恭恭敬敬地服從其指揮,否則一律在社神牌位前殺戮,甚至禍及其子女。啟親率六軍在甘地大敗有扈氏並斬其首領。甘之戰後,各地諸侯、方伯無不進貢朝賀,啟的統治地位進一步鞏固。
鈞台大會
  啟滅有扈氏後,倣傚當年禹「塗山大會」之舉,命令各地諸侯、方伯於指定日期前來鈞台(今河南禹縣)相會。為顯示天子威儀,啟接受朝貢時舉行祭祀,用青銅鼎彝盛肉裝酒,然後設酒席大宴群臣,席間演奏《九辯》、《九歌》、《九韶》等樂舞,為之助興。
彭伯壽征西河
  鈞台大會時,禹之幼子、啟之弟武觀(或稱五觀)以諸侯身份前往朝賀。武觀目暏享禮盛大場面和有德色的啟,極為羨慕,繼而思欲取而代之,因而在行禮時草率應付,口出怨言,啟大為不滿,將武觀放逐到西河(今河南滑縣和浚縣一帶)。武觀深懷怨恨,暗中積聚力量,三年後於西河發動叛亂。啟命彭國(今江蘇徐州市)方伯(名壽)率兵前往征伐。彭伯壽跨過黃河,直指西河,迅速平息叛亂,武觀被押至夏都,為啟誅殺。
雖然有關啓本人的說法不一,但是我們還是看得出來,啓開啟家天下時,還是有人不認同的,但這也是舊時代走向新時代一定會經過的變動。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少康中興

太康失國
啓死後,太康繼位。太康從小便生活在舒適的宮中,繼任夏王後,天天打獵遊樂,不理朝政。各諸侯看在眼中,也逐漸有了各自的打算了,其中最有野心的便是有窮國君「羿」(據說為后羿後代) 羿的祖先后羿曾經協助過中原的帝王除害立功,被授予彤弓素矰,世代擔任司射。到了太康即位時,羿的地位已經相當高。太康荒淫無度,尤其愛好打獵和音樂,又收重稅修建宮殿,不施行仁政,人民十分怨恨。太康十九年,太康到洛河以南進行大規模的遊獵,過了一百天還沒有回都城。人民愈加憤恨,在這種情況下窮羿率領部隊守住黃河,不再讓太康回歸。從此太康有國不能回,流亡在外,一直到死。
窮羿掌政
羿把太康流放,這時的窮羿地位還不穩固,對於夏王室還有所顧忌,所以沒有篡奪夏王之位,而是扶植太康的弟弟仲康執政。就這樣,大權實際上還是掌握在窮羿的手裡,一直維持了10年,直到太康去世為止。
太康去世後,仲康正式登上夏王的位置,但是仍然沒有實權。這時夏王朝的軍權掌握在胤候的手中,政權掌握在窮羿手裡,仲康只是一個傀儡。窮羿手下有幾位重臣,他們都有些才能,也忠心於窮羿控制下的仲康傀儡政權,而且羿為了獲取人民的支持實行了一些較有利的政策,所以這個時期夏朝的環境還是比較穩定的。
一個政權要被另一個政權之時,再前後多多少少一定會有一些跡象,如今窮羿以是如日中天有逐漸要取代夏朝的趨勢,但仲康還渾然不知自家的天下快不見了。
仲康在位的時間不長,在位十餘年後就死了(也有一說是跟太康一樣被流放了)
窮羿篡政
等到仲康去世,窮羿再也忍不住自身野心,於是廢除仲康之子相的繼承權,自立為王。窮羿篡奪了政權之後,開始放縱,他不再勤政,而經常依仗自己善於射箭,而像太康那樣沉迷於打獵。更糟糕的是,原先忠誠的大臣不再受到重用,受到重用的正是寒浞。
寒浞奪位
寒浞也是東夷人,是伯明氏的奸邪之人,伯明當上了寒國的君主後遺棄了他,於是他被窮羿收養。窮羿信任他,並讓他協助辦一些事務,作為自己的助手。寒浞攻於心計,也有取代窮羿的野心,終於有一天,他在窮羿出遊打獵時,把窮羿灌醉,命令手下把他殺了,奪取了政權,並霸佔了羿的妻室和財產。
滅除夏室
寒浞以他陰險毒辣的手段,強加統治。當然這樣的人也不會把人民的苦痛放在心上,寒浞都只想者向外擴張,及早日消滅夏禹後人,好使他的政權更加穩固。
寒浞他的兒子澆和豷勇猛善戰,都是寒浞的強力助手,擴張之時,相正寄居在斟灌氏的部落中,並獲得斟尋氏部落支持,而相正是寒浞最想除掉的禍根。         
於是寒浞令澆和豷把這二個諸侯國滅了,把相殺掉,之後為了穩住政權,寒浞將兩個兒子澆和豷分別封於過和戈,建立了二個小諸侯國,稱為過澆、戈豷。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少康
當相被圍困之時,相的妻子後緡懷孕在身,從一個牆洞逃生,然後投奔有仍國,在那裡生下少康。
少康少年之時,有仍國君很器重他,便任命少康在有仍國做牧正,但是,不久後被寒浞發現了,寒浞馬上又命令他的兒子去追拿少康,有仍國君只好叫少康先逃到有虞國(今河南虞城)好躲避寒浞的追拿。
少康逃到有虞國,擔任庖正,有虞國君主虞思是舜帝的後裔,虞思一向痛恨寒浞父子的暴行,只是自己威望還不足以討伐寒浞,現在少康前來投奔,自然是以禮相待。而少康這時才能出眾,頗有祖父禹的風範,更是高興,便把自己二個女兒嫁給他,並將自己其中一個領土封給了少康。於是,少康擁有了自己的田和士卒。此時的少康已經成年了。
夏部集合
有鬲國的糜,原來是夏朝一個貴族,在當初寒浞奪位時,乘國都大亂的時候,逃到夏的同姓國有鬲隱居下來,乘寒浞放心下來的時候,把之前被寒浞滅掉的斟灌和斟尋二部的人馬集合起來,並將他們進行整頓和訓練,組成了一支富有戰鬥力的軍隊,糜聽說了夏的後裔少康還在,於是馬上派人跟少康聯繫,約定一同討伐寒浞。
中興
寒浞的政權經過幾十年的暴政後,民心渙散,軍心不穩。少康和糜的軍隊一到,寒浞的陣線立刻崩潰。之後寒浞被俘處以死刑。接下來,少康進攻過澆,並把澆給殺死,又派了兒子杼攻打寒浞的另一個兒子戈豷,也將他殺死,消除了禍患。
後來糜奉少康回歸夏邑。直到這時,諸侯們才知道少康是禹的後代,擁立少康為天子,少康長年成長在社會底層,深知百姓疾苦。復國後,他依然保持儉樸勤懇的作風,在位二十多年,天下安定,史稱少康中興。
夏代中興後的發展
少康死後他兒子杼登位,他重視發展武裝和製造兵甲。形成了夏代中興的局面。
杼徹底肅清了寒浞的殘餘勢力,又大力征伐東夷各部,一直打到東海。後來,又還都伊洛之間。在季杼統治時期,形成為夏代中期的極盛時期。
杼以後,到孔甲以前,在這期間經歷了五代六帝,夏王朝的統治一直是比較穩定,基本上保持著向上發展的趨勢。
夏王朝以伊、洛一帶的河南地為中心,東通東海,西連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長淮,所有夏、夷諸部的眾多邦國,大都臣服在它的統治之下。
諸侯的叛離
夏王朝到了帝孔甲時,開始轉入後期,《史記•夏本紀》說:「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後氏德衰,諸侯畔之。」他的淫亂暴虐激起了群眾的反抗鬥爭。夏王朝的統治制度從此遭到破壞,引起不少諸侯國的叛離。從孔甲開始,夏朝逐步走上了衰亂的道路。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成湯滅夏

夏桀無道
孔甲以後,又傳了三代到履癸,史稱夏桀。夏自孔甲以來,夏朝政治漸漸腐敗,諸侯背叛的事越來越多,桀繼位後,自持孔武有力,武功高強,動不動便起兵攻打諸侯。有一次,他進攻有施國。有施國抵擋不住,送了一位美女妹喜給桀,請求投降。桀本就荒淫奢侈,現在得到妹喜後,更加揮霍無度,大興土木,因此就加重對百姓賦稅,老百姓忍受不住,便憤慨地詛咒他「時日曷喪,予偕女皆亡」白話就是這個太陽(桀)為什不快死去,你要是會早死,我就跟你一起去死。
夏桀有一個大夫叫關龍逢,他要桀效法先王,像始祖大禹一樣節儉愛民,以長久享國;若是像眼下這樣揮霍無度,任意殺人,亡國的日子就不遠了。桀對這樣的忠言不僅不聽,反而將關龍逢殺害,並警告朝臣們說,今後再象關龍逢這樣來進言,一律殺頭。於是賢臣絕跡,勸諫消失,桀愈加驕橫。
商的起源
黃河下游有個部落叫商。傳說商的祖先契在堯舜時期,跟禹一起治過洪水,是個有功的人。後來,商部落因為畜牧業發展得快,到了夏朝末年,湯做了首領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部落了。
商湯滅葛
商湯看到夏桀十分腐敗,決心消滅夏朝。他表面上對桀服從,暗地裡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古時候,部落的貴族都是迷信鬼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緊的事。商部落附近有一個部落叫葛,那兒的首領葛伯不按時祭祀。湯派人去責問葛伯。葛伯回答說:「我們這兒窮,沒有牲口作祭品。」
湯送了一批牛羊給葛伯作祭品。葛伯把牛羊殺掉吃了,又不祭祀。湯又派人去責問,葛伯說:「我沒有糧食,拿什麼來祭呢?」湯又派人幫助葛伯耕田,還派一些老弱的人給耕作的人送酒送飯,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飯都搶走,還殺了一個送飯的小孩。葛伯這樣做,激起了大家的公憤。湯抓住這件事,就出兵把葛先消滅了。接著,又連續攻取了附近幾個部落。商湯的勢力漸漸發展了,因此引起夏桀注意。
伊尹出世
商湯妻子帶來的陪嫁奴隸中,有一個叫伊尹。傳說伊尹開始到商湯家的時候,做個廚師,服侍商湯。後來,商湯漸漸發現伊尹跟一般奴隸不一樣,商湯和他交談以後,才知道他是有心裝扮作陪嫁奴隸來找湯的。伊尹向湯談了許多治國的道理,湯馬上把伊尹提拔做他的助手。
夏台困湯
商湯國勢日漸強盛,又有伊尹等能臣補助,夏桀是越看越不安心了,有一天,桀找了一藉口,把湯騙到都城扣押起來。商國無君,自然是著急非常。伊尹便派了一位能說會道的辯士出使夏朝,又送了貴重禮物給桀,又花了許多金玉財寶,給了桀的左右親信,於是桀便把湯給放了。
試探
商湯回國後,採用仁慈寬厚的政策,拉攏人心,進一步鞏固發展自己的勢力。
商湯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完成後,便跟伊尹商量起兵伐夏的事情。
伊尹說:「現在夏桀還有力量,我們先不去朝貢,試探一下,看他還有多少實力。」商湯按照伊尹的計策,停止了對夏桀的進貢。夏桀果然大怒,命令九夷發兵攻打商湯。伊尹一看夷族還服從夏桀的指揮,趕快向夏桀請罪,恢復了進貢。過了一年,九夷中一些部落忍受不了夏朝的壓搾勒索,逐漸叛離夏朝,湯和伊尹才決定大舉進攻。
革命
商湯起兵後,舉行誓師大會。在大會中,湯作了動員報告。首先列舉夏桀的罪證,說明起兵的原因,然後勉勵大家齊心協力,並宣佈嚴格的獎懲條例:「立功的給予賞賜,但如有不從命令或臨陣逃脫的,處死刑,絕不寬容。」
商湯的軍隊和夏桀的軍隊在鳴條(今河南封丘東)相遇,夏軍大敗,兵馬散盡。桀帶妹喜逃到南巢(今安徽巢縣),被湯抓到,桀被抓到後,商湯便把他安置在此地,並派人看管桀。桀此時走到這地步,不但不反省自己失敗的原因,反而感歎的說:「我悔不在夏台把湯殺掉,以致今日被他抓起。」
這樣,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歷史上把商湯伐夏稱為商湯革命,因為古代統治階級把改朝換代說成是天命的變革,所以稱為「革命」。這和現在所說的革命完全是兩回事。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5-7 11:24 , Processed in 0.02533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