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省思】 隋史

[複製連結] 檢視: 1683|回覆: 9

名望的勇者

忙碌能忘掉嗎?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目錄

第一篇  前言

第二篇  開皇之制

第三篇  楊廣爭鬥太子的過程

第四篇  大運河

第五篇  三伐高麗失敗

第六篇  楊玄感之變

第七篇  隋煬帝對江都的偏重造成關隴集團的不滿

第八篇  隋朝滅亡的原因

第九篇  隋朝藝術與發明

[ 本文最後由 ~月狐~ 於 06-7-31 09:27 PM 編輯 ]
 
生物板寵物板 歡迎各位參觀~~              鐵傲blog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忙碌能忘掉嗎?

<第一篇>前言

中國在歷經270餘年的長期南北分裂後,北周末年時,君主年幼,外戚楊堅專制朝政,進而篡位廢掉周靜帝創立隋朝(581年),之後在揮兵南下進攻陳國,不到4個月的光景(589年),南北統一終於完成。

在隋朝所開鑿的4800公里的大運河,促進南北統一、經濟的文化交流、也鞏固國家的統一。在隋文帝所創立的制度與隋煬帝的發展完善,成為隋朝的制度到唐朝的制度一個必要的過度期。最後因為隋煬帝的暴政,農民反抗起義,使得隋朝短短的三十幾個年頭就此結束。歷史對隋煬帝有褒有貶,褒是因為建設上使得唐朝與後面朝代,發展與繁榮;貶是因為他的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不一。雖然只是短短的三十幾年,但對後代的影響卻很大。

[ 本文最後由 ~月狐~ 於 06-6-26 01:08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忙碌能忘掉嗎?

<第二篇>開皇之治(上)

文帝揚堅建立隋朝後,在位二十多年,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革,大致上包括中央與地方的政治體系、賦稅、土地制度、法律、錢幣、對外關係等改革。

官僚制度

在中央沿襲漢、魏舊治,設立三師、三公、三省(註一)、六部(註一)。其中三師與三公,主要是獎勵有功官員而設的榮譽虛職。三省是由決策機關的內史省,長官為內史令、審議機關的門下省,長官為納言、處理日常政務的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三省也是互相牽制。六部直屬尚書省管轄,分別為史部、度支(後改為戶部或民部)、禮部、兵部、都官(後改為刑部)、工部。還將地方原本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二級制,還將有些州縣合併,裁撤了冗官,減少中央開支和加強行政效率。


學術文化方面

隋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廣求圖書。他有鑒於長期戰亂,官書散佚,所以下詔求天下之書,凡獻一書縑一匹。

選官制度

在隋之前是以九品官人法(註三)的制度來選官,科舉制度始出於隋,在文帝上任時就下令廢除,爾後就實施科舉制度。

刑律方面

在針對刑律上,以北魏、北齊刑律為基礎文帝修訂而編出《開皇律》。《開皇律》廢除了前代的八十一條死罪、一百五十條流放罪、千餘條徒、杖等殘酷的刑法以及滅族,保留了五百條律令。刑名分為死、流、徒、杖、笞五等(註四),並將許多刑法由重減輕、化死為生。其中《開皇律》特別訂出“十惡”之條,即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凡觸犯者皆從嚴懲治,不加赦免。但對貴族官僚只要不觸擊“十惡”就能減輕罪刑一等,算是缺失。對於犯人不在是草管人命而是採取謹慎的態度,大大的阻止冤案發生。文帝對刑律的改革使法律有效地減少殘酷和野蠻性,在中國法制上更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戶籍管理

文帝為了增加國庫收入採取“大索貌閱”, 就是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是不是隱瞞了,或者報了虛假年齡。“輸籍定樣” 則是在第一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制「定簿」,並以此為依據來收取賦稅。有了確切的數字,也防止了地方富豪與官僚勾結、營失舞弊。同時,從豪強手裡將原來依附的人口釋放出來,也有利於增加國力。


註:
(註一)嚴格上來說應為五省。另兩省為秘書省(職務悠閒)與內侍省(全為宦官)。比較起來這兩省比較不重要,所以一般稱為三省。

(註二)吏部:掌管天下官吏選授、勳封、考課之政令。
戶部:掌管天下土地、戶口、賦稅、錢糧、財政收支。
禮部:掌全國禮儀、祭祀、科舉及學校教育。
兵部:掌武官選授、獎懲、地圖及軍政事務。
刑部:掌全國律令、司法行政、審判重大案件及刑獄等事務。
工部:掌天下各項工程、工匠、屯田、山澤、水利和交通等政令。

(註三)九品官人法介紹(天下創世板大發的)

(註四)死刑又分絞、斬二等;流刑分流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三等;徒刑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杖刑分杖六十至杖一百五等;笞刑分笞十至笞五十五等。笞 音:ㄔ 笞刑用板子打

[ 本文最後由 ~月狐~ 於 06-6-26 01:10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忙碌能忘掉嗎?

<第二篇>開皇之治(下)


稅賦方面

降低了農民應繳的稅賦,而且奴婢繳半稅。由於賦稅減輕,農民們的負擔沒有那麼重,於是有了閒暇時間,就會想要增加收入。這樣政策下農業發展更快速,農作物的產量也大大的提升。
在隋朝,對年齡有明確的規定:三歲以下的男孩和女孩都叫做黃,四歲到十歲的叫做小,十一到十七叫中,十八到六十叫丁,六十以上叫老。
農民的賦稅包括「租」、「調」和「力役」等。國家的賦役是丁的責任,一般以床(一夫一婦)為單位來計算,丁男一床每年向國家交粟三石,這是租。種桑養蠶的地方每年交絹一匹(相當於四丈),以及綿三兩。590年調絹也減為二丈;種麻的地區則改為交納布一端(相當於五丈),以及麻三斤,這兩種都叫調。另外,成丁的男子每年要服役一個月,叫力役。583年,改為二十一歲起服役二十天。590年隋文帝又規定,五十歲以上的人的力役可以用布帛來代替,這叫庸。老了就可以免去賦役。稱為「租庸調」制。但官僚貴族享有蠲免租庸調的特權。


在隋朝之前錢幣長期混亂,大小輕重相差很多,影響物資之間交換的發展。隨建立之後,改鑄五銖錢。另外度量衡也一並統一,使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軍事方面

因在北周、北齊時,突厥不時騷擾。因此隋立國後,隋文帝便派將兵攻打突厥,後來更採用離間分化策略,使突厥分為東西兩部,彼此交戰不已,隋則得以消除北顧之憂。

在隋文帝時期,高麗曾經侵擾過並佔據超到遼西(今遼寧一帶部分地區),楊堅派兵討伐,失敗之後,楊堅便退兵了,沒有再用兵。


另外一提隋文帝與隋煬帝任內的建設:

隋文帝在漢長安城之東南,營建新都大興。煬帝繼位後,又遷往洛陽,在漢洛陽城之西營建東都。

置倉窖:文帝在黃河諸州設黎陽、河陽、廣通等官倉,復於各地遍置義倉。煬帝遷都洛陽後,造興洛、迴洛兩倉,可儲穀二千六百萬石。

築馳道:煬帝先後開闢兩條馳道,一自洛陽穿過太行山而達於并州;一自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至薊城(今北京市西南),又稱御道,長達三千里。

修長城:隋文帝時為防禦東突厥,曾修築長城,自靈武(今寧夏靈武一帶)至朔方(今內蒙古白城子一帶)。煬帝時,又發丁百萬餘,修築自榆林至紫河(今內蒙古渾河)的長城。

開運河:隋文帝→開鑿「廣通渠」;隋煬帝→開鑿「山陽瀆(邗溝)」、「通濟渠」、「永濟渠」、「江南河」等五大運河。

[ 本文最後由 ~月狐~ 於 06-6-26 01:09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忙碌能忘掉嗎?

<第三篇>楊廣爭鬥太子的過程

開皇元年(西元581年)楊勇被立為皇太子,其中被廢太子又與獨孤皇后關係密切。楊勇性情寬厚率真,參決軍國政事,判斷果決,隋文帝都採納。因在冬至時受百官朝賀,受隋文帝與獨孤皇后的不滿,認為楊勇不再崇倡節儉,引起隋文帝不滿。獨孤皇后為了國家利益,干涉了兒子與大臣們的感情生活。再加上獨孤皇后爲楊勇立元氏為太子妃,另立雲氏為昭訓(註一)。
元妃生性溫婉賢淑,端莊有禮,獨孤皇後認為她十分適合將來母儀天下,因而對她頗為器重;雲昭訓卻是一個活潑乖巧的女子,相貌俏麗,楚楚動人,相比之下,獨孤皇後嫌她失於輕優,立她為昭訓本有些勉強,按她的意思是讓太子盡量少接近雲氏。然而太子的情感與獨孤皇后不同,對於元妃是敬重;而對雲昭訓卻是寵愛,並生下三個兒子。
元氏後對於楊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為他處境感到擔憂,楊勇卻不放在心上,元氏終究因擔憂導致成疾,抱憾而終。獨孤皇后對於元妃之死,認為是楊勇與雲昭訓所害死,心中耿耿於懷;再加上楊勇與雲昭訓觸犯獨孤皇后所訂下的規矩「後庭有之,皆不育之,示無私寵」,偏妃生子成了太子楊廣的罪孽。為此,獨孤皇后心中非常不悅。
聽到這些之後,楊勇的弟弟楊廣趁虛而入,為了討好獨孤皇后與隋文帝,對於表面功夫非常注重,故意裝出不喜遊樂、中規中矩、仁孝、勤奮、好學、節儉及其對蕭妃寵愛(一夫一妻,爭取獨孤皇后的認同),廣泛結交大臣,與楊素、楊約和宇文述私結同黨;買通東宮僕婢,監視太子。楊素趁機挑撥隋文帝與楊勇之前的關係,在隋文帝面前惡毒誣陷,說楊勇不才;晉王楊廣孝悌恭儉。當晉王楊廣由他守地揚州入京晉見獨孤皇后,便在獨孤皇后面前挑撥說:「太子對兒存有異心,屢次派人刺殺為兒,讓兒十分驚恐。」獨孤皇后因對楊勇的成見極深,對於楊廣的挑撥,便相信楊廣的一面之詞。隨後獨孤皇后氣憤的表達:「勇兒已不成器,拋開正室,專寵雲氏,有我在他尚且敢欺負你們兄弟,倘若他成天子之後,你們兄弟還得向雲氏俯首稱臣,討得生路啊!」
因此,在開皇二十年(西元600年)十月,隋文帝在獨孤皇后主張下,以太子「情溺寵愛,失於至理,仁孝無聞,呢近小人」的罪名而將他廢為庶人。一個月後,在獨孤皇后的授意下,晉王楊廣被立為太子。

(註一): 隋:文帝初置:皇后一、三嬪(光猷、昭訓、崇徽)、世婦九、御女三十八人。及孤獨皇后死,始增貴人三、嬪九、世婦二十七、御女八十一人。煬帝設:皇后、三夫人(貴妃、淑妃、德妃)、九嬪(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華、修容、充儀、充容、充華)、二十七世婦(婕妤十二、美人、才人十五)、八十一御女(寶林二十二、御女二十二、采女三十七人)。

[ 本文最後由 ~月狐~ 於 06-6-26 01:10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忙碌能忘掉嗎?

<第四篇>大運河


廣通渠583年‚隋朝遷入新都大興城(長安)後 ‚水路交通日漸繁忙 。但大興城地處中原,河流水位並不高漲。而做為漕運的主要幹道的渭水,由於當時的水文地質原因,含沙量較高,在不同的河道中沉積了許多的泥沙,航道很不通暢,更加阻塞了漕運的順利。開皇四年 (584)六月二十一日 隋文帝楊堅詔令太子左庶子宇文愷組織水工開鑿管道。宇文愷是隋朝著名的建築家,他於582年主持規劃和建設了新都大興城,之後又營建了東都洛陽等宏偉工程。這次他又受命開鑿管道,引來渭水流經開挖的從大興城東(今陝西潼關)共300多里長的管道,爲的就是疏通漕運,有利於交通暢通,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廣通渠”。


通濟渠
大業元年(605),隋煬帝徵發江南、淮北100多萬民工,在北方修通濟渠,從洛陽西苑通到淮河邊的山陽(今江蘇淮安)。


邗溝
同年,又徵發淮南十幾萬勞動力,把山陽邗溝加以疏通擴大。


永濟渠
大業四年(608),徵發河北民工約100多萬人開永濟渠。這條河主要利用沁水的河道,南接黃河,北通涿郡。


江南河
大業六年(610),在長江以南開了一條江南河,從京口(今江蘇鎮江)引江水穿過太湖流域,直達錢塘江邊的餘杭(今淅江杭州)。


前後用了不到6年的時間,大運河的全線工程告成。隋朝大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河流。它以東京洛陽為中心,西通關中盆地,北抵華北平原,南達太湖流域,通航的範圍大大超過以往。這條大運河長達千里,是世界上偉大的工程之一。

[ 本文最後由 ~月狐~ 於 06-6-26 01:11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忙碌能忘掉嗎?

<第五篇>隋煬帝三征高麗

高麗是最強盛的臨國,西邊的邊境已經過了遼河,等於佔據了現在遼寧的部分地域。在隋文帝時期,高麗曾經侵擾過,楊堅派兵討伐,失敗之後,楊堅便退兵了,沒有再用兵。至煬帝時又進行了三次親征高麗的戰爭。

第一次(612年)
大業七年(615)二月,煬帝命元弘嗣往東萊(今山東)海口造船300艘,官吏督役,船工晝夜立於水中,不得休息,自腰以下全都生蛆,死者十個當中有三四個。徵集各路的水路兵,不論遠近,匯集涿郡。又徵發江淮以南水手1萬人、弩手3萬人、嶺南排手3萬人,全部奔赴涿郡。五月,陽帝令河南、淮南、江南造戒車五萬乘,發河南北部民夫供應軍需。七月,發江淮以南民夫即船隻運黎陽及洛陽諸倉米至涿郡,船隊前後長達千餘里,往返在路上的民夫經常有10萬人,日夜不絕,死屍橫遍道路,全國騷動。待業八年春(612年),四方兵眾共一百一十三萬三千人聚集涿郡,分左右各十二軍,由宇文述等率領,經遼東進入高麗,而煬帝就親往遼東督師。水路方面,來護兒率江淮水師,由山東渡海先行登陸,至平壤郊外,因遭高麗伏兵突襲,敗退。陸路方面,三十萬隋軍渡鴨綠水,高麗兵佯敗退,大軍追至平壤城下,被圍擊。隋軍大潰,僅二千七百人退還遼東。

第二次(613年)
大業九年(613年)春,隋軍第二次出征高麗,煬帝亦親至遼東前線督師。戰事互有勝負,楊玄感趁隋軍征高麗,乘機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反叛,並攻東都,煬帝大驚,急引軍還。

第三次(614年)
大業十年(614年)春,煬帝又親至涿郡,督師第三次出征高麗。來護兒率水軍直趨平壤,高麗王元乞降。由於連年戰爭,雙方均損失慘重,加上隋朝內部發生農民起事,幾遍全國,煬帝只得從遼東罷兵而歸。出征高麗耗時四年,所花之人力、物力極巨、代價極大、耗費無數,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隋煬帝三征高麗,窮兵黷武,舉國就役,掃地為兵,課役繁重,田畝荒蕪,終於激起人民的反抗,導致隋朝的滅亡。

[ 本文最後由 ~月狐~ 於 06-6-26 01:12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忙碌能忘掉嗎?

<第六篇>楊玄感之變

說到楊玄感是楊素之子 而楊廣他與楊勇再爭鬥太子和當上太子之時,多虧了楊素的幫忙才能順利除掉楊勇並登上帝位, 楊素自然是第一功臣。

隋煬帝即位後,初期政績還是不少,可是慢慢的露出本性來了(當了太久的乖乖牌,在父母面前掩飾自己,做父母眼中的乖小孩,是為了爭奪太子),由於天性愛猜忌大臣、淫邪、不聽諫、好大喜功身邊已無忠良之臣(忠臣諫斂時遭殺害)、朝政貪污腐敗之氣盛行。
凡事一定都有起因的:隋煬帝不喜歡楊玄感,楊玄感便開始有自己的考量,深感自身難保被殺害。便與其弟密謀推翻隋煬帝。大業九年(613年)煬帝親率軍出征高麗(第二次發朝鮮),至遼東,楊玄感當時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督糧,以為有機可乘,便起兵反,佔據郡縣,阻留漕糧;又傳書旁郡,令發兵集於黎陽。當時李密在長安正閉門讀書,伺機而動,接楊玄感書,即應召至黎陽,為玄感謀策。李密提出三策:北上據幽州斷煬帝歸路為上策;西入長安,控制潼關為中策;攻取洛陽,勝負難測為下策。但玄感卻以下策為上計,引兵渡過黃河圍攻洛陽。楊玄感起兵後,一些貴族子弟紛起響應(這也代表著 隋代統治階級 貴族集團的分裂)。
由於洛陽城堅使得攻城損傷慘重,當煬帝聞訊,大吃一驚,急忙回軍,玄感背腹受敵,被迫西退。隋軍追擊,楊玄感軍大敗。玄感逃奔上洛(今陝西商縣),八月,戰死於葭蘆戍。所有起事者誅殺,隋煬帝有如歇斯底里般,到處糾舉楊玄感黨羽,殺害不少無辜的人,包括 :楊玄感攻洛陽曾開官倉救濟百姓,這些洛陽可憐百姓皆被坑殺, 大約幾萬人。
楊玄感之變是整個隋朝命運的爆發點,長期以來 遠因 、近因 都在楊玄感之變後爆發開來。雖然楊玄感起兵僅二月即敗亡,但隋的統治勢力已削弱,各地農民便開始起事反隋。

四處民變四起 隋朝也在不久之後滅亡了。

[ 本文最後由 ~月狐~ 於 06-6-26 01:14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忙碌能忘掉嗎?

<第七篇>隋煬帝對江都的偏重導致關隴集團的不滿

內容好了會補上...

[ 本文最後由 ~月狐~ 於 06-7-31 09:28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忙碌能忘掉嗎?

<第八篇>隋朝滅亡

大業十一年,隋煬帝想再遊江都(第三次),因舊船在楊玄感之變時遭燒毀,便命令在江都要造幾千隻船,而且要比舊船更大更華麗。當船造完時,建節尉任宗上書極諫,當場被杖殺。出發前,奉信郎崔民象上表諫阻,也被殺。當船隊到達汜水時,奉信郎王愛仁上表請隋煬帝回長安,也被殺死。至此之後無人在上諫說反對的話了。當到每個地方,地方官便互相競爭貢獻、盡量收刮,甚至向人民預支收來年的租調,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因隋煬帝做的種種,人民再也忍無忍,紛紛開始起義,隋煬帝此次也成為死亡之旅了。

在到達江都以後,荒淫益甚,令王世充挑選江淮美女,送到宮中,共有100多人,終日喝醉酒,唯恐不足。但是天下危亂,他也憂懼不安,常對蕭后談論人們要推翻他的傳聞,還曾經常拿著鏡子自照,對蕭后說:“好頭頸,誰當砍之!此時,隋煬帝無心北還,想定都丹陽(今南京)。跟隋煬帝來的士兵大多是關中人,久別鄉里,私下都想逃歸,並且逃亡不止。


起義軍中主要有三個強大的起義軍,中部李密、讓領導的瓦崗軍,北部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軍和南部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軍。大業十三年(617年),瓦崗軍進逼東都。這時煬帝已南下江都,以越王侗留守東都。山西太原留守李淵乘機舉兵進入長安,立代王侑為帝,自為大丞相。

大業十四年(618)三月,虎賁中郎將司馬德戡、趙行樞等10餘名近臣,恐受牽連,密謀結黨西逃。宇文智及聽說後獻計:你們叛逃時自取滅亡,若不趁機圖帝王之業。於是共推宇文智及兄與文化及為主,與馬文舉、令狐行達等引兵入官,縊殺煬帝。同時被殺的還有煬帝之子趙王杲、蜀王秀、齊王暕以及隋宗室、外七等,只留秦王浩未殺,隋朝因此滅亡。

李淵聞訊後,隨即在長安逼退隋恭帝楊侑而自立為帝,建立唐朝。

宇文化及自立秦王楊浩為帝,自稱大丞相。率軍北上,求適當的時機篡位稱帝,但兵至童山(今河南浚縣西南),被李密的瓦崗軍擊敗,與其殘部到處流竄。在窮途末路之時,還想以帝位自稱自我安慰,變派人毒死楊浩,立國號許,改元天壽。619年,宇文化及流竄至聊城(今山東聊城),被河北起義軍首領竇建德活捉,最後被處死於河間(今河北河間)。

這時各地豪強也紛紛獨立,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此後三四年間,農民起義軍和地方割據武裝都紛紛被唐朝消滅,唐朝繼承隋朝,統一了中國。

[ 本文最後由 ~月狐~ 於 06-6-26 01:15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5-20 17:23 , Processed in 0.02670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