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九品官人法

始於 魏 曹丕


兩漢察舉制度到了後來,愈來愈「名不副實」,甚至到了「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的可笑現象;察舉制度確實到了不可行的地步了。

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代,他下詔廣求天下之才,就是有名的「魏武三令」,它的內容主要是用人唯才是用,不論品行道德。

實際上,在曹操在世的時候,他要登基做皇帝的條件,早就已經成熟了,可是中原的世家大族卻

不願背棄漢天子,而稱臣於「贅閹遺醜」的曹氏。但是曹操既殺了不肯合作的孔融,又因荀彧不

同意自己受「九錫」而逼得荀彧自殺,在這種威嚇之下,世家大族也只得低首下心,暫時向曹魏

政權屈服。

到了西元220年,曹丕繼位為魏王,準備代漢自即皇帝位。當時擔任尚書職務的穎州世族陳群,向

曹丕提出「九品官人法」以取才的制度,曹丕為了取得世家大族們的合作,也就採取了陳群的建

議。

可見得九品官人法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東漢以後,人士大流徙,無論士庶大都流離徙轉,脫離鄉

土,秦漢以來的鄉、亭、里組織已破壞大半,人士的出身里爵、道德才能均難以稽考;在這種狀

態下,為了吸收人才,擴大統治集團勢力,就不得不立權宜之計,九品官人法也就應運而生了。

值得注意的是,九品官人法初設之時,對於人物的挑選標準,仍有不少是承襲著兩漢以來察舉制

度的方式,也就是須要依據鄉里的「清議」來評斷,所以說是「猶有鄉論餘風」。

這時中央的銓選機關,承東漢以來尚書臺權力發展的趨勢,完全轉歸吏部,而九品中正的成立,

就是以已經吸收了的著姓士族,為其本州郡邑的州郡大中正、小中正官,使其掌理搜薦之職,以

幫助吏部來銓選人士。


各州大中正、郡小中正,依據官內人物的品行,定為上上至下下九品。中正有權進退人物的鄉

品,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而最後中央吏部的選用,就是根據這些中

正官所下的「品狀」來定的。

但問題是,當初立九品時「蓋以論人才優劣,非為世族高卑」的理想,卻因地方上州郡的大小中


正都由著姓士族來充任,其選用人才的結果必然地被世家大族所操縱,以致於出現了「上品無寒

門,下品無勢族」的現象,世家大族進一步地壟斷了政治、社會的資源。

特別是到了南朝,門閥制度與九品官人法的結合就更完全而徹底了;同樣的,九品官人法的品評

制度,到了後來也是呈現許多不合情理的弊病。例如當時有俗諺云:「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如

何則秘書」,意思是說,九品官人法所造成的「士庶天隔」的情況,嚴重到世家大族中四、五歲

的小孩,能夠安安穩穩地坐在車上不跌下來,就有著作郎的官銜;七、八歲的小朋友在寫信時懂

得噓寒問暖,就已封得秘書郎的職務。

著作郎和秘書郎都是當時極重要的職位,這或許是一句言過其實的諷刺語,但也多少反映出九品

官人法確實對門閥社會的形成,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看起來,九品官人法雖然可以解決一時的

問題,卻也造成了新的問題。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九品官人法

比我发的那个详细了,嘿嘿。谢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5-7 16:32 , Processed in 0.01858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