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1945~1963在https://www.gamez.com.tw/showthread.php?t=255672&page=4這裡

詹森


被暗殺後 副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繼任為總統 這時 由於法國中共即將建交(1964年1月27日正式發表建交 2月10日與台斷交)所以 擔任遠東事務的副國務卿Roger Hilsman 於1963年12月3日 在舊金山做了題為 美國在確認對中國政策 的演講 正式發表詹森政權將繼續甘迺迪的中國政策 即觀察中共的表現 並重新檢討對中國政策 在演講上 也闡述
1 希望大家不以感情用事 毋寧以現實的看法來觀察中國問題
2 現在我們不能想像共產主義者的政權會垮台
3 中國新興勢力的抬頭 可能會引導中共改變其仇視態度

然而 此演講 卻受到中共的猛烈攻擊 首先是在12月15日的人民日報社論 即指責惟仍想製造兩個中國的偽善的陰謀 同樣 蔣方面也責難詹森繼承甘的中國政策 :以北京政府不會被打倒為前提而來決定中國的政策路線

美向來絕對支持台灣 但自甘迺迪開始 至詹森上台 美蔣之間逐漸產生距離 同時其關係越來越冷淡 1964年
美通知蔣可能在1968年結束經濟援助(美援實際上在1965年便停止) 這個通知給予蔣很大的打擊

繼之 同年3月15日 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富爾布萊特(james w. fulbright)演講說道

重要的是實際上沒有所謂的兩個中國 有的是在共產主義者永續支配的大陸中國而已 若是承認這個事實 就有辦法考慮與大陸中國建立較正常化的關係之各種條件 一個條件是 中共必須公然或黯然中放棄要征服 合併台灣的企圖 在現狀之下 也許一下子不可能有此大轉變 但在實際的政治上 已有過比這種轉變更為驚人的政策轉變之例子 所以 北京與台灣的新的領導階層 也許有可能結束中國內戰 而在遠東地區造成新國際關係的典型

一聽到此說法 蔣又手忙腳亂了起來 除了動員報紙全力反擊外 蔣隨即召開記者會與以反駁

美不把蔣的憤怒當作一回事 所以同年4月6日 國務卿魯斯克(dean rusk)參加馬尼拉SEATO會議歸途訪台中 雖與蔣會談三次 但除了發表仍舊支持蔣政權之外 並沒有發出其他公報

這時的中共 雖然大耀進政策失敗 但軍事工業仍急速發展 終於在同年1964年10月16日 第一次原子試爆成功 這導致各大國的軍事平衡產生變化 所以與法中建交一樣 台灣在國際上更加趨於孤立

翌年1965年2月17日 北越攻擊南越的百里居(pleiku)基地 詹森下令美軍對北越同海(dong hoi)做了報復性轟炸 從此越戰激烈化 戰爭擴大到整個中南半島 幕後支持的是中共 所以直接介入戰爭的美軍 實際已與中國共軍成為針鋒相對的戰爭狀態

越戰的激烈化 對在國際上日漸西山的台灣來說 無異是窮途末路中喜逢救星 同時也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 蔣以此戰事靠近中國本土為由 向美請求讓他出兵參戰 但詹森擔心已成為原子彈保有國的中共也藉口直接參戰 所以與以拒絕

美國在國內 因為戰爭擴大而不得不重新檢討美中關係 所以自1966年3月8日起 參院外交委員會舉行一連串關於中國問題的聽證會 邀請許多中國問題的專家 讓他們申述有關中國 台灣的現狀及其對策 這些專家 均
主張美國應該繼續推動一中一台政策 並堅持民族自決的原則 而讓台灣獨立 曾能真正的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加州大學教授robert a. scalapino說 美國的台灣政策不是要基於美國本身的國家利益 更應該要合乎台灣人民的利益才是 關於這個問題 若是聽聞台灣人民的意見的話 我相信他們定會以壓倒多數來選擇獨立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a.doak barnett說 關於聯合國的美國政策的轉變 實際上 美國對於北京的方針假如有起了重要的變化~在美國對台灣國民黨政權的政策上 就有必要加以某些修正 基於政治 戰略 道義上等許多理由 美國對台灣 必須繼續防衛其來自外界的攻擊 並且 對於住在台灣的1300萬的住民 也應該堅持的支持他們自決的原則 另一方面 美不應該繼續支持國民黨政權說他們才是代表中國本土政府的這種虛構主張

哈佛大學教授 費正清(john k fairbank)說 我從早就關心台灣的將來 因為台灣從其本身的權利來說 我認為
他有資格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爾且 台灣擁有自己本身的資源與生活 事實上 台灣有1200萬至1300萬的人口
比3分之2的聯合國加盟國還大..........台灣加盟聯合國是理所當然 因此 應該有很多方法 可以造成這種情況

國務卿布魯克也在眾院外交委員上提出10項基本方針 闡明美將保衛台灣與確保蔣在聯合國的議席 以維持圍堵政策 並表示對於中共威脅上的亞洲各國給予援助(中共原子彈已極速發展) 對於中共將推進雙方的外交接觸 不企圖以武力攻及中共等 這與過去圍堵政策相比 陰強盜號召中共參加和平共存 所以號稱 不給孤立化的圍堵政策(non-isolatc containment)

但中共與蔣仍猛烈抨擊 中共把其怒罵為騙子 蔣指責為姑息主義 反共意識薄弱

法國之所以建交乃是因為 自從阿爾吉利亞叛亂後給予戴高樂政治重生的機會 向來討厭美蘇壟斷國際政治的戴高樂 一上台便接近中共 想利用中法建交來恢復法在國際上的權威地位 在來就是1960年代 中蘇對立惡化 兩國嗆聲的很厲害 蘇聯為了對抗中共 頻頻與蔣接觸 蔣也樂於與蘇接觸 便把反共抗俄口號中的抗俄給拿掉了 中共對於這點沒有具體的意見 但根據第2次訪問中國的尼克森感觸的說中國是不會讓蘇聯入侵台灣的


接下來要提到台美關係的轉折點 尼克森.中共加入聯合國.中美公報.日本倒戈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全世界最先進的跳動筆

回覆: 甘迺迪後的台美關係 1963~2005

你這篇文是轉貼的嗎?
好像有在哪看過....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甘迺迪後的台美關係 1963~2005

在哪裡看過?請提出說明


因為這算是歷史 是講以前的事 假如有相同性質的文章也沒有問題

但假如一模一樣的話 那就有問題了

轉貼多簡單 我一次直接貼10篇也不用花費10分鐘 我也不用花時間打了 我打字速度是很慢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甘迺迪後的台美關係 1963~2005

資料來源

台美關係關鍵報告 林志昇

大概是說舊金山和平條約國際法 國際戰爭法條例等 發現台灣至今仍是美國的屬地之重要事實 並將美國刻意模糊 不想公布台灣是美國戰後屬地的事實


美國的中國政策 張亞中 孫國祥

冷戰 後冷戰 邁向二十一世紀三個時間序列 探討美國對中國政策中心思維的變與不變 並論及美國與兩岸三角關係的演變

台灣有沒有明天?─台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密 James R.Lilley Chuck Down

本書是美國政府智囊為美國人民撰寫的兩岸關係導讀 翻譯成中文以適合我們閱讀


美伊戰爭與台海安全 吳建德 沈明室

主要是從美伊戰爭論述到台灣的安全問題

台獨 研究論集 林勁

總之就是講台獨的歷史 還有如何進行台獨  個人認為此書意識形態過重  不過文筆犀利
還是一本好書





以上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甘迺迪後的台美關係 1963~2005

尼克森

首先先敘述一下1960年代後半的國際情勢

1 從1965年2月美空軍開始進行北炸開始 便針對河內 海防等北越心臟地區進行猛烈轟炸 1967年1月參與
   越戰的美國大兵以達到四十七萬人 但針對越共的游擊戰術 美軍已是束手無策 陷入泥沼無法自拔

2 1967年7月 底特律(detroit)發生史上最大的黑人大暴動 同年10月國內30個都市都有反戰大遊行 1968
   年詹森提倡停止部分北炸進行和談(再不動作 民主黨政權隨時會垮) 同年5月召開美越第一次巴黎和談
   同年6月黑人貧民在華盛頓召開10萬人大集會 同年10月詹森發表北炸全面停止

3 1964年10月蘇聯總書記兼首相赫魯雪夫被鬥倒 布烈日涅夫繼任總書記 柯錫金繼任首相 1968年8月60
   萬東歐蘇聯聯合軍入侵捷克(布拉格之春事件) 1968年9月 阿爾巴尼亞退出華沙公約

4 中共開始文化大革命 從1965年8月開始 9月林彪高倡人民戰爭勝利萬歲 同年11月姚文元批評海瑞罷官
   1966年2月田漢與吳晗等被鬥爭 4月科學院長郭沫若自我批評表示焚燒過去一切作品 5月鬥爭三家村
   6月北京市長彭真被撤職 北京黨委改組 同年6月紅衛兵開始學校武鬥 8月百萬紅衛兵於北京舉行文革慶
   祝大會 11月設置中央革命小組 小組長陳伯達 第一副組長江青  1967年1月羅瑞卿 賀龍被捕 同年7月發
   生武漢事件 謝富治與王力等文革幹部被扣禁 1968年11月國家主席劉少奇與黨宣傳部長陸定一被黨永久
   除名

5  中蘇對立深刻化 1964年10月中共原子彈試爆成功 1967年6月核子試爆成功  1965年11月中共拒絕在
    在越戰與蘇共同行動 蘇指責中共為分裂主義 1966年8月蘇指責中共在文革中反蘇 同年11月蘇指責毛
    是反列寧主義 1967年9月勃烈日涅夫指責文革是反革命 1968年7月周恩來指責蘇聯為社會帝國主義
    1968年蘇聯在中蘇邊境開始駐留大兵 雙方軍事緊張

6  還有就是印巴戰爭(1965年9月) 印尼共黨{9.30事件}失敗(1965年9月) 香港反英騷動(1967年5月)
   緬甸反中共運動(1968年3月) 甘迺迪暗殺(1968年6月)

震動世界的事件相繼爆發 所以各國對台灣問題也無暇顧及 爭論一時冷靜下來 聯合國也沒有更改中國代表權  不過 台灣問題在國際政治上的停頓狀態 因為尼克森的上台 再度被推上國際舞台

1969年 尼打敗了民主黨候選人韓福瑞(hubert,hunphrey) 成為美國第三十七任總統後 美對外政策開始大轉變 國際政治也急速發生變革

尼克森在
1 越戰美軍越打越來難以收拾
2 美國與蘇聯 中共的外交關係極度惡化
3 國內人權 反戰運動激烈化
4 美國經濟越來越雙衰落(1971年國際收支赤字已達98億美元)

等情況下 他首先認命以權謀外交專家著稱的季辛吉(henry a.kisinger)為總統助理 負責國家安全保障問題 第二是採用透徹於現實主義的所謂連鎖戰略(linkage strategy) 例如與蘇交涉限制戰略武器(SALT)時
把貿易擴大 越戰 中東 柏林等問題連結在一起交涉的外交戰略 又在亞洲政策上 為了解決慘敗的越戰 就把中美建交 中國代表權問題 台灣地位問題等聯在一起交涉的外交戰略等 想打開美國在國際上所遭遇的僵局

於是 尼在1975年7月23日 登陸月球的人造衛星阿波羅11號將歸還地球上之時 乃飛往西太平洋海域與以歡迎 而後 從此地開始世界一週的旅行(訪問關島 菲律賓 印尼 泰國 南越 印度 巴基斯坦 羅馬尼亞 英國) 此次的旅行 也有想利用作為季辛吉與北越代表蘇安拖初次秘密會談於巴黎的幌子

尼在同年7月26日至關島時 對記者發表了美國今後的亞洲政策 即所謂關島主義(guam doctrine) 其所發表的內容雖然是
1 與同盟國推進友好關係
2 對於威脅美國重大利益的國家將以武力對付
3 以交涉達成和平

但他又表示 過去的美國政策 是為了要援助要對抗侵略者的國家 送給武器 士兵及軍用物資 這就是美國在朝鮮及越南等地所採取的政策 但在今後 將改為對為了有自衛熱誠且願意動員兵力的國家 只供給軍用物資與軍事 經濟援助 而不再派遣美軍兵力參加戰鬥 也就是說 將從亞洲的紛爭地區全面抽還美軍的一個新政策
(美國國內本來就有一個堅強的歷史傳統 即美洲孤立主義=monroe doctrine) 這與尼克森曾在同年5月14日對巴黎和平會議所提出的8項條件恰巧相符合 及休戰條件若是談好 美國立即撤兵 進行軍事越南化 也是軍事非美化  這關島主義後來也擴大成適用於全世界的新外交戰略 即尼克森主義 強調美的同盟國應加強自助精神  與美分擔反侵略戰爭的責任 由此可以讓我們看出尼克森主義權謀性的真正意義 就是美國只需付出
美元跟大砲 但亞洲人就必須賠命 來擁護美國利益 這也是代理戰爭的規格化政策

尼想利用連鎖戰略結束越戰  必然會聯繫到中美建交 中國代表權 日本的安全保障 台灣地位等問題
尼將進行的台灣問題 不是以台灣的利益為出發點 而是美國想從打敗戰的越戰逃脫的問題


下一篇是 中國代表權的問題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甘迺迪後的台美關係 1963~2005

在1970年代初 兩岸的局面已漸漸向中共傾斜了 支持國府的國家以極速減少 如今只剩美國 南韓 日本

台灣在聯合國地位越來越不保 已是岌岌可危 美國堅持的立場也因尼克森訪問中國後即速轉變

在二戰結束到1950年代之間 由於兩岸軍力仍未失衡 再加上美國對共產主義的圍堵政策 還有就是常任理事國

美 英 法 蘇 之中 由於美國支持華府 英法都屬北約成員 蘇聯難以在中國問題上發揮 聯合國本來就對代表權問題沒有特別規定 也沒有專責機構處理這問題 1949年12月29日 蘇聯在中共建國後即提議中國代表權問題決議案於安理會 但在1950年1月 以3對2 棄權1的態勢遭到否決 蘇憤而退場抗議 這也是為何韓戰可以快速決議的原因

1950年8月1日 蘇才回到聯合國安理會 而且洽好是蘇當主席 所以以主席職權 直接否定國府代表的中國代表權 這當然遭美等的反對 結果8對3取消蘇所行使的主席裁定 翌日 蘇聯再次提案 也以5對5 棄權1 再度遭否決

於是 中國代表權問題移到聯合國大會決定

開會時 親蘇的印度提出承認中共的中國代表權決議案 蘇也提出驅逐國府案 但都被否決

美的盟友加拿大便提出一項辦法 就是由大會主席選出7國代表組成特別委員會 用以檢討中國代表權問題
大會於是裁定 由加拿大 厄瓜多 墨西哥 菲律賓 印度 伊拉克 波蘭組成 在1950年11月招開第一次會議 經過
討論後的結果 由菲律賓提議的韓戰結束以前 把此問題擱置 而不討論一案 以4比1 棄權2通過 美國拖延審議中國代表權問題才得以成功

所以在1950年代 由於中國代表權擱置案 使台灣可以在聯合國高枕無憂的做好位子 相反的 蘇與印度所提的中國代表權決議案 達69次之多 都遭否決

然而進入1960年代 美提出中國代表權問題擱置方式 逐漸難以維持 雖然美國提案仍然獲得多數支持 但已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1960年代第15次大會上 台灣與中共的票數差距已十分接近 差距僅剩8票(42對34 棄權22)對美支持率由去年的53趴 減到43趴 (最高是1953的78趴) 這不外忽是新加入聯合國的非洲國家16國 都不支持美提案等原因所導致的結果

美國感到用擱置方式將無法阻止中共進入聯合國 因此在1961年第16次大會上 由美 澳 哥倫比亞 日本 義大利等五國提出把中國代表問題指定為重要事項決議案 這是有目的的 因為重要事項必須3分之2通過 所以便以61對34 棄權7 缺席2 通過此議案 在以不到3分之2票數否決蘇聯

1960年代末期 由於冷戰解凍 中蘇對立 越戰激烈化 中印國境紛爭 再加上中共的文革引起國內混亂等其況下 向來全力支持中共的蘇 印 竟便成了消極支持 所以此後 與中共同盟的阿爾巴尼亞 轉為積極提案者 但仍沒成功

中共的外交基本方針是一個中國 有共則無蔣 加入聯合國必須與驅逐國府併行 不然 他們覺得會陷入兩個中國問題 同時 中共認為除了加入聯合國之外 無論哪個國際問題 例如 裁軍 南北問題 東南亞紛爭 最重要的ˇ當然是越戰 都難以解決 尤其核子試爆成功後 更有必要把中共納入國際社會 因此如果基本主張無法貫徹(
加入聯合國必須與驅逐國府併行) 就算30年也要等下去

然而 國際政治上則是

1 蔣代表全中國的說法 原本就屬於藐視現實的荒謬理論
2 中共以統治20年 國內統治堅固 國際上到1965年已有46國建交 1970年增為51國
3 國際政治多極化 大國對小國的支配力量大為減低
4 國際經濟上各國互相依賴的密度大為增加

所以美就算有任何妙計 已難以挽回現今的趨勢(真實代表中國是北京政府)

但 更決定性的因素 推動中國代表權發生變化的 竟是緊抓著中國代表權不放的美國

1969年 尼克森為了在北月抽回美軍 以獨特的權謀外交 對北京頻送秋波 頻釋善意 例如 再開中美對談 解除對中共禁輸鋼鐵 金屬等戰略物資的法令 第7艦隊改為隨時巡邏台灣 等

1970年 因為美國態度之大轉變 有不少國家也效法跟進 加拿大 義大利先一步與北京建交 以致1970年的聯大上 贊成中共加入的已達半數

1971年 尼繼續採取對北京的露骨政策 即解除對中共全盤的貿易限制 表明將訪問中國等 經過季辛吉秘密與中共高層密談後 尼終於在7月15日發表今年至明年5月將訪問中國 這不但是給予與美國對立的各國感到意料之外 以給盟國日本與華府 晴天霹靂的打擊 被稱為第二次尼克森衝擊(第一次是停止美元與黃金的兌換)

實際上 在尼發表將訪問中國之時 關於中共加入聯合國的問題 以取得意見一致 因此 同年12月25日 當中國代表權問題將要表決時(阿爾巴尼亞提案 邀請北京加入 驅逐蔣) 尼乃故弄玄虛的指示美國代表與日本提出所謂指定為反轉的重要事項決議案 與 複合二重代表制議案 而主張驅逐蔣一事應是屬於重要事項(需要3分之2支持)

可是 尼與中共打交道所釀成的國際情勢 當然是導致半數的國家否決美國決議案 而以贊成76 反對35 保留
17的票數採絕阿爾巴尼亞提案 於是 中共加入聯合國 長期紛爭便就此結束

這次對台灣的影響可說是非同小可 以前與中共建交的46國都不涉及台灣地位問題 但自1970年加拿大與之建交時 加拿大被迫同意在共同聲明中第一次言及台灣歸屬問題 即 中國政府表明台灣是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加拿大對於中國政府的立場 表示注目(take note)

這被稱為加拿大方式或注目方式 成為其後要承認中共時的一種典型方法

蔣代表看大勢已去而在投票當天 退出聯合國 邏輯上是自動退出 實際上 是被驅逐出去的
蔣所受的打擊是絕對性的 自中共加入聯合國後 承認中共的國家接踵而出 由61國增為81國 而與國府斷交的有26國 這都是在一年內發生的 從此 台灣的國際地位有如酒桶加速滾下坡一樣

到了1977年 與台灣有邦交的國家 強國只剩美國一個 其餘的都是非洲 拉丁美洲 大洋洲的28小國
在亞洲 也只剩南韓


到了2005年 還在不久前幾天 塞內加爾離開了我們 目前只剩這些

諾魯2005年5月14日復交
索羅門 1983年3月24日建交
吐瓦魯1 979年9月19日建交
馬紹爾 1998年11月20日建交
帛琉 1999年12月30日建交
吉里巴斯2003年11月7日建交

布吉納法索 1994年2月2日建交
查德 1997年8月12日復交
甘比亞1994年7月13日復交
馬拉威 1966年7月11日建交
聖多美普林西比 1997年5月6日建交
史瓦濟蘭 1968年9月6日建交

教廷 1942年7月建交
貝里斯 1989年10月13日建交
哥斯大黎加1941年建交
多明尼加 1940年5月11日建交
薩爾瓦多1933年建交
瓜地馬拉 1935年建交
宏都拉斯 1941年建交
尼加拉瓜1990年11月5日復交
巴拿馬 1909年建交

海地1956年4月25日建交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1983年10月建交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1981年8月15日建交
巴拉圭共和國



金錢外交的疲弊之後再提

下一篇 尼克森與中美公報 中日關係正常化 水門事件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甘迺迪後的台美關係 1963~2005

1972年2月21日 經過季辛吉多次與周恩來斡旋之後 尼終於在這一天 得以訪問中國

上午 尼夫婦與季辛吉 國務卿羅吉斯等一行飛往中國 尼克森的座機繞過上海 到達北京機場時 與周恩來親密的握手 跟1954年4月 日內瓦和平條約簽定時 周恩來伸出的手遭杜勒斯拒絕相比 型勢遷變之大 真令人感慨萬千
周恩來以超級的外交言詞 表示樂烈歡迎尼夫婦 例如 在機場將赴北京市內的車上 他對尼說

您終於越過世界最大的大洋與二十五年的斷絕 而伸出您的手來了

尼到達北京之後 出乎預料的 在當天下午 獲得毛澤東的召見(賓客到北京的當天就能見到毛是罕見的事) 此時毛的住所 加上周恩來 季辛吉 雙方會談將近一小時 根據尼事後敘述 毛健康已見衰退 但頭腦還十分清醒

尼在中國六天 期間 曾經與毛會談過 並在人民大會堂與周恩來正式會談 一共談洽15小時 另一方面季辛吉則與外交部當局會談 所涉及的問題相當廣泛 朝鮮 台灣 越南 美軍駐留日本 蘇聯軍備壯大 以及世界各種問題大都有談到

但在起草公報時 季辛吉與中共所遭遇的最大難題 無非是台灣問題 關於這點 雙方都胸有成竹 因為美的立場是想試圖使台灣現狀鞏固話語制度化 但中國的立場則堅持 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台灣問題是內政問題為其原則 而主張改變現狀

然而 從此次中美接近的過程看來 雙方都是從試探性的觀點開始 並以試探性方法進行的 雙方不能預見雙方的反應 也不能預見其接觸後的結果 不過 雙方都認為進行接觸不但沒有壞處 確有相當的好處 才積極進行的

例如尼在周恩來歡宴他的晚會上提到

我們在過去的一個時期是敵對的 並且 我們現在還存在著不少不同意見 在這種情況下 促使我們能在一起的
不外忽是我們之間 已存在著能夠超越一切不同點的共同利益 今後 我們將討論雙方意見相異時 我們是不可能在各自的原則上取得妥協 我們雖然不能填平目前的橫溝 但是我們為了使雙方往來接觸談論問題 在其橫溝上架上一填橋樑是可能的

尼與他常說的想法同出一軌 即 各重要問題且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時 需要以曖昧的詞句表明 而把問題留下來以供將來討論

經過尼周季三人商討的結果 終於在最後一天在上海發表上海公報(1972年2月27日)
在公報上 雙方均同意

1 以和平五原則(領土主權的互相尊重 互不侵犯 內政不干涉 平等互惠 和平共存)適用於中 美兩國
2 為了促進中美關係正常化 今後將增加人員與物質的交流
3 希望減輕國際上軍事紛爭的危險
4 雙方不應在亞太地區要求霸權及反對摁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霸權
5 雙方均不替第三者簽訂協定或取得了解

至於台灣問題 美國的立場如下

美國方面 表明認識到 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 台灣是中國一部分 美國對這個立場不提出異議 其他 美國也同意等到該地區的緊張趨於緩和 將畫分階段銷減美國在台軍隊 但不表明撤退期限

中國的立場則仍然堅持 台灣解放是中國內政問題 他國沒有干涉權力 並要求美軍應從台灣撤退

尼只用認識一辭 在外交慣例上只是表示知道 並不是承諾 但不論解釋如何 在武力外交支配國際政治的情勢下 超級大國美國均已改變自1947年以來的中國政策

因此 尼一發表此公報 與中共建交的國家有如脫韁之馬一般 急速增加(1976年 與中共建交已有109國)
與中共建交的109國中 對於台灣問題有五種處理方法

1 完全不涉及 有60國
2 表示注目 (加拿大方式) 有11國
3 表示認識 (美國方式) 有9國
4 表示理解尊重(日本方式) 有日本菲律賓2國
5 承諾 有馬爾地夫 幾內亞 尼日3國

關於日本方式 必須提到日本的情勢

二戰後 當時日本百業全毀 糧食缺乏 社會體制崩潰 但由於冷戰開始 美蘇對立 美全力支持的蔣家國府 不到5年 就敗退大陸 因此趕緊修改遠東戰略體制 幫助日本復興以代替中國失手的蔣之地位

對內美對日提供米糧 並擴大對日投資 提供技術與設施幫助其對外貿易 對外則簽訂舊金山合約 日華合約 使其恢復在國際政治上的交流活動 1956年12月18日 日加入聯合國

軍事上 雖憲法禁止日本在武裝 但在1953年10月30日 在助理國務卿羅波杜森與日本自由黨政調會長池田勇人發表共同聲明後 在美支援下日本再武裝 成立防衛廳與自衛隊 簽訂美日安保條約 從此日本在美國核爆傘之下 受到美國國防僻護 戰後日本呼出和平共存為口號 獲的美國經濟援助 利用韓戰 越戰使其國內產業恢復
1978年起 以發展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

日本由於經濟恢復 對於中國的廣大市場 早已雀躍不已 中國則是由於中蘇對立 國內經濟建設受到阻礙 隨即著眼於工業發達的日本

如此 中日兩國均有推進經濟交流的企圖(中需要日本經濟投資 日需要中的市場) 但中國為了掌有外交主導權 先指責日本過去侵略中國 今又與美帝與蔣家反動集團勾結 使其陷於被動 然後 再以跟日本各方面關係深切的廖承志 設立了所謂中日友好協會

在軟硬兼施之下 自1950年代起 中日即由經濟交流開始 逐漸進入狀況 而於1972年9月 簽訂了中日國外交正常化共同聲明 而在此聲明中 對於台灣問題 日本表示對中共立場表示理解與尊重

因此自美的認識到日本的理解與尊重 從此中共的主張 逐漸成為國際政治上的既成慣例

台灣在此聲明發出後 即與日本斷交 但是由於與日之間的貿易經濟關係密切(到1972年止 日對蔣已經供給1億7千145萬美元的貸款 日本資本投資台灣也有1億914萬美元)因此兩國之間 仍有日台交流協會負責外交事宜 後來這種日本方式 也由美國仿效(美國在台協會)

日本在戰後就有主張中日建交 在政治上與中共站在同一陣線而反對美帝主義與日本再武裝的日本社會黨等人士

因中共在最後關頭 與其認為的階級敵人自民黨建立關係 並簽訂中日國外交正常化聲明 從反美日安保 反日本再武裝 改成贊成 使日本社會黨等與當初便支持中共立場的人束手無策 進退兩難 至於兄弟黨 日本共產黨
也於1967年起在其機關報赤旗公然批評中共 後來也被中共指責為大國沙文主義 與其斷絕關係


下一篇 水門事件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甘迺迪後的台美關係 1963~2005

首先 水門事件創下了幾項紀錄與影響
1 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政治醜聞
2 第一次美國總辭職下台謝罪
3 民主發展的一項大挫敗
4 媒體開始可以制約政府的行為
5 大眾傳播的影響力大為增加
6 第一次副總統直接接任總統

自水門事件之後 美國人民對引以為傲的民主制度開始產生懷疑 從此美國人民對於政府失去了信任與信心 尼克森處理失當也是一大因素 一昧的否認但最後情勢難以挽救時 只能以下台收場 水門事件毀了尼的政治前途

但是 美國的司法公正也值得我們學習 從此政治人物不能在為所欲為 因為第4權媒體已經可以監督政治人物的行為 這也算是一大進步

深喉嚨的行為到底是基於正義還是基於怨恨 深喉嚨並非屬於中心領導階層 卻又知道許多秘密 但是他沒有用正常管道舉發 而是放消息給媒體 這一點是不可取的行為

美國國會議員最可取的地方便是沒有黨性 黨性就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支持黨 一方面選民不喜歡黨性太強的國會議員 為了選票 他們會比較理性問政(不然就選不上了)

總之尼克森黯然退出政治舞台 由他所指定的副總統福特接任 之後沒做多久 即敗給了民主黨的卡特

而在對台政策方面 卡特上任後並無多大改變 中美建交也是預料之中 與中共更加親近 利用中國牌來打擊蘇聯已成為一貫政策 有必要提到的則是卡特之後的雷根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甘迺迪後的台美關係 1963~2005

卡特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卡特總統宣佈自一九七九年元月一日起,美國正式承認中共為「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並隨即與中華民國斷絕外交關係,美國國會為了繼續維持美國人民的關係,制定「台灣關係法」。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卡特總統派遣以副國務卿克裡斯多福為首的美國代表團抵台,舉行中美之間未來關係延續的會商,經過兩次正式會談與一次非正式交換意見後,雙方同意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外,中美間現存之各項條約及協定繼續有效。美方代表團一行於十二月二十七日抵台時,在從機場赴圓山飯店途中,遇到群眾強烈抗議。 (蔣經國策動民眾反美行動)

一九七九年四月一日:卡特總統正式簽署台灣關係法,作為美國行政部門處理對台關係的依據。

一九七九年四月十日:台灣關係法正式生效,美國政府根據此一法律繼續維持與中華民國斷交後的非官方關係,並對台灣的安全提供保障。

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一日:「美國在台協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開始作業,一九七九年四月十六日:「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正式開始辦公。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九日至三月三十一日:卡特伉儷抵台訪問三天。卡特在離台前的記者會中表示,美國與中共建交二十年來,美國與台灣人民,台北與北京以及華府與北京這三個雙邊關係均有長足的改善。卡特認為當年與北京建交的決策是正確的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甘迺迪後的台美關係 1963~2005

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美國卡特政府宣布即日起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同時與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中止外交關係。美國國會為了繼續維持美國人民與台灣人民的交往,制定「台灣關係法」,四月十日卡特總統正式批准,成為美國的法律,作為美國行政部門處理對台關係的依據,今年適逢台灣關係法施行滿二十周年,台美關係亦邁向新里程,因之雙方相關單位紛紛舉行研討會,檢討該法的功能,並就台美關係的展望,提供建議。

台美關係比斷交前更密切

二十年前卡特政府突然宣布將與國府斷交,確實對台灣造成重大的衝擊,當時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的中央民意代表增選被迫叫停,民眾對卡特總統表示極度的憤怒。然台灣終能安然度過此一外交危機,台灣關係法是最關鍵的因素。二十年來,雙方雖無外交關係卻維持著實質關係,其程度比以往更加密切。本月底,卡特總統將來台訪問,而台灣人民亦將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心情,歡迎卡特先生的來訪。

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日前在一項有關台灣關係法的研討會上指出,台灣關係法代表美國政府和人民,對維護台灣人民的福祉與安全的政治承諾,而其最重要的是有關安全議題的指導方針有:

─美國堅持台海問題應以和平方式解決;

─中國對台灣的敵對行為,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和平及安全的威脅,為美國所嚴重關切;

─美國應有維持抵抗此種行為的能力;

─總統和國會在台灣的安全遭受威脅及美國利益遭受危及時,將進行磋商並採取適當的行動;

─美國應提供台灣足夠維持自衛所必須的防禦性武器。

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令台灣人民最感動的是,一九九六年三月,正當台灣舉行有史以來的首次總統直接選舉時,中國即在台海舉行導彈演習加以威脅,柯林頓總統立刻派遣兩艘航空母艦戰鬥群駛往台海附近監視,讓台灣順利完成總統大選。美國的此一義舉,讓台灣人民深信美國為了台海及區域的安全,會繼續在亞太部署軍力,並保持與台灣良好的實質關係,以形成維持亞太地區穩定的力量。

然而現在台灣最關切的是,美國是否會因決定與中國建立「戰略性的夥伴關係」,而改變其對台政策?尤其是柯林頓總統去年六月在上海宣布的對台「三不」政策,確實讓台灣人民對柯林頓政府產生質疑。因為我們認為,柯林頓所稱「不支持台灣獨立」,顯然與台灣關係法第二條(C)的立法精神牴觸─「本法之任何條款不得違反美國對人權的關切,尤其是對所有大約一千八百萬台灣人民的人權之關切。在此重申:保護並促進台灣人民的人權,乃是美國之目標。」再者,所謂「不支持台灣加入以國家身分為資格的國際組織」,亦顯然不符合台灣關係法第四條(D)的宗旨─「本法之任何條款,概不得被解釋為,美國支持將台灣從任何國際金融機構,以及任何國際組織排除或驅逐之依據。」

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在台灣關係法將屆滿二十周年的前夕,美國參眾兩院議員跨黨派共同提出支持台灣決議案,除肯定台灣關係法對台海穩定的貢獻及美國保障台灣安全的決心之外,並特別提出下列主張:

─美國應支持台灣人民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前途;

─國會對中國日增的核子與導彈數量,以及部署在台灣附近之舉感到嚴重關切;

─總統應要求中國領導階層公開宣布放棄對台動武或以武力威脅台灣;

─美國政府應就確保東亞海域之和平穩定與自由同台及日韓進行高階層對話;

─美國政府應落實台灣關係法規定,公開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並鼓勵其他國家採取相同立場,台灣入會案不應以中國更早或同時加入為條件。

美國會關切台灣人民福祉

上述各項顯示國會對台海安全及台灣人民福祉的關切,其用心與二十年前制定台灣關係法的宗旨完全吻合。

在歷史上,台灣長期被外邦輪流統治,台灣作家曾以「亞細亞的孤兒」稱之,形成台灣孤立無助的命運。但今日經由台灣志士的奮鬥,台灣已躍升為亞細亞的新興民主國家,然卻亦正受對岸中國強權的軍事威脅。美國堅持台海問題應以和平方式解決,是正確的立場,亦是愛好和平的台灣人所期待的。而要達成和平解決,台灣必需有充分的自決權與自衛權,而這些都有賴於美國明確堅決的支持。台灣關係為美國提供此項政策的依據,這是此項法律繼續存在的最大意義。


原作者:陳少廷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5-4 09:42 , Processed in 0.02986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