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天下創世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蔣家獨裁政權統治下的台灣

李登輝鬥爭的成功 造成蔣家在台灣長達半個世紀的獨裁統治終於告一段落了
下一篇將回到 韓戰時期 討論有關台灣與美國之間的關係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蔣家獨裁政權統治下的台灣

在提到美國與台灣的關係前 敝人也必須先談談當時的國際情勢

在二戰結束後 地球上也相繼發生許多變革 首先是所謂的戰後嬰兒潮 世界人口一直遽增 到了1977年時已是41億 在二戰前 大約是經過50年才會增為2倍 但顯然情形要改觀了 特別在亞洲地區人口增加的最厲害
在1970年 世界有一半的人集中在亞洲 再加上非洲 拉丁美洲所謂的低開發地區 亞非拉以佔有3分之2的世界人口 雖然這些地區資源豐富 但也因為貧富差距懸殊 階級剝削 以及大部分的經濟架構不健全(因為大部分都曾是殖民地)所以給予原本就可能隨時崩盤的恐怖均衡(美蘇冷戰)帶來極大的變數 而且 也形成了南北不均衡等問題 北半球的大工業國(英 美 法 義 那時的西德 日本)越來越富強 而南半球(澳洲除外)越來越衰落

再來是社會主義的壯大 在戰前時 只有蘇聯一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在戰後 急速增加 東歐 亞洲 非洲 拉丁美洲 越貧困的地方就是共產國際越容易赤化的地方

另一方面 依據無產階級國際主義 不但反對資本主義 同時也反對蘇聯 中共的史達林主義 一國社會主義
等所謂的新左翼的世界革命(the world revolution) 世界革命統一戰線(umited front for the wor-
ld revolution)成員大概有 日本赤軍 西德赤軍 愛爾蘭共和軍 (IRA) 巴勒斯坦解放人民戰線(PFLP)為主

二戰結束後 世界資本主義所受打擊重大 為了延長生存 有必要做各種修補跟改變 同時把戰前的舊值民主義改為新殖民主義(new colonialism) 歐美各國在戰後 一方面讓舊殖民地實現政治上的獨立 另一方面卻把這些新興國家牽制於世界資本主義體制裡 仍舊實施殖民剝削 但是 歐美國家為了維持能使資本主義繼續發展與擴大市場 獨占資源的勢力圈 過度利用戰後飛躍發展的科學技術與文明利器 而招來未曾預料的資源危機和環境污染

戰後的民族獨是朝使全世界的殖民第體制崩潰 爾後創立的聯合國 使得新的世界性政治理念出現了
然而 美蘇兩超級強國 為了處理戰後問題 自始就尖銳對立 雙方都趁著日本 德國 義大利三戰敗國的沒落
舊殖民地體制崩潰的世界大變動 乘機擴大本國的勢力圈 蘇聯駐紮大軍於東歐 將該地區從西歐世界隔離 只有希臘沒有淪陷 美國則於1947年發表所謂杜魯門主義(Truman Doctrine) 依靠優越的科學技術
也就是核子武器 進行對共產圈的圍堵政策 (Containment)與馬歇爾援歐計畫(Marshall plan)蘇聯則以共產黨及勞動者情報局(Cominform)予以對抗 這就是自戰後1945到1960年初的冷戰(Cold War)
全世界分為東西兩大陣營 德國 韓國 越南分裂 柏林分治 這建立在核子武器上的恐怖均衡一但崩潰 WW3就會發生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由美國於1949年主導創立 是12個西方國家參加的安全保障聯盟 也可以說是軍事同盟(後來增加為15國)
在亞洲則設立東南亞條約機構(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 SEATO)在1954年由美 法 澳 紐 菲律賓 泰國 巴基斯坦等8國所創

崋沙公約組織(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由蘇聯主導和東歐7個社會主義國家逤組成的集體防衛機構 在亞洲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軍事對立在這些同盟的創立下更為緊張 尤其在亞洲 出現了一連串的代理戰爭(war by proxy)
中國內戰1946~1949 韓戰1950~1953 第一次越戰1945~1954
1953年蘇聯說自己已有核子武器 接著1954年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也主張採取大量報復戰略
因此聯合國也成危冷戰的國際角逐場


但之後冷戰逐漸解凍 我歸納以下幾點
1 美蘇再科學與核子武器發展差距逐漸縮短 美國在軍事上對共產圈不再有嚇阻的力量
2 核子武器戰爭一但爆發 全人類死N次都不夠 美蘇不得不互相抑制大戰 維持恐怖平衡
3 歐洲的經濟復興已告一段落 歐洲諸國不再依賴美國 也不想再被支配 於是歐洲同盟的成立開始醞釀
4 戰後殖民地解放 這些新興國家與社會主義圈內的反蘇國家南斯拉夫相提攜 標榜著中立(neutrality)
非同盟(non-alignment)而成為第三世界集團
5 李淵在突厥的幫忙下建立唐朝 之後便與突厥對立 中共也是一樣 建國以後 逐漸與蘇聯分庭抗禮


於是先是在萬隆招開的亞非會議 (萬隆會議 AA會議)有29個新興國家參加 主要訴求提倡人權 民族自決 和平共存 反對大國支配世界 之後又有在開羅創立的亞非人民聯帶機構 1961年28國又於南斯拉夫首都
貝爾格勒召開非同盟諸國首腦會議(conference of heads of states and chief ministers of
non-aligned nations)

東南亞也由泰國 印尼 馬來西亞 菲律賓 新加坡五國創立東南亞諸國聯合
非洲及中東方面 1956年7月埃及宣言蘇伊士運河國有化 1963年5月在衣索比亞首都成立非洲統一機構
回教國家也於1965年創立回教諸國首腦會議 想借回教精神來推動世界和平

歐洲 也在戴高樂的號召下 1957年3月在羅馬創立歐洲經濟共同體

這些國際機構的成立 都是各國即將脫離美蘇兩大強國的前奏曲

美國本身在1950年代末葉 國內經濟開始走下坡 美元貶值 使得艾森豪威爾不得不在國際上採取美元
防衛政策 也是美國想終結冷戰的重要原因

蘇聯則是在1956年赫魯雪夫上台後批判史達林 史達林屍體被挖出來鞭屍 1959年中蘇對立表面化
國內經濟遲遲不進 特別是計畫經濟的農業政策失敗 食糧缺乏 也是迫使蘇聯改變原來的冷戰政策
以和平共存來代替國際對立的重要原因 於是赫魯雪夫於1959年9月來到美國大衛營與艾森豪會談
雙方都意識到必須以和平共存來代替冷戰 這也就是大衛營精神(kamp david spirit)

其後雖然發生過柏林圍牆的東西德之爭 古巴危機 但美蘇兩大國都在避免大戰的原則下努力解決
當然這也不意謂世界快和平了 而是更錯宗複雜的多極化時代的來臨 美蘇兩國均被各自圈內發生的摩擦
所困擾 美國參加韓戰 又自1961年起參加第2次越戰 身陷於戰爭的泥沼不能自拔 必須在幕後委託蘇聯調解 但未果 在外交上顏面掃地 在國內國民對政府失望 社會頹廢 反戰運動相繼發生 詹森被被迫大戰事 1970年尼克森繼任之後 想以和解代替戰爭 終於在1973年簽訂了巴黎協定 1971年尼克森發表停止美元與黃金的兌換 以美元為中心的黃金兌換本位制崩潰 給予世界經濟帶來衝擊 美國的國際威望再次降低

蘇聯也不怎麼好過 東歐一連串的反蘇 反政府暴動令蘇聯疲於奔命
1956年6月 波蘭 波茲蘭的工人反蘇暴動 蘇軍鎮壓
1956年10月 蘇軍鎮壓匈牙利反政府暴動
1968年10月 布拉格之春使蘇聯派出65萬大軍侵入鎮壓
1970年12月 波蘭因缺乏糧食引發工人暴動 蘇聯鎮壓
雖然大大小小的暴動都被蘇聯所壓制住了 然而東歐人民早已厭倦蘇共統制 只要蘇聯一倒 在東歐各國
的共產黨勢力必定會瓦解(事實證明後來都瓦解了)

中共於美國正式建交後 1971年加入聯合國 美國利用中國牽制蘇聯 中國也利用美國來抵制蘇聯及進行
國內的近代化建設

所以1970年代以不是大國可以掌控全局的時代了
隨著1990年代蘇聯垮台 美國成為獨強狀態 但是歐盟的創立 中國的壯大 伊斯蘭的反美 目前的國際情勢仍然是詭譎多變

交代完國際情勢後 下一篇便開始切入正題 從美國對台政策開始說起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蔣家獨裁政權統治下的台灣

美國對台初期政策

二戰結束後 美國對台政策之演變 我分成5階段
1 二戰結束到蔣介石報退大陸1945~49
2 中國內戰結束到韓戰爆發1949~50
3 韓戰爆發到發表上海公報1950~72
4 上海公報到中美關係正常化1972~79
5 中美關係正常化以後1979~

首先在抗戰打完後美國在遠東最主要的問題 就是要幫助國民政府 使其建立統一的中國 成為美國在亞洲戰略上重要的一環 因此1945年8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成立後(宋子文到莫斯科簽的) 美國為了阻擋國共內戰即派了馬歇爾將軍 於1945年12月20日到中國 在重慶成立了馬歇爾三人小組(還有張群 周恩來) 調解各地方國共衝突 1946年1月8日簽訂第一次國共協定

蔣妄想以其優越的軍事實力 趁機殲滅中共的部隊 三在同年6月6日成立第二次國共協定 但其後 居然開始對
共軍全面攻擊 所以美國非常腦火 杜魯門在1947年1月3日調回馬歇爾

但蔣氏進行了如同中國美軍軍事代表團團長巴爾少將說的{世界上最笨拙的軍事指揮} 反而讓中共攻下東北 並在極短的期間內 華北 西北 華中 華南 西南 海南島相繼淪陷 蔣只好在1949年逃亡台灣 1949年10月
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根據美國國務院發表 國務卿艾奇遜再美國參議院的證言 美國在日本投降的1945年至1948年間 給予蔣的軍事援助有10億美元之多 經濟援助也有10億美元 1948年4月 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對崋援助法案 但其中軍事援助的武器 彈藥等軍需品的75趴 均落於中共手中了

本來 美國在二戰中 便開始注意台灣在東北亞的戰略地位 曾在1944年7月 羅斯福火奴魯魯召開軍事會議
麥克阿瑟主張登陸呂宋島 海軍提督倪密茲(chester w.nimitz)主張先佔領台灣 後來羅斯福因為政治考慮(菲律賓是美國領土)才決定登陸呂宋島 放棄佔領台灣案

但是 美國自戰爭爆發當初 就令美國陸軍情報部的摩根上校負責對台情報 謀略等工作 所以戰爭一結束 派遣軍事人員赴台從事調查 並設置海空軍基地

而等到蔣氏逃來台灣後 面對大陸的失守 美國總統杜魯門他認為並不是美國援助不夠 而是蔣政權本身的腐敗與無能才導致中國人心靠攏中共的結果 1949年8月4日 國務卿艾奇遜通知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執行委員
<台灣可能即將落入中共手中 一切外交上獲經濟上的援助 已無濟於事>8月5日 國務院繼續發表對華白皮書
指出蔣家的腐敗無能 重申將不再介入國共內戰和援助 又在8月16日 美國三軍統合參謀部 表示不同意美軍
干涉中共攻台的軍事行動

美國政府在1949年蔣政府逃亡台灣後 立即轉變向來的中國政策 決定放棄蔣家政權 但是 美國政府的內心
並不否認台灣在軍事戰略上的重要地位 畢竟太平洋是美國的{內海} 總不能缺了一腳 因而早在四五月中
關於台灣問題的處理政策 已成為美英兩國在交涉世界戰略上的重要問題

尤其美國國會方面和有識之士等 因為此時東西冷戰逐漸白熱化 所以均對台灣將被中共佔領的事感到憂心
因此極力反對美國政府的旁觀政策 當時國會方面所謂的軍事干涉論 與政府所表現的台灣放棄論 常常爭執不休 其中 不能忽視親蔣派的存在 歷來都對美國的中國政策發揮不少影響力 本來 所謂的親蔣派 即是在1943年宋子文 宋美齡為了爭取更多美國援助而前往華盛頓 拉攏了一批美國朋友 有合布金斯(羅斯福的親信)莫根舒(當時的財政部長)之類的 戰後再由孔祥熙 陳之邁 俞國華等再到美加強其力量 也找到更多美國朋友 廣泛的有一批國會議員 銀行家 企業家 新聞記者等 有名的杜威(共和黨巨頭) 諾蘭(參議員) 麥卡錫(參議員) 尼克森(後來的美國總統) 他們在此時 當然替蔣氏大肆計畫並攻擊國務院的蔣介石放棄論而主張台灣防衛論

然而美國政府的台灣放棄論 並不因主張保衛台灣的共和黨議員而有所改變 國務卿艾奇遜也再一次場合中 發表美國的西太平洋防線 已後退到北自阿留申群島 日本 琉球 菲律賓 台灣以被排除在這防衛線之外 這也就是艾奇遜防線 艾奇遜並提到中蘇紛爭再不久的將來必會發生 美國為了牽制中共不向俄國一邊倒 才決定放棄台灣 因此美國的放棄台灣已成定論

下一篇將進入到第二階段 韓戰時期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蔣家獨裁政權統治下的台灣

韓戰爆發

由於韓戰的整個戰略細節已由暗之幻姬大大詳細說明 所以敝人大約提一下就好了

上一篇 提到過民主黨杜魯門已決定放棄台灣 不過在與台灣相好的共和黨議員在國會積極策動反共 以及麥卡錫推行驅逐國務院裡所謂的的共黨份子等運動 還有親蔣派對美國政府施壓等等 台灣防衛論逐漸獲的美國人民的支持 杜魯門見狀 也怕民主黨在他任內丟掉江山 只好採取妥協政策 結果雖然國策上是放棄台灣 但也繼續對台灣施行經濟援助 這就是杜魯門改變其對台政策的開始

令一方面 1950年2月14日 中蘇突然發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導致國務院主張的防止中共向蘇靠攏的主張受到打擊 於是逼的杜魯門必須重新估計台灣的戰略地位不可 同年6月2日 國務卿艾奇遜強調定要防止共產主義再國際上擴張之時 出乎意料的涉及到美國有必要保護台灣 6月中旬 國防部長詹森 與統合參謀總本部議長布拉德雷(omar bradley)考察遠東防衛之際 受到在東京的麥克阿瑟影響 返國後也向杜魯門建議 必須淨早給予台灣一定程度的軍事援助 因此杜魯門的對台政策開始180度大轉彎 決定防衛台灣

1950年6月25日 韓戰突然爆發 導致西太平洋地區國際政治發生重大變化 韓國一但失守 將對日本備受威脅
聯合國安理會斷定北韓的武力進攻屬侵略行為(6月27日)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大軍開拔 這也是聯合國的第一次軍事制裁 也在同一天 杜魯門發表台灣中立化宣言 美國第七艦隊防守台灣海峽

這是中立化宣言的部分內容
從此次北韓攻擊南韓的戰爭行動 可以明白看出共產主義者不只是進行破壞工作 而居然訴諸武力侵略與戰爭手段來侵略他國 在這種情況下 台灣如果落入共產主義者手中 將會直接的影響到全太平洋地區的安全 我
已令第七艦隊必須防止任何對台灣的武力攻擊 令一方面 我也對在台灣的中國政府呼籲停止向中國本土全部的海空作戰行動 台灣將來的地位 必須等到太平洋的安全回覆 即對日本的和平條約成立之後 或聯合國有決定之後 才能確定

由此可見美國借韓戰表明
1 台灣的地位未定 2 拯救蔣政權 但也不准他反攻大陸 3阻止中共侵略台灣
對於美國 大陸由外交部長周恩來發出聲明 首先指責美國侵略中國領土~台灣 阻礙中國統一 也反對台灣的
主權未定 蔣家雖然歡迎中立化宣言 但也反對台灣的主權未定

麥克阿瑟於7月8日成為聯合國最高統帥 9月15日聯軍登陸仁川 利用強大的優勢將北韓部隊逼到鴨綠江
但12月25日 在蘇聯的支持下 中國派兵參戰 其實參戰的士兵美其名是志願軍 但其實有一大部分是殘留在
大陸的投降國民黨軍 中共始終不信任他們 怕他們成為反動份子 於是將之送上戰場 中美正式兵戎相見 成為不共代天之仇敵 於是美國改變遠東政策 開始強化針對中共在軍事上的圍堵政策

早在1949年12月30日所創立的對共產圈輸出統制委員會(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export control=COCOM)就是為了禁止向共產圈輸出戰略物資的一個統制機構 此機構即與對中共輸出統制委員會合併 重新設置本部在巴黎 成為圍堵政策的經濟執行中心

韓戰爆發後三天 蔣就願意派出3萬3千國軍參戰 馬上遭到國務卿艾奇遜拒絕 在東京的麥帥在7月31日來到

台北 與蔣進行軍事會談 決定派遣美軍軍事聯絡組駐在台北 並發表聲明

我此次來到台灣 主要目的是在考察台灣若受攻擊所能使用的防衛能力 台澎不許受到軍事侵略的防衛政策
已被確立 因此 當敵國要以武力來攻時 我所指揮的美國軍隊與國府軍隊之間的協力體制已達到協定 我衷心
稱讚蔣總統要徹底抵抗共黨支配台灣的堅強決心 蔣總統的決心 與相信太平洋地區的全體人民與想保持自由不被奴役的美國人民 在其利害關係與目的均是一致的


但如此超過台灣防衛的軍事範圍而涉及到具有反共意識的麥帥言論 加上後來想把局部戰爭擴大到中國大陸
全面戰爭的戰略思想(蔣軍隊封鎖中國沿海 轟炸中國的軍事設施) 不被杜魯門所認同 終於發展到麥帥被免職(1951年4月11日)的嚴重結果

雖然如此 但杜魯門對台政策的重心 已改為將台灣從中國大陸分開 1952年3月8日 國防部發表台 菲律賓的指揮權 自日本駐留美軍總司令 利奇威 移交給美太平洋艦隊司令官拉特福特 並表示韓戰結束後也要繼續防衛台灣

從此自1951年至65年15年之間 第七艦隊防衛台灣海峽 又於1951年2月簽訂美中(崋)軍事援助協定 並在台北成立美軍顧問團(1951~1979) 給予蔣政府40億的金援

英國則由於1949年中共建國後 印度在同年12月30日承認中共 所以隔年 由當時的工黨內閣承認中共 這也是歐美各國最早承認中共的一國 但英國也沒撤銷在淡水的英國領事館 在北京也只有置代理公使而已
這是因為英國也支持中立化政策 所以1950年12月4日 首相阿托利赴美與杜魯門會談 並在12月8日發表
美英公報 其中有關台灣問題中說 {我們相信台灣問題必須和平解決 但也要兂重台灣人的利益}
從此英國一方面承認中國 一方面也支持美國的主張 對台灣的立場則是由在台住民公投決定台灣的定位

至於韓戰戰局則是一進一退 到了1953年 艾森豪當選美國總統 杜勒斯成為國務卿 同年 史達林去世
東西冷戰開始變化 於是在1953年7月27日 成立休戰協定 韓戰結束


下一篇將進入到第三階段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蔣家獨裁政權統治下的台灣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民主黨 1933年-1945年 任期最長的美國總統,連任四屆,最後死於任內

對台政策:支持國民政府


哈瑞·S·杜魯門 (Harry S. Truman) 民主黨 1945年-1953年
對台政策:之前放棄國民政府 韓戰後轉為保衛台灣



德懷特·D·艾森豪 (Dwight D. Eisenhower) 共和黨 1953年-1961年
對台政策:支持保衛台灣



約翰·F·甘迺迪 (John F. Kennedy) 民主黨 1961年-1963年 任內被暗殺
對台政策:支持保衛台灣 提倡一中一台論 兩個中國政策 為國府所不能認同 所以國府關係漸行漸遠



林登·詹森 (Lyndon Johnson) 民主黨 1963年-1969年
對台政策:支持保衛台灣 提倡台灣民族自決論 延續甘迺迪政策


理察·尼克森 (Richard Nixon) 共和黨 1969年-1974年 任內因水門事件而辭職
對台政策:與中共建交 發表中共是唯一中國合法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 訪問大陸 在其任內 台灣退出聯合國


拉爾德·福特 (Gerald Ford) 共和黨 1974年-1977年 唯一一名未經選舉就接任副總統,然後總統的人
對台政策:延續一個中國政策


吉米·卡特 (Jimmy Carter) 民主黨 1977年-1981年
對台政策:一個中國政策



羅納德·雷根 (Ronald Reagan) 共和黨 1981年-1989年

對台政策:與台灣關係密切 但在其任內 成立了台灣關係法





貼上從1933到1989年的美國總統群像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蔣家獨裁政權統治下的台灣

對日和平條約

上一篇提到由於韓戰的爆發 拯救了國民黨 美國開始盡全力防衛台灣 也由於韓戰的爆發 美國有必開始武裝日本 使其成為太平洋反共防線 因此對日合約的簽訂也開始規劃中 1950年9月 國務院顧問杜勒斯 以美國代表參加聯合國大會 與各國商討對日合約的問題 其後 杜勒斯發表七項條款的對日和平大綱 其中第三項涉及到台澎的歸屬問題 其中說{美國將同意美 英 中 蘇的共同結論 但如在一年內沒有結論 再提到聯合國解決}

美國這樣的說法 支持中共唯一正統的蘇聯當然不能苟同 蘇聯認為台灣問題已在開羅宣言波茲坦宣已獲得解決 於是在1951年 杜勒斯再次與英 澳 紐等國重新商討 於同年3月30日共同擬成對日合約草案 分發給有關國家 蘇聯當然不服 美英又再進行研討 最後由美英共同發表對日和平條約成文 再次發送給相關國家

但有個問題 就是英國已承認中共 美國是承認蔣家 所以對於中國代表問題最後還是沒有達到結論 所以經過雙方妥協之後 所要邀請參加簽署的國家中 蔣家乃被排除在外(第23條) 美國的堅持是不與正在侵略朝鮮中共簽署合約 英國則主張中國兩個政府中 應讓已獲得遠東委員會參加國3分之2所承認的政府出席簽署 結果最後雙方妥協 決定將來由日本來選擇 另簽合約 所以不論中共或蔣家 都沒受到邀請

所以這就是舊金山合約令人爭議的地方 因為蔣家沒有派代表出席 總而言之在1951年9月5日 49國(蘇聯 捷克 波蘭拒簽)終於在舊金山簽訂了影響日本與台灣未來的對日合約(所以也稱舊金山合約)

美國代表杜勒斯說
{對於因國共兩政權分裂使中國代表無法參加之事表示遺憾 只有等到將來由日本選擇中華人民共合國或是
中華民國政府為代表 而後另簽合約外 已別無他途}

蘇聯代表葛羅米柯說
{此條約侵害了台澎歸還中國(中共)的應有權利 此條約只規定日本放棄對這些地區的權利 而不再進一步的確定這些地區將來的命運 然而 實際上台灣已被美國所佔 美國想把這些侵略行動在此合約中合法化 雖然如此 但是這些地區還是有必要明確化 也就是說 必須把其歸還給這些土地的主人 即中國人民}

但英國代表楊葛則說
{此條約 只是規定日本必須放棄對台灣 澎湖的主權 所以這條約本身 並不決定這些島嶼的將來所屬 關於台灣的將來已在開羅宣言闡述過 已包含領土不可侵犯即否定對領土的野心 即有關朝鮮的各條項 所以 中國中共在實際的行動上 若不承認這些條約與原則 對於台灣問題的最終解決恐怕無法達到}

薩爾瓦多代表 埃及代表 敘利亞代表 沙烏地阿拉伯代表等紛紛表示
[條約上除了規定日本必須放棄台灣等地區外 對於其將來沒有下任何決定 這第2條的歸屬問題 將來必須根據人民自決的基本原則 聽取地區住民的意志 才能決定}

從上可以看出 大國均有各自利益考量 反而 只有小國堅持人民自決的原則 我只能說良心永遠屬於落者這一邊 但是 這不就是國際政治嗎 永遠就是利益 利益 利益阿

中共當然從頭到尾都不同意 也提出多次抗議 至於日本的選擇方面 用腳想也知道會選擇國民政府

日本在同年11月8日 日本國會也批准合約 杜勒斯趕緊在12月到日本會晤首相吉田茂 向他提議 {日本應及早與國民政府簽訂合約 不然 參院可能不會批准}

以下是吉田茂著作的世界的日本裡面一段提到說
{當在昭和26年秋 合約批准案在美國參院備審議時 據聞 關於日本到底要選擇中國的哪個政權的問題 竟成為批准該條例的關鍵 又時逢韓戰正在激戰中 美國對中共的的態度極為惡化 美國政府正在銳意對付中共武力之際 又以史無前例的寬大政策而成立合約的情況下 日本若選擇中共 美國外交勢必會受到嚴重的打擊 參院關於此點特別憂慮 所以期待日本能提示使美國不至於陷於外交窘境 日本政府當然希望能與國府修好外交關係 並在經濟關係上加強發展 同時 也想避免因與蔣政權過於深入而導致否認中共政權 可是 雖然對中共政權還懷有建立關係的希望 但為了使既成的合約儘早獲得參院的批准 不得不選擇國府為議和對象}

於是在杜勒斯軟硬兼施下 吉田便在同年12月 向杜勒斯發表了吉田書簡
其中表明希望能與代表全中國的政權為簽訂合約的對象 再來就是表明合約對象的蔣政權 只能代表台灣地區 而不能代表中國全土

杜勒斯在1952年1月16日將吉田書簡提交參院後 合約終於批准 於是在2月27日日本代表河田便與國府代表葉公超開始對日合約的交涉 但蔣政府當然想以代表全中國的資格簽訂合約 日本則認為國府只是局部
性的政權 為了這點便交涉了2個月 結果 由美國駐華大使蘭根的介入下 日本只好讓步 在1952年4月28日簽訂日華和平條約

但條約內容也只是表明日本放棄台澎而已 至於對誰放棄仍然沒有規定 台灣歸屬問題仍未解決 但自條約簽訂後 日本與蔣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日本對台實行經濟援助 蔣則獲得巨大的貸款 與日資本的投資 結果受益最大的 仍是蔣家

1953年1月20日 共和黨的艾森豪取得政權 杜勒斯也晉升為國務卿 當時韓戰即將休戰 但中南半島戰線 在蘇聯中共的支援下越來越激烈 所以在共和黨領袖多福特的支持下 為了牽制中共 把杜魯門的圍堵策略 在進一步的積極推進 提倡所謂的反擊政策 第一項措施就是解除台灣中立化 容許蔣反攻大陸

艾森豪在同年2月2日 給國會的國情咨文的一段提到
[1950年6月北韓開始侵略戰爭後 美國政府命令第7艦隊阻止中共攻擊台灣 同時也保障台灣不會成為攻擊大陸本土的作戰基地 這不外乎等於美國海軍成為防衛共產主義不會受到侵犯的一環 美國發出這種命令後 中共軍隊侵入朝鮮 在此攻擊聯合國軍隊 在這種情況下 中共始終拒絕聯合國所提出的休戰提案 因此我們要求為中共擔任防衛責任的美國海軍 不再繼續造成共軍部受到任何損失而能在朝鮮殺傷美軍及聯合國士兵的條件 我將命令第7艦隊不再成為共產主義中國的保鑣 我們絲毫沒有義務保護在朝鮮與我們戰爭的國家}

中共與蘇聯自然強力指責 英國則擔心為此喪失朝鮮休戰的機會 但實際上 中國早已從東北調來大軍移駐福建沿海 所以一向在美國中情局的黑色機關西方企業公司(western enterprise)的支持下 而進行所謂大陸游擊的蔣軍 當然全部被殲滅 也在美國的壓力下 不得不派正規軍防衛金門 馬祖 以及大陸沿海幾個小島


下一篇仍然是第三階段 提一下823砲戰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蔣家獨裁政權統治下的台灣




左圖是北約開會時的照片



韓戰爆發 解放軍渡過鴨綠江


韓戰休戰條約的簽署


艾奇遜像

杜勒斯像 順帶提他也是CIA的創始人


首相吉田茂與麥帥的合影

對日合約簽訂現場 以後還會有一次不過是對中共
民國39年 麥帥訪問台灣與蔣合影

艾森豪訪問台灣與蔣會晤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蔣家獨裁政權統治下的台灣

823砲戰前期與美國對台政策

韓戰結束後 中共再把軍事餘力調往中南半島支援越戰 相形之下 美國在東南亞的軍事力量極為薄弱 杜勒斯害怕這種情形會導致骨牌效應 也就是深怕中共勢力會一一赤化東南亞國家 所以1954年9月8日在馬尼拉 由美 澳
英 法 紐 菲 泰 巴基斯坦8國創立了東南亞條約機構=SEATO 這也是北約在亞洲的翻版

中共害怕SEATO成立後 會與台灣相結合 而在國際政治上造成一中一台的局面 所以在同年8月1日的中共建軍
27週年紀念典禮上 以解發軍總司令朱德的台灣解放宣言為先聲 而且早在SEATO創立前五天便開始砲擊金門
馬祖

美國一接到此消息後 統合參謀本部隨即建議艾森豪英應容許台灣空軍及美國空軍轟炸中國大陸 杜勒斯也同意了 但是在9月12日在美國丹佛所昭開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上 艾森豪威爾以轟炸中國大陸可能發展為大戰並恐怕在引起美蘇戰爭為由 反對參謀本部的建議 而杜勒斯的提案被採由 便是將大陸沿海諸島提交於聯合國安理會 請其介入來停止台灣海峽的炮火

蔣介石心中的算盤被打亂了 本來想利用韓戰越戰擴大為WW3 以便可以反攻大陸 又聽到艾森豪響以和平手段收拾金門砲戰 當然極力反對 他害怕提到安理會後 會引起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合法性問題 而且想利用金門砲戰把美國拖入戰爭的企圖也失敗 於是蔣又想到辦法了 就是希望締結美華間的軍事條約 以等待日後機會

美國何嘗也不是這樣想 本來就想把台灣編入SEATO裡 但因英法 菲 巴基斯坦等國持反對立場 所以沒有實現 為了防止中共赤化台灣 組成軍事同盟 也只剩這辦法了

於是1954年10月12日先派助理國務卿羅波杜遜(walter robertson)訪問台北 開始交涉條約問題 上篇蔣
為了領土問題 所以中日合約 交涉了2個月 這次也因為領土問題(蔣希望代表中國全土 美認為必須連金馬等
沿海島嶼排除)交涉了兩個月之久

到了同年11月1日終於達成協議 發表了共同聲明如下

1 美國與國府完成了締結共同安全保障條約的交涉 該條約將與美國在太平洋所締結的其他安全保障條約同樣形式 該條約承認條約國雙方對於台灣 澎湖即美國管理下的西太平洋諸島安全保障的是利害一致的 並且
關於在條約國雙方管理下的其他領土 協定在這條約中 將留下把其包括在內的餘地 同時 該條約是準備對付所包含地區的安全保障受到武力攻擊的威脅 假如發生這種威脅或攻擊之際 決定對此將隨時商討

2 該條約必須與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其他諸國以締結的種種集團防衛條約所形成的集團安全保障機構相結合 並給予強化的作用 同時 這些協定將形成把西太平洋地區對共產主義侵略的防衛所不可欠缺的堡壘 美國與國府之間的這條約 與其他條約同樣 本質上是在防衛 並且雙方在確認由此條約將為聯合國憲章的日的及其原則有所貢獻

翌日(11月2日)由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與國府外交部長葉公超 再華盛頓簽訂了每華共同防禦條約

但美華防禦條約只是防禦條約 所以假如蔣要出兵也必須與美國商議 但此條約簽訂後 美國國際法專家柯含
(benjamin U cohen)即向參院外交委員會提出質疑 他指出
1 此條約締結本身 確是把台灣承認屬於中國領土
2 根據大西洋憲章和聯合國憲章的精神 不能如此藐視台灣住民的意志與利益 及住民自決的宗旨
3 此條約可能給予中共進攻台灣說成是內戰的藉口
4 蔣不進攻中國大陸的保障沒有明文既在於條文上 所以條約對美國來說 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於是 1955年1月24日 杜勒斯在參院外交委員會證言{1945年9月9日杜勒斯訪問台灣與蔣會談時 蔣完全率直意識到 以現有兵力不可能進攻大陸 並以文書誓約非有美國同意 不攻擊大陸 台灣非有美國在軍事經濟上的援助 不可能存在

同年2月7日 外交委員會通過了此條約 但也聲明不把該條約當做是最後處分台灣的法之地位問題

中共外交部長周恩來 也隨後發表聲明 指出台灣是中國領土 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 只有祖國統一才能進一步維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 一切關於所謂台灣獨立國 台灣中立化 或者是託管等諸張 實際上都是割裂中國領土 侵犯中國主權 干涉中國內政等

發表是發表了 但中共還是想試探一下美華條約締結後美國的態度 所以在1955年1月 佔領了蔣在大陸沿海的一江山島並轟炸大陳島  隨後周恩來又再次發表聲明

艾森豪便在1月24日提出特別咨文 要求國會一但台澎受武力攻擊 將給予總統使用武裝部隊的權限
於是在1月28日 這個台灣海峽軍事行動給予總統無限制權限的決議案 即所謂台灣決議案 在眾議院已絕對優勢過了關 後來在參院也通過了 美國空軍也於1月27日將第18轟炸隊移駐台灣

雖然中美對於台海戰事均聲勢浩大 但在台灣決議案通過後 雙方都從此竟量避免擴大軍事衝突 杜勒斯也督促蔣軍趕緊撤出大部分人所認為可能適用於台灣決議案的大陳島 蔣當然暴跳如雷 但也無可奈何 2月5日至
11日 在第7艦隊的援護下 蔣撤出了大陳島 中國方面則與之前大力宣傳的立場相反 這次在蔣撤兵的行動中
也沒有絲毫的行動

在聯合國方面 於同年1955年1月25日 蘇聯副代表提出指責美國對中國的侵略行為 勸告由台灣地區撤退陸海空軍的決議案 所以安理會在1月31日召開會議討論 這時紐西蘭也提出台灣海峽停戰決議案和邀請中共代表的決議案 獲得美英兩國的同意

於是 聯合國秘書長達格 哈馬紹(dag hammersjkold)立即邀請中共派代表出席安理會 已提出意見
但在2月3日 周恩來電覆聯合國 反對干涉中國內政的紐西蘭決議案 並表示除非討論蘇聯決議案 並驅逐蔣家代表 不然不會派代表前來

聯合國安理會在2月4日 反決蘇聯的提議 結果 宣告休會

艾森豪見聯合國解決不了台海戰爭 決定走最後一步 勸蔣家撤退金門馬祖 擬把國共的武裝部隊隔開於海峽兩邊 蔣介石當然嚴拒 後來因為了顧到蔣的威信與士兵的軍心 終於沒有在進一步逼迫






下一篇打823砲戰後其美國對台政策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蔣家獨裁政權統治下的台灣

823砲戰中期與中美會談

雖然我反共 但還是佩服中共外交手段的高明 相對於在台灣的蔣家 就顯的很不知道變通 這也是造成美國一步步疏遠蔣的一大原因 當823砲戰開打至現在 國際輿論一致偏向台灣 周恩來見狀 便於1955年4月22 23日 在AA會議討論台完問題的8國代表會議上 表明{中國人不想與美國打仗 為了和平解決台海危機 提昌召開中美會談 你們斡旋中美紛爭並以和平方法解決 對於遠東的緊張緩和與迴避世界大戰必有很大的貢獻

艾森豪接到消息後 隨即與副國務卿護波(herbert hoover jr)研討 並下令國務院表示
只要周恩來聲明是誠實的 我們表示歡迎 但關於台灣問題的任何討論 都必須有國府的參加

中共號召中美會談 本來就只是試探性的外交手段 所以周恩來在24日 便表示不能放棄武力解放台灣 所以 中美會談也可得之將談不出任何結果出來 但是因為本來就是AA會議上的巴基斯坦首相做和事佬居中調停 還有英國和印度側面斡旋 以及受了杜勒斯之託的蘇聯外相對中共施加壓力 英法美蘇也害怕核子戰爭 於同年5月15日召開維也納會談 7月8日又召開四國首腦會談 國際情勢漸漸緩和之下 中共強硬的態度也緩和下來了 終於在8月1日在日內瓦召開了第一次中美大使級會談

爾後斷斷續續的美中會談 自1955年8月1日 到尼克森訪北京為止 會談次數達200多次 美國代表一換在換
詹森(ural a jonson) 米孟(lacob dyneley beam) 柯伯特 (john moors cabot)葛羅諾斯哥
(john a gronouski)中國代表也從王炳南換為王國權 當然會談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針對台灣基本問題等 還是沒有討論出結果

但對蔣來說 情況還頗為嚴重 因為有中美會談這通氣筒 美對蔣的支持就不再如此的絕對性 中共則竟量製造台美關係間的矛盾 並向蔣政府進行國共合作的統戰攻勢 蔣憤恨美共親近 終於利用美軍殺人事件(陳自然案) 在台北爆發反美騷動 這次騷動中 美大使館與新聞情報中心均被襲擊 13美人被毆打 不過根據自由中國
的言論 是蔣經國的特務幹的 事實真相呢 便不得而知了

1950年代後半段是美蘇對立的末期  這時西德加入了北約 蘇聯也組成了崋沙公約組織 美蘇對立更加緊張
除了進行核武競賽 中東也成為了雙方的角逐場 時逢埃及首相納塞宣布蘇依士運河國有化(1955年7月26日)英法聯軍出兵埃及 (同年10月31日 不過受到蘇聯強力抨擊 12月15日宣布撤軍)另一方面 赫魯雪夫上台
批判史達林 並提議和平共存路線 此時中蘇關係已是蜜月末期 1958年5月6日在黎巴嫩發生親蘇反美暴動 艾森豪為了防止黎巴嫩落入親蘇派手中 於同年7月15日 英美聯軍出兵登路黎巴嫩 蘇共當然指責美國 要求撤兵 其中中共嗆聲最大 因正在召開第8屆全國黨大 劉少奇報告將要推進毛的三面紅旗政策 所以為了製造對外紛爭而來利用拉緊國內民心 藉此大宣傳反美英侵略中東 並加上台灣解放 8月23日再度砲擊金門

此時赫魯雪夫訪問北京與毛 周討論反美策略 但不同意中共武力蔣放台灣

蔣則希望美國參戰 並在島內宣傳這是台海瀕臨大危機 並隨時備戰

美雖把大軍集中於台灣與沖繩島 並命令第7艦隊在台海採取非常措施 但艾森豪卻不表示將與蔣共同防禦金門 如同之前中美軍事同盟條約爭議提到過的 美軍表明只負責防禦台澎 杜勒斯在同年的1958年9月4日 發表聲明對於美軍的立場在進一步闡述

中共砲擊金門的日的大體上已達到 所以周恩來雖然仍指責美國 但另依方面卻很巧妙的抓住杜勒斯的聲明(
第8項主張雙方應發出放棄武力的宣言) 而表示願意以和平手段解決台海危機

於是中斷9個月的中美會談在1958年9月15日 18日 死灰復燃召開於華沙 在會上中共主張美軍撤出台灣
美則主張雙方先停戰 蔣看到中美轉為和談 唯恐以撤退金門為主題 即由副總統陳誠在9月15日與韓國時報
記者發表意見 希望中美會談不涉及到放棄大陸沿海諸島等問題 以及國府堅決不撤退金門

美國正在中美會談時 仍然邊打邊談 使美國國論逐漸傾向放棄金馬 當時國務卿哈達說 看地圖就會明瞭金門
馬祖對台灣防衛上是不必要的 國府對這些島嶼卻懷著病態性的執迷

艾森豪也說 中共若以武力攻台 我軍決不退縮 但如實現停戰 在金馬駐守大軍就不算合理
英國首相麥米倫(harold macmillan)也在9月27日 批評美國的大陸沿海島嶼政策

蔣發現國際輿論對他不利 便改口說金馬並不是反攻大陸的基地 也不是要把美國捲入戰爭的陷阱 而是為了防衛台澎不可或缺的軍事要地 中共方面則施行一貫的統戰策略 表示只要美軍停止護航 共軍不會阻擋蔣的海上補給艦

美國則在10月6日表示歡迎中共的決定 蔣則用新聞局發表聲明 不理會中共的決定 中共則停止砲擊金門3周
中共砲擊金門在其戰略政策上有兩個前提條件 就是
1 為了避免戰爭況大到中國大陸 定要續開中美會談 以維持與美接觸的路線
2 為了防止打斷中台間的關係 不使他在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局勢 以致失去奪取台灣的機會 定要防止蔣
  撤退金馬 因此中共的砲擊金門 如一旦達到其爭戰目的(對內利用拉緊民心 對外顯示台灣是內政問題)就 要抓緊機會停戰

杜勒斯也於10月21日抵達台北與蔣會談4次 結果於23日發表美國 國府共同公報 蔣的立場是與中共同樣的
不能放棄金門 因為他雖然亡命台灣 但仍掛著代表全中國的中華民國政府的招牌 所以 如果失去金馬 大陸 台灣間在政治上便會完全被割開 而成為名副其實的一中一台 將導致其的統治基礎垮台

因此在會談中 對於想放棄金馬的杜勒斯 不得不以放棄反攻大陸 複歸中國本土為代價 而來爭取美國承認
大陸沿島嶼台灣澎湖的防衛是有其密切關係

中共方面雖然仍指責蔣杜會談及其公報 但為了牽制蔣不撤退金門 乃以美軍建開始護送蔣均為藉口 於美獎會談中(22日)又砲擊金門 而後又轉變成單日砲擊金門的局面

1958年9月30日 赫魯雪夫在美國與艾森豪於大衛營討論美蘇和平共存等議題 歸途中訪問北京與毛密談 主張有必要改善中美關係 並指出台灣問題成為國際政治緊張的一個重要因素 但 赫魯雪夫的意見並未獲得毛的同意 結果 未發表公報 從此中蘇對立在政治上逐漸表面化

1960年6月18日艾森豪訪問台灣 中共再度砲擊金馬 以示抗議

1963年8月5日 美英蘇三國在莫斯科簽定部份核停條約 中共在人民日報上猛烈批評蘇聯與美帝勾結 企圖由兩國來解決一切世界問題 蔣也反對核停條約


下一篇是 甘迺迪的主張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天佑吾網

回覆: 蔣家獨裁政權統治下的台灣

甘迺迪的主張

看過驚爆13天的人相信都對甘迺迪有所認識 年輕有為的一代美國總統竟然死於暗殺 實在是天妒英才
甘迺迪最初在公眾面前提到台灣問題是在1959年9月16日於奧克拉荷馬的演說會上 他說

美國定要防衛台灣....金門馬祖得置於聯合國信託統治之下 或使其非武裝的中立化 這才是迴避戰爭危機的最現實解決辦法
1960年7月3日 在與英國SUNDAY TIMES記者的會見時說  台灣可能被承認為獨立國家

後來總統大選中  甘也表明對金馬問題的見解

我相信防衛台灣是很有必要的 金馬靠近中共治下的大陸海岸僅有5 6哩 但卻距離台灣百哩以上 我們未曾說過金門 馬祖本身若遭攻擊時定要防衛 但中共對他的攻擊若是屬於對台灣全面攻擊的一部分 我們就要給予防禦 然而 關於這個問題很難判斷 1958年 前副國務卿哈達曾經說過金馬在戰略上是不容易防衛的
若是為了防禦台灣的必要而起來進行戰爭 必須劃定明顯的防衛線才行  我與多數人一樣 覺得為了南於防衛的島嶼 並且對台灣防衛並非不可缺欠的三島 而被捲入可能發展世界大戰的戰爭是不智的 我國當有必要遵守約定 我相信我國必須遵守柏林協定 對台灣也應該一樣的守信 但是我們是否要起來防衛的一線 並不是在這些島嶼 而是在台灣 1954年對於遠東的艾森豪威爾主義發表以來 我一貫認為金門馬祖對台灣的防衛既然不重要 我門得防衛線必須在台灣週遭的海域才對

因此 1961年1月20日 美國民主黨的甘迺迪就任總統後 蔣與中國均敢憂慮 怕新政府將採取把中台分開的政策

甘迺迪政府裡的要員很早以前就是主張兩個中國的著名政治家 如副國務卿保爾斯(chester bowles)他認為蔣想代表權中國以及反攻大陸根本就是神話 美應該要使蔣政權改變為代表台灣人民的中台共和國

新任的駐聯合國大使史蒂文生(adlai e. stevenson)則反對美國阻止中共加入聯合國 並認為台灣問題必須在聯合國的監視下 由住民投票決定

所以 關於蔣退出金門 或兩個中國的甘迺迪主張 均遭中共及蔣反對 甘上台以後 覺得蔣都已經逃到台灣來 還繼續支持蔣代表全部中國是非常不合理也不現實 所以想要接近中共來解決中國代表權的問題 於是他在中美會談上釋出善意 提出了希望訪問中國的美國記者名單 並希望釋放正被扣留的美國人 但中共以強硬的態度對代之 先決條件是美軍撤出台灣 反則決不讓步 甘認為中共太硬了 雖然希望對他採取和平政策 但也不能屈服 所以有關聯合國中國代表的問題 無法改變原來政策 所以仍舊支持蔣 並反對中共加入聯合國

這時支持台灣為正統的強國越來越少 如今只剩美國一個 而也由此看出 美越來越受不了蔣的態度 以至於為何後來尼克森 與中共建交 排除國際情勢 其實真的要追溯 台美關係在甘的時期就已出現極大的裂痕了

這時 在中英會談上的英國首相麥米倫也提出了一套新辦法 就是先讓中共入聯合國 同時把台灣於置聯合國的信託保障之下蔣在世時由聯合國統治台灣 蔣死後 才由住民投票 決定獨立 或是聯合國管理 或與中共合併

甘認為英國的主張才是辦法 也從這裡顯示 甘不滿的是蔣 而非台灣 但因為戰後就一直支持國府 以及中共的強硬 一時間無法轉變政策 甘於是決定嚇嚇蔣 在英美會談後的記者會上說

美國明確的表示將繼續與台灣的國民與政府進行公務來往

甘不以中華民國 而已台灣來稱呼國府 給予蔣相當大打擊 同時也給中共警戒到美正在進行兩個中國政策
想想看 英國的辦法要是實行的話 首先蔣會失去他所有的權利 蔣去世後 他的後代子孫也不能治理台灣
這樣 蔣會肯嗎 當然不肯 這時 國府的立場倒是變成與中共一致 反對兩個中國政策

1961年5月15日 甘派副總統詹森來台與蔣會談 除了表明對台政策不便之外 並希望蒙古人民共和國( 蔣是不承認外蒙獨立 認為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申請加入聯合國時 不要行使否決權 因為美國以支持外蒙入聯合國為交換條件 取得蘇聯支持毛利塔尼亞(非洲國家)加入聯合國 但蔣又拒絕 台美關係再度出現裂痕

另一方面 中蘇關係已到了決裂狀態 反而美蘇關係逐漸好轉 雖然仍是恐怖均衡 但也逐漸走上具有協調一面的外交關係 少了後顧之憂 甘開始全力處理中台問題

1961年6月 在美日會談上 美國提出繼承國家論 即中國已分裂為兩個政權 所以聯合國應給雙方都有議席 這
理論也以經過 聯合國加盟資格審查委員會的同意 並在聯合國大會上獲得多數 同意 (由於沒經過安理會 所以蔣不能行使否決權) 這套理論事件建構在兩個中國而產生的辦法 但雙方都認為自己是唯一正統的中國
所以即遭中共 國府強力反對 台美關係再度急速惡化 甘為了實現蒙古加入聯合國(否則蘇便會阻止毛利塔尼亞加盟 結果將會導致非洲24國傾向中共而反對蔣政權代表中國) 寫了親函(autograph letter)給蔣 內容大概有兩點

1 希望國府在聯合國安理會 對於蒙古加入聯合國不要行使否決權
2 希望國府銷減軍費與兵力

蔣一看 大發雷霆 不但拒絕美的提議 並恐嚇 若蒙古加盟 國府立即退出聯合國 爾後又派陳誠赴美項甘表示反對 終於逼使甘共同發出反對中國加盟聯合國的公報

無可諱言 蔣是美國扶植的 蔣的存在完全依靠美國 這點蔣自己很清楚 也怕美國不在支持他 便在大會要召開的前夕(10月25日) 命令聯合國大使放棄否決權 對蒙古一案棄權

1961年12月1日 阿爾巴尼亞提出中國代表權問題 史蒂文生激烈反對中共的加盟 美為阻止中共加入聯合國
頻頻奔走遊說 在指定中國代表權問題為重要事項決議案上 以贊成61 反對34 棄權7 美主張的決議通過 我國在聯合國仍繼續茍言殘喘

1962年2月 蔣趁毛的大耀進政策失敗大陸社會動盪不安之際 加上中蘇對立 頻頻動作 召集後備軍人 增設機關 準備反攻大陸

甘見到蔣藐視現實 仍坐著反攻大陸的春秋大夢 乃在同年3月1日 調換親蔣的所有駐華大使館人員 並由國務院發表1943年以來的關於中國的外交文書 共有901業之多 打破蔣再過去虛構的事實
(例如 蔣敗退大陸是因為美援助不夠之類的) 甘也透過華沙的中美大使會談 表示美不會幫助蔣反攻大陸 但中共也不能侵犯台灣 因此 甘與蔣之間 已到了接近決裂的邊緣

同年1962年7月5日 新任駐華大使卡克(alan g. kirk) 把甘的親函交給蔣 內容即重新表明對台政策不變外
也清楚說明美不支持蔣反攻大陸 也不希望國府不要在挑釁中共

到了1963年9月3日 蔣經國受國務院邀請而赴美 與甘會談後 美蔣關係也沒獲得改善

因此當同年11月22日 甘在德州達拉斯被暗殺後 蔣算是鬆了一口氣 而在舉行葬禮儀式上 全球95個國家均由元首 首相或外相參加 只有中華民國祇派駐美大使出席而已


下一篇將談一談詹森總統與越戰和美台關係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5-8 04:48 , Processed in 0.02934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