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省思】 公主

[複製連結] 檢視: 3673|回覆: 7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中國古代,除了「母儀天下」的后妃,最為人所羨慕的女人恐怕就是公主了。嗯,不對,其實公主更值得大家羨慕。至少皇帝是她的爹爹、兄弟,捨得對大小老婆下刀子的皇帝一抓一大把,但是向女兒姐妹下手的皇帝倒還真是不多。至少,公主們不用跟三千佳麗爭一個男人

公主們只要滿意包辦婚姻(那年頭,有幾個女人不是包辦婚姻?)、不摻和政事、不趕上兵荒馬亂國破家亡的倒霉年頭,日子過得實在是很不錯的。絕大多數公主都是這樣平平安安地過了一輩子,因此史書上也就沒什麼她們的記載。

但是兄弟姐妹們,世事無絕對呀。

一、化竹的公主
在中國的歷史傳說中,只有兩個女子,有化竹的遭遇。她們就是堯帝伊放勳的一對女兒:伊娥皇伊女英。她們有一個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華。

當然,在她們生活的公元前兩千二百多年時,還沒有「公主」這個稱呼。

公主的稱呼,似乎直到秦時才正式得到官方認可。在此之間,周天子的女兒,也只是被稱作「王姬」而已。但是作為天子的愛女,王姬們有一項特殊的待遇,她們的婚禮,要由「公侯主持」。「公主」便是這一項禮儀的簡稱。《公羊傳》寫道:「天子嫁女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戰國以後,「公主」的稱謂開始被公認。當時,周室式微,諸侯的女兒也用這種禮儀及稱謂,則被視為一種譖越,不能算是正式的官式稱呼。

到秦漢時,「公主」的稱號系統逐漸形成並成熟。漢朝時最後定制:皇族女性所得的封號,以字數多少來定高低:「公主」是指皇帝的女兒,「長公主」則是皇帝的姐妹、皇帝的姑媽們當然就被稱為「大長公主」。

王莽篡漢,建立新朝,為了表示與漢家不同,他把「公主」的稱呼改為「室主」,但是這個「室主」到底應做何解,至今沒誰能弄得徹底明白。

宋朝的時候,曾經恢復周朝的古制,把「公主」改稱為「王姬」、「帝姬」。等到宋高宗建立南宋時,他恢復了「公主」的舊稱。

最複雜的公主職稱恐怕數清朝,同是皇帝的女兒,因為生她的媽地位有高低,所以同為帝女,稱呼便有了不同:皇后的女兒是「固倫公主」,等於親王;妃嬪的女兒稱「和碩公主」,等於郡王。

還有元代,皇帝的女兒、各親王郡王的女兒、只要跟皇族搭上了界的,都統統稱為「公主」可也,公主遂氾濫成災。最離譜的是金國,雖然學著樣子將皇帝女兒封為公主,可是卻出了個皇帝海陵,將小老婆都賜予「公主」封號。這更是大丟「公主」尊號的面子。

不過,不管怎麼說,娥皇女英姐妹,從身份的真實意義上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公主。但是,為什麼兩位尊貴的公主卻會同時嫁給同一個男人呢?

那是因為,當時還在氏族社會時期。當時有一種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種選擇權,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決定是否要將妻子家中無夫或待嫁的姐妹們,也一起娶回去。這種制度,在周朝時正式成為一種貴族特有的禮制,寫入禮法中,被稱為「媵制」。《禮儀婚禮》中明確地寫著:「嫁女必以侄娣從,謂之媵」。充當「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親姐妹或堂表姐妹們。「媵」的身份,比妾自然要高得多,但是也低於丈夫的正式妻子,從屬於正妻。

後人據此推測,堯帝嫁女時,就使用了這種媵制。一般認為,正式出嫁的應該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則是姐姐的媵。妻也好,媵也罷,總之,伊娥皇伊女英有了一個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華。

舜帝姚重華,應該是愛上了這對姐妹的,因為與伊部族的聯姻,是舜父不同意的事情。而舜在這種情形下,採用了「不告而娶」的辦法,這應該是他愛戀的一種表達方式。當聯姻的好日子來到的時候,舜帶著人馬和禮物,在媯水邊迎娶了這一對姐妹花。

舜的部落是黃帝第九世後裔,當時他和堯帝伊放勳的勢力範圍都在如今的山西境內。
傳說中,舜帝「目重瞳子(每個眼眶裡都有兩個黑眼珠),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是個壯碩墩實、長得有些奇異的黑漢子。雖然外表算不上英俊,但是身體倍棒,會種莊稼會捕魚打獵,還會製作陶器,更有高雅的業餘愛好,會彈琴(想來勞作之餘,丈夫彈琴,妻子歌舞,感情與日俱增)。在那個物質條件簡陋的時代,舜算得上是超級的好男人了,更何況他還是部族將來的首領。所以三人婚後的生活還是很幸福的。

然而舜私娶伊氏姐妹的事情,到了老父瞽叟那裡卻過不了關。傳說瞽叟聯合後妻之子姚象,決心剷除這個迕逆的長子。——關鍵原因可能是因為與兒媳的部落有仇,而且長子一家勤勞致富,牛羊成群、糧食陶器數不勝數,老兒早已眼熱,姚象更是對兩位身份不凡的漂亮嫂嫂垂涎欲滴。於是瞽叟和姚象對姚重華屢屢加害,卻又屢屢被他逃脫。據說在這場兄弟鬩牆父子離心的事件中,舜得到了娥皇女英的多次幫助。可見夫妻間已同心協力、共同進退了。

關於娥皇女英的身世,有些傳說中說娥皇生母早逝,女英是繼母的孩子。其實當時正是父系氏族,伊放勳自然有一大群的女人,彼此間的地位完全視乎伊放勳的寵愛程度而定。娥皇女英姐妹的母親都不受寵,所以嚴格來講,她們都是庶出的。

太史公司馬遷在《五帝本記》裡說道:當年堯帝聽說了舜的聲名,於是嫁女與他,並且考察了若干年,覺得舜確實堪當重任,便把自己的王位也授予了這位乘龍快婿,是為「禪讓」。這千古德政讓太史公十分感慨,很是發了一通議論,感歎古時的世界大同是多麼美好。

《竹書紀年》卻講述了另一番景象。堯帝伊放勳最寵愛的是一位名叫女黃的妻子,她為伊放勳生下了兒子丹朱。由於堯的偏愛,丹朱在十個兒子中地位最高,成為堯內定的繼承人。當堯自覺年老力衰的時候,他果然將皇位傳給了丹朱。


然而庶出的兄弟姐妹們從小就看著各自的母親受到父親的冷落,心中忿忿不平。更何況丹朱一向恃寵,不把手足之情看在眼裡,稟性凶頑。所以大家都不願意讓丹朱做這個皇帝。於是一場政變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姚重華夫妻三人和伊氏庶子九人取得了勝利,將堯和丹朱都囚禁起來——堯應該也沒什麼好抱怨的,當初他就是用同樣的方法從大哥摯手裡奪得了首領位置。接下來,九個小舅子和姚重華之間,又為誰最後繼位展開了殊死搏鬥。三年後,姚重華最後勝出。在這整個過程中,娥皇女英始終堅定地站在丈夫的一邊

姚重華成為「舜帝」。但是更多的人都願意把堯奪兄位、舜奪丈人位的事情說成是「禪讓」制。所以在廣大民眾眼裡,堯帝與舜帝都是中國上古史中,具有美德與智慧的統治者,被後世的人們視為典範。

托了父親與丈夫的名聲,娥皇女英也成為中國古代女子最早的表率。——假如《竹書紀年》說的才是事實真相的話,這個表率就很成問題了:衛道士們豈不是明著教女人不用履行為人女兒的職責,只要對老公好就夠了?

在平平常常相夫教子幾十年後,娥皇女英跟隨著丈夫,一起踏上了「南巡」的路途。
(又一個「禪讓制」的傳說,說是舜傳位於禹,然後避位南巡。其實《竹書紀年》所紀,卻是禹帝姒文命造反,奪了皇位,還把舜帝姚重華夫妻流放了。——這個應該比「禪讓」更靠得住:舜殺了禹的父親,怎麼會把禹選為繼承人?應該是禹為報殺父之仇,與舜的部落來了一場戰鬥,最後報仇且奪權嘍。)

三年後,舜死於蒼梧,歸葬湖南九嶷山。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女英姐妹,面對奔流的湘江,痛哭失聲。
流水遠逝,正像她們的丈夫一去不返,不能復生。蘆蒿無邊,江霧蒼茫,臨風憑弔,更添哀傷。
無力北返、傷痛難禁,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後,投湘江自盡了。
同情這對姐妹的人們,從此將她們視作專司蠟月的花神水仙。還說,她們的眼淚滴在湘江邊的竹子上,淚痕不褪,點點成斑。

傳說天帝因為姐妹的癡情而憐憫他們,依生前身份的不同,舜帝被封為湘水之神,號曰「湘君」,娥皇女英則為湘水女神,號曰「湘夫人」。湘江邊沾著這對姐妹思夫淚痕的斑竹,因此被稱為「湘妃竹」。

一千多年後,屈原作《離騷〈九歌〉》,做為祭祀湘君和湘夫人時的樂辭。除了這篇詩歌,她們在歷史上,沒有留下更多的事跡。從屈大夫往後,只有騷人墨客,在詩詞歌歌賦裡不斷哀悼追思她們的身影;只有點點斑竹,至今隨風搖曳。


二、齊國一對姐妹花

「豈其娶妻,必齊之姜?」
這句詩歌,從側面反映了周朝時諸侯聯姻的一個有趣情形:齊國姜氏以出美女著稱,當時的上流社會男子,都以迎娶齊國姜家女子為人生樂事。(齊國姜家先祖姜子牙先生,似乎形貌有些古怪,怎麼後代女娃們卻生得那麼嬌艷?)

最出名的姜家女兒名莊姜,詩歌讚頌她的絕世姿容道:「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莊姜既美,而且操行也很好,令男人心馳神往,可是繼她之後的姜家女兒卻似乎在操行方面每況愈下,還因此惹出了天大的禍事。

公元前七世紀初,齊魯大地上,有一對超凡脫俗的姐妹花,她們是齊國國君齊僖公的女兒。她們在歷史上都沒有留下真正的名字。當然,她們姓姜,姐姐嫁給了衛宣公,被稱為宣姜,妹妹被稱為文姜,嫁給了魯恆公。

照道理說,嫁得門當戶對呀,可是這對姐妹的人生悲劇,就是跟她們的婚姻同時開始的。而她們的婚姻悲劇,又影響著公元前七世紀初的東周歷史。

公元前718年,年方十五歲的宣姜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夏天,衛國派來了使者,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衛太子姬伋的身上也流著姜家的血液。他的母親名夷姜,曾經是衛宣公之父莊公的妃子,可是衛宣公卻與這位庶母私通,生下了這個兒子,偷養在宮外。當宣公終於繼位為王的時候,他便正式將夷姜納入自己的後宮,並立夷姜與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姬伋這年不過十六七歲,和公主的美貌聞名於世一樣,太子的俊美儒雅,也是諸國間有名的。雖然身世方面有些小小問題,但是並不妨礙他的未來國君身份。齊僖公當然立刻就答應了這樁十全十美的婚事。

嘿嘿,可惜衛國人材輩出啊,為太子求婚的使臣就是其中的表表者。回到國內,這個傢伙就立即向國君衛宣公稟報:公主簡直比花兒還誘人,主公啊,這樣的絕色美女,你老人家不如自己摘了吧。當然,臣子我如此忠心,你可不要忘記嘍。(小儲君要想當國王,還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呢,當不當得上也未見得,還是現成的國王馬屁要拍好嘍。)

老色鬼姬晉想當年無權無勢時,就敢在父王的眼皮子底下勾引庶母,德行之劣和色膽之大可想而知,如今一朝權在手,更是沒了忌憚。立即就對沒過門的兒媳婦口水直流,君臣兩個一番密商,把騙親的計劃整得妥妥貼貼。
期待迎娶心上人的太子被派出使宋國,老頭兒趕緊在淇水河邊修了一座行宮,名為「新台」。小公主蓋著蓋頭,糊里糊塗地和老東西行了婚禮。直到進入洞房,宣姜才發現,當初來相親的俏郎君變成了一個鬍子花白的老頭兒。
《詩經新台》,將這齣亂倫悲劇如實地記載了下來。
「新台有砒,河水淋渺:燕婉之求,「遵滌」不鮮!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滌、戚施”都是用以形容宣公老醜狠惡的形貌,宣姜本是滿懷才貌佳偶的願望來到衛國的,卻沒有料到最後自己的歸宿卻是這樣個老醜無德的傢伙。在別人的地盤上,她能怎麼辦呢?就這樣,公主成了意中人的後媽。



對於齊僖公來說,當然消息是讓他憤怒了一陣子的。不過他畢竟是條政治老狐狸,女兒提前嫁給了國王,對自己的好處那更是大大地,所以他也就笑納了這個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女婿。但是,可憐的公主和太子呢?老色鬼在自己的後宮裡,挑了幾個女人,送去給兒子,將其中的一個指定為太子妃。太子失去了一見鍾情的意中人,娶進門的是老爹姬晉的侍妾。你如果是一個男人,你會怎樣?根據史書上記載,從此以後,姬伋經常發呆,木訥無語。然而姬伋是個老實人,對父親更是從小就敬若神明。他沒有表示任何不滿,默默地接受了這項屈辱的安排。

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她即使被強暴,都會懷孕生子。宣姜很快就生下了兩個兒子:姬壽與姬朔。
真正的悲劇,就要在從前的情人間發生了。女人可以不愛男人,卻不可以不愛兒女。而這兩個血肉相連的兒子,更是宣姜全部的寄托和希望。
十五年過去了,宣姜的兒子都長大了。老色鬼也是真的老了。

看著衰老的衛宣公,宣姜無時無刻不在為老頭死後,自己和孩子們的前途擔憂。慢慢的,她心中對那個少年身影溫柔的記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恐懼。

宣姜的長子姬壽,是一個清秀善良的少年,可是他的弟弟姬朔,卻不是一個什麼好貨色。終於有一天,姬朔向母親告密,說大哥從來就沒有忘記過奪妻之恨,甚至還發誓在繼位之後,要將他母子剷除乾淨。
沒有哪個母親不相信兒子的。宣姜大驚失色,帶著姬朔去找老頭丈夫,希望能夠救得兒子一命。老頭根本不覺得,這件事的禍根在自己身上,他把姬伋的生母喊來,痛罵她教子無方。姬伋的母親夷姜,就在這天夜裡自縊了。接下來,老色鬼要斬草除根了。

宣姜沒料到事情會發展到這一步。她根本不願意有誰死去,更不願意死去的是姬伋。然而,宣姜的哀求已經起不了作用了,姬朔告的這一狀,對老色鬼的影響更大:他已經老了,害怕自己會死在正值盛年的長子手裡。衛宣公派姬伋出使齊國,並讓太子使用一面特別的旌旗:「四馬白旌尾」。以此為標誌,派殺手在路上準備暗殺。宣姜得知了這個消息,連忙讓自己的兒子姬壽去給大哥送信。可是姬伋怎麼也不相信自己的親爹,能對自己痛下殺手,堅持要出發。姬壽決心為弟弟贖罪,在送行宴上,他將姬伋灌醉,自己代替他出發了。殺手不分青紅皂白,將姬壽殺死。姬伋醒來,終於明白事實真相,連忙去追趕弟弟。
他趕到的時候,姬壽已經倒在血泊裡。姬伋痛罵殺手,歎道:「誤矣!」醒過神來的殺手一不作二不休,把他也亂刀砍死。
宣姜聞聽消息,頓時昏死過去。
《詩經二子乘舟》記載著宣姜對姬伋和姬壽的思念。

死而復甦的宣姜,從此也像當年的姬伋一樣,面無表情,木訥無語。在整個事件中,唯一的勝利者就是姬朔。這小子躲在暗處,狂笑不已:「殺手們真是了不起啊,一下子剷除了我兩個對手!」老色鬼不久一命嗚呼。姬朔繼位,是為衛惠公。衛國的貴族們不能接受這個壞蛋當王,發動了政變,姬朔被趕到了姥姥家。臨走的時候,他壓根就忘了他的母親。宣姜落在了衛國左公子的手裡。她請求左公子殺了她。但是衛國的貴族們並不想得罪齊國,饒了她。

齊國此時的國君是宣姜的哥哥襄公。齊襄公想出了一個妙不可言的好辦法:讓死去的衛太子姬伋的同母弟弟——公子碩,迎娶宣姜,以完哥哥的心願。既安慰亡靈,又鞏固兩國交好。衛國貴族都覺得這真是一個好主意。於是,被灌醉的公子碩和宣姜,被關進了新房。


雖然名為公主,實際上只不過國家間的聯繫工具,宣姜在茫然中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後來她又生了三男二女:齊子、戴公申、文公毀、宋桓公夫人、許穆公夫人。宣姜死於何年,沒有記載。一朵鮮花,凋謝在東周大地上。


(轉自大中華歷史)

待續... 還有別的公主的故事唷
 
36雨瑤琴巧韻─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公主

三、齊文姜

說句實話,文姜當年實在是不應該出嫁的。
文姜是宣姜的妹妹。她的美貌,比姐姐毫不遜色,而她的婚姻生活,在當時引起的轟動效應,比姐姐還有過之。當時的齊國,已是春秋強國之一。而強大的齊國,又有兩個貌若天仙的王女,既貴且妍,自然是諸國求婚的好對象。宣姜許嫁衛國世子,文姜則許嫁鄭國世子姬忽。
但鄭國世子因為「齊大非偶」的流言,而單方面解除了婚約。

文姜從小就自負美貌,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被男人拋棄。不免傷情悲春。在這種心境之下,不知是一個怎樣的情形,她居然轉而和自己的親哥哥姜諸兒之間,發生了男女私情。紙總是包不住火,這樁風流事很快就傳到了父親齊僖公的耳朵裡。這消息令齊僖公面無人色,只得匆匆為兒女另覓婚姻,將他們拆開。


正在此時,魯桓公派人前來求親。這個正中齊僖公的下懷,立即滿口應允,為了防嫌,還一反兄弟送嫁的慣例,決定親自將女兒送往魯國成親。

然而深陷畸情的男女,豈是老父一雙眼睛能看得過來的?就在出嫁的前夕,姜諸兒與文姜雖然無法見面,卻依舊以詩傳情。姜諸兒寫道:「桃樹有華,燦燦其霞,當戶不折,飄而為直,吁嗟復吁嗟!」
齊姜比諸兒還要直接,答曰:「桃樹有英,燁燁其靈,今茲不折,證無來者?叮嚀兮復叮嚀!」不過,叮嚀是一回事,現實又是一回事,良辰吉日已到,文姜被如期送往魯國,成為魯桓公的夫人了。目送心愛的妹妹遠嫁他鄉,姜諸兒戀戀不捨。


民間流傳的《詩經南山》譏諷這樁既不善始,又不善終的婚姻,以及缺乏理智的姜諸兒兄妹: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蕩,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藝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南山高巍啊,雄狐在那裡徘徊。去往魯國的道路是如此平坦,齊王的女兒從這裡出嫁。既然她已經嫁了,你為什麼還想要她回來?
葛麻鞋成對,帽帶成雙,去往魯國的道路如此平坦,齊王女順著這條路前往魯國。已經是出發去了,你為什麼又要跟著不放?

麻該怎麼種?在田地裡橫直成行。娶妻怎麼做?必須要稟告父母。既然已經稟明瞭父母,好事怎麼會變得如此糟糕?柴該怎麼劈?沒有斧頭是不行的。娶妻怎麼做?沒有媒人是不行的。可是既然已經依著規矩成了婚,怎麼會壞到這種地步?」


作為父親,齊僖公對兩個不給自己長臉爭氣的女兒又羞又惱。在終於將文姜嫁出之後,他拒絕宣姜與文姜的歸省,即不讓她們回娘家。這個決定,用在文姜身上倒還有些道理,但是用在宣姜身上,就是太不公平了(白天還是萬千寵愛的公主,晚上就被無恥老頭強暴,無辜的少女眼淚還沒抹去,卻成了家族的羞恥)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當爹的怕女兒回了娘家就拒絕回衛國,給自己惹來麻煩。

無法歸省,就不可能與姜諸兒再繼前緣。齊文姜只得安心做她的國君夫人。她為魯桓公生下了兩個兒子:姬同與姬季友。生育有功,美貌非凡,娘家又實力超群,文姜在丈夫魯桓公面前,真是地位穩固,沒有辦不到的事。

魯桓公十四年,礙事的齊僖公終於一命歸西,姜諸兒當上了齊國的國君襄公。文姜理所當然地隨著浩大的儀仗,前往闊別十八年的故鄉齊國賀喜。一直對文姜念念不忘的齊襄公聽說妹妹夫婦返國,心花怒放,給予最高規格的待遇:親自到邊境迎接魯桓公及夫人齊文姜。

十八年未見,姜諸兒已為國君,舉手投足間滿是男人的威嚴英武,而齊文姜則已是風情萬種的成熟美婦。如此的兄妹重逢,兩人都是心蕩神搖。一番眉目傳情之後,心領神會的齊襄公借口後宮的妃嬪們想與小姑見面,將文姜迎進了自己的後宮。此時的齊宮,早已沒有了妨礙好事的齊僖公,襄公的妃妾們也不敢逆君王的心意。終於得償夙願的諸兒文姜,逐在王宮裡雙宿雙飛,抵死纏綿了。

魯桓公獨個兒被丟在驛館裡,孤枕冷衾,想著從前老丈人隱晦的提醒,耳邊又不時傳來風言風語,心情惡劣,飽受煎熬。當心滿意足的文姜再次出現的時候,早已按捺不住心頭怒火的魯桓公迎面一個耳光摑去,痛斥姜氏兄妹亂倫的禽獸行徑,下令立即啟程返國,回去再跟文姜算帳。文姜大驚,將魯桓公聲言報復的說話通過侍叢傳給姦夫兼兄長的齊襄公,要求他維護自己的平安。

齊襄公團團亂轉之後,頓起殺機。下令在臨淄的牛山設下筵席,藉口請妹夫飲宴出遊,將魯桓公哄了出來。人在他鄉,魯桓公無奈,強忍著怒火出了門。在這場宴席上,魯桓公被齊國的臣子們灌得酩酊大醉。
回去的路上,與桓公同車的公子彭生奉襄公之命下了手。桓公被弒於車內。可歎桓公,本是年青有為的一國之君,現在不但被妻子背叛,還被姦夫殺害。得知消息的魯國留守大臣,悲痛無比,在扶立世子姬同繼位為莊公之後,便前往齊國迎回桓公的靈柩,並要求追查國君猝死的原因,要求齊國給一個交代。

追查的結果當然是明擺著的:剛剛還在邀功請賞的彭生,轉眼就成了齊襄公的刀下鬼替罪羊。彭生被主君出賣,不禁怒火中燒。既是將死之人了,當然沒有什麼顧忌,在大殿上當眾喊冤,痛罵齊襄公與文姜亂倫,以至弒夫,現在又嫁禍他人。齊襄公捂著耳朵,連連揮手,武士便將彭生推搡了出去。臨刑之時,彭生發下誓言,死後定為厲鬼,向齊襄公追魂索命。

姜氏兄妹料理完魯桓公的喪事,將這件事勉強支撐過去,便迫不及待地開始享受起二人世界來。
《詩經載驅》曰:「載驅薄薄,蕈弗朱鞹,魯道有蕩,齊子發夕。四驪濟濟,垂轡彌彌,魯道有蕩,齊子其弟。文水滔滔,行人儷儷,魯道有蕩,齊子遨遊。」

「四匹駿馬拉著輕車,外飾豪華鋪陳柔軟,文姜與兄長襄公共乘一車,那前往魯國的平坦道路他們看不到,過路人的眼光他們也看不到,只顧在車中尋歡作樂,乘著車四處遊玩。」

文姜的兒子魯莊公吃不消各方非議,派遣臣子到齊國來,接母親回魯國去為父親守寡。文姜拗不過公理,只得戀戀不捨地登上馬車。當轆轆的車輪行駛到齊魯之間的禚地時,文姜停住了腳步,不願再向前行,對魯國的大臣說:「此地不齊不魯,正是我的家呀。」魯莊公身為人子,只得默許了她的選擇,在祝邱建了一座宮殿,讓母親住在那裡。

姜諸兒聽說妹妹長住禚地,心領神會,也在附近的阜蓋了一座宮室,作為自己出獵的行宮。此後,姜諸兒頻頻「行獵」,目的地當然都是禚地了。魯莊公二年冬,文姜與諸兒相會;莊公四年春,文姜再次與諸兒共宴;莊公五年夏,越發光明正大起來,文姜逕自前往齊國駐軍之地與諸兒相會。在莊公七年,一年之內就會了兩次……所有這些會面,《左傳》毫不客氣地明說:「奸也」。這對漏網之魚,憑著特殊的身份,逍遙法外,快活無比。

姜諸兒此時後宮空虛,有名份的女人不過側室連妃一人。和妹妹的風流韻事也惹來諸多非議。於是他決定向周王室請婚,求娶周莊王的妹妹。按照禮制,「王姬」的婚禮是要由同姓公侯來主持的。於是這樁任務落在了同樣姓姬的魯莊公頭上。魯莊公的身份在婚禮上實在是很困窘的:姜諸兒是他的舅父,也是他的殺父仇人,更是他母親的姦夫。這位主婚人就在這種難堪的場面中,為齊襄公主持了這場婚禮。更是成為諸侯之間的笑料。

然而政治一向與情理沒有什麼關係。不久後,齊襄公邀魯伐衛,也就是兩舅甥相約,到妹妹兼姨媽宣姜出嫁的國家去打了一架。為了贏得魯莊公的認可,齊襄公將戰後所獲的戰利品,全部送給了這位「假子」。
珠光寶氣眩了莊公之目,年方弱冠的魯莊公頓時對這位舅父大生好感,殺父之仇全拋到了腦後。

不久,王姬為齊襄公生下了一個女兒。文姜按捺住滿腹醋意,不顧年齡懸殊,將尚在襁褓中的外甥女許配給了自己已經十九歲的兒子魯莊公。還說,為了親近母親的家族,就是等這嬰兒二十年又有何妨。魯莊公早已被母親降服,齊襄公更不敢違抗妹妹的意志。姻緣就此締定。

齊襄公的正妻王姬得知丈夫與小姑之間的亂倫關係,大受刺激,更難堪於寂寞孤獨,不久死去。襄公也不再復立正妻。此事再次成為諸國間的話柄。

五年又過去了。齊國發生了內亂,大夫連稱及管至父勾結,更以立正夫人的承諾,與齊襄公側妃連妃內外勾通,將出遊歸來的齊襄公殺死。還有一種傳說,說齊襄公在那日出遊歸來的途中,看見當年被他殺之替罪的公子彭生化成一隻野豬,立在出巡的車前,說齊襄公死期已到,他前來索命。齊襄公驚嚇生疾,叛軍當夜輕而易舉就取了他的性命。

齊襄公一命嗚呼,文姜卻也不能再離開禚地。雖然無國可回,但是她仍然遙控著魯國的國事。丈夫情夫都沒有了,文姜專心幫助兒子魯莊公料理家務,處理政事。這時人們才發現,她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蕩婦淫娃,在處理政務方面,她有著敏銳的直覺與左右逢源的手段。在政治軍事方面都有著非同尋常的天賦。不久她就掌握了魯國的政治權柄,並將從前的潺弱魯國建設成經濟軍事雙方面的富強國家,在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中,屢屢得勝。

魯莊公二十一年,文姜去世了。第二年,魯莊公大赦天下,為母親舉行了盛大的葬禮。文姜雖然去世了,她對齊魯兩國的影響仍在,當齊襄公的女兒終於成年以後,魯莊公於二十四年時,將母親為自己定下的妻子迎娶了回來,使齊魯兩國再次緊緊相聯。齊文姜在美色與聰慧雙方面的成就,令諸侯不得不刮目相看。

因此,鄭國的臣民,都認為自己的世子姬忽當年無故與文姜退婚,乃是愚蠢之舉。並在《詩經》中毫不掩飾地讚美文姜的美貌與才華,認為若非當初婚約被毀的話,她本應是內助賢德的美女,為此感歎備至。

(當然嘍,《鄭風》與《衛風》就此被後世的衛道士們譏刺為「淫詩」。不過他們似乎忘了,他們自己還宣稱《詩經》是經過他們的宗師孔丘先生篩選的哩,照此說來,孔夫子對這兩章「淫風」居然會手下留情,也真是奇事啊!)

但是,文姜雖然聰明,卻永遠沒有料到,她為兒子選定的妻子:自己的外甥女,卻做出了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事情,使她的子孫,也落得了像她丈夫那樣的下場。哀姜風情萬種,非常誘人。早在完婚之前,莊公就曾經到齊國去過好幾次看望她,抵抗不住小表妹的誘惑力,與她有了「試婚」的關係。等到娶回了家,更是寵愛不已。容易得來的寵愛,就容易被輕視。哀姜對表哥丈夫的百般溺愛感到厭倦,想找刺激,反而與兩個小叔子公子慶父、公子牙私通起來。後來,魯莊公去世了,哀姜沒有為丈夫生下兒女,另一位妾室孟任為莊公生了一個兒子般,而作為媵妾陪嫁的哀姜妹妹叔姜則生了一個兒子啟。

哀姜戀姦情熱,一心想要讓自己心愛的公子慶父執掌大權,於是同謀殺害了般,立公子啟為王,是為閔公。閔公還未成年,對嫡母無能為力。於是慶父與哀姜越發地公然明鋪暗蓋起來。不過,怎麼說,背後掌控也沒有公開稱王來得痛快。於是,哀姜再次與慶父同謀,又把庶子啟給殺了,準備正式立慶父為魯王。

魯國上下,對這位姜太后和王叔慶父的行徑感到無比憤怒,想要除掉這對狗男女。得到消息的哀姜和慶父手足無措,連忙分頭逃跑。慶父逃往莒地,哀姜則逃往邾,都希望齊國能為自己撐腰。這時的齊國君是齊桓公,哀姜的叔父。他與哀姜沒有什麼情誼,更恨她丟了姜家的臉面,不但不幫她的忙,反而從邾地將她要回。知道魯國人是不好對哀姜下手的,所以齊桓公為之代勞,立馬將她殺掉,將屍體送回魯國。魯國得知消息,頓時心雄膽壯,接著就把慶父也給殺掉了。齊桓公殺了侄女,作主冊立了魯莊公的另一個庶子申為國君,是為魯僖公。哀姜雖然作惡多端,畢竟還是強大的齊國姜家女,所以魯國最後仍然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如果當真在天有靈,不知道文姜目睹這一系列變故,當做何感想?



同樣來源
繼續期待
下回分解
情人殺手——夏姬的故事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公主

四、情人殺手——夏姬

很多人都在質疑公主們的美貌。當然,《詩經碩人》中描繪的齊國公主莊姜,完全可以免去這種疑問。公主是美女,這種比率應該是極高的。至於她們生長的非正常環境,是否會影響她們的光采?我認為不會,因為她們從小就在那種環境裡生活,她們認為那就是正常的生活了。而她們的母親,幾乎都是大範圍選美中的佼佼者,因此,公主們即使不是美得國色天香,至少也是「好看」的女子。當然,性格脾氣操行,我不擔保。這裡要講的一位公主,就是美得出類撥萃,操行卻讓人無話可說的一位。

春秋時期,公元前七世紀,即約在前640年前後,在鄭穆公的後宮裡,一個女嬰出生了。這個女嬰,史書上沒有記載下她正式的姓名,只留下了一個稱呼。當時的女子,稱呼既有從父的,也有從夫。她被稱為夏姬。就是因為成年後,她嫁的丈夫姓夏。


夏姬無疑是一個美得無可比擬的女子。只可惜那個年代沒有攝影技術,我們看不到她的姿容儀態。如果換在現代社會,她應該可以當之無愧地成為「大眾情人」,而且老少通殺。哎,真是通殺啊,因為凡是跟她有過關係的男子,幾乎都沒有好下場,不是死於非命,就是禍及家族,甚至亡國。早死還算是命最好的。這位性感尤物,因此被衛道人士認為是「不祥之人」。我們則可以用現代的辭彙,稱她為「情人殺手」。

夏姬可能並不是鄭穆公寵妃所生的女兒,因為美艷不可方物的她長大以後,居然只是被許配給小小陳國的一位大夫御叔為妻而已。當然其中還有另一種原因:她犯了跟齊文姜一樣的毛病,跟自己的親哥公子蠻勾搭上了,結果公子蠻沒兩年就死啦。

但是,初婚的丈夫身份不高,並不影響美貌的震撼力。獨生子長到十來歲的時候,御叔病死了。成為寡婦的夏姬居住在一個叫株林的地方。陳靈公剛剛即位,便打起了這位成熟美艷寡婦的主意。還讓她的兒子夏徵舒繼承了父親的大夫職位。打夏姬主意的男人當然不止陳靈公一人,成為入幕之賓的,也不止他一個。
與陳靈公一樣,被夏姬選中的男人還有兩位,都是朝中的貴族大臣,一個叫公孫寧,一個叫儀行父。而且據說陳靈公就是公孫寧推薦給夏姬的,這項舉薦的目的就是要分夏姬用在儀行父身上的心思,因此很是令儀行父惱火。
  

俺們這些外人兼後人,是怎麼也想不出夏姬是如何居中調停的,總之到了最後,這三個男人居然能夠和平共處,每當夏徵舒外出,他們就跑去跟夏姬幽會。夏姬倒也一碗水端平,連自己的內衣,都一人送了一件——靈公得到的是汗衫,儀行父是碧羅襦,孔寧是錦襠。君臣三人,穿著情婦送的內衣去上朝。
但是,他們議的不是政,而是共同的情人夏姬。這三個男人,居然不顧滿朝文武的側目,公開討論夏姬的風情萬種,並興高采烈地讚不絕口。

大臣洩治是朝中的正人君子,終於聽不下去了,當場制止了這番對話,並對陳靈公加以勸諫。陳靈公對敗興的洩治銜恨在心,暗地裡縱容寧、儀行父,讓他們殺害了洩治。朝臣噤若寒蟬。三個姦夫於是沒了忌憚,乾脆公開在夏家擺下酒宴,與夏姬飲酒作樂。三杯下肚,本來就沒多少腦子的三個傢伙,更是滿口胡言。居然當著夏姬的面,說夏徵舒是他們共同的兒子,並議論起他的相貌,到底像誰更多一點?夏徵舒本來就對母親的行為隱怒在心,這時又遭如此羞辱,更是怒火中燒。氣頭上的人是不會想前顧後的。於是,夏徵舒找來家中的武士射手,埋伏在路邊,當三個姦夫找完樂子出門的時候,射手便箭下如雨。陳靈公當場斃命,公孫寧和儀行父作為臣子,當然不會與陳靈公走在一起,於是得以脫逃性命。

這時是公元前599年,正是楚莊王想要稱霸諸國的時候。公孫寧與儀行父逃到楚國,向楚莊王控告夏徵舒的「弒亂」行為。楚莊王聞訊大喜,一喜正好可以攻城掠地、揚名立萬,二喜可以一窺夏姬的美色。於是立即以此為借口,出兵討伐陳國。小小的陳國自然不是強大的楚國對手,更何況陳靈公雖然是無恥之徒,總歸還是國君。夏徵舒弒君是不爭的事實。於是兵敗如山倒,夏徵舒被討逆軍手到擒來,當眾以車裂酷刑處死。
  

楚莊王如願以償地滅了陳國,臨走,還沒忘了夏姬,將她帶回了楚國。
夏姬的美色,令楚莊王神魂顛倒(咦,楚國可是個出美女的地界,已經生育過的夏姬,這時至少應該已是四十多歲的婦人了吧,居然能把見慣美色的楚莊王迷得七顛八倒,那定是不同凡響。)被夏姬迷住的不止是楚莊王,還有朝中重臣將軍子反。兩君臣為了爭奪夏姬,爭鬧不休。

楚國有一位大臣,封為申公,名巫臣。這時他出來勸架了,說:「這個女人可是不祥的人啊,丈夫早死,情夫、兒子又死於非命,更拖累陳國滅亡。世上這麼多美麗的女子,何必娶她呢?還是不要娶她的好。」——「殺御叔,弒靈公,戮夏南,出孔儀,喪陳國。天下多美婦人,何必取是?」楚莊和子反都是很相信這種吉凶說法的,於是不得不悻悻然地打消這個想頭。
  

但是夏姬畢竟是鄭國的公主,總得給她安排個出路。再說,「物無所主,人必爭之」,可是會惹出麻煩來的。剛好,有個老貴族連尹襄老死了妻子,於是楚莊王將夏姬許配給了他。嘿,連尹襄老的飛來艷福還沒享到一年,就在公元前五九七年的一場戰役中被晉軍一箭射中,喪了性命。連尹襄老出戰時,不甘寂寞的夏姬就已經跟後夫成年的兒子黑腰私通上了。現在老兒死了,黑腰就更是跟後媽出雙入對,甚至連老父親的屍體都不去接回。楚國人對夏姬「不祥」、「淫亂」的名聲十分反感,楚莊王雖然十分不情願,但還是不得不在臣子的力勸聲中將她送回鄭國娘家去。

夏姬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大概也過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日子,猜想身為鄭國國君的姐姐,又有如此經歷的她雖然無法再嫁,但應該還是大有與男人勾搭不清的這個可能的。一眨眼,十四年光陰過去了。夏姬相對安寧地在鄭國待了十四年之後,一直對她念念不忘的楚國巫臣趁著一次出使的機會繞道鄭國,說自己是奉楚王之命,向夏姬求婚,前來迎娶她的。鄭國君自然連聲答應。於是,巫臣終於一償夙願,將夏姬拐到了齊國,並很快將家人接了出來,再一起逃到晉國去。
  

楚王和子反這時才明白過來,自己上了巫臣的大當。這小子當年勸架的時候,就沒安著好心。慾火燒心的子反,對巫臣的報復是可怖的。他聯合子重,將巫臣留在楚國的親友一律滅族。而曾經與繼母顛鸞倒鳳的黑腰,也付出了身首異處的代價,成了刀下之鬼。巫臣的報復則是培植吳王國的作戰能力,使之成為楚國的大敵。楚國從此陷入與吳王國無止境的戰役中。

另一種說法是:連尹襄老在娶夏姬之後,死在對晉作戰中。夏姬便公然跟庶子黑腰私通。此事被早已安下心的巫臣打聽明白後,便以此向夏姬要脅,當然也利誘:承諾將襄老的遺體從晉國弄回來安葬;還許諾要娶夏姬為正妻。於是夏姬隨巫臣私奔往齊,再投靠敵對的晉國。並且當真將夏姬娶為妻子。子反與楚王這才發覺上了大當,逐與子重合力,將巫臣留在楚國的家族誅滅盡淨,曾經沉迷於夏姬萬種風情中的黑腰也沒能逃脫。巫臣再行報復。

無論是哪一種說法,夏姬都周旋在諸多男人中間,而且似乎魅力始終不減。圍繞著她,亡國、滅族、身死……一系列的事情週而復始地發生,而男人們始終前赴後繼,無怨無悔。

美麗的容顏,真有傾城傾國的威力。

民間對夏姬奇特的身世,以及她的男人們的遭遇嘖嘖稱奇,於是村野怪談層出不窮,野史中甚至還說,夏姬未嫁時,便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上降下一位「素女」,向她傳授「采陽補陰」之術。所以,夏姬才能青春長駐,姿容不衰,而她的男人們,卻勢必沒有好下場。成為採補的「藥渣」。

這個純屬屁話。且不說「採補」的歪理邪說是否成立,光是考究年代,就足以證明這一點:《素女經》是戰國時期的著作,直到兩漢年間才真正完成,而且觀點在後世中不斷被修改。與春秋年間的夏姬能有什麼關係?

因此,夏姬可謂天生麗質。而那些男人,只好說是都在走霉運中,命該如此。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公主

哇原來公主還有分稱謂喔???嗯嗯真是學了不少說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公主

五、館陶公主

館陶,是一座縣城的名字,在於河北省東南部,地處冀魯豫相交的地域,現在的館陶,面積約四百五十六平方公里,人口三十萬。它鄰近山東冠縣,距濟南約一百五十公里。封地在這裡的公主,都可以稱做館陶公主。

而我們要講的館陶公主,是西漢文帝劉恆的女兒館陶。她有一個名字叫劉嫖(聽著怎麼這麼彆扭),不過幸好,在史書上她還有另一個名稱:竇太主。那是因為她的生母姓竇,是劉恆的皇后。竇皇后生了館陶、景帝劉啟、梁孝王劉武。

竇皇后是中國古代皇后群裡「灰姑娘」的代表人物之一。竇氏,趙國觀津(今河北武邑)人,父母早逝,家境十分貧寒,只有兄妹三人相依為命,經常忍饑受凍。漢高祖劉邦末年,西漢皇家在民間大規模徵選美女入宮,結果,竇氏就在中選的女孩之列。三兄妹抱頭痛哭,但是皇命難違,竇氏只得帶著做一世宮奴孤身終老的絕望踏上了去往長安的路途。但是劉邦的艷福已經享到頭了。公元前一九五年,在竇氏進宮不久,劉邦便病逝了。竇氏成了侍奉太后呂雉的宮女。

呂雉覺得應該讓諸侯王們分沾一點「皇恩」,籠絡人心,於是下旨,挑選一批品貌都很出眾的宮女,分賜劉氏王爺們每人五名。竇氏再一次被選中了(乖乖,一選再選都能被挑中,這可真是天生麗質呀。)由於負責分配宮女去向的太監辦事有誤,原定要送回家鄉趙國去侍奉趙王的她被誤送往代國(今山西太原),成為代王劉恆的嬪妃之一。竇氏溫馴美貌,很快就得到了劉恆的喜愛,在同時進宮的五人中,只有她一個人得到了劉恆的寵愛,從而生兒育女。她性格溫馴,從小又逆來順受慣了,所以服侍王太后薄氏和王后、以及接人待物,都是恭恭敬敬的,王宮上下都對她頗為讚許。竇氏恐怕是天生的皇后命,她入代王宮不久,劉恆的王后就死去了,王后嫡出的四個王子,也在父親登基為帝之後不久都死了(史書上語焉不詳,或者是有一場傳染病吧,否則還真不好解釋。)代王劉恆一向對竇氏很是喜歡,在王妃死後,就乾脆讓她統領整個代王后宮,成為事實上的代王妃了。

當初代王劉恆和他的生母薄氏,是劉邦最不放在心上的一對母子,因此呂雉也根本沒有把他們看成奪位爭寵的對
手,當劉姓諸王和他們的生母在呂雉掌政時被收拾得一片淒涼景象的時候,遠離長安城的代國,反倒安寧平穩,宛如世外桃源。

何止這樣啊,運氣來了山都擋不住。當呂雉終於在公元前一七八年死掉,太尉周勃領頭造反,把整個呂氏家族都幹掉,還把呂雉扶立的小皇帝劉弘扯下了龍椅,徹底斷了呂雉的血脈。然後,鬆了一大口氣的朝臣開始籌劃另立新帝。
挑來挑去,大臣們看上了劉恆,覺得他年紀既長,而且一家人在皇族裡都是出了名的老實厚道,生母和老婆又都是窮人出身,應該不會再鬧出呂氏外戚那樣的事來。

於是皇冠從天而降,一向謹慎做人、不敢亂說亂動的劉恆變成了大漢天子。而貧賤出身的竇氏,居然也就成了皇后。(當初負責分遣宮女的太監所犯的錯誤,曾經令竇氏眼淚汪汪,誰知卻成就了她的頂級富貴。)
如果當初去了趙國,哪兒有如今的燦爛光彩?只有死路一條。當時的趙王名劉如意,是呂雉頭號情敵戚夫人的兒子,沒幾年工夫,母子倆都教呂雉給殺光了。再說,趙王直到死的時候都還沒有成年,哪兒知道跟宮女勾勾搭搭呀。

竇氏既成了皇后,她那一生窮困潦倒早逝的父母被追封為安成侯、安成夫人,食邑二百戶。竇父當年是在躲避戰亂時,為抓魚果腹墜入水潭而死的。竇皇后想起這段慘史,便派遣使者,將父親當年喪命的深淵整個填掉,並在觀津城南為父母重修了一座規模龐大的墳墓。封土高聳如山,當地人都稱之為「竇氏青山」。在骨肉分離的日子裡,竇皇后的弟弟少君被人拐賣了。文帝下詔尋找。不久,在河南宜陽一家富人家中,有一名燒炭奴請人上書,說自己就是天下人都在尋找的竇少君。當竇皇后見到這名體貌卑微的賤奴時,她和竇長君都無法相信這就是他們思念多年的弟弟。為了謹慎從事,竇皇后便向他詢問往事。這人回憶道:「當年姐弟分別的時候,姐姐在出發的驛站裡討來一盆熱水,為我最後洗了一次頭,然後又向驛卒求來了一碗飯,看著我吃完,才哭著登車而去。」話還沒有說完,竇皇后和竇長君已經哭成一團:這個受盡苦難的奴僕,真的就是堂堂當朝國舅。這正應了一句話:盛極必衰,否極泰來。
文帝對這場尋親很是感慨,於是賜給竇氏兄弟大量田宅財富。竇氏兄弟和竇皇后一樣,多年處於窮苦之中,性情謹慎謙讓,雖然登上富貴的頂峰,仍舊始終如一。這樣,當他們的外甥景帝登基以後,弟弟竇少君被封為章武侯,而已經死去的哥哥竇長君則被追封為南皮侯,由他的兒子竇彭祖襲爵。

母親的家族苦難深重,為人也小心謹慎,但是館陶公主劉嫖,卻一點也沒學到。她從一出娘胎,就是親王的女兒,稍長更成了公主,長成後更成為皇帝的親姐姐,驕奢淫逸,舉世聞名。劉恆當上皇帝不久,對竇皇后也就漸漸冷淡了,在後宮的美女陣裡發了暈,寵妃慎夫人的待遇跟皇后不相上下;而且還搞起了同性戀,甚至允許男寵私鑄錢幣。竇皇后對所有的一切,都只能忍氣吞聲、逆來順受。母親失了寵,館陶公主倒還知道收斂幾分,對父親頗有畏懼之心,因此文帝年間的館陶公主,不但沒有惹什麼麻煩,還老老實實地遵照父親的意旨,嫁給了堂邑侯陳午,生了一個漂亮的女兒陳嬌。不久,文帝去世,景帝劉啟登基,館陶公主一下子就回過勁來了:現在她可是堂堂的長公主了。館陶一向跟母親關係親暱,這時就經常出入皇宮。對太后和皇帝都有很大的影響力。

當時漢宮美女眾多,都巴望能得到皇帝的寵愛,耀祖榮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宮嬪們都走了同一條路線:向館陶長公主求助,送禮討好,希望這位姑奶奶能夠在皇帝面前多美言幾句。館陶公主看來是個喜歡攬事的主兒,對這些宮嬪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不但在弟弟面前大力推薦,還以過來人的身份向這些美女面授機宜,教她們取媚男人的本領。這個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不但讓得到機會的宮嬪們感激涕零,更重要的是令景帝心花怒放,對姐姐越發地重賞厚賜、言聽計從。

景帝的髮妻薄皇后,是他祖母家的女孩、景帝的表妹。小薄氏雖然家世顯赫、與景帝也算青梅竹馬,卻始終沒有生育一男半女(這個不知道是不是跟他們之間過於親近的血緣有關?)公元前一五一年,小薄氏終於因無育而被廢去皇后位。此時的後宮,最受寵的女人有兩位:山東美女栗姬,她為景帝生下了兒子劉榮;還有一位王氏,她為景帝生下了兒子劉徹。劉榮是景帝兒子中年紀最長的,按照慣例,他被立為太子。兒子既然當上了太子,當然母親遲早也要封為皇后嘍。栗姬對這輝煌的將來充滿信心,一時得意非凡。仗著還沒有到手的東西得意,栗姬犯了人生不可原諒的錯誤。但是假如沒有館陶公主,恐怕這個錯誤還不至於如此致命。
事情是這樣的:劉榮被立為太子以後,一直在後宮呼風喚雨的館陶公主便看上了這位少年得志的侄兒,希望他成為自己的女婿,為女兒、更為自己的將來鋪好光明大道。於是,館陶公主便向栗姬開了口。館陶公主滿心以為,憑自己的身份,這樁親事是十拿九穩的。可誰知,栗姬的醋勁奇大她早就對這個大姑子為宮嬪牽線搭橋的事情妒火中燒,又恃著遲早要做後宮之主,不但不應允這樁親事,還趁機將館陶公主冷嘲熱諷了一場。栗姬只圖一時的嘴上痛快,卻不知已為自己敲響了喪鐘。館陶公主憋了一肚子氣,便跑到一向跟自己關係不錯的王夫人那裡去發牢騷。

王夫人可是一個不簡單的女人,極其貪圖富貴,更諳熟人情世故,現在她聽說了事情始末,跟著便長吁短歎起來:「長公主,你的女兒阿嬌可真是個玉人兒呀,栗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只歎我那兒子命薄,想得這樣個好媳婦,都沒有這個福氣哪!」館陶公主聽得心曠神怡,更是一點就通:「膠東王才貌兼備,比那劉榮強得多啦,不如就把阿嬌許配給你的兒子吧。」一下子攀上了勢焰薰天的長公主做親家,王夫人這個歡喜哪還說得出來,嘴裡卻仍舊故做謙虛:「唉,可惜我兒子比不得劉榮,人家日後可是要做天子的,我兒卻只不過是個親王,配阿嬌實在是好生慚愧呀。」這把火煽得恰到好處,館陶公主聽了越想越窩囊、越想越害怕:栗姬對自己如此反感,日後她的兒子當上了皇帝,自己還能有好果子吃?為了保證自己日後能吃上好果子,唯一的辦法就是趁著劉榮初立、栗姬地位未穩的時候,先下手為強,幫自己剛剛訂下的小女婿奪嫡!館陶公主立即把這個主意說給王夫人聽。

王夫人聽了姑奶奶這話,心裡一定樂得開了花。但是她還要再添上一把柴:「長公主啊,立嫡立長,劉榮為長,栗姬也眼看就要正位中宮,我們能怎麼樣呢?萬一不成功,日後栗姬成了太后,我和兒子豈不是要又重演當年戚夫人母子的『人彘』慘情了麼?」館陶公主打鼻子裡哼出來:「就憑她栗姬,也想當中宮、學呂太后?!只要有我劉嫖在,她連門兒都沒有!」說幹就幹,館陶公主立馬就動身去找景帝劉啟。
劉啟不知道這位三姐怒氣沖沖地殺來是為的什麼事,連忙迎上前去。不待他發問,館陶公主就開了口:「皇上,聽說你要冊栗姬為后?你知不知道,她雖然生得千嬌百媚,骨子裡卻是個心腸狠毒的妒婦?」

景帝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位皇姐,不知道這話從何說起?館陶公主繼續下藥:「栗姬對所有皇上寵幸過的女人都恨得入骨,經常滿口詛咒她們,偶然遇見的時候,還向宮人背後唾吐!現在她不過一個姬妾就已經這樣,如果讓她當上了皇后、日後再當太后,難保可怕的『人彘』不會在劉家重現!如果你是為祖宗兒孫的好皇帝,就不要再聽信那個裝模作樣的狐媚子了!」景帝聽得冷汗直流,劉嫖卻已拂袖而去

任何男人都不會相信,跟自己千般恩愛的嬌媚女人會是這種蛇蠍人物,景帝也不例外。於是他當夜便駕幸栗姬宮中,在言談中故意試探地問她:「朕早已決定要立你為后,從此你就是後宮之主,若是我先你而去的話,宮中所有這些姬妾和她們的孩子,便要你代我繼續好生照顧啊。」栗姬正在想著和景帝柔情蜜意,誰知丈夫卻在這個當兒還惦記著那些和自己爭風的情敵?於是妒怒一發而不可收拾,不但狠著臉一聲不吭,不肯應允,還給皇帝看了個大後背。劉啟這下對栗姬的情意可算是一蹋糊塗了,於是站起身就往外走。

栗姬一看景帝居然為了那幫情敵跟自己生氣,更加地怒不可遏。景帝剛剛踏出門口,她的火山就急不可待地爆發了,破口大罵起來。不但罵,而且還罵得十分響亮,一字不落地都教景帝聽了個清清爽爽,尤其令景帝感到分外刺耳的是:栗姬不但大罵後宮姬妾,還罵他這個當朝天子為「沒良心的老狗」!景帝這年不到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跟「老狗」有啥關係?倒是栗姬,活像一條劣狗,咬起人來不分個時候。親生父母尚且有對兒女不滿的時候,更何況她跟劉啟既沒有結髮之情,更沒有後台撐腰,只是半路夫妻而已?更何況是一個要跟別人平分的幾十、幾百分之一的半路丈夫?常言道,到哪個山頭就唱哪兒的山歌。一夫一妻恩恩愛愛的日子是女人都願意過的,但是既然身在一夫多妻的年月,又嫁的是擁有特權的皇帝,自己又沒有特出的本事,栗姬很應該節哀順變,至少也該裝出一副心胸開闊的賢慧模樣才行。可惜她雖然身在暗濤洶湧的宮庭,卻完全憑著本性辦事,辦出來的事情遂想不糟都不行。
眼看劉啟已經對栗姬心生煩惡,館陶公主和王夫人決定趁熱打鐵、板上釘釘。

大行官向景帝奏請冊封太子生母為皇后。景帝一看這道奏章,認為定是栗姬的主意,於是不亞於火上澆油,怒吼:「這樣的事也是你們敢管的嗎?」馬屁拍到了馬腳上。大行官糊里糊塗地被氣頭上的皇帝砍掉了腦袋。栗姬聽說大行官因為舉薦自己封后而被砍頭,自知大事不妙,於是悔不當初。可是這此景帝已經拒絕見她,想表演賢慧的戲碼都沒了機會了。栗姬又驚又怕,病倒在床,可是景帝已對她恩斷情絕,壓根就不來探望,栗姬遂一病不起。

館陶長公主繼續下面的工作,在弟弟面前稱讚劉徹:這孩子年紀小小,怎麼就這麼英明神武?不但文才武略,還性情仁孝。聽說王夫人懷他的時候,夢見吞下一個太陽?你還曾經夢見太祖劉邦?嘖嘖嘖,簡直是天縱奇才呀。這話兒說得景帝浮想聯篇。立即拿了主意。 公元前150年辛卯春正月,景帝下旨,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 

栗姬那一場暢快淋漓的大罵,丟掉了兒子的錦繡前程。更使得正在向她飛來的鳳冠半路轉向,砸到了王氏的頭頂上。正當栗姬孤零零躺在病床上的當兒,她聽到了兒子失去繼承權的消息。這不啻是一道催命符。
栗姬大叫一聲,吐血而亡。沒有了母親,廢太子劉榮的命運可想而知。兩年後,他被誣陷,被迫自殺。

礙事的劉榮和他那不識大體的母親栗姬不再成為威脅,同年夏天的四月乙巳日,王夫人如願以償地成為皇后、景帝的第二個正式妻子。十二天以後,丁巳日,景帝立七歲的劉徹為皇太子。劉徹不但年幼,而且在景帝的十三個兒子裡,排行靠後——老九。如果不是他聰明的母親將他跟館陶公主的女兒陳嬌拉成了一對,這個皇位幾時才輪得著他呢?館陶公主此役大獲全勝。既將仇家栗姬置於死地,更將自己看中的女婿推上了太子的寶座。她的女兒將要成為天下之母了。

不過陳阿嬌有一個問題:她比劉徹要大好幾歲,按理來說不是很理想的准太子妃。果然,當景帝來看望王氏的時候,王氏剛向他提及此事,景帝連連搖頭:「徹兒年紀還小,何況阿嬌年紀較大,此事還要商量。」

該怎麼商量呢?於是,「金屋藏嬌」的典故就要上演了


據說,當時館陶長公主將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帶進宮去玩耍,逗侄兒說:「你想不想娶個漂亮的媳婦呀?」
小劉徹連連點頭。於是館陶公主將身邊那群宮女一個個地指著問劉徹,到底看中了哪個做自己的媳婦?劉徹連連搖頭。當館陶公主的手最後指向陳阿嬌時,劉徹忽然笑著拍手應允:「若得阿嬌為婦,我就蓋一座金宮殿讓她來住。」館陶公主大喜過望,立馬就將此場面告訴給景帝知道。景帝聽得一頭霧水,根本不相信小小的娃兒能有這種想頭。於是當面詢問自己的寶貝兒子。結果不用說,劉徹一字不落地又說了一遍。
景帝驚喜交集,認為這定是上天注定的姻緣,於是立刻將這門親事定了下來。十歲不到的小娃兒能做出這樣的決策,可有點玄。很有可能就是王氏早已向兒子面授機宜,教得他認定自己「要娶阿嬌做媳婦」。至於「蓋金房子」倒真有可能是劉徹的臨場發揮。當然,更有可能是館陶公主和王氏一起商量出的好主意,合起伙來蒙那個傻爹的。不過,不論是怎樣的推測,劉徹從小就喜歡表姐陳嬌,應該是沒有疑義的:對於小小孩子來說,如果不是真的喜歡,肯定不願開口許願——即使他不知道媳婦是幹什麼的,他也該知道金房子不能隨便便宜別人。

總之,館陶長公主通過種種迂迴手段,目的終於是達到了。同時,也為中國的歷史添了一段香艷的典故。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兩千年下來,「金屋藏嬌」裡的「嬌」,由堂堂皇后一下子降到了沒名沒份的情婦檔次。館陶公主若地下有知,一定大不滿意。

不久,膠東王劉徹變成了皇太子劉徹,陳阿嬌成為了太子妃。又過了幾年,到公元前一四一年,景帝劉啟駕崩,劉徹登基為帝,是為漢武帝。陳嬌封后。館陶長公主現在再次升級,成為大長公主,又稱「竇太主」。
終於得償所願的劉嫖,自命皇帝的姑媽兼丈母娘,日後還要當小皇帝的姥姥,一時間勢蓋天下,為所欲為。館陶公主想著自己對劉徹有著扶立的偉大功勳,於是經常在女婿的面前擺出一副頂級功臣的模樣,變著法子地向劉徹要各種封賞,甚至有些要求到了無理取鬧的地步。假如劉徹顯出一點為難的模樣,她就立刻提醒:「你小子可別忘了,要不是當初你有眼光娶了我家阿嬌,老娘看在女兒的面子上幫你的忙,今天這個皇帝怎麼輪得著你做?你這整個天下都是我替你弄到手的,要你一點東西你還不捨得?」
當然,在館陶公主的言傳身教下,陳嬌皇后也自命丈夫的恩人,認為他可真是財色兼收啦,於是既驕且嬌,理直氣壯地在劉徹面前使性子。

同時遇上這樣的丈母娘和老婆,劉徹遂大呼上當吃不消了。更重要的問題是,陳嬌雖然有個對劉徹扶立有功的母親,自己卻身兼為皇后者兩大致命弱點。當初景帝劉啟廢髮妻薄氏,是因為薄氏無育;後來拋棄寵妃栗姬,則是因為栗姬妒嫉。薄氏和栗姬,只不過因為一個原因就被扔進了冷宮,而陳嬌,卻不幸兩個缺點都兼而有之。這時的劉徹不過十八九歲年紀,正是陽光少年意氣風發的時候,後宮眾多美女一擁而上,百般獻媚,劉徹能不心動神搖嗎?可是他面對自己理所當然可以左擁右抱的美女,卻只能像做賊一樣地偷偷摸摸。為啥?因為他身邊有個陳阿嬌,以表姐兼妻子的身份,把這個小弟弟看得牢牢的。加上奶奶竇太后還活著,十分偏愛這個外孫女兒,劉徹就更是不敢輕舉妄動。

而更深一層的政治因素也很重要:文帝景帝當政時,倡導「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竇太后作為文帝之妻、景帝之母,自然對這項政策萬分擁護。但是當武帝劉徹登基以後,年少氣盛的他認為這種方式不適合自己,而且也過時了,便想要改弦易轍,倡導儒家學術,並且讓自己那些正當壯年的叔、伯、兄長們離開京城,去自己的封國生活。這場「建元新政」惹得皇親貴族們十分惱火,竇太皇太后更是不滿。
這位老太太,早在景帝當政的時候,就希望大兒子日後能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小兒子梁王,雖然梁王死得早沒有成事,但是已可見她對長子的兒子們沒有一個滿意的。新政伊始,竇太皇太后新仇舊恨一起來,和劉竇二氏諸侯王商議,乾脆把這個不可心的孫皇帝廢掉,另立不違祖宗之法的好孩子。當時的武帝十七歲,登基不到兩年,非但皇位飄搖不穩,性命都堪憂。

館陶大長公主得知這個消息——這還了得?把自己女婿的皇位撤了,自己的女兒豈不是也要跟著倒霉?更重要的是,自己這個皇帝的丈母娘也就干到頭了!於是劉嫖頻頻出入後宮,百般哄慰母親竇氏,終於使老太太打消了這個念頭。劉竇二氏皇族搞政變,沒有了竇老太太作後盾,也就成了烏合之眾,作鳥獸散矣。
館陶公主不僅在當年將劉徹扶上了馬,還妥善地送了他關鍵的一程,既奪位,且救命,功勞大得真是無法形容啊。這樣一來,館陶公主的女兒陳嬌挾母親之勢,且有多年姐弟夫妻之情,自然在後宮中呼風喚雨起來。可是問題是:陳嬌畢竟身為人妻,她面對的是丈夫而不是女婿。劉徹作為女婿,可以對丈母娘感恩忍讓,卻沒有理由在房闈紗帳之內還對老婆噤若寒蟬——別說他是皇帝,就算是凡夫俗子,也一樣受不了。


但是,雖然陳嬌獨佔了劉徹,肚子卻好幾年都沒有一點動靜。她的年紀比武帝大好幾歲,因此不存在尚未發育的問題,很有可能是跟小薄氏一樣:和丈夫的血緣太近,難以受孕,即使受孕也往往在沒有知覺的情況下失去。當然,兩千多年前的西漢,人們的醫學常識還達不到這種地步,館陶公主和陳嬌,就更不會想到。館陶公主急了,於是四處尋醫問藥,想要讓女兒趕緊生個太子出來。為了這位子虛烏有的未來太子,館陶公主光是花在醫生身上的現錢就達到了九千萬之巨。當年漢文帝曾經說過「百金乃中人產」。富裕平民的家產不過百金,民間小吏一個月的收入不過千錢,這九千萬錢該是怎樣的一個數字?然而,即使是這樣的巨額財富,也換不來館陶公主朝思暮想的外孫。

劉徹雖然年紀很輕,但是已經嘗過沒有兒子的苦處。他十八歲那年,謀劃政變的群臣就以「無太子」的名義,要立他的叔父淮南王劉安為繼承人,為廢帝作準備。當時形勢動盪,就連劉徹的親舅舅田蚡都向淮南王獻慇勤。雖然政變被館陶公主制止,但這對劉徹無疑是一個大大的震撼。日子久了,盼子心切的劉徹便有了拈花惹草的理由。於是,陳嬌漸漸失去了專寵的資格。她可受不了了,向母親訴苦。館陶公主愛女心切,於是向王太后發牢騷。
王太后是個老謀深算極有心機的女人,一聽就知道事情不好。於是連忙召來兒子,面授機宜:「你剛剛即位不久,朝中老臣還沒有順服;前一陣子,你為了尊崇儒家蓋了一座明堂太學,又讓信奉黃老『無為而治』的竇太皇太后勃然大怒,還逼著你殺了兩個親信。現在又為了區區男女之事,惹毛了館陶公主,萬一姑媽不再幫你說話,恐怕又要重新惹起大麻煩啦。兒子啊,女人其實只要幾句好話就很容易哄的,你可千萬要謹慎啊!」劉徹雖然是個容易衝動的毛頭小伙子,但是卻很聽老娘的話,也很聰明,王太后一提醒他就明白了,於是,「上乃於長主、皇后復稍加恩禮。」(又忍氣吞聲地對丈母娘和老婆千依百順起來。)館陶公主自認為收拾住了那個不知好歹的女婿,於是漸漸又放鬆了警惕。
可是劉徹是皇帝,更多的時候是要外出的,不會永遠在宮裡——更何況這座宮殿現在對他來說實在呆得憋氣。

公元前一三九年的春天,三月上旬己日,十八歲的劉徹前往渭水之濱,主持「修禊」大典。按照後來的說法,「上己」日,就是農曆的三月初三。正是草長鶯飛,春光明媚的時節。在正兒八經的國家大典之後,劉徹去了一母同胞的大姐平陽公主家串門兒。在平陽公主家裡,劉徹對歌女衛子夫一見鍾情——沒想到,去舉行一場開春的典禮,皇帝自己也碰上了春天。衛子夫固然是美女,但是也未見得美得國色天香,因為她甚至沒有被平陽公主編入首選的家妓群中。之所以能贏得皇帝的青睞,只能用「各花入各眼」來形容。

一場盛宴之後,劉徹將衛子夫帶回了皇宮。可是,鴛鴦夢還沒做,陳嬌就橫眉豎目地出現了。她看見劉徹身邊多了一位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的美女,立即追問來由。當陳嬌聽說這新出現的情敵居然不過是公主家的家婢,自己堂堂皇后、皇帝親表姐,竟要跟這樣的女人搶丈夫?她頓時氣得頭昏目眩。武帝一看勢頭不好,連忙把衛子夫交給陳嬌,充當後宮使役的下人。

一年以後,皇宮裡要釋放一批宮女返鄉。對前途已經絕望的衛子夫,也前往晉見皇帝,請求出宮。結果劉徹一看見她,立即舊情復甦,不但沒有把她送出宮,還把她偷偷留了下來,安置在上林苑內居住。不久,衛子夫居然懷上了身孕。這是劉徹第一次知道自己要做父親了。他的高興自不用說,消息傳開,皇后卻氣得全身發抖,大吵大鬧,痛罵劉徹不但欺騙了自己,還居然甘於墮落,跟賤奴勾搭。

武帝一團高興教陳嬌這麼一攪,怒氣衝天之餘,口不擇言,也不記得老媽教導的那些話了:「聯這是為了子嗣著想。你說別人是賤奴,衛子夫幾天功夫就能為聯懷上龍種,你專寵多年卻生不出孩子,連賤奴都比不上!」陳嬌又羞又氣,回到皇后宮裡,越想越沒面子。常言道:「一哭二鬧三上吊」。既然哭鬧都沒了用,於是她便幾次三番地尋起死來。——其實這三招卻是男人最反感的事情。劉徹聽說阿嬌尋死,更氣得火冒三丈。於是效果適得其反:陳嬌越鬧,劉徹就離得她越遠,越覺得衛子夫可愛起來。

當然,阿嬌根本就沒真心想死。她看見自己的法子不靈了,就跑回娘家去找自己的媽出主意。館陶公主看來一點也沒有從母親和前兩任弟媳身上學到做皇后的經驗,當然更不會好生教導陳嬌。也或者館陶認為自己乃是皇帝的姑媽兼大恩人,有特別的權力。衛子夫被皇帝保護在了身邊,誰也動不了她,館陶公主的怒火便掉轉方向,想要收拾宮外的衛家人。

衛子夫的母親是平陽公主家的僕婦,原來的丈夫姓衛,所以人稱衛媼。生了衛子夫以後,又和平陽縣的小吏鄭季私通生了個兒子。因為這事情實在丟人,所以還是讓這個兒子姓衛,起名衛青。衛青小的時候,曾經被送回生父家中撫養。但是鄭季的老婆象全天下的女人一樣,對老公跟情婦的私生子恨之入骨,不但不好生撫養,還把衛青當奴才看,當鄭季所有的兒子們都讀書識字的時候,衛青卻被趕到外面去放羊。衛青終於受不了了,逃回生母衛媼身邊去。衛媼看著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便請求主人平陽公主幫忙找個活干。
平陽公主看衛青一表人材,便讓他做自己的騎奴,在自己的儀仗隊裡騎馬護駕。現在,館陶公主盯上了衛青:那個衛子夫,欺陳嬌不能為皇帝生養,不能傳宗接代麼?我就殺掉衛家的男丁,讓她衛家斷子絕孫——明明是姓鄭的,與衛家斷子絕孫有什麼相干?館陶公主上了當也!這個壞蛋當得真是划不來。
館陶公主很快就派得力干將出馬,將衛青由平陽公主府抓進了館陶公主府,準備一殺了之。衛青在做騎奴的時候,交了不少好朋友,其中就有他的同事公孫敖。公孫敖馬上就得知衛青被館陶公主囚禁的消息,領著幾名壯士,拚死劫獄,把衛青從鬼門關邊拉了回來。不是肝膽相照的交情,誰肯為別人冒這樣的奇險?衛青此時做騎奴不過一年左右,就能和人有這樣的交情,可見他的個性處事定有過人之處,以後也難怪乎他能統兵征戰、為將封侯了。衛子夫聽說弟弟的遭遇,聯想到自己的將來,不禁害怕萬分,於是向劉徹哭訴求助。

劉徹一聽,火兒更大了。橫豎這個梁子是結下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馬上就提撥衛青做上林苑建章宮總管「建章監」兼待中,每天都在他的姐姐身邊當差,你館陶公主總不敢跑到我的內宮來抓人去殺吧?不但如此,幾天之內就賞賜了價值千金的財物給衛青。並且還跟館陶公主的女兒陳嬌、自己的老婆對著幹,很快就封衛子夫為「夫人」,成為僅次於皇后的正式妃嬪。為了給心愛的衛子夫娘家增光添彩,又讓衛青連升幾級,當「太中大夫」。館陶公主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是給女兒幫了一個大倒忙,反倒使得衛家眨眼功夫就平步青雲、衛子夫的地位更加穩固了。不久,衛子夫生下一個女兒衛長公主。劉嫖以為,衛夫人不過生下一個女孩,劉徹大失所望之下,必定會將她拋到腦後。卻沒有料到,劉徹對衛子夫一如既往。

待續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公主

五、館陶公主(下)


陳嬌眼看母親和外祖母都幫不上忙,大失所望。竇氏雖然偏愛館陶公主和陳嬌,但是劉徹「傳宗接代」的理由如此堂皇正大,她也沒有什麼話說。(其實,明眼人都知道,在古代中國的妻妾制度下,以傳宗接代云云疏遠妻子,只是男人喜新厭舊的借口而已。陳嬌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已汲汲可危。)

公元前一三五年,竇太皇太后去世了。臨死,她還念念不忘自己最心愛的女兒劉嫖,遺囑將自己宮中所有的錢財器物全部歸館陶長公主所有。鍾愛自己的母親就此撒手而去,館陶公主傷心是不用說了。竇太皇太后去世,館陶公主不但沒有了最愛自己的母親,更沒有了最大的靠山,劉徹的皇權也已經穩固,不用怕這個姑媽了。雖然看在姑媽的功勞,以及表姐弟和多年夫妻的情份上,劉徹還是讓姑媽的女兒當皇后,陳嬌卻受不了當年千依百順的丈夫現在居然當真變了心(館陶公主沒有好生研究母親竇氏在後宮的生存之道,因此沒有調教好女兒,真是她人生最大的失敗。)
  

公元前一三零年,這個沒有調教好的女兒陳嬌,更做出了讓館陶公主發夢也想不到的事情。
中國古代,巫術方士是很有市場的,人們凡事都要徵詢巫師和星相方面的意見,即使在皇宮中也不例外。
當挽回丈夫的心意已經非人力所能為時,陳嬌轉投巫術,寄希望於一個著名的女巫楚服,讓她在皇后宮中請神作法,乞願衛子夫母子死於非命,丈夫能為自己所控制。

皇宮畢竟不是陳嬌的娘家公主府,她的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眼皮底下。於是很快劉徹就得知了妻子對自己行巫蠱之術的消息。劉徹對這一套也是深信不疑的,所以他害怕之極,忍耐也終於到了極限。劉徹派御史張湯全責調查此事。既是皇帝震怒,張湯自然賣命,傾全天下之力調查這麼一樁小案子,還有什麼難的?張湯將這樁「巫蠱案」刨根挖底之後,女巫楚服被綁赴刑場砍頭示眾,還輾轉牽連了三百多人丟掉了性命。當把外人都處理完了之後,七月乙巳日這一天,二十七歲的武帝收繳了表姐的皇后璽綬,撤銷了她的皇后身份,把她送進了長門宮閒住。

館陶公主得到這個消息,嚇得魂飛魄散,唯恐自己被這女兒連累丟了性命,連忙趕進宮來面見武帝。這一次,她終於嘗到了侄皇帝的厲害,既慚且懼,連連磕頭下跪向劉徹賠罪,已無復幾年前神氣活現的恩人嘴臉。劉徹看著姑媽向自己跪下,心裡好不舒坦,不過他總算還是眷念舊情,好言勸慰館陶公主:「阿嬌皇后所作所為違背家法國律,聯雖然不忍心,但也不得不廢。姑媽還要放寬心情,不要聽信別人的話而過度憂慮。阿嬌雖然不再是皇后,但是所有的物質待遇還和當年做皇后時一般無二,我也會經常去看望她,所以即使住在長門宮,也和住在中宮沒有什麼區別。」館陶公主總算鬆了一大口氣,感恩戴德地回了家。

劉徹是一個把政治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人,帝王的本質更使他把自己權位性命看得無比尊貴。他的感情也只在這個範圍內搖擺。更何況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好女色的帝王之一,又很有點多血質兼膽汁質的氣質,不但衝動,而且自私。結合劉徹後來處理其它幾起后妃參與巫蠱事件的方式方法來看,他對館陶公主和陳嬌其實已經算得上是情深義重了。當年館陶公主為女兒選劉徹為夫,其實初衷和眼光都是實在不錯的,只可惜過於一帆風順的人生,讓她們過於自信,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其實,按照中國古代的妻妾制度,姬妾所生的兒女,都要管父親的正妻叫媽的,所以館陶公主和陳嬌假如能把眼光放長遠些、不拘泥於男女之事、不輕舉妄動的話,衛子夫就算一連生一打兒子,也未見得能動得了她的皇后寶座。像她這種搞法,就算有本事生兒子,皇后也是幹不長的。

後來的皇后有不少人都吸取的陳嬌的教訓。比如漢明帝的皇后馬氏,她最初只是姬妾而且沒有生育,明帝卻主動將其它姬妾生的皇子過繼給她做兒子,並將她的養子立為太子、將她立為皇后。馬氏對這位養子也關懷備至、母子情深,以致章帝繼位後只認馬氏為母親,對馬家尊崇備至。漢和帝的皇后鄧綏也是如此,雖然不育,和帝卻對她始終敬重如一。

陳嬌退居長門宮後,公元前一二八年,衛子夫生下了劉徹的長子劉據,母憑子貴,成為大漢朝皇后,兒子劉據當上了太子。 之所以延遲了兩年才冊封新後,唯一可能存在的理由就是衛子夫的出身實在太低賤,劉徹不得不等到她生出兒子,才得以戰勝朝中拘泥陳規的朝臣老傢伙們,有了立衛夫人為後的根據。
    
陳嬌獨居長門宮,無比冷清孤寂。本來她還可以藉著皇后的身份在後宮指手劃腳,現在她卻陷入了沒名沒份的窘迫境地。由於她在皇后任上所做的一系列蠢事,現在連她的老娘館陶公主都避得她遠遠的,唯恐跟她再扯上關係連累自己。而劉徹,當然更不可能像許諾的那樣去看望她(要是再讓她在自己身上整一把巫蠱之術,還要命了不要?)劉徹不來看望,陳嬌當然就更沒有了希望。為了最後努力一把,陳嬌想到了劉徹正在讚賞不已的文人司馬相如。於是拿出黃金七十斤,請司馬相如為自己寫一篇賦,給武帝去看,希望能燃起他的舊情。這篇七百餘字的情書,成為中國歷史上稿費最高的文章。果然也寫得情深意切,劉徹看得十分感動,重重賞賜了司馬相如。但是他壓根就沒有把賦中的「佳人」跟長門宮裡的表姐對上號。陳嬌從此沉寂在深深的宮院裡。也或者,劉徹曾去看望過陳嬌,但是不管「看望」的內容是些什麼,總之陳嬌還是沒有達到她的目的:為劉徹生兒育女、重登后座。因此她仍舊沒有任何指望。

陳嬌被貶長門宮的第二年,館陶公主的丈夫堂邑侯陳午去世了。丈夫死了,五十歲的館陶公主長夜寂寞,又沒了當年到處管閒事的特權,於是看上了自己十八歲的養子董偃,終於引誘成功,生活在了一起。董偃十三歲的時候,跟著母親一起做珠寶生意,經常出入富家豪門,當然也是館陶公主府的常客。這個小男孩生得十分俊秀,公主府裡的人都很喜歡他。漸漸的館陶公主也聽說了這個男孩的漂亮出眾,一時好奇,就讓家人將他找來看看。一看果然名不虛傳,便對董母說:「你這個兒子很招人喜歡,讓他留在府裡,我幫你撫養他成人。」

董偃從此留在了公主府。館陶公主一開始倒也信守諾言,不但請人教他讀寫算術,還教他騎射功夫,廣泛接觸各種經史典籍,學得文武雙全。一眨眼,董偃長到了十八歲,性情溫文爾雅,相貌俊俏,風度翩翩。總之是出類撥萃的帥哥一名。於是,館陶公主便和這位養子之間產生了不倫之戀。看來如果不是錢勢所迫,就是這位超級帥哥多少有點戀母傾向——從發展的情況看,兩者兼而有之。

館陶公主對這位小情夫萬般寵愛,唯恐有讓他不滿意的地方。她還希望能把董偃推到交遊廣闊、功成名就的地位上去,因此,館陶公主還特地囑咐帳房:「凡是董偃所要用的,只要一天內不超過一百斤金子、一百萬錢、一千匹帛的上限,就沒有必要報我批准,任憑他去用。」——皇帝姑媽的小夫都能有如此生活水準,難怪古代中國有那麼多的人甘冒奇險搞政變:實在是不能不弄個皇帝當當。

董偃相貌出眾、才華俱佳、為人性情又溫和,還捨得花錢(這個恐怕最重要),很快他就聲名雀起,許多公卿名人都樂於和他交往,全城都尊稱他為「董君」。有一位住在文帝安陵附近的袁叔,乃是名人袁盎的侄兒,跟董偃私交甚篤。這位袁叔便提醒董偃說:「你私下裡和大長公主情好,如果皇帝對此不滿的話,你將有不測之禍。」董偃早對此事心懷鬼胎,聽老友這麼一說,更是懼色滿臉:「我擔心這件事已經很久了,只是想不出辦法來。」這位袁叔早已謀劃妥當,便把自己的主意合盤托出:「皇上的祖墳安陵,是皇上年年都要來祭祀的。但是安陵附近沒有像樣的行宮,皇帝每次來往都無法好生休息。而館陶公主的私家園林卻正在安陵旁邊,如果你能勸說公主將園子送給皇帝,皇帝知道這是你的主意,必定對你好感倍增。足下到時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再說,即使你不獻園,遲早皇帝也會想到它上頭去,等到皇帝開口討要的時候,還有你的機會嗎?」董偃頓時恍然大悟,感激之餘磕頭行禮:「一定照你說的辦。」

於是董偃立即將袁叔的主意說給館陶公主,館陶公主立即照辦,將別院送給了侄皇帝。劉徹十分高興,立即將這座園子改名為長門宮,對姑媽的心意讚不絕口。館陶公主自打女兒遭貶以來,還沒見過侄兒這麼好的態度,也很是歡喜,特意讓董偃送了一百斤黃金給袁叔表示謝意。收了重禮的袁叔再接再厲,又為董偃出謀劃策,教館陶公主裝病不上朝。劉徹剛收了姑媽的大禮,就聽說姑媽生病,自然前去看望,詢問有沒有要自己幫忙的地方?

館陶公主等的就是這句話,於是便開口請武帝待自己「病癒」以後,再到自己的山林別府游宴慶賀。武帝聰明絕頂,也早已聽說了姑媽私納小夫的消息,於是一口應允下來。武帝前腳剛回到宮中,後腳館陶公主的病就霍然痊癒,緊跟著就進宮謁見來了。武帝對姑媽的小算盤心領神會,送了她一千萬現錢,做接待自己和群臣的費用。幾天後,武帝果然依約來到公主的山林中。

館陶公主穿著僕婦的衣服,圍著圍裙,一副低聲下氣的模樣出門迎接侄兒。武帝看了這個場面,不禁為姑媽的苦心啞然失笑,進府還沒有坐定,第一句話就說:「我還想謁見主人翁呢。」館陶公主聽了侄兒這句話,連忙走下殿去,摘去髮簪耳環,披散頭髮赤著腳,再次向劉徹磕頭請罪:「臣妾做事太不成體統,辜負了皇上的好意,請皇上治罪。」劉徹笑道:「姑媽不必如此,本就是一家人嘛。」

館陶公主重新梳洗穿鞋,從東廂房裡將董偃領進正殿。董偃戴著綠幘頭,套著青袖套走上前來,跪著不敢出聲。公主代他說道:「館陶公主?人、臣董偃冒死拜謁。」董偃叩了頭,武帝親手將他扶了起來。一看果然是翩翩人物,頓生好感,不但不說什麼,反而賜他衣冠,稱他為「主人翁」。於是館陶公主親為侄兒捧食敬酒,還贈送陪侄兒前來的將軍、列侯、從官們金錢錦帛。於是皆大歡喜。董偃之名,遐邇天下。

董偃的年紀與武帝相仿,又善於各種遊戲尋開心的花錢法門,從此經常與武帝來往,領著各郡國投奔他的聲色之徒,進宮去陪武帝鬥雞跑馬、蹴鞠比武。把武帝樂得合不攏嘴。於是武帝決定給董偃一個格外的恩典:在皇宮正殿宣室宴請館陶公主和董偃。正當館陶公主為自己的時來運轉歡欣鼓舞的時候,董偃卻被門官東方朔攔住了。武帝聞聲出來看時,東方朔放下手中的兵器戟,向前對武帝說:「董偃犯下了三條死罪,哪有進殿的資格呢?」劉徹大惑不解,問道:「這是怎麼說?」

東方朔回答:「董偃以家臣的身份私通主人,這是一罪;傷風敗俗,不婚而共居,這是二罪;皇上正是青春盛年,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候,董偃不但不幫助皇上辦正事,反倒引得皇上沉湎靡麗奢侈、專注聲色犬馬之中。這樣的行為,乃是國家的蟊賊、人主的大蜮。董偃乃禍首,這是三罪。」武帝沉默了很久,勉強說:「我已經擺好酒宴了,且先吃了這一席,以後再改了吧。」

  東方朔卻堅決不肯讓步:「宣室是先帝處理朝政的地方,不是合法合理的人和事都不得入內。何況自古以來,很多人都是以諂媚淫亂起家,最後達到謀朝篡位的目的。豎貂、易牙、慶父、管叔、蔡叔,這樣的例子還少了嗎?」武帝聽了這話,不禁點頭稱是。於是將酒席改設到北宮,讓董偃從東司馬門進宮。東司馬門因此改名為東交門,成了下人進出的地方。東方朔則得到了劉徹黃金三十斤的賞賜。

經過這件事情,董偃的皇寵便一天不如一天了。長年聲色犬馬的生活似乎也耗盡了他的精力,剛三十歲就去世了。又過了幾年,公元前一一六年,館陶公主也病死了。臨終的時候,她仍然對董偃念念不忘,遺囑請求將自己和董偃合葬在一起。這樣看來,這位驕橫的大長公主對自己那位政治聯姻的丈夫陳午,實在是沒有什麼情意的,而是真心實意地愛上了她的小丈夫。武帝答應了姑媽的要求,將館陶大長公主和她的情夫董偃合葬於霸陵旁。

館陶公主死後,她的兒子堂邑侯陳須淫亂無道,其它的兒子們也不是什麼好鳥,於是,為了搶奪家產,陳家兄弟們之間居然發生了骨肉相殘。當然問題的關鍵還在於陳須。武帝對表兄弟們的所作所為大感憤怒,於是下令追查。陳須畏罪自殺。武帝隨後撤掉了陳家世襲的侯爵和領地——大家都沒得爭了也。死了母親、沒有了丈夫、娘家又一敗塗地,館陶公主的女兒陳嬌也迅速地衰老下去。五年後,四十多歲的陳嬌在寂寞中逝於長門宮。以妃禮葬於霸陵郎官亭東。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公主

六、平陽

這位平陽公主,她的閨名沒有確切地傳下來,只是據說她原本被稱做「陽信」,只是因為她長大後初嫁給了平陽侯,才被稱為「平陽公主」的。這位平陽侯,是漢初丞相曹參的曾孫,名叫曹時,又名壽或疇。平陽公主和他生了個兒子名叫曹襄。

平陽公主是漢武帝劉徹的同父同母的長姐。做為皇帝的姐姐,平陽公主享受著人世間頂級的富貴榮華。而她這看似與生俱來的富貴,卻並不是那麼容易得來的。
公元前141年正月甲子日,48歲的景帝劉啟去世了。平陽公主16歲的弟弟劉徹登基為帝。推算起來,此時平陽公主至少也二十好幾,以當時的婚俗,應該早已嫁給曹壽為妻並生兒育女了。

公元前140年,是辛丑年,值得所有的人都記住的年份。從這一年起,劉徹以「建元」為自己的第一個年號。中國從此開始了以帝王年號紀元的歷史。建元二年開始,劉徹推行他的新政,第一條就是「令列侯歸就國」。於是,做為平陽侯妻子的平陽公主,也就向母親弟弟辭行,隨丈夫一起回了封地平陽縣。平陽縣在渭水之濱。這年三月初三上巳節,武帝前往渭水行祭禮,回京的途中,專程去看望姐姐。

平陽公主和曹參都對皇帝的來到高興不已。於是擺設酒宴,並將在封地內精心挑選出的十幾名美女都喊出來,向皇帝弟弟獻寶。(平陽公主從小生活在景帝后宮,一定是對姑媽館陶公主「選美媚帝」、扶立母親和陳嬌為皇后,從而得到兩任皇帝雙重高規格待遇的情形耳熟能詳,因此念念不忘地來了個依葫蘆畫瓢。當然,她有比館陶公主更充分的理由:只要想到母親和兩個妹妹為今天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她不能不有所警悟、想方設法地維護自己如今的安逸生活和尊貴地位。)誰知,十幾個美女居然沒有一個合武帝的眼緣的。眼看著武帝的臉色越來越難看,討好弟弟的計劃出師不利,平陽公主沒了辦法,只好死馬當活馬醫,把身份更低一級的家生奴婢歌女們都喊了出來。

沒料到,弟弟的審美眼光恰恰跟姐姐有出入,劉徹偏偏就看上了這群女奴中的歌女衛子夫。平陽公主眼看弟弟兩眼發直地看著這個女奴,心裡暗自有數。果然,幾杯酒下肚,劉徹就站了起來,說要去去洗手間,還要換件衣服。平陽公主當然知道弟弟心裡想的是什麼主意,立即就讓衛子夫去侍候。——衛子夫在公主府裡的職務是歌女,侍候主人洗漱換衣本不是她的工作,而平陽公主偏要讓她兼職,事情那還不是明擺著的?果然,從尚衣軒裡「換衣服」出來的武帝劉徹滿臉喜氣,立馬就賞了姐姐千金。平陽公主是何等聰明人,立刻主動提出送衛子夫「入宮執役」。武帝越發高興,簡直視老姐為第一知己。當衛子夫滿懷惶恐地登上馬車時,平陽公主撫著她的肩背加以鼓勵:「不要多想,快去吧,心裡就算有什麼事,也要努力進食、養好身體,此去定能得到皇帝的寵愛,日後尊貴了,可不要忘了我呀。」

誰知,衛子夫剛一入宮,就碰上了陳嬌。陳皇后對武帝居然寵愛這樣身份低賤的女人,感到無法忍受,於是向武帝興師問罪。武帝迫不得己,只得當真將衛子夫交給掖庭,當作宮婢役使,丟開了手。眼看平陽公主的大計就要泡湯,誰知老天卻另有安排。後來,武帝嫌宮女太多,便決定要釋放一批。對宮庭已經絕望的衛子夫也求出宮。所有的宮人出宮之前,皇帝都要審看一遍。於是衛子夫又見到了武帝。誰知武帝一看眼前這位梨花帶雨的美人兒,立即就回想到當初相逢時的情形,不禁舊情復燃起來。

這消息自然令平陽公主滿心歡喜,更讓她歡喜的是,衛子夫不負重望,很快就懷上了身孕。這可是劉徹的第一個孩子,劉徹心花怒放。劉徹和平陽公主心花怒放了,阿嬌皇后卻怒氣勃發。

這時,衛子夫的異父弟弟衛青(字仲卿),正在平陽公主的府裡充當公主的騎奴,也就是在公主出行的儀仗隊裡騎馬護駕。館陶公主便把衛子夫的弟弟衛青給抓了起來,想要殺了他為女兒出氣。結果,衛青命大,被朋友們解救了出來。氣頭上的武帝立即封衛子夫的哥哥弟弟們都做了官。這麼一鬧,衛子夫反而被立為夫人,僅次於阿嬌皇后了。是從此,館陶公主和陳嬌就與平陽公主結下了仇。平陽公主更深地捲進了後宮之爭中去。


不久,19歲的武帝由於兵權被祖母竇太皇太后所制,組建了一支只向自己效忠的新軍,號稱期門軍,他將這支軍隊交給新寵衛夫人的弟弟衛青統帥。從而揭開了衛氏家族開疆拓土、建功立業的第一頁。由於親身感受到姐姐平陽公主對自己的關心愛護,再聯想到被送去塞外和親的另兩位姐姐,劉徹不可能不憤恨,所以他組建新軍的同時也派出了郎官張騫出使西域,打探塞外的風物人情以及行進線路。雖然對匈奴用兵是歷史的必然,但是也可以說,姐姐們的經歷,對劉徹後來對匈奴大舉用兵的決定不無關係。

建元六年五月,妨礙劉徹的竇太皇太后終於死了。22歲的劉徹終於有了發揮自己才幹的機會和空間。他進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軍政變革,把竇氏手中的舊臣都一一撤換,用上了自己的親信。並且有意削弱竇氏的勢力。在這一過程中,平陽公主和母親王太后都堅定地站在了劉徹一邊。然而作為館陶公主的女兒,皇后陳嬌卻屢屢因此而與皇帝發生爭執,公然唱對台戲。除了和丈夫政見不一外,陳皇后還在後來動用起了巫蠱之術,企圖咒詛衛氏家族、控制丈夫。公元前一三零年七月,27歲的劉徹終於發難,廢去了表姐的皇后之位,退居長門宮。館陶公主失勢了,平陽公主做為年青皇帝的長姐,取代了姑媽從前在宮庭中的地位。兩年後,更令她高興的事情接踵而來:她當年送給弟弟的家奴衛子夫生下了長子劉據,於當年三月被立為皇后。

子夫以歌伎而得封后,一定使得當時朝中的老迂們心中不憤。這些老傢伙們恐怕還不知道,他們至高無上的皇帝劉徹,一輩子就偏偏喜歡出身低賤的歌女舞伎。雖然不少人都為此議論紛紛,認為下賤之人怎能擔當天下之母的重任,劉徹卻就是樂此不疲。在衛子夫之後,還有王夫人、李夫人、趙婕妤、尹婕妤等等,後宮中得寵的女子別說出身公卿貴族,就連正兒八經的良家女子都找不著。實在是有點搞笑——焉知不是教出身高貴的陳阿嬌給收拾怕了,從此看見世家小姐就退避三舍?

衛子夫當了皇后,衛氏家族隨即蒸蒸日上。而衛青也確實是個特出的人材,在武帝多年暗中準備之後(為了爭取做準備的時間,劉徹甚至不惜再次使用宗女和親這一示弱的方法),由衛青七次帶兵征討匈奴,殺敵過五萬,擒獲匈奴王爺十餘人、王親貴戚百人。外甥霍去病更是驍勇善戰,出河西,一直打到匈奴領地之內,匈奴各部落小王頭領被俘達七十餘人,匈奴人因此作歌悲歎:「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妻女無顏色。」真可算是為武帝和漢朝報了多年積怨。衛青被劉徹封為大將軍、長平侯。衛青的兒子衛伉為侯世子,三個小兒子分別封為宜春侯、陰安侯、發乾侯。而衛青和衛子夫的外甥霍去病則更以軍功封冠軍侯、驃騎將軍。就連當年從館陶公主府救衛青性命的朋友公孫敖,都因軍功被封為合騎侯。

衛青倒是個謹慎的人,雖然出人頭地,卻沒有忘記自己當年的恩主,成為大將軍後,還專程前去看望平陽公主。而這時候,平陽公主的丈夫曹壽在做了二十三年侯爺之後已經病死了。平陽公主的兒子曹爽接替了父親的爵位,四十歲上下的平陽公主成了寡婦。

當寡居無奈的平陽公主看見這位當朝大將軍的時候,不由得心中大動:她萬萬沒有想到,當年自己那個俊秀的小騎郎,居然成就了如此顯赫的功名。衛青既有以美色聞名的姐姐衛子夫,相貌當然很可觀,加上如今統帥千軍萬馬,更是不怒自威、儀表不凡。可是名符其實的「男人四十一枝花」。而且按常理來推測,衛青的年紀應該比平陽公主還小一點。因為平陽公主乃是劉徹的長姐,而衛青卻是衛皇后的弟弟——衛皇后最多也就是跟劉徹同年吧,她的弟弟年紀該有多大呢?

衛青拜訪之後,平陽公主便有了想法了。但是自己主動總還是有些不好意思,於是她召來一眾家臣,和他們商議要緊事宜。其實,這些和平陽公主多年接觸的心腹家臣們,早在幾天前衛青拜訪時,就看出了女主人對衛大將軍動的心思。

當家臣都列席會議之後,平陽公主迫不及待地開了口:「本公主正當盛年,想要再嫁,按祖制公主的丈夫必須是列侯,而我又想從中選擇一位最賢能的。各位幫我出出主意,滿朝文武有哪個最適合做我丈夫的?」家臣們一聽這個意料之內的議題,立即異口同聲地答曰:「那當然是長平侯衛青啦。」平陽公主忍不住笑遂顏開,但嘴裡還推辭道:「衛青曾經是我的家奴,那時每當我外出的時候,他都騎著馬做我的侍衛,現在怎麼合適做我的丈夫呢?」平陽公主這個反應早在眾人的預料之中,於是跟著勸進:「現在還翻那陳年老帳幹啥?如今衛青的姐姐是皇后,外甥是太子,自己也是大將軍,就連他的三個兒子都封了侯啦,富貴振動天下,滿朝文武還有能比得上他的人嗎?你不嫁他還嫁誰?嫁了又能有什麼閒話?別人只會羨慕你有眼光。公主可千萬不要錯過了。」

話說到這裡,平陽公主已經有了足夠的理由,可以堂堂正正地下嫁了。於是,她立即選了個好日子,進宮去見衛子夫(女人跟女人聊私房話,確實比較方便些。)衛子夫也是個聰明的女人,她聽說當年的恩主有此一番美意,當然大力支持,於是很快就把平陽公主的心事轉達到了皇帝老公那裡。

這時的衛子夫已經年長色衰了,武帝雖然喜歡她的兒子劉據,在軍事上也倚仗她的娘家人,但是衛子夫本人卻已經是一個空頭皇后了,武帝身邊已經湧現了大批新鮮美女。不過衛子夫很謹慎,她吸取了前任皇后陳嬌的經驗教訓,不但不露出一點醋意,反而盡力成全。這一點就連衛氏家族都遵辦不違。衛青封大將軍不久,漢武帝賜他千斤黃金。這時候武帝正在寵愛一位王夫人,衛青的好友寧乘對衛青說:「你現在雖然因軍功而得封侯,但是說起來還不足以到連你的兒子們都晉封的程度。之所以如此,跟衛皇后有很大關係。但是你要知道,現在皇帝寵愛的是王夫人,王氏的家族卻卑微貧窮,如果你能把所得的賞金送給王夫人做禮物,那就兩全其美了。」衛青果然拿出五百斤金子送給了王夫人。劉徹聽說這件事很是高興,於是向衛青詢問。衛青倒也不隱瞞,將實情轉告了皇帝。皇帝大喜過望:這麼聰明靈活,可真是個體貼上意的人材呀!於是寧乘先生因為出了這麼一個拍馬屁的好主意,被劉徹封為東海都尉。

  ——堂堂皇后家族、三軍統帥,連區區一個皇帝小老婆的門路都小心在意,現在皇帝的姐姐居然願意下嫁衛青,衛氏家族能不謹遵乎?於是不久,武帝的旨意就順理成章地發下來了:大將軍衛青尚長公主。
衛青肯定早有結髮妻子和眾多姬妾,否則去哪裡變那麼多封侯的兒子出來?但是現在皇帝和姐姐要他娶平陽公主,他這麼一點就透的聰明人物,怎麼會去違背呢?何況平陽公主早年對他一家有再造的重恩;再者,即使單從男女方面來看,如今的平陽公主也依然風韻不減。當然應承了下來。而且從後來的情況來看,他和平陽公主的夫妻情誼還相當不錯。


於是就有了一場超豪華的婚禮,鼓樂齊鳴,冠蓋雲集,劉徹和衛子夫更是親臨祝賀。平陽公主和衛青這對新婚夫婦,笑容滿面地迎送賓朋,滿耳聽的都是賀喜之聲。現在劉家姐弟和衛家姐弟成了兩對夫妻,真是親上加親的頂級富貴,羨煞旁人啊。

史家歎曰:只要一個人功成名就富貴了,即使做過再多的壞事,都不再有人提起,更何況只不過曾經貧賤呢!只是不知道,大將軍的結髮妻子面對突如其來的賜婚,當做如何反應?大將軍府裡從前那成群結隊的姬妾們又該如何呢?衛青與平陽公主大婚典禮的時候,她們不知都在做些什麼?平陽公主挾賜婚和天子胞姐的身份,這些女人的命運可想而知——至少也是從此獨守空闈吧。

平陽公主嫁給了衛青,從此和衛氏家族有了更為緊密的關係。而且她還不僅僅是把自己嫁進了衛家,還為自己的兒子、新上任的平陽侯曹襄向皇帝請婚,讓衛子夫的女兒衛長公主做了自己的兒媳婦。——後來記載說漢武帝將衛長公主嫁給了方士欒大,有可能是在曹襄早死後發生的事情。平陽公主的用意十分明顯:她希望為自己的子孫奠定更牢固的前程,更緊密地和皇帝聯繫在一起。

然而,老天自有安排。


待續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公主

衛子夫為劉徹生下了長子劉據。劉據出生的時候,劉徹已經二十九歲了,想兒子都快想出毛病來了,對這個好不容易得來的兒子喜愛得不得了。劉據長大以後,性格卻像母親那樣溫和寬容,與父親的張揚好鬥差了幾個山頭。劉徹對寶貝兒子居然不像自己,感到很是遺憾。每當劉據勸諫父親不要輕易興兵出征的時候,劉徹就忍不住笑話這個老實兒子:「我做老子的辛苦一點,以後你當皇帝的時候才會輕鬆啊。這不好麼?傻瓜!」

  劉據聽了父親這樣說,不禁有些擔心父親是不是對自己不滿意,於是向舅父衛青求教。

  劉徹聽說之後,寬慰衛青:「漢朝立國不久,周邊國家都有蔑視之意,征戰是不能免的。所以一定要變更制度、四處征戰,既為子孫立下榜樣,也為漢家在世上諸國間樹立威望。雖然為此勞民傷財,也是沒辦法的事。後代子孫不必效仿於我。太子性情敦厚,雖不適合開疆拓土,卻能安穩民心天下,若要論守業之君,沒有比他更賢能合適的了。聽說皇后和太子都擔心我不滿意他做繼承人?哪有這樣的事,你把我的意思轉告他們吧。」衛青聽後,感激不盡。

  表面看來,似乎一片父慈子孝的祥和之氣,其實裡面已經開始出現了不祥的音符:劉徹作為衛子夫的丈夫、劉據的父親,既然知道了妻兒的擔憂,為什麼不親自寬慰他們,而要衛青轉告呢?原因很簡單,武帝中年以後,沉湎女色、廣求方術,已經跟衛皇后和太子很久不見面了。

  俗語說「見面三分情」,既然見不到面,再深厚的感情也容易被磨損消耗。

  對於衛氏家族來說(現在平陽公主也是衛家的一員了),皇后已經沒有了昔日的恩遇和作用,值得慶幸的是衛子夫在得寵的時候為劉徹生下了太子,更重要的雙保險,也是他們最大的依靠就要數戰功赫赫的大將軍衛青和年青有為的少年霍去病了。這兩位軍事奇才執掌著大漢皇朝的軍權,實力不容小視。當初是因為皇后和太子,他們才得以出頭,而如今卻又正因為他們,才使皇后和太子的地位得以鞏固無憂。

  然而,將星早殞,元狩六年九月,年僅29歲的霍去病就死去了。霍去病18歲為驃騎校尉,22歲即以軍功封侯。性格倔烈,御下極嚴。非但御下嚴,連對皇帝姨父都常常捺不住暴露本性。

  武帝很喜歡這個外甥,曾經想親自教他學習兵法,霍大公子卻不以為然,認為古代的兵法未見得能用在新的戰役上,一句話把劉皇帝頂到了南牆上。武帝又給他蓋一所府第,讓他去看看,他卻拒絕接受,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匈奴還沒滅盡,要家來幹什麼?皇帝的馬屁遂拍到了馬腳上。

  霍去病早死,令喜愛他的武帝十分惋惜傷感,於是封他的弟弟霍光為奉車都尉兼光祿大夫——注意這位霍光,他是西漢後期一位翻雲覆雨的人物,也是衛氏家族中最後一位巨星。

  霍去病死後,武帝為他隆重治喪,特別要求將他的墓地封土堆成祁連山的模樣,以彰顯他直掠祁連的豐功戰績。

  霍去病早逝11年之後,公元前106年,衛氏家族的頂樑柱長平侯衛青也病死了。

  平陽公主再一次成了寡婦。這時她已經年過半百,也沒有再嫁的心思了——孤寂是依然的,但是放眼天下,又去哪裡找一個能與衛青不相上下的人物呢?沒有男人能勝過衛青,也就再也沒有男人能讓平陽公主甘心下嫁了。

  衛氏家族的頂尖人物都一個個地早逝了,平陽公主挑起了家族的重擔。她也很清楚,衛子夫色衰、太子忠厚,朝中宮中因妒生恨讒陷他們的人很多。當務之急就是重獲皇帝的歡心。

  自己弟弟的心思,平陽公主非常瞭解:劉徹雖然是一代英傑,卻是個過不了美人關的男人。於是平陽公主又開始重彈她選美進貢的老調。

  平陽公主舉薦美女的名聲漸漸傳揚開去,不久就傳到了宮廷樂師李延年的耳裡。李延年曾經犯過法,於是被處以宮刑,成了個太監。剛好合了武帝的胃口,成為他的同性戀「男寵」之一。

  但是李延年的志向,絕對不僅在做個「男寵」、拿倆賞錢那麼小。他知道靠自己是沒有什麼搞頭了——雖然說「常與上臥起」,可是再臥也臥不出皇子來呀!於是他想到了自己那個嬌艷欲滴的妹妹身上——小妹妹可是個大美人兒啊,後宮中雖然佳麗眾多,可是做老哥的看來看去,還真找不出哪個能跟她比的。

  於是李延年向平陽公主求助,這個是平陽公主的老本行,幹起來得心應手。何況向皇帝舉薦美女,可以得到皇帝的歡心,這頭美女家族又感恩戴德,加上李延年一定又送了不少真金白銀,一舉三得也,何樂而不為?平陽公主遂滿口應允。——假如平陽公主能夠預知這位美女和她的家族將為衛曹二氏帶來什麼未來的話,她還會這麼做嗎?

  某個黃道吉日,劉徹正是心情舒暢的時候,李延年抓住機會,現場表演了一場歌舞給劉徹欣賞。主題曲是他自己作的:「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北方有一位佳人,姿容絕代性格清高,她的眼光輕輕一轉啊傾倒一座城市,再看一次就值得一個國家。即使為她付出城市和國家作代價也不在乎,因為這樣的佳人是不可能再有的了。

  武帝聽得心馳神往,歎道:「世上真有這樣的絕代佳人嗎?我真是無福得見啊。」——聽他這說的是什麼話!有道是情人眼裡出西施,此時的武帝眼裡,後宮一位「西施」也沒有,包括他曾經愛得不顧一切的衛子夫,也被丟到腦後去了!

  平陽公主在旁邊聽到了,不禁笑了起來,然後恰到好處地告訴劉徹一個好消息:「李延年的妹妹,就是這樣的佳人啊!」

  於是劉徹迫不及待地宣李家小妹進宮來見。李家早就憋足了勁等這一聲了,連忙將李小姐送進皇宮去。果然一見之下名不虛傳,不光天生麗質,還能歌善舞,水準比她做宮庭樂師的哥哥還要高。劉徹簡直愛得不可開交,立即將她封為夫人。就像當年的衛子夫一樣,一眨眼就從歌伎變成了女子中的「列侯」。

  不久,李夫人為劉徹生下了一個兒子劉髆,封為昌邑哀王,封地在山東金鄉縣。

  正當如花似錦的前途展開的時候,年紀輕輕的李夫人卻病倒了,

  李夫人剛生病時候,劉徹還沒當一回事,又另找美女消遣去了。誰知不久御醫來報,李夫人越病越重,劉徹終於擔心起來,專程前往看望。

  面對好不容易才出現的皇帝丈夫,李夫人卻用被子蒙住臉向劉徹泣道:「我病得太久,形貌盡損,不能再見你了,只求你好好照顧我的孩子和兄弟們。」劉徹著急道:「你病成這個樣子,恐怕就要危殆了,再見我一面,囑托於我不是更好嗎?」李夫人卻非常堅持:「女人不修飾容貌,是不能見皇上的,我實在不敢違反這規矩。」

  劉徹連忙許願:「只要你肯再讓我見一面,我就賞賜你家人千斤黃金,還封你的兄弟們做大官。」李夫人不為所動:「升不陞官全憑你的意願,與見不見面有什麼相關?」劉徹這輩子還沒碰過這樣離奇的事,居然有女人不想見自己的面?於是乾脆自己動手去扯。李夫人卻轉身向著牆壁哭了起來。這可太讓劉徹的老臉下不來啦,於是怒氣沖沖地掉頭就走。

  進宮陪侍的李家姐妹們被皇帝的怒氣嚇破了膽,於是責備她:「你就不可以讓皇帝見上一面,好生囑托兄弟們嗎?你難道恨皇上現在才來看望你呀?」

  李夫人歎息說:「我之所以忍心不見皇帝,就是為了兄弟們的前途啊。我全憑容貌出眾讓皇上喜愛,才能擺脫微賤得到今天的地位。以美色得寵,一但色衰也就是失寵絕情的時候到了。皇帝為什麼對我百般遷就?全是因為我長得美貌。現在若讓他發現我病成這副醜怪模樣,他噁心拋棄還來不及,哪會照顧我的兄弟呢?」

  李夫人的智慧,在中國歷代後宮女子中,應該排在前十位。如果光論精通男人心理而言,則是當仁不讓的頭號人物。

  果然,當不久她去世的時候,劉徹念及她那嫵媚的模樣、多情的過往,惋惜傷心之極。命人畫了她的畫像,掛在甘泉宮裡時時追念,還以皇后之禮安葬了她。李夫人既被追思成皇后,自然家族也跟著步步高陞:大哥李廣利成為貳師將軍兼海西侯、二哥李延年當上了協律都尉。都成為熾手可熱的人物。

  劉徹對李夫人的追念,並不到此為止,他還不停地為她追魂寄思、寫詩作賦——這怎麼能說是「略輸文采」呢?

  劉徹自顧自地抒發相思之情,我們卻無從猜測早已跟丈夫久不見面的衛子夫,在丈夫想念姬妾的情歌傳唱宮廷時、在丈夫以皇后規格為姬妾舉行喪禮時,孤寂已久的她會是怎樣的心情?

  而皇帝這超規格的追思和喪儀,更誘發了李廣利李延年兄弟的野心:一個死去的妹妹,尚且被皇帝如此念念不忘、在身後享受皇后的待遇,更能讓大哥李廣利成為軍隊統帥,假如不是妹妹短命的話,何愁不能活著當上皇后、取代那早已失寵的衛子夫?自己的外甥劉髆,豈不是要成太子了麼?我們兄弟,更要當衛青第二了!

  陰謀是否從此種根,我們只能遙想揣測了。

  不久,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的夏天,一場血流成河的巫蠱之禍掀開了帷幕。

  有一天,劉徹在建章宮裡看見有一名帶著劍的男子進入了龍華門,認為是來了刺客,於是下令追捕,可是卻怎麼也找不到這男子的蹤跡。劉徹大怒,殺了門官。而且認為這離奇失蹤的刺客,有可能是有人行巫術召來的惡鬼。

  果然不久劉徹做了一個怪夢,夢見被數千怪人圍攻,接著就生了大病。——其實,劉徹晚年沉湎於方術,他誤看刺客和做噩夢的事情,很有可能是吃那些丹藥吃得產生了幻覺了。

  就在劉徹疑神疑鬼的當兒,天牢裡的巨盜朱安世向皇帝上書,控告當朝丞相公孫賀和衛皇后姐姐衛君孺的兒子公孫敬聲,說這小子跟衛皇后的女兒、表姐陽石公主私通,還讓陽石公主在皇帝行走的路上埋巫術小人,咒皇帝早死。

  自知死路難逃的江洋大盜控告捉拿他的丞相,可信度能有多高?

  可是,這封控告信來得正是時候,堵住了劉徹的心口了,皇帝立刻下令關上城門戒嚴十一天,發動全副武裝的騎士滿城搜查。

  雖然沒搜出什麼名堂來,但是劉徹還是不放心,他開始懷疑衛皇后和太子劉據也參與巫蠱之事,便乾脆搬出長安城去,住到了陝西淳化甘泉行宮之中,並且下令抄斬公孫賀全家,改封劉屈犛為丞相,讓有名的酷吏江充繼續追查巫蠱案。

  這時正是春天,長安城裡流行疾病,死了不少人。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人們都信奉巫術能夠療疾,於是常有巫師來往王公貴族家,甚至進出皇宮,教宮人貴族埋放木人替身,驅遂病魔。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這正中江充下懷,趁機帶著一個巫婆到處抓人,這巫婆也頗有些門道,一口水噴下去,就能發現埋木人和行巫術的地方,教人沒辦法遮掩。

  面對挖出來的「證據」,重刑之下的「犯人」們信口雌黃,扳連拉扯,從京城以至各郡國,因為行巫術而被莫名其妙牽連進公孫賀一案的人不計其數,光是被殺的前後就達數萬人之多。閏四月,更連武帝與衛皇后親生的女兒諸邑、陽石都被牽連而處死。——無辜的人們本意是為了驅邪避疫,誰知卻招來了江充這個魔頭,早知如此,還不如死在瘟疫裡算了,至少還能保個全屍。

  殺了這麼多人,武帝的病還是沒有好,(更重要的是,所有被殺被押的人都不開竅,沒有把江充真正想要誣陷的人扳扯進去。)於是七月的時候,江充又對武帝說:「宮內也定有巫蠱之事,只有把後宮也追查清楚了,才能讓皇上您的病好起來。」武帝怕死心切,立即批准。——其實江充根本的目的就在皇宮裡面,只是枉他抓了那許多「犯人」,還施以酷刑拷打,卻沒有一個人扳扯到江充希望扳扯的對象身上。

  江充在宦官蘇文等人的幫助下,氣勢洶洶地殺進了長安禁宮。

  他的目標相當明確,首先就把跟衛子夫關係親近而且同樣也失寵的宮妃希幸夫人抓了起來,拷問之後,立即就在皇后和太子居住的殿宇裡挖地三尺,找所謂巫蠱詛咒的證據。直挖得整座宮殿如同菜地,皇后和太子連放一張坐榻的平整地方都找不著。然後江充拿著本是用於驅病的木人和早就準備好的書信證據,大呼太子造反確有其事,定要上報聖明天子。

  太子劉據既不堪羞辱,更恐懼江充誣告的後果,於是興兵殺了這個早跟自己結了仇的傢伙。江充什麼都準備好了,就是沒有料到,好脾氣的泥巴人也有發土性子的時候,於是身首異處,為他的野心付出了代價。

  然而宦官蘇文卻趁亂溜走,快馬加鞭地跑到甘泉宮去控訴,說太子興兵殺了欽差,要造反奪權啦。

  劉徹倒還沒有馬上就相信自己一向老實巴交的兒子能有這樣的膽子,於是派人去調查。而該調查員卻連長安城都不曾進去,瞎轉一圈之後就跑回甘泉宮,說太子果然是造反,還想要殺自己的頭,要不是咱腿腳快,早被他一刀兩段啦!

  結果可想而知。劉徹氣得發了瘋,正式派兵去跟兒子開戰,並且親臨指揮第一線。劉據手裡的兵員自然沒有老爹的多,便想去調動長安城外圍的軍隊。但是卻有人更改了劉據的調兵訊息,調來的軍隊反而與劉據幹了起來。

  七月,毫無作戰經驗的劉據兵敗,從城南復盎門逃亡。他走得倉惶,身邊只有兩個跟著他作戰的成年兒子,母親妻妾和其它的兒女都被他拋下了。年逾花甲的衛子夫在對丈夫和兒子的雙重絕望中,自殺了。一段傳奇美麗的愛情故事,以最血腥的方式宣告結束。

  太子逃到河南靈寶縣這個地方,投奔自己從前的屬下。這屬下家境貧寒,衣食不繼,但是對舊主人忠心耿耿,全家編草鞋換錢供養劉據父子。——在逆境中更能檢驗一個人的情操。這位部下既如此窮困,可見當初並非善於搞上下級關係換好處的人,但是一到關鍵時刻,他卻比那些拿宣誓效忠儀式當飯吃的傢伙付出更多的忠誠。

  然而追捕已經天羅地網,八月辛亥日,走投無路的太子劉據懸樑自盡,兩個兒子和忠心的部下也被追捕他們的新安縣長李壽殺死。

  最重要的當事人:皇后和太子都死了,於是死無對證,更坐實了關於他「畏罪自盡」的說法——所有與他們有關的人都被抓捕,大規模的屠戳開始了。

  所有曾與太子來往的幕僚、賓客都被誅殺,數以十萬計的人都成了冤死鬼。糊里糊塗加入太子這方的小吏和士兵則被全族流放敦煌。

  在這場不分青紅皂白的大殺戳中,被殺死的皇親國戚、文臣武將難以計數。

  長平侯衛伉滅族(衛氏家族由衛子夫封後開始,三十八年至高富貴榮耀,衛青創造的曠世戰功,為衛家帶來了二十五年侯爵史,至此宣告完全結束,此後雖然衛子夫孫兒劉詢成為漢帝,卻再沒有衛家重振的記載,唯一的理由只能是徹底斷絕了血脈傳承)、符離侯路博德滅族;丞相公孫賀滅族;合騎侯公孫敖滅族;放劉據逃出長安城的副丞相田仁、暴勝之滅族;當初劉據曾向將領任安發出調兵的訊息,雖然任安心懷疑慮,沒有派兵支援劉據,也被劉徹以「投機觀望」之罪處死——任安與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私交甚篤,從這年以後,再沒有關於司馬遷的歷史記載,很有可能他也被牽連進去,死於非命…………

  在血流成河中,平陽公主之孫、曹襄和衛長公主之子平陽侯曹宗也未能倖免,他死後,曹氏平陽侯的歷史就此宣告結束。

  在所有遭屠戳、流放、被處理的貴族名單中,我們沒有看到平陽公主的名字。——這年她的弟弟劉徹已經66歲,做為姐姐她的年齡肯定更大,或者已經逝世了。

  平陽公主能死在儀和二年之前,實在是恰到好處。至少她不必看到自己苦心經營的曹、衛兩家遭到如此滅頂之災。——但是,假如平陽公主沒有先死的話,也許「巫蠱之禍」就不會演變到這種程度。歷史不能重演,誰知道呢?

  所有的人都被殺盡、自己的子孫兒女也被屠殺之後,劉徹的怒火終於漸漸平息。這個性格衝動的專制帝王畢竟還不是笨得到底,漸漸地感覺到了「巫蠱之禍」一案背後的諸多隱情:兩軍剛剛開始對抗,兒子就輸得一蹋糊塗,顯而易見,他沒有做好任何準備,所以連後援都沒有,世上哪有這樣造反的人呢?

  ——性格決定命運啊!這位衝動型的劉徹,他性格中衝動的缺陷,不但決定了自己的命運,也決定了無數人的命運。專制制度下,這樣的悲劇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卻算得上最慘烈的一次。

  儀和三年,剛上任不久的丞相劉屈犛與李夫人的長兄李廣利合謀扶立昌邑王為太子。當時李廣利作為漢朝最高將領,率大軍出征匈奴。這個角色可是當年衛青的,李廣利眼望旌旗獵獵、將悍兵勇,不禁心曠神怡、志得意滿。他向前來送行的丞相劉屈犛面授機宜:「你可千萬要加緊步伐,讓我們的外甥昌邑王登上太子寶座啊。」——李廣利和劉屈犛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經結成了兒女親家矣。

  丞相和大將軍合謀扶立儲君,本來應該是最高機密,即使扶立不成,也不會出什麼問題,但是這樣的機密,卻居然走漏了,還被一個宦官郭穰探聽到了底細,並將消息報告到了漢武帝面前。

  漢武帝年紀已老,又剛經過一場驚心動魄的變故,更何況他心裡早已暗暗定下了接班人。於是聞訊大怒,下令追查。結果發現劉家和李家合謀咒詛皇帝早死。

  這才真正是巫蠱之禍。四月,怒火中燒的劉徹將丞相劉屈犛腰斬於市,滅族。李廣利正統兵在外,聽說消息後知道大事不妙,於是投降匈奴。

  (一年後,匈奴衛律王忌憚李廣利的權勢,與巫師合謀,向匈奴單于進讒,說是用李廣利祭祀可保單于母親身體安康,於是李廣利成了祭品,死在了茫茫戈壁草原。巫蠱之禍的始作俑者,最後也落得同樣的下場。)

  李家既已一敗塗地,敢說實話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尤其是看守劉家祖墳高祖劉邦陵寢的主管田千秋,更宣稱自己是受到了高祖劉邦的托夢前來的,使得劉徹越發地震動。於是決定重新調查太子謀反的事件。

  結果令劉徹目瞪口呆:一年前那場逼死皇后和太子的政變,背後就有李廣利和劉屈犛操縱的影子,是他們利用種種人事和手段,通過暴燥的老皇帝之手,為他們扶立昌邑王掃清了障礙——有些史書上說,整件事其實只是江充與太子有仇,唯恐太子繼位才搗的鬼。

  但是仔細想想就會知道:江充不過一介普通官員,哪有這樣通天的本事搞到皇帝的後宮裡去?更何況事情開始不久他就教劉據殺了,其後卻又發生了一系列誣告、假調查、以至更改軍令的事件,難道說,江充這個死人還有這等本事?死了都能這樣搗騰,又怎會活著教人砍了腦袋?

  劉徹終於恍然大悟,於是封田千秋為大鴻臚。

  後知後覺的武帝,終於明白自己那三十八歲的長子死得冤枉。他自怨自艾無處發洩,惱怒中將當時參與陷害太子的宦官蘇文活活燒死在渭橋之上;當初挑頭誣陷太子的江充雖然已經被太子殺死也仍舊不可饒恕,江氏滅族——這可是史上最典型的損人不利己事件;當初在河南靈寶縣捉拿太子有功被封為北地太守的李壽,也沒逃脫滅族的命運。

  不過總算武帝這回吸取了教訓,沒有誅連自己和李夫人的兒子昌邑王,就連同樣窺伺儲君之位的另一個兒子他也沒有痛下殺手。他曉得自己的子孫本來剩的就不多,實在經不起再殺了。

  漢武帝隨後在長安建起了思子宮、太子劉據喪命的河南靈寶縣也建了一座「歸來望思」高台,希望兒子的靈魂能夠回到自己身邊。

  不用說,衛子夫和劉據的靈魂是不願再回來的了。

  ——其實殺來殺去,最該死的是劉徹自己,殺兒子的命令也是他自己下的。更何況被誅的人多半跟他有親戚關係,按血緣和「族誅」的規矩來說,他自己也該算在誅殺的範圍內。

  只是他似乎沒有一查到底處理自己的勇氣。他也知道自己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錯誤,因此他雖然思念妻兒,卻沒有勇氣將自己的曾孫、劉據年僅三個月的孫子劉詢從監獄裡放出來——拜自己那一場瘋癲殺戳所賜,原本可愛的曾孫兒現在倒真要把他這個曾祖父當殺父仇人來看了。直到五年後,武帝壽終正寢之時,劉詢才逃脫牢獄之災。

  (誰也沒有料到,這個不滿百日就迭遭不幸的小小人兒,卻在十七年後成為西漢皇家的天子。劉據雖然慘死,總算本該屬於他的皇位還是由他的孫子接受了下來。)

  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劉徹總算明白了事理,征和四年開始,他追悔自己晚年的過失,趕走了身邊的方士媚臣,頒下輪台詔書,按照死去兒子劉據的生前願望,廢止兵戈,鼓勵農稼。並封田千秋為丞相、富民侯——顧名思義,是想要做點關乎百姓生計的正經事了。

  當臣下為劉徹痛改前非的行為歌功頌德的時候,老皇帝終於說了實話:「朕不德,自左丞相與貳師陰謀逆亂,巫蠱之禍,流毒士大夫,至今余巫頗脫不止,聯甚愧之。」

  雖然是愧,但是也已愧之晚矣。

  據說晚年的武帝終日鬱鬱不歡,難見笑顏。身邊的人都覺得提心吊膽。他有一名很受寵的美人名麗娟,曾經問他:「錢能買來歡笑嗎?」

  武帝回答:「可以的。」

  於是麗娟拿出千金給武帝,說:「這是買笑的錢,希望皇上能有一點笑容。」

  收下寵妃千金後的武帝是不是就能滿臉笑容呢?史書不載。

  「巫蠱之禍」的余害,直到三年後還連累一位無辜的少婦橫死。

  她就是武帝最幼子劉弗陵的生母趙婕妤。趙婕妤又名「拳夫人」、「鉤弋夫人」,是犯人的女兒。由於她為武帝生下的兒子劉弗陵聰明健壯,很得武帝的喜歡,劉徹決定將皇位傳給劉弗陵。

  這時的劉弗陵年僅七歲,鉤弋夫人也不過二十五、六歲。為了避免自己死後「主少母壯」,重演呂氏專權的危險性,武帝在立太子的前夕,隨便找了個岔子就將為自己生下兒子的鉤弋夫人處死了。

  一個身世淒涼的美女,只因為做了皇帝的妃子,並且為皇帝生下了兒子,就落得這樣的下場。據說可憐的鉤弋夫人下葬時,天昏地暗,飛砂走石,人們都對皇帝竟然如此狠心而憤憤不平。

  雖然劉徹的冷酷無情一次又一次地得到驗證,但是假如劉據不死,則此時他已四十出頭,何來的「主少」?衛子夫若不自盡,也該有七十歲了,更談不上「母壯」。兩個理由都不成立,鉤弋夫人也就不會慘死了。

  公元前87年,70歲的漢武帝臥病五柞宮。自知來日無多的劉徹審視群臣,不得不承認衛霍二家的忠心和才幹。於是他頒下遺命——前皇后衛子夫外甥霍去病的異母弟弟霍光為首輔大臣,輔佐幼主劉弗陵為新帝。

  劉弗陵二十一歲早逝,繼位的是李廣利之妹李夫人的孫兒劉賀。劉賀人品卑劣,為帝不過二十七天,大漢朝廷的最高文武長官霍光和張敞(當丞相的水準如何,知道的人倒不多,閒著在家喜歡幫老婆畫眉毛的事兒卻是流芳千古)便把他又從龍椅上扯了下來。

  公元前七四年,衛子夫的曾孫劉詢繼位為大漢皇帝。歷盡曲折坎坷,皇位終於又回到了劉據子孫的手裡。

  然而,衛氏與曹氏血脈已斷,已無法重振。二氏從此不復再見於史書。

  平陽公主因為一次舉薦美女而成就聲名地位,卻又因為另一次舉薦美女而累及子孫破家喪生。禍福莫測,都只繫於一念之間。

  老天拿平陽公主開了一個殘忍的大玩笑。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5-8 02:23 , Processed in 0.03931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