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新疆地區有許多不解之謎,這使新疆愈發顯得神奇、誘人。這裡僅採擷點滴供您探索,或許會引起您的興趣,說不定您還能揭開其中的某個謎呢。

地震之謎

  阿爾金山大斷層是引起中外專家和學者極大興趣的地方。它的斷裂帶長達近千公里,寬數百公里,屬走滑型活斷層帶。這樣的斷層區域理應頻發較多的大地震,然而載於歷史的地震記錄卻寥寥無幾。是什麼原因使這條因大地震而造成的斷裂帶,在以後的變遷中,卻很少有地震在這裡發生,相反地震卻活躍於它以北的其他廣闊地區以至阿爾泰山區呢?這是一個人們正在探索的謎。另外還有個現象:1906年瑪納斯縣境內發生了8級地震,比起同級其他地區的地震帶,其震中烈度、受震面積、破壞程度都小或低得多,並且竟沒有發現地震斷層。這在新疆地震史上也是一個有待揭示的謎。

野馬之謎 

  野馬是世界上現存的唯一的野生馬,曾經廣泛分佈在亞洲原野,據1985年的統計,現存於世界其他各國百餘個動物園和養馬場的6000多匹野馬,都是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從我國準噶爾盆地和蒙古西南邊境捕捉去的少數野馬的後裔。但是在這些野馬的原產地,自1969年動物學家在蒙古最後一次見過它後,就再也沒有發現它們的身影。我國近年曾進行多次調查(包括航空觀察),雖發現了一些線索,但一直沒有獲得其存在的確定證據。於是,在野馬故鄉的原野上,是否還有野馬生存,便成為動物學界的一大謎。我國學者對獲得的情況經過綜合分析後認為,如果還有野生馬,其種群數量已十分稀少,並且正處於滅絕的邊緣。它們的分佈區已縮小到大致位於新疆北塔山以東的中蒙邊境地帶,約1萬平方公里範圍內。目前,為防止分佈在其他各國的野馬後裔嚴重退化,我國除正在執行國際性"野馬還鄉"計劃外,尋找野生馬的考察活動仍在深入進行,已獲得野馬頭骨和皮張的標本。但新疆是否還有野馬仍有待於人們去揭曉。

新疆虎之謎 

  新疆虎是我國虎種的五個亞種之一。根據記載最初是從博斯騰湖附近獲得它的標本,於1916年正式定名的。有記述說,新疆虎主要分佈在塔裏木河與瑪納斯河流域。但使人疑惑的是,迄今誰也沒有真正見過或捕捉到它,也很少有它活動的消息。傳聞50年代曾有牧民在塔裏木河下游的阿爾幹附近見到過虎,但因是傳聞,其真偽無從證實。新疆到底有沒有虎?新疆虎到哪去了?對這些問題人們眾說紛壇,一直找不到確切的答案。

"大紅魚"之謎 

  新疆阿爾泰山密林深處的喀納斯湖,環境幽靜,景色秀麗,是一個物種資源豐富而獨特的天然基因庫。1985年7月新疆大學生物系的師生,在喀納斯湖考察時,發現"大紅魚"並引起國內外轟動。"大紅魚"怎麼會出現在海拔1370米的高山湖裏?它們是怎樣生活與繁殖的?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大紅魚"學名叫哲羅蛙(Huchotaimen),是在淡水生活的兇猛的冷水性名貴魚種。它以魚類為食,成年時體重可達70公斤,體型很大,因其身體在一定條件下呈現紅色而得名。在我國僅見於額爾齊斯河水系和黑龍江水域。據喀納斯湖的考察者記述:"我們估計,喀納斯湖的'大紅魚'一般長3一5米,最大的可達10多米。這種'大紅魚',在整個喀納斯湖可能有數百條"。據當地傳說:30年代,有人釣上一條大魚,17匹馬也沒有將它的肉馱完,魚的鰓蓋可以蓋上一口大鍋。這些記述和傳說,更給喀納斯湖"大紅魚"罩上了一層神秘、傳奇的色彩。喀納斯湖紅魚的真實情況究竟怎樣,還有待進一步探明。

"雪人"之謎 

  世界上有"雪人"嗎?目前對"雪人"的了解還處於傳說階段,誰也沒有得到並提供出"雪人"存在的確鑿證據。新疆也有關於"雪人"的傳說:據說50年代在烏拉泊水庫工地,有人見過"雪人";60年代在崑崙山,解放軍戰士曾見過幾個"雪人"在一起走動,並向它們開了槍,但它們似乎是刀槍不入;1984年的《烏魯木齊晚報》報道:有人在東崑崙山上見過"雪人"的足跡。新疆是否真有"雪人"?真實情況目前還不為人知,但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又懸而未決的問題。

"遊移湖"之謎 

  在被人們視為死亡地帶的羅布荒漠腹地,有一片神秘的湖泊,它就是世界聞名的羅布泊。羅布泊在中國古代曾被稱為"幼澤"、"鹽澤""蒲昌海"和"牢蘭海"。元朝以後稱為"羅布淖爾"。但這樣一片眾河匯聚的海洋水泊,它的具體地理位置,在國際地理學界卻持續爭論了半個多世紀之久。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是一片捉摸不定的湖泊,他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遊移湖"。羅布泊究竟是不是一座"移動不定"的湖泊?它為什麼會遊移不定,學術界至今仍意見紛紜。

沙漠古城古址之謎 

  我國西漢時期,羅布泊地區有一個樓蘭國,它的城郭--樓蘭城,曾是古絲道上商業經濟興旺的一座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但是這樣一座在公元前後活躍了幾個世紀的城市,到公元4世紀後竟然完全消失於歷史記載,淪於荒漠中。在沙漠深處,還有一片方圓20公里的古城遺址,緊鄰乾涸的尼雅河床。據說考古工作者發現它時,覆沙已經退去,露出了真跡:街衢整齊,屋宇完好,樹木環繞的澇壩痕跡清晰可見。屋內陳設物,有各種農用工具,甚至儲糧的甕、罐內還盛著籽實,曾見過它的歐洲探險家們驚呼:好像一場突然降臨的災難,使人們還來不及搬運和逃生,便被湮沒了。然而考古工作者在現場並未發現有人的遺骨。像這類淪入沙漠深處的古城古址,還有不少。造成它們大批被遺棄荒廢的原因,一直令人費解。科學工作者對此進行了多學科的綜合考察研究,先後提出了沙漠南侵說、異族入侵說、絲路改道說、土地鹽鹼化說、河流改道說和氣候變幹說等見解,但究竟是何原因,還有待探討。
龍城之謎 

  公元4世紀北魏人酈道元撰寫的《水經注》一書中,記載羅布泊畔有一座規模很大的古城,稱作"龍城"。從記載看,龍城是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一個小國,後來因為羅布泊洪水氾濫,淹沒了它,導致龍城被毀,國家破亡。但這樣一座大城,它的遺址今在何處?城破國亡後,居民又遷往何地?至今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

山國之謎 

  山國是西漢時的三十六國之一,地處從樓蘭至姑師(今吐魯番)的孔道,在今吐魯番南庫魯克山中。這樣一個古國似乎已被人遺忘了,不知它的興起,又不知它何時消亡。羅布泊以北有古道通向那裏,據傳聞,那裏有古城的廢墟、有人類活動的遺跡。但不知它究竟在哪兒?

高昌王陵墓之謎 

  在著名的吐魯番火焰山下,有兩片古墓地,哈拉和卓和阿斯塔那古墓區,古墓總數近千座,大部分是古代高昌國時期的墓葬。古高昌國建立於公元5世紀中葉,其都城即是火焰山下的高昌故城。在高昌國先後稱王的有闞氏、張氏、馬氏、麴氏,其中麴氏稱王時間最長,傳十代,歷時140餘年,直到公元640年唐朝統一高昌地區設西州時,高昌國才亡。使人感到奇怪的是,在這兩片墓區中,當年高昌國宮廷中的王親國戚大墓均有發現,但迄至今日卻未發現一座高昌王的陵墓。尋找高昌王陵墓仍然是新疆考古工作中一個有待解決的課題。

唐輪臺城之謎 

  赫赫有名的唐代輪臺城,已為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詩傳遍天下。但唐輪臺城在哪,卻一直沒有找到。史地界經過幾年的討論,都認為唐輪臺不同於漢輪臺,其地不在南疆,而在天山北麓的烏魯木齊一帶,其遺址可能是烏魯木齊的烏拉泊古城、米泉縣古牧地或昌吉市的昌吉古城等,但這些猜測都缺少古城遺址的考古依據,唐代輪臺城的遺址究竟何在?

"樓蘭美女"之謎 

  在孔雀河下游的鐵板河三角洲,曾發現了一片墓地,建立在河道中距今地面約七、八米的一處高臺地上。墓中出土有一具中年女性幹屍,體膚指甲均保存完好。她有一張瘦削的臉龐,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頭髮披肩。她上身裹一塊粗毛織的毯子,胸前的毯邊用削尖的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羊皮,腳上穿一雙翻毛皮制的鞋子,頭上戴氈帽,帽上還插了兩根雁翎,被世人稱為"樓蘭美女"。經用她身上裹的豐皮殘片作碳14測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屍。她是誰?為什麼會埋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她生前屬於哪個民族部落?

彩色陶罐之謎 

  在烏魯木齊南郊烏拉泊水庫旁一座古墓中,曾出土了一件彩色單耳小陶罐。罐高14.8厘米,口徑9.5厘米,底徑5.5厘米。這是一件敞口短頸、鼓腹圓底的陶罐,在頸腹間還有一寬帶狀的單耳。陶罐為手制,外涂一層土紅色的陶衣,陶衣上通體涂繪暗紅色的花紋。陶罐頸部是上下兩排三角形花紋,腹部為上下兩個三角形花紋演變而成的勾連的渦卷紋,耳柄上繪有斜紋方格網狀紋,口沿內壁還繪一圈帶紋。整個陶罐製作精巧,色澤艷麗,紋飾醒目,是一件美麗的原始藝術品。令人驚異的是在哈密哈拉墩地區和烏魯木齊南山阿拉溝地區的古墓中,均發現同樣的陶罐。這是古代哪個民族的創造?陶器上彩繪三角紋、渦卷紋的花紋表現了什麼?這些問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石人之謎 

  在新疆廣闊的草原上,人們常常可以看到屹立著的一尊尊石雕人像。這些石人都是用整塊岩石鑿雕而成的。從外形看,它們大都是全身像,頭部、臉型、身軀都雕得生動逼真。如今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境內阿爾卡特草原上發現的阿爾卡特石人,就是用一整塊白沙岩石雕鑿成的。它頭部雕鑿出一個寬圓的臉龐,一雙突起的細長眼睛和高高的顴骨,上唇有兩撇八字鬍須。身上雕鑿出翻領大袷袢,腰部束一根寬腰帶,右手拿一隻杯盞舉至胸前,左手扶一把垂挂在腰部的長劍。雙腳刻鑿出一雙皮靴。古代靈巧的石匠還在它的腰帶上刻出一個垂挂的小口袋和一把小匕首,石人臉部表情凝重深沉,儼然是草原上威武的將士。這些石人是誰雕鑿的?屬於哪個民族部落的文化遺產?學術界至今還無一致的意見,仍是一個尚待揭開的謎。

麴斌造寺碑之謎 

  麴斌是麴氏高昌王族人,官封寧朔將軍。麴斌造寺碑的重要性,如王國維先生所說:是研究高昌歷史的第一史料。黃文弼先生依據它,曾作《高昌麴氏紀年》和《高昌官製表》。但流傳於世的只是此碑的拓本。其真碑原於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在吐魯番三堡(即阿斯塔那)出土,後運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初置荷花池,後移至將軍署,並為它建立碑亭。但以後就下落不明了。此碑究竟在何處?引起了人們頗多的猜測。

巨幅岩畫之謎 

  1987一1988年在新疆呼圖壁縣西南天山中的康家石門子發現了一巨幅岩畫。這裡是深山荒野,人跡罕至的地區,山勢陡兀,岩壁平直,就在這巨大的砂礫岩壁的平面上,雕鑿出了一巨幅壁畫,畫面東西長約14米,上下高約9米,其面積達120多平方米,這裡海拔高:500多米,岩畫距今地面高達10米。巨幅岩畫由二、三百人物組成,人物有男有女,或站或臥,或衣或裸,有的作舞蹈動作,如一組9人裸體女性舞蹈像,作風粗曠,形象逼真,其中有不少男像明顯地顯示出其生殖器官,表示男女交媾的動作。這樣一幅表現原始生殖崇拜的岩畫,其畫面篇幅之大,主題之集中,不僅在國內為首見,就是在世界原始文化藝術中也屬罕見。古老的原始崇拜深刻地反映當時原始社會思想意識和文化藝術的發展,但長期以來人們還是無法了解這巨幅岩畫究竟是哪支古老原始部落人民所作?當年它又是怎樣能鑿刻到這麼高的岩壁上去?這也是新疆原始文化研究中一個未解之謎。

深腹青銅腹之謎 

  1983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在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蘭州灣子古石溝建築遺址發掘中,發現了一件十分精緻的青銅腹,腹高50,5厘米,腹口徑為33厘米,其形狀為直口折沿。腹深,雙耳直立口沿上,腹下部為喇叭形高足。使人感到驚奇的是與此類青銅腹相雷同的文物,近年來在新疆天山南北一些地區都有發現,甚至在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等中亞草原地區也有發現,此類青銅腹主要發現在草原地區,那麼這究竟是哪一支古代草原遊牧民族的遺物呢?至今尚是學術界待解之謎。

桂葉形石鏃(石矛)之謎 

  在新疆境內曾在一些遺址點發現了大量細石器,這是一類用堅硬的石質作原料,採用壓制的方法打制而成的細小石器,器形有細石葉石器、刮削器、石核、石鏃或石矛,其細石葉石器,一般長僅2-5厘米,寬1厘米左右,這類細石器遺址是屬於新疆中石器時代或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文化,但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是在羅布泊地區發現的一類桂葉形細石鏃(矛),外形打壓製成桂樹葉子狀,石鏃(矛)表面壓琢成通體魚鱗狀,十分正規精緻,此類桂葉形石鏃(矛)的典型器物竟與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克魯馬奴人所使用的桂葉形石鏃(矛)完全相同,為什麼會有如此巧合,是東西文化傳播的影響嗎?那麼又是誰傳播的?這是新疆古代文化研究中的一個"謎"。
 
[size=5][color=lemonchiffon]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color][/size] [size=5][color=#fffacd][/color][/size] [size=5][color=#fffacd] 我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color][/size] [size=5][color=#fffacd][/color][/size] [size=5][color=#fffacd] 我愛鬼版的心!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color][/size] [size=5][color=#fffacd][/color][/size] [size=5][color=#fffacd] 更如黃河的水一發不可收拾[/color][/size] [size=5][color=#fffacd][/color][/size] [size=5][color=#fffacd] 同志們一起拿起幟熱的心 [/color][/size]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新疆之謎

這........新疆阿..我只知道新疆的"風吹草低見牛羊".........

至於其他.....就.........一切真的都是謎阿........Orz
 
距離,不過是自己不敢跨步向前的證據。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5-7 00:32 , Processed in 0.01985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