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無名的英雄

默語寒爾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在幾個月前,馬英久總統表示以後的公職相當考試要加考英文,而其目的為的是要能激發公職員之間的競爭力,增加公職員的素質和才能,當然還有咱們耳熟能詳的三個字......沒錯!就是國際觀。

  我不清楚馬英久總統是不是真的認為加考英文就能增加公職員的上述幾種能力,倘若他真的是這樣認為的話,那麼他犯了一般人都會犯得毛病,那就是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而他所得到的答案也非常簡單,就是英文是一切的萬靈丹,吃了便功力大增,甚至還可能因此得道升天。這是大部份人都會犯得毛病,學會英文就代表你的素質與才能比他人還優秀,也代表也擁有廣大深遠的國際觀,大家似乎都患得英文學習肥大症,將英文提升至幾乎能決定一切的指標,然而英文真的是決定一切的指標嗎?其實不然!

  實際上,學會英文和素質能力與國際觀根本沒有直接的關係,兩者並不會直接相互影響。換言之,學會英文根本不代表素質能力就能提升,也不代表就是等於擁有國際觀,此話怎說?
  
  就一般通常的認知來說,我們會在意公職員,或者是企業員工的素質與才能,不外乎就是針對他的工作或處理事物的效率,以及服務的品質,最後當然包括工作的態度,而這幾點將是決定公職員和企業員工的素質與才能究竟與他人的差距為何,是否優於他人,畢竟素質與才能並無絕對的標準,它通常必須透過相互比較才能顯示出來。一般而言,公職員和企業員工的素質與才能往往必須建立在其所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之上,一旦公務員缺乏其本身該有的專業素質,那麼他服務的效率與品質將可能因此大打折扣。其實,考試制度只是測試個人是否達到公職員和企業員工所必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因為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有無,或者是程度的高低,將會影響工作或處理事物的效率和服務的品質,但是在其他攸關公務員服務專業程度的科目分數可能相差極其有限的情況下,考生在英文一試科卻可能分數落差極大,所以這可能會造成單以英文取材的情況發生,一個英文程度高於其他人,但其專業程度卻低於其他人,這樣的公職員和企業員工將是人們所應該期待嗎? 

  除了專業知識與技能這種因素會影響工作或處理事物的效率和服務的品質之外,尚有工作上的態度,而該因素也往往受一般人所關注,當然有時候也會成為令人垢病的主要原因,但偏偏工作上的態度是考試制度無法鑑定出來的,當然考試制度也無法完整的鑑定出公職員和企業員工擁有其較高專業知識與技能,然而這些缺口是可以用完善的評鑑制度來補充,但是在很多情況之下,往往是讓人感到有些遺憾的是,我們的評鑑制度依舊不完善,身為評鑑和監督者的上級機關也可能因為怠惰和其他政治和政策上的因素,或者是自己本身的能力不足,使得評鑑的結果,往往不盡世人如意,甚至還可能危害社會制度與秩序的安定,進而損及人民的權利。

  諸如上述,例如司法官的職訓似乎沒有嚴格的評鑑制度,這導致司只要通過司法官考試就可以了,工作位置幾乎是堅硬而不動搖的,而幾位品質較差的司法官卻依然擁有這個職務,於是有人建議司法官的職訓應該要具備完善的淘汰機制,將在職訓過程中,淘汰不適任的準司法官。也有人建議,對於公職員素質的審核與評鑑,或許可以委託民間重要且具有相當公信力的相關機構來執行,本人在其他論壇也曾建議學校的評鑑應該委託民間重要的教育機構來執行,甚至民間重要的教育機構可以派人進駐校園來監督學校部份的運作,雖然民間團體監督公務員的計畫,費日曠時,但或許值得投資。

  又什麼叫做國際觀,一般人對於國際觀的認知,不外乎就是了解國際局勢為何,而其所認知的範圍大概都是一般新聞的國際相關資訊,但對於專業的公務員和企業員工來說,不外乎就是與其專業相關的國際重要訊息,透過並加以利用這些訊息與所得到的知識,轉化為決策與計劃上的實質運作與應對,例如對於司法公務員來說,由於我國法律乃繼受德日法律居多,所以我國的司法公務員會比較注意德國和日本法律見解與其體系變更的訊息與知識,並加以實質轉化是否能運用於我國司法體系,所以對於司法公務員來說,德日語的重要性會比英文還要高。

  一把工具能否展現出它的價值,在於我們是否因需要而去使用它,語文能力只是增加國際觀的諸多方式與管道中的其中一種,我們如果沒有去充分利用,並加入融入我們的專業工作的運作與應對,或日常生活上,它充其量就是一種工具而已,沒有其他意義,英文也是如此,不會英文的人,其實也只是擁有較少了解國際局勢資訊的管道,會不會英文絕非是否擁有國際觀的標準。

  不少人似乎經常把英文推向決定一切的指標,但語言能力充其量也只是工作上或日常生活的技能工具,而非絕對擁有較高的素質才能與國際觀,它們之間沒有直接關係,但有間接關係,真正能提升公職員與企業員工的素質才能,光靠考試依舊顯然不足,而必須透過完整的評鑑制度加以補齊,又如果考試是為了排出政府官員優劣的標準,那麼其考試應該針對與其職務具有相當關係的專業知識進行加深,或者是增加相關考試科目,而非增加無關緊要的考試科目,或將之成為決定一切的指標。又國家機關和企業所期望的國際觀,絕非一種單純的片面觀念與知識而已,亦要將與其專業相關的國際重要訊息,透過並加以利用這些訊息與所得到的知識,轉化為決策與計劃上的實質運作與應對,以期能與國際環境與市場接軌。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以美金為基準,把全世界幣值列出來,台幣排第幾?

當家的都快被排出市場了,家裡還在鬧婆媳關係.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叫外國人都學中文啦...
為什麼是我們要學英文阿?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在商周網站上

有看過一篇跟樓主類似的文章

是以多易分數來做區別

950分以上  可以代表公司去談合約內容以及公司給予他決定的權利

950分以下  只可以代表公司去談合約內容    不能有權利決定任何事

900分以上   有代表公司去跟外商公司洽商的權利

900分以下的區分就沒多記

疑問跟樓主一樣    雖然有些可以了解(用字遣詞方面)

那篇文章算是偶然點到進去看

現在找不到OTZ

另外我沒考過多易   不清楚總分有多少

也不知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分

[ 本文章最後由 frank2211 於 08-11-8 17:24 編輯 ]
 
沿著熟悉的腳步
想尋回往日回憶
然而
回憶已遠淡
熟悉也隨風飄散了
剩下的只是一身孤寂傷感...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首先,因為個人問題,所以我嚴格也算個公務人員~

那麼,樓上的日大,你是在說我囉?你是在罵我囉?一人得到雞犬升天,那我被罵是應該的囉?

那我可不可以回嗆,「我X你老師的死老百姓,跩3小朋友」呢?

相信我,如果你有資格罵,那我一定有有資格罵,因為服務好的公務員不是沒有,態度差的民眾也不在少數。

=================================
我覺得英文這種東西,或許無法提升什麼素質跟國際觀,但是在國際交流中,卻是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畢竟,溝通是邁向國際的第一步。

至於素質,恐怕就需要「長官」的督促與個人個修養了。
 

不寫情詞不寫詩,一番小品望君知

有許多的傷痕,總需要裝瘋賣傻來帶過!
只是卸下面具之後,又有誰敢直視那滿是傷痕的臉龐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守護勳爵

首先,因為家庭問題知道很多公務員內幕,我想說一些話

我X你媽的死公務員,跩3小朋友

很多公務員一付愛理不理的臉孔,行政效率特慢之類的我想大家多少都遇過

反正他們的心態就是"老子是鐵飯碗",反正不怕被開除,多做少做都一樣的錢,幹嘛這麼累


政府該做的應該是提高服務效率跟品質,並且建立使用者意見反映制度才對



至於英文跟國際觀能力我覺得要看職務,你要斗六公所的公務員有國際觀跟英文能力有啥用,台語能力還比較重要

相對的,一些容易跟外國人接觸的單位就比較需要,像天母之類的地區(外國人多)或高級一點的中央公務員就需要

我認為一般基層單位至少要在上班時間保留一位能講英文的人(專業的而不是應付考試的那種),以免一些外國人溝通上有困難(現在背包客越來越多)
 
http://blog.roodo.com/yowyowyow123
我的部落格,有興趣來看看吧,想要發文我也可以代貼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騎士

守護騎士

其實公務人員考試加考英文的議題,在前政府就有推行。

但對於不是對外窗口的公務人員,年齡也不小,加上業務上忙碌,要求他們考英文,是升遷條件之一。
對於這些長年都對內的公務人員是一個很不小負擔。

但由於部分單位是對外窗口,承辦人員的英文能力也必須,畢竟某些單位服務與面對的可能是外籍人士與外國單位,對於英文信件內容與單位要辨別也是一問題。

這是不是台灣多數人的思想?
外來都是很好的。
對於會英文就很有希望與未來!!
但對於用不到的單位,要求其單位承辦人員全面都會,對於該單位有什麼業務處理什麼太大幫助!

[ 本文章最後由 win4cd 於 08-10-8 18:18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7-25 22:33 , Processed in 0.03081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