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鲁迅先生評價《三國演義》,其中有這一句:“欲顯劉備之長厚近似偽”(《中國小說史略》),這句話本来並不過分,因為《三國演義》的作者就是將劉備作為封建時代的“仁君”形象而加以塑造的,與歷史上的梟雄劉備自然不可混為一談。然而許多讀者不細心的朋友人往往先入為主的以《演義》中的劉備形象代入歷史上的劉備 (反劉派請留意這一句) ,最后得出諸如劉備“虛偽”、“沽名釣譽”等結論,這就混淆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因此,從史實的角度,談談劉備的“仁義”。

劉備“信義”,最典型的表現是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備從樊城向江陵退却時: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数千兩,日行十餘里,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先主傳》)

當有人勸說他抛棄隨行的民眾而獨自逃跑時,他却以“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斷然加以拒絕。對此,東晉史學家给予了高度評價:“先主雖颠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迫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願,則情感三軍;戀附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撩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终濟大業,不亦宜乎!”(《先主傳》引裴注)

劉備講“寬仁”,魏國的傅斡評價劉備,說他“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評價他说:“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晋人張辅也說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容而有大略。”

——以上分别見《先主傳》裴注引《傅子》、《先主傳》陈寿評曰、《藝文類聚》卷22《人部·品藻》

有人認為,劉備所謂的“信義”、“寬仁”等是虛偽的。更有甚者,認為傳統的仁、義、寬、信等道德觀念都是虛偽的。其實,中國傳統的“信義”、“寬仁”等道德觀念,對于個人品德修養,對於規范人們的社会行為,對于協調人際關係,不但在古代具有積極意義,即使在今天,其積極意義也不應完全抹殺。但是,社会道德不是万能的,這里面有兩層含義:第一,道德不能解决一切社会問題;第二,道德不能適用于一切社会問题。某些人嘲笑道德軟弱者,是因為他們看到了道德在某些問题上無能為力;某些人痛責道德虛偽者,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在某些問题上并没有遵循道德原則。其實,這些人正是犯了"道德萬能"的錯誤。

劉備的“信義”、“寬仁”都是虛偽的嗎?恐怕也不能这這麼認為。劉備任平原相時,“郡民劉平素輕先主,耻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先主傳》)若没有平日真誠的寬仁表現,怎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劉備退往江陵時,后面有曹操的精騎緊追不捨,他寧可被曹操追上,也不願抛棄追随他的百姓。像這樣在生死關頭表現出来的信義和寬仁,能說是“虛偽”嗎?

那麼,劉備是否應該在各類問题上都講“信義”和“寬仁”呢?顯然也不能這樣要求。因為道德不能適用于一切社會問题。例如,軍事斗争講“詐”,不能言“信”;政治斗争講“權”,不能言“義”,等等。原則上雖是如此,但在具体問題上區分哪個適用、哪個不適用就没那麼簡單了。

比方说,在對待益州問題上,劉備是應該接受法正等人的建議,乘劉璋邀請之機進占西川,還是恪守“信義”,坐守荆州?答案理所当然的是前者,因為占益州是劉備集團的既定方針,這個目標的實業是遲早的事,至于用政治手段、還是軍事手段,抑或兩者并用,只是方法問题。縱使劉璋邀请劉備的態度是誠懇的、言詞是熱情的,但最终目的是讓劉備為其占领漢中,防守北方,對抗曹操。劉備如果真的傻到恪守“信義”到這地步,那就根本甭想做益州的主人,頂多是充當劉璋的炮灰。

又比如,劉備攻下涪城,心中十分高興,遂大會諸將,飲酒作樂。席間,謂统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

劉備拘泥于信義,幾此失了速取益州的機會,龐统早就看在眼里,為使劉備早日擺脫信義寬仁等觀念的束缚,龐统便接過話說:“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劉備正得意時,不由大怒,反駁說:“武王伐糾,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

龐统見狀,只得退席。但劉備随即發现自己失態,不一会又將龐统請了回来。龐统回到座位,對剛才發生的事也不置可否,初不願謝,飲食自若。刘备見狀,問道:“向者之論,阿誰為失?”统則回答:“君臣俱失。”于是,先主大笑,宴樂如初。

“君臣俱失”,是說備和统都有過失。

龐统的過失是用“仁義”的標准衡量“伐人之國而以為歡”的行為;其實話雖出自龐统之口,意思却是劉備的,因為劉備在與劉璋爭奪益州的斗爭中,常常被信義所困擾。龐统否定了自己,也就否定了劉備 ,否定了“仁義”作為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的標准。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怎麼從3國變成中國近代史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最初由 神月草 發佈
告訴我有關共產黨的事吧>>>1

順便連"南京大屠殺"一起>>>2

都是有興趣的= =+


讓我略略介紹 共產黨一事

當年毛澤東因為提出大躍進,要求10年內超英趕美失敗後,國內民不聊生,遂自願退出主席一職,並讓劉少奇和鄧小平

二人當上正副主席一職.

林彪因不滿功勞大的自己不能當上主席,勾結毛澤東情婦江青一起迷惑毛澤東,利用他奪取政權.

1965年,毛澤東游水橫渡長江,証明自己70高齡老當益壯,及號召了一群忠誠的支持者.示意挑戰劉少奇.

批准發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文,揭開“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為了順利奪權,等周恩來不在國內時,先詆毀軍界巨頭賀龍,彭德懷等人意圖造反.再批判中央黨員.林彪等人成功安插

親信擔任要職.

8月1日至12日,主持召開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會議期間,印發了毛

澤東5日寫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不點名地批評了劉少奇、鄧小平。5月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

這次會議的召開,是“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的標志。
  
8月18日至11月26日,在北京先后八次接見來自全國各地的院校師生和紅衛兵。

及後成功劉少奇,鄧小平趕下台.

1970年.毛澤東 林彪二人為爭奪主席一職決裂,林彪發動兵變失敗載搭飛機逃亡往蘇聯,遭導彈擊落身亡= =.

陸軍總司令陳毅公開不滿紅衛兵,及出兵鎮壓, 周恩來及陳毅支持鄧小平復出,招到毛澤東不滿.

1972年 1月10日 陳毅去世.

1973年 3月,周恩來提議恢複鄧小平的國務院副總理職務。

1974年 鄧小平再向江青等集團挑戰,引起毛澤東再度不滿

1975年 毛澤東軟禁病重的周恩來,失了支持的鄧小平無力再和江青等人抗衡,江青等人權傾朝野.

1976年 1月8日,周恩來在北京逝世。鄧小平再度被迫下台.

3月下旬至4月5日,北京市上百萬群眾連續幾天自發到天安門廣場,獻花圈、詩詞,悼念周恩來,聲討“四人幫”。

但很快被毛,江等人派出軍隊鎮壓.

9月9日,毛澤東在北京逝世。

如果文章有錯誤請指正>.<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最初由 聖代 發佈
雖然與主題無關
不過還是介紹一下以示負責= ="....

呂望:
周武王的軍師.姓姜.名尚.因祖先受封於呂.又稱為呂尚.字子牙.號太公望.
著有六韜兵法-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又稱姜太公兵法.乃史官筆錄而成

黃石公:
著有三略兵法.又稱黃石公兵法.圮上老人兵法.世傳為姜太公的兵法之一.黃石公釐定.
於下邳的圮橋上傳授給張良(漢高祖劉邦的軍師).分三卷-上略.中略.下略.

孫子:
吳王闔廬的軍師.以三萬兵.天下無人敢敵之.著有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十三篇.孫武兵法.
共分始計.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閒十三篇.

吳起:
楚國宰相.打過數百場戰爭.幾乎每場大勝(正確數字不記得了.真是抱歉...).
著有吳子兵法.計分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六篇.

尉繚子:
原梁人.後奔秦.著有尉繚子兵法.共三十一篇.現存二十四篇.

孫臏:
孫武後代子孫.齊國軍師.著有孫臏兵法.是歷史上的神秘人物.史記中記載甚少.
司馬遷也只知道有此人.不知道有此書.少數的反戰主義者.
書分上.下卷.每卷十五篇.為繼承孫子兵法又改良而成.可惜殘缺不全.

司馬:
不是指司馬懿.為古代掌管軍政官職的代稱.周初時流傳於每任司馬之間的兵法.
計分五篇-仁本第一.天子之義第二.定爵第三.嚴位第四.用眾第五.

諸葛:
不介紹了.反正沒人不知道.著有孔明兵法.共分將菀五十篇與便宜十六策.

李靖:
字藥師.唐太宗李世民的軍師.著有李靖兵法.又稱李衛公問對.
計分上.中.下三卷.也是武經七書之一.

原來照片不是本人呀^^"....
(誤會真久="=....)
現代史沒研究
metaly的文章讓我收穫很多^^
謝謝指教m(_ _)m


司馬...(聖代大大不介紹我也不知道有此人>.<)

謝謝你讓我認清自己的不足

另外metaly大大的文章也獨具見解,獲益良多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最初由 神月草 發佈
告訴我有關共產黨的事吧>>>1

順便連"南京大屠殺"一起>>>2

都是有興趣的= =+


共產主義思想?!

2.我只有圖片的說.....
 
我是個獸控,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告訴我有關共產黨的事吧>>>1

順便連"南京大屠殺"一起>>>2

都是有興趣的= =+
 
†銀魂之沖神大好熱情推廣部†

← 草畫廊 ⇔ [HP] 青空之下
隨筆短詩 * 閒散文章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呃...............歷史耶○_○
我最不會的就是歷史了.........呵呵
 
[COLOR=pink][SIZE=1]只要你快樂 真的只要你快樂[/SIZE][/COLOR]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雖然與主題無關
不過還是介紹一下以示負責= ="....

呂望:
周武王的軍師.姓姜.名尚.因祖先受封於呂.又稱為呂尚.字子牙.號太公望.
著有六韜兵法-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又稱姜太公兵法.乃史官筆錄而成

黃石公:
著有三略兵法.又稱黃石公兵法.圮上老人兵法.世傳為姜太公的兵法之一.黃石公釐定.
於下邳的圮橋上傳授給張良(漢高祖劉邦的軍師).分三卷-上略.中略.下略.

孫子:
吳王闔廬的軍師.以三萬兵.天下無人敢敵之.著有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十三篇.孫武兵法.
共分始計.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閒十三篇.

吳起:
楚國宰相.打過數百場戰爭.幾乎每場大勝(正確數字不記得了.真是抱歉...).
著有吳子兵法.計分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六篇.

尉繚子:
原梁人.後奔秦.著有尉繚子兵法.共三十一篇.現存二十四篇.

孫臏:
孫武後代子孫.齊國軍師.著有孫臏兵法.是歷史上的神秘人物.史記中記載甚少.
司馬遷也只知道有此人.不知道有此書.少數的反戰主義者.
書分上.下卷.每卷十五篇.為繼承孫子兵法又改良而成.可惜殘缺不全.

司馬:
不是指司馬懿.為古代掌管軍政官職的代稱.周初時流傳於每任司馬之間的兵法.
計分五篇-仁本第一.天子之義第二.定爵第三.嚴位第四.用眾第五.

諸葛:
不介紹了.反正沒人不知道.著有孔明兵法.共分將菀五十篇與便宜十六策.

李靖:
字藥師.唐太宗李世民的軍師.著有李靖兵法.又稱李衛公問對.
計分上.中.下三卷.也是武經七書之一.

原來照片不是本人呀^^"....
(誤會真久="=....)
現代史沒研究
metaly的文章讓我收穫很多^^
謝謝指教m(_ _)m
 
我把思念
化成一串淚滴
藏在心底
只在雨裡
傳達給你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最初由 雪姬 發佈
魯迅在國內 (即是中國大陸) 備受推祟,原因是他在世時,剛好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內戰之始,由於國民黨當時內部腐敗,執政者和軍人安於太平,(當時國民黨有五子聞名於世,女子/車子/屋子/契子/金子)
魯迅有感於當權者敗壞,故常寫文章批評國民政府.(所以毛澤東帶頭推崇魯迅)

幸而魯迅早逝,不然在文化大革命時,也是難逃一劫.

紅衛兵 的誕生 , 我遲點也寫文章說明當時的情況@@"



不過在共產黨進入北京後 魯迅還是被共產黨所背叛 而並不是對毛澤東所背叛 詳細事件我已經不清楚
他在被共產黨所背叛後情緒幾乎崩潰 對於他晚年的文章也或多或少的有些影響

在大陸本身 由於資訊不夠流通 因此資訊幾乎只有官方的版本 官方喜歡什麼 就是什麼

紅衛兵本身是在1966年被發起 為了打倒資本主義 排除西方文化而發動的
而起因則是毛澤東的一封信 支持學生造反有理

事實上 毛澤東如何策劃這一切已經不重要 重要的是當時社會到底出現了哪些徵兆使得毛澤東能夠順利的控制這一切
歷史是讓未來更好而存在著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最初由 聖代 發佈
雪姬大大的好文必推^^
成大事者
本來就不應該拘泥於小節
劉備智取益州
雖有失仁義
但少了流血
自古以來兵不厭詐
如果劉備這樣算詐
那歷史上的呂望.黃石公.孫子.吳起.尉繚子.孫臏.司馬.諸葛.李靖不都是大奸大惡了嗎?
(順便考考雪姬大.以上九人認識幾個?出過兵書.拜讀過幾本?...^^)
小弟也喜歡內地資料^^
不知不覺中簡體文已經看得很流暢了="=....
PS:武王伐纣的"纣"字寫錯
謝好文分享~^_^~


謝謝支持...連我打錯字也看到,証明有用心看我的文章= =

呂望 = 黃石公 (應該沒有錯) 太公兵法 = 黃石公三略兵書 (其實沒看過)

孫子 = 孫子兵法 (略略看過,只看過兵勢篇,因為內容太深>.<)

吳起 = 軍事+政治改革家 (吳起兵法? 沒看過)

尉繚子....(好像是秦國人,但..沒有太大印象@@")

司馬.....(沒有兵書)

諸葛 (兵法二十四篇)

李靖 (好像也是沒有兵書)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7-29 16:45 , Processed in 0.024854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