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省思】 郭嘉...

[複製連結] 檢視: 4715|回覆: 24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left]呵呵...因為三國人物裡我最喜歡的是郭嘉...雖然之前雪姬大大已經有po一篇了...[/left]
但是我亂逛之中.又發現一篇覺得還不錯...就po上來了...可是文章很長...見諒喔~~~





一、奔袁投曹


  郭嘉(170一207),字奉孝,穎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


  郭嘉生活的東漢末年,天下動蕩不甯,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政黑暗腐敗。西元184年,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此後,東漢王朝雖竭盡全力鎮壓了農民起義,它自身卻也名存實亡了。很快,地方豪強、州牧郡守競相起兵,軍閥混戰和割據的鬧劇便上演了。

  郭嘉自幼身懷大志,見識深遠。漢末天下亂象已萌,他便長期閉門苦讀,終於掌握了廣博的政治、軍事和歷史知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政治見解。20歲左右時,正是東漢末天下大亂開始之時,他仍隱匿名迹,尚未顯露鋒芒。但暗中,他平時不與俗人應酬往來,卻很注意結交英雄豪傑,以待風雲變幻。所以,當時一般人都還不知道他的才能,只有那些和他相識而又志趣相投的英俊之士,對他的才華十分看重。

  西元189年,首都洛陽又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變。大將軍何進,以輔政的身份,準備殺盡亂政的宦官。不料,密謀泄露宦官搶先動手,何進反而被殺。並州牧董卓帶兵進京,專制朝政,脅迫大臣。又毒殺太后,擅自廢立。第二年,關東州牧、郡守紛紛起兵,公推袁結爲盟主,以討伐董卓。

  大約正是在這個時候,爲了顯示自己的傑出才能,實現胸中的偉大抱負,郭嘉決定走出家門、投向紛紛攘攘的大千世界。尋覓明主建功立業。時逢董卓作亂,郭嘉更是躍躍欲試.準備充分利用這個時機、大顯身手。

  當關東軍興起的時候,盟主袁紹的聲勢頗爲浩大,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袁紹本人也懷有逐鹿問鼎的野心,故起兵後曾問部下:“即袁氏乎?助董氏乎?”在關東軍的攻擊下,董卓決意遷都長安。洛陽一帶的幾百萬人口、被強令遷徙,結果步騎驅喀,更相蹈籍,饑餓寇掠,積屍盈路。宮廟官府和居家,悉遭火焚,200裏內無複子遺。

  關東豪強興兵,打著爲國除奸的旗號。董卓西遷後,關東軍卻不見西進勤工的舉動,反而互相攻擊、殺掠。西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和呂布合謀除掉。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攻入長安,大戰三輔,殺王允及長安百姓萬余人。呂布敗退出關,郭、李二人後來也爲下屬所殺。涼州軍閥勢力基本滅亡。

  不幾年,群雄割據的局面很快形成。就中以袁紹、曹操、公孫瓚、劉表、劉璋、袁術、孫策等人的勢力爲大。這樣,要一展才智,郭嘉便只能在這些人中擇主而事。

  《三國演義》描寫郭嘉的出場亮相,是在第十回。話說曹操正在大力求賢,荀彧向曹操推薦了程昱。“程昱謂荀彧曰:‘某孤陋寡聞,不足當公之薦。公之鄉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當今賢士,何不羅而致之?’或猛省曰:‘吾幾忘卻!’遂啓操徵聘郭嘉到袞州,其論天下之事。”實際上,這一段描寫並不盡符合史實。

  在關東軍離散之後,袁紹首先奪取了冀州,並在各地網羅賢才。郭嘉聽說袁紹能夠禮賢下士,再則袁氏當時聲勢位赫,盛名一時;他便前往投效,期望能一展鴻圖。然而,袁紹本人外寬而內忌,好賢而不能用。因此,郭嘉並未受到袁紹的重用。外表的強大和喧囂的聲勢,沒能掩蓋得了袁紹內在致命的弱點。當時,郭嘉的兩位同鄉辛評、郭圖也在袁紹處效力。郭嘉對他們說:“智謀之士首要在於審擇明主,只有那樣,才能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如今,袁公只想學周公的禮賢下士,卻根本就不懂得用人的道理。他只是招攬人才,卻不予以重視;臨事又好謀而不能決斷。若想和他一道拯救天下的危難,建立霸王之業,實在是難啊!”於是,他毅然離開了袁紹,去另尋明主。

  處於其時,像郭嘉這樣的一介書生、文人謀士,雖有超人的才能,卻沒有尺土寸兵,只能投靠有政治地位和軍事實力的人物,才能使其才華得以施展出來。這正如藤蔓不能直立,只有攀援大樹才能升高一樣。也有人把知識份子比作爲毛,而毛只有附著於一張皮上。封建割據時代的皮,雖然有仁義道德等辨別好壞的標準,但這個標準彈性大大,又往往經過了一番粉飾裝扮。有識之士,追隨哪個集團?跟定什麽人物?選擇哪一張皮?很多情況下往往由不得自己,而要靠命運的安排。

  但“往往”卻不等同絕對!


 
[center][b][i][font=Book Antiqua][size=4][color=deepskyblue]Мне навсегда ценить того,что приятные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обо мне с тебе...[/color][/size][/font][/i][/b][/center]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郭嘉...

范增為項羽打下半片江山出了不少主意
項羽也尊稱范增為亞父
但是縱觀項羽一生的失敗
殺楚懷王.殺宋義.火燒阿房宮等等
卻不見范增有一句半言的反對
亞父一詞尊稱.恐怕名不副實


項羽幹的幾件臭事,史料上不見范增反對。但是縱觀史料,范增又有那一項建言項羽有遵從過呢?我倒認為亞父一詞名不符實,是因為項羽只是嘴上講講,事實上他從來沒有把范增當成他的”亞父”。

不過范增曾經勸項羽殺掉劉邦,並且還親自主導鴻門宴。其實光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范增識人之明了。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鄧大人!督船上的帥旗被打掉啦!」[/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我們把帥旗掛起來!命令經遠、濟遠向我靠攏!」[/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經遠被包圍了!」[/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濟遠呢?」[/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濟遠逃跑了!」[/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敗類!」[/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鄧大人!經遠衝出了包圍圈!」[/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好!」[/color][/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3][color=yellow]「經遠爆炸!正在下沈!」[/color][/size][/font] [size=3][color=yellow][font=新細明體]「[/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新細明體]」[/font][/color][/size]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郭嘉...

說到歷史上有名的輔佐謀士
楚漢時期有輔佐劉邦的張良跟輔佐項羽的范增
范增為項羽打下半片江山出了不少主意
項羽也尊稱范增為亞父
但是縱觀項羽一生的失敗
殺楚懷王.殺宋義.火燒阿房宮等等
卻不見范增有一句半言的反對
亞父一詞尊稱.恐怕名不副實
 
我把思念
化成一串淚滴
藏在心底
只在雨裡
傳達給你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郭嘉...

Q兄誤會了..^^"
郭嘉並非忍曹操
而是袁紹

郭嘉與袁紹
彌衡與曹操
他們都是互相不認同對方的行為
郭嘉選擇了另投君主
但是彌衡卻是把曹操羞辱一頓
因此感嘆彌衡不能忍一時風平浪靜
彌衡是有才華的


哈哈!

還好吧!畢竟會像彌衡那樣,看人家不爽就衝過去把人家臭罵一頓的人也算得上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囉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郭嘉...

Q兄誤會了..^^"
郭嘉並非忍曹操
而是袁紹

郭嘉與袁紹
彌衡與曹操
他們都是互相不認同對方的行為
郭嘉選擇了另投君主
但是彌衡卻是把曹操羞辱一頓
因此感嘆彌衡不能忍一時風平浪靜
彌衡是有才華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郭嘉...

士為知己死
郭嘉因為認同曹操而為曹操出謀策劃
彌衡之不認同曹操就像郭嘉不認同袁紹一樣
只不過彌衡手段激烈點罷了
非要羞辱一番曹操不可
就這點來說
郭嘉明則保身之道比彌衡勝不止一籌了
對知識人來說
不管多有才華
死了就什麼都做不成
真想有所作為的話
有時候忍一時也是知識人必備的條件


其實我是覺得郭嘉並沒有什麼忍不忍的問題 ^^。他反正就是曹操的心腹,與曹操共進退。他和曹操之間的關係其實跟演義裡劉備與孔明的關係一樣,哥倆好得很。我認為他沒什麼好忍曹操的。假設郭嘉沒那麼早死,那麼如果後來曹操想要篡位,郭嘉也會是他的策劃者。我上面講的荀彧就不同了,幫曹操策劃擊敗袁紹他會策劃,但是曹操如果想篡位,他會阻止。差別在這裡。真正的謀士就不需要為了什麼大義而忍受主子,因為主子的大義就是他的大義。

講郭嘉士為知已者死是沒錯的。而我更覺得他投靠曹操而不投袁紹的情形更像是良禽擇木而棲。

至於彌衡,根本就是個瘋子。他是被曹操宰掉,要是換成他去罵小劉,我就不信小劉不會宰他。我很同意忍一時是必要的。而且不只是知識人有必要,誰都有必要忍一時。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郭嘉...

士為知己死
郭嘉因為認同曹操而為曹操出謀策劃
彌衡之不認同曹操就像郭嘉不認同袁紹一樣
只不過彌衡手段激烈點罷了
非要羞辱一番曹操不可
就這點來說
郭嘉明則保身之道比彌衡勝不止一籌了
對知識人來說
不管多有才華
死了就什麼都做不成
真想有所作為的話
有時候忍一時也是知識人必備的條件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郭嘉...

郭嘉是三國時代為一能夠與諸葛孔明匹敵的奇人...

惟英年早逝...無法見證郭嘉和諸葛孔明的對決...

真是遺憾阿...


孔明是內政方面的優秀人才,郭嘉則是軍事上出色的謀士,這兩個人拿手的領域並不相同。要講戰略眼光以及對局勢發展的觸覺,郭嘉應該是要勝過孔明(事實上在這方面勝過孔明的人很多,曹操和劉備也都勝過他)。
郭嘉難得的是除了超人的才華外
還有明則保身的智慧
曹操的脾氣個性忌諱被人點破心事
郭嘉又怎麼會不知道呢
讀書人容易堅持己見擇善固執而得罪人
也因此郭嘉避免了彌衡.楊修等人一樣的下場


其實郭嘉只不過是把他自己的身份定位為”謀士”,是曹操個人的門客。他不是漢朝的”忠臣”,他不忠於漢朝,他只忠於曹操一個人。他只負責幫曹操出主意,其他的一切不管。他的主意曹操用也好,不用也罷,那是曹操的事。至於曹操要怎麼做?那也是曹操自己的事。就算曹操要幹壞事,郭嘉也要幫他出主意。這是”謀士”的基本定位。像荀彧這種人,他就不是單純的”謀士”,他把自己定位成漢朝的”忠臣”,如果曹操想做一些對漢朝血脈有害的事,他就不會站在曹操這一邊了。我覺得這是一個擺正自己位置的問題。

郭嘉只是曹操個人養的謀士,曹操就是他的主子。所以他在曹操門下自然就跟著曹操共進退。彌衡那個笨蛋根本就不是曹操的人,更別說謀士了,當然不會有好下場。至於楊修,他真正的死因是介入了曹丕和曹植的政治鬥爭。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郭嘉...

三國時期人才之多不勝枚舉
郭嘉難得的是除了超人的才華外
還有明則保身的智慧
曹操的脾氣個性忌諱被人點破心事
郭嘉又怎麼會不知道呢
讀書人容易堅持己見擇善固執而得罪人
也因此郭嘉避免了彌衡.楊修等人一樣的下場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郭嘉...

[QUOTE=姬冰雁]慢慢來 慢慢來 不過只剩一篇沒排了 效率真快呀ˊˋ[/QUOTE]

呵呵..排完了...我有點急性子...等不到回台南...所以先排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8-24 01:48 , Processed in 2.67183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