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轉貼】知識的騙局—難懂與無法理解 [列印本頁]

作者: DUST1987    時間: 07-10-15 13:05
標題: 【轉貼】知識的騙局—難懂與無法理解
作者/白鹿

學科的成果是累積的,一般來說,當一個領域的研究越來越細,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術語和概念。這些術語和概念在學術上是有用的,因為他們可以幫助學者在思考和討論的時候節省很多時間。但是這些術語和概念對初學來說會造成一些阻礙,因為沒有事先學過的人很難一下就猜到他們的意思進而進入狀況做理解。

剛接觸一門領域時,我們通常要花一些時間理解這門領域常用的術語和概念,而探究的越深入,我們需要學習的術語和概念也會越來越多且越複雜,這基本上在任何嚴謹的學術研究裡是無可避免的。

值得慶幸的是,不論一門學問裡有多少為了研究和討論的方便而創造的新術語和概念,只要這門學科裡的東西是真材實料,而且寫文章的人也並非草包,他們一定可讓一個智力正常的人看懂自己在寫什麼(比方說,只要把所有初學者看不懂的術語和概念用一般人知道的概念加以定義就可以了,在一個嚴謹的學科裡,學者會力求讓自己所使用的所有概念都成為可被定義的,不然不但一般人看不懂,他也無法跟同僚溝通討論)。

但是,並不是所有做學術的人都吃這一套。

道金斯在接受John Brockman的訪問時說到,物理這東西因為太困難,導致出現一些學者專門致力於想辦法把一些艱難的概念解釋得簡單一些,而有一些學術研究的題目事實上很簡單,卻死命地用一些深奧的概念和術語裝飾自己,深怕被人家看懂。*1

在學術界這是一個令人難堪的事實,不過很不幸地它依然存在。

十幾年前,兩個物理學家Alan Sokal和Jean Bricmont寫了一篇論文投到美國有名的文化研究期刊《社會文本》
(20070920更正︰我搞錯了,那篇文章是Sokal一個人寫的。)

那篇論文名為〈逾越邊境—朝向一個轉型的量子重力詮釋學〉,主張有一個獨立於任何感知主體的世界存在,內容大量引用當代知名的許多後現代主義者著作中的段落及概念。

〈逾越邊境—朝向一個轉型的量子重力詮釋學〉被《社會文本》刊出之後,Sokal和Bricmont公開表示那一篇論文純粹是亂寫的,是一個實驗性的惡作劇。

驚訝嗎?學術就是如此令人傷心—Sokal和Bricmont胡亂抽取那些後現代主義者寫過的文章段落和說過的話,加上自己的號洨拼湊成一篇深奧但是沒人看得懂的文章(因為它根本不具有可理解性),然後這篇文章登上了學術界著名期刊。

Sokal 和Bricmont事後整理這次事件的過程和他們的看法動機,出了一本書《Fashionable Nonsense》,中文譯為《知識的騙局》。書中另外節錄了許多後現代主義者如拉岡、克莉絲蒂娃、布希亞等人的文章,指出他們牛頭不對馬嘴地使用連自己都不懂的科學術語及概念的情形以及論述莫名其妙的地方。

Sokal和Bricmont用行動證明了學術界的確有一些昧著良心用無言亂語來欺騙政府和某些喜歡附庸風雅的文教人士。在《知識的騙局》導言裡,他們這樣說:


我們並不是要抨擊哲學、人文或社會科學整體…我們想要提醒在這個領域從事研究的人,特別是學生,提防某些顯而易見的吹噓騙術…我們將以許多例子證明,如果作品看似無法理解,最好的理由就是它確實毫無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簡單題目的人要裝模做樣讓別人覺得他很深奧,不一定必須使用艱澀的術語和複雜的概念,有時候毫無邏輯的胡言亂語和氾濫的修辭法也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

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因為艱深複雜的術語或概念或修辭而使人無法理解的文章都是在胡言亂語。有時候作者是真的想要說一些事情,只不過礙於自己表達能力不好或者對文字的病態依戀而使得文章變得很不容易搞懂。

當我們看不懂文章的時候,我們可以想一些方法去幫助自己,比方說上網或者去圖書館找資料,或者和學有專精的人討論等等。但是我們依然要把一件事情放在心裡—當我們窮盡任何方法依然看不懂文本的時候,並不一定是我們太笨,有可能是因為那文章根本就沒人看得懂。

我們系上的王文方老師是做形上學的,他不但可以把當代分析哲學界的幾個重要的形上學論題寫得如《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這般簡單,連他刊在台大學術期刊上的論文都能讓我這樣的大二學生看懂(即使有一些人看不懂邏輯符號,也可以很容易地在邏輯教科書上找到幫助)。

費曼曾說過,「如果我懂相對論的話,我一定可以在兩小時內讓一個大一學生懂它」。
一個好的學術工作者,不但不會裝模作樣把自己的文章搞得很難,反而會絞盡腦汁改進自己的論述方式讓別人能夠容易地看得懂,因為當一個人肚子裡的確有東西,他就不用打腫臉,而且和能夠理解自己的想法的人討論和交流,是學術研究帶來最快樂的事情之一。

有一些人抱怨說尼采或是黑格爾難懂。基本上這個問題的產生有幾個可能的層面。一個層面是,最好解決的,我們自己的基礎知識或理解力不足。另一個層面是,有些人寫東西本來就不是打算要給別人看的,像是尼采,我記得現在市面上找得到的書都是他妹妹在他死後把手稿翻出來出版的,尼采本人或許只是把他們當作心情日記寫一寫,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實在找不到什麼理由譴責他。第三個層面是,或許有一些東西它比較屬於人家在說的「意境」或是「體悟」,有些人會宣稱說,大師寫的東西我們看不懂不是大師的錯,因為大師寫的是大師體驗到的意境,意境本來就無法用語言確切描述,因為語言是人造的,被人的認知能力限制住了(不管那是什麼意思)。

基本上我的回應會很簡單。

理論是為了要解決問題,一個人想到了很有用的獨創理論當然可以很唱邱,他可以盡力把理論論述得簡單讓大家可以搞懂,讓學術因此而進步,他也可以把理論弄得很難,沒有人看得懂,然後會有一些智障反而因此而崇拜他。

而我們呢?我們處在一個尷尬的環境裡。第一,我們想學到真正的不摻水的學術理論,我們不想浪費半輩子用來試圖理解那些不具可理解性的文章;第二,但是我們又常常不太清楚哪一些理論是「看不太懂,但是講道理而且的確有在說一些東西」;哪些理論是「看不太懂,而且事實上是胡說八道」。
我在這裡可以給的建議是說,如果原po本來就不打算給圖,我們也不需要巴巴地推文要真相,更何況那可能只是篇豪洨文,小西門站2號出口旁哭紅眼睛的正妹根本就不存在!!

理論是為了要解決問題,即使我們看不懂手邊的理論,只要那個問題是個學術上重要的問題,我們一定還有一大堆其他的理論可以讀。而研究同一個問題的學者在著述時一定會互相提及,甚至互相辯論。如果一個理論是有道理的,我們一定可以找到很多關於這個理論的註解或批評,而且這些註解或批評通常也會是有道理的、可以看懂的(如果一個理論是有道理而且重要的,比方說羅爾斯的正義論,那麼幾乎所有有道理的討論社會正義的文章都會討論它)。換言之,如果有一個理論我怎麼讀都讀不懂,而且我找到的所有關於它的評論和註解我也都是怎麼讀都讀不懂,那麼這個理論八成就是個fashion nonsense。

而如果那篇文章讓人看不懂,又堅持自己講的是無法言說的「意境」,或者堅持自己是「使用修辭來彰顯文字的力量以碰觸真實」,那我想說,資源放錯地方就變成了垃圾,學術圈是用語言和定義溝通的地方,不能言說只能意會的東西請滾返回神壇、教堂或廟宇,洗練文字到一般人都看不懂的傢伙請滾返回文學圈。



*1. 第三種文化, John Brockman, 天下文化, p.12


維基對索卡事件的介紹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kal_Affair

本文轉自:http://idontknowhatodo.blogspot.com/2007/08/blog-post_22.html

[ 本文最後由 DUST1987 於 07-10-16 08:05 PM 編輯 ]
作者: 3到5    時間: 07-10-17 23:51
呵呵

真的很有意思

就像忘了誰所說的

所謂哲學就是把大家都懂的事情  用大家都不懂的方法說明

從某個角度來說

這就是文科難以避免的問題吧



有時在網上會看到一些生活小品  或是愛情諫言

如果符合當時的心境  總會若有所感  有時一笑  有時含淚

我想  音樂  詩詞等等

只要能夠觸碰到人的內心  能夠激發人的情感  就依然有存在的價值

就像梵谷  畢卡索的名畫  像我這種粗胚是完全看不懂的

但是依然無損其價值



用修辭掩飾無能  用術語愚弄他人

當然都是十分糟糕的  甚至是罪惡的

只是在《知識的騙局》中  最先出現的好像是物理學呢

所以也就不必滾返回文學圈了吧
作者: sealomline    時間: 07-10-27 19:06
這讓我想起詩人白居易作詩都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詞彙去表達,

乃至"老嫗能解"的地步,

的確在表達各種理論的創作上,

或多或少會使用到特殊語句去說明抽象理念,

但那些語句都是從一些能夠理解的概念上去註詮的,

相較於可以經過口述能表達的抽象

那些建築在抽象上的抽象,

是應該避免的,

畢竟我們是在學"實實在在"的"學問",

而不是那些"似是而非"的"玄學"
作者: DUST1987    時間: 07-10-27 21:25
原文由3到5 於 07-10-17 11:51 PM 發表
呵呵

真的很有意思

就像忘了誰所說的

所謂哲學就是把大家都懂的事情  用大家都不懂的方法說明

從某個角度來說

這就是文科難以避免的問題吧



有時在網上會看到一些生活小品  或是愛情諫言

如果符合 ...


表面上部分哲學可能的確是「用大家不懂的方法說明大家都懂的事」,不過根據我接觸的結果,哲學往往在討論的是人們思考上的錯誤或深入分析我們從來沒想過的問題,這部分不會是「大家都懂的事」,而是任何一門學問通常都在研究的「大家都不懂的專門學問」。

而也許我們會看不懂哲學討論用的詞彙,但那通常是可以透過解釋來追溯到我們可以理解的意思,而這在每種專門學問中也都會出現的。所以我覺得那句不知道是誰說的話可能武斷了些。

當然我也不排除,說那句話的人誤解了哲學的意思。普遍來說很多人都把具有文學美感或看似很有道理的觀察都視為「哲學」,而事實上這些東西都不叫哲學。(鐵傲的哲學版,大部分的主題也都稱不上是哲學討論。)

至於滾回文學圈那句話,是這篇文章作者的論點,他認為用些無法被理解的詞彙、也無從追溯其中的意涵,那通常是文學圈在搞的文學美感,而這種東西並不適合用在研究學問。(我多少也看過一些應該用理性與嚴謹的態度來論述的文章,作者卻用了一些斷言與情感來作為論點。不管是研究論文或法官判決書都會出現。)

順帶一提,其實作者這篇文章就是一篇「哲學討論」的文章,哲學討論的範圍很廣,但尤其是解決矛盾與觀察、分析、論證各種命題,應該是較多的。

[ 本文最後由 DUST1987 於 07-10-27 09:30 PM 編輯 ]
作者: 發呆的可達鴨    時間: 07-10-27 23:50
研究領域中,真正的大師到底有幾人?
不管是哪一種領域的研究,都有虛假的真相存在,而丟出這些東西的人,
往往是「大師級」的人物。

單就經濟學、管理學...等商學理論而言,諸子百家,論動速度之快,三年前的新理論,
三年後拼湊一番,又是一堆沒人看得懂的名詞,然後又一個大師誕生.....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天曉得現在擺在你面前的information真實度究竟有多高?
人類能做的,只有提高自己辨識真偽的能力吧。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www.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