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有次跟一對夫妻喝下午茶,太太很在意體重,表示最想知道的健康資訊就是,「吃什麼才會瘦?」

但就在一個下午茶的時間,她吃了自己的蛋糕,品嚐我的餅乾,還分食她先生的點心,不知不覺吃下最多東西。

「不回歸正確的飲食習慣,光想靠『撇步』瘦,只會愈減愈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直言,他看過不少人認為自己該做的事都做、卻瘦不下來,「其實做的都是錯的!」

年紀、性別、基因、環境、心理、疾病等,都會影響肥胖,減重的難度也因人而異,一般說來,愈年輕愈容易;男生肌肉組織比女生多,基礎代謝率高,瘦得較快;而生過小孩、吃過減肥藥、不當減肥多次的人,想瘦下來就得花更多時間心力。

長期節食減肥容易因營養不良,出現皮膚乾燥皺紋、貧血、骨質疏鬆、情緒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更可能引發暴食、憂鬱等問題,不但得不到想要的美麗,反而賠上健康。

「減肥不是玩數字遊戲,」從事減重諮詢的資深營養師趙思姿表示,比起盲目期待短時間瘦幾公斤,「了解自己,調整好生活形態更重要。」

在嚷嚷著「呼吸也會胖」、「喝水也會胖」的同時,?]許更該捫心自問:你知道自己發胖的原因嗎?你夠了解與減重有關的營養、運動知識嗎?你是希望自己擁有能持續終身的良好體態,還是不切實際想一星期變成林志玲?

「只要建構健康的飲食,吃多也不會胖,」趙思姿說。別以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認真讀完以下建議,找出問題、立刻改變,Trust me, you can make it!

一定要遵守的原則--吃得少,不如吃得健康

Part1. 調整吃法

許多減重的人都曾與熱量奮戰過,包括計算所吃的每樣食物,及一天的總熱量。如此有助於了解熱量的主要來源,累積方式和什麼時候吃得最多,以得到足夠的資訊調整飲食型態。

但數字並不能呈現食物真實的營養價值,光在熱量上打轉,並無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想光靠著降低熱量減重,反而可能更快餓,吃下更多零食。

例如烤鮭魚御飯糰(183卡)配一瓶罐裝果汁(500毫升約200卡),和一碗燙菠菜(200克50卡)、八分碗滿糙米飯(210卡)配烤棒棒腿一隻(140卡),同樣約400卡,後者卻更營養。

稍加調整吃法,就可以增進飲食生活的健康:

● 以新鮮水果代替加工的水果乾。

雖然水果乾方便取食,卻失去原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新鮮水果風味濃郁,能帶來更多滿足感。

● 將飲食調整成以蔬菜為主。

因肉類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想減肥,菜一定要比肉和飯多,」營養師趙思姿建議,蔬菜、飯、肉的比例最好是3:2:1。肉的烹調方式油愈少愈好,例如雞、魚原始量比較低,但滷牛肉和炸雞塊比,就該選滷牛肉。

● 多選擇糙米、全穀類為主食。

它們富含纖維,易飽足,營養價值高,纖維還有助降低膽固醇。不過有些標榜五穀雜糧的麵包,為了口感會使用太多油、糖,購買時要注意。

● 多吃魚。

魚肉能提供健康優良的蛋白質,其中的omega-3脂肪酸更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 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品。

天然食物風味濃郁,不需過多調味就能滿足,「口味太重的食物吃多了味蕾會萎縮,」趙思姿表示,長期少接觸天然食物,導致食之無味、愈吃愈多,變胖機率大增。

● 適時款待自己。

淺嚐愛吃的甜食或點心,能減少所愛被剝奪的感受,更有毅力持續健康的飲食習慣。

Part2. 美食和健康不衝突

就食物本身而言,只要吃進去不會生病,都不算是壞食物,但就營養價值來說,的確有高低之分。

有些食物熱量高又缺乏營養,只攝取到空的卡路里,例如速食、汽水、零食等,常常吃的確對體重控制大大不利。

這並非要你邊吃蛋糕邊自責不已,如果真的嘴饞,就好好享受它帶來的滿足,但其他時間要吃得更清淡節制。

不少人以為,為健康而吃,或為了美味及快樂而吃,只能選擇一邊。其實美食和健康食並非衝突,能善加結合兩者,才能長久落實在生活中。你不一定非得愛上芹菜或紅蘿蔔,而是學習把喜愛的食物做點改變。

例如選擇脂肪比較低的雞胸肉,以烤取代炸,搭配大量的蔬菜;吃沙拉時,以油醋、優格代替千島醬;把不同蔬菜和肉絲一起炒等。並不會減少食物的風味,卻更有利於體重控制。

稍稍變化,累積減少的熱量也很驚人:

● 每餐少吃1/4(40克)碗飯:減少67卡。

● 以清湯取代南瓜濃湯:減少217卡。

● 以里脊豬排代替腰內肉:減少148卡。

● 炸東西時儘量切厚片降低吸油率:

50克的炸馬鈴薯,切成塊比切薄片少47卡。

● 麵包上不塗奶油(1大匙):減少97卡。

● 油炸時不裹粉:雞腿100克,不裹粉炸可減少212卡。

一定要面對的真相--為什麼節食不會成功

大部份想靠節食減重的人,往往屢戰屢敗,看著體重上上下下,怨嘆為什麼奇蹟沒有發生?

檢視這些節食偏方,常缺少實用的購買、烹調和外食策略,也沒有處理人對食物的情緒和慾望,只把食物劃分成能吃和不能吃。如果能吃的食物都非你所愛,體重還沒減輕,你已經踏入情緒的地獄了。

當飲食生活變得乏味無趣,吃變成一種懲罰,很快你就會身心俱疲舉白旗,結果不但胖回來,甚至比原來更胖!

一再減肥、復胖的溜溜球效應(yo-yo cycle),令人不再相信、回應身體發出的訊號和需求,把食物當敵人,不一定能得到魔鬼身材,卻可能換來營養失調及暴食、厭食的痛苦。

據統計,不管是自己嘗試或由專家指導,單靠嚴苛的節食計劃,想減重,只有5%的人能成功。失敗的原因包括:

● 基礎代謝率下降

所謂基礎代謝,是指維持生命及器官運作的最低熱量。每天攝取的熱量,大約15~30%消耗在身體活動上,65~70%則提供基礎代謝。因此,基礎代謝率愈高的人,消耗的熱量愈多,也愈不容易發胖。

即使減重期間,攝取總熱量不應低於1200卡。當身體因飢餓感受到熱量短缺,便會調低基礎代謝率,以更有效率地儲存脂肪。停止節食後,基礎代謝率並不會恢復,食量雖比以前少,復胖機率卻大增。

● 用肌肉換脂肪

節食所瘦下的體重包括脂肪和肌肉,復胖時卻只生成脂肪,肌肉組織不足,體型只會鬆垮垮,造成基礎代謝率更差的惡性循環。

● 沒有提供維持體重的正確知識

大部份節食法會宣稱幾天能瘦幾公斤,卻沒說恢復一般飲食後,如何不胖回來。事實上,持續規律地改變生活習慣,比激烈短暫的飢餓折磨更有效。

也許你還是可能偷懶、放縱、半途而廢,但千萬別自暴自棄推託,如夏天到了再減、胖到80公斤再減等,而要儘速迷途知返,繼續你的新生活計劃,態度愈正向,成功機率愈高。

一定要強迫養成的好習慣

Part1.有益的飲食習慣

比起偏頗地光吃某些類食物導致營養失衡,戒掉壞的、養成好的飲食習慣,更能幫助你控制體重,擺脫溜溜球效應的夢魘。

● 規律吃三餐,尤其不能跳過早餐。

吃早餐是提高基礎代謝率的好方法。忍饑挨餓除了令人心情不好,更無益於減重,不定時吃則容易造成下一餐吃過量。三餐最好間隔4~6小時,睡前2~3小時內不要進食。即使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減重,也要儘可能在固定的時間用餐和吃點心。

● 食物種類愈多愈好。

「常吃類似的食物反而易胖,」趙思姿指出,變換食物能使體內消化酵素多元化,刺激細胞代謝,每星期吃一兩次很少吃的食物,可以避免營養素壟斷。早餐應有三套替換,中午、晚上選不同的肉類,蔬菜儘量吃到5種顏色,她建議。

● 在餐桌上用餐。

別一邊吃飯邊看電視甚至工作,這會造成消化不良,也會讓人不自覺吃太多。切記,千萬別用吃宣洩情緒。

● 小心「吃到飽」的陷阱。

如果為了吃不夠本而一拿再拿,往往吃下胃所能容納的極限,讓食量變大。剛開始學習節制難免覺得沒吃飽,但經過一陣子調整後,胃口會自然縮小。吃得多,不如吃得精、吃得好。

● 先吃蔬菜。

纖維能增加飽足感,幫助消化。其中的鉀利於水分代謝,有助減輕浮腫。

● 慢慢吃。

從開始進食,到大腦飽食中樞發出訊號,需要一段時間,狼吞虎嚥只會吃過量。最好一口咬20~30回,細細品嚐食物,好好享受,還能減少吃零食的機會。

● 多喝水。

喝水有助新陳代謝及排毒,還能降低食慾,趙思姿建議,每1公斤體重應喝30㏄水,早上5~7點、下午3~5點,直到晚飯前半小時都是喝水的好時機,但正餐不宜多喝以免影響消化。習慣喝湯代替水的人要留意,攝取鹽份(鈉)過多,反而會造成水腫。
 
  [URL="https://www.gamez.com.tw/showthread.php?t=146152&page=1&pp=10"]【個人詩集】[/URL] [COLOR=deepskyblue]☆★☆★☆★☆★☆★☆★☆★☆★☆★☆★☆★☆★☆★☆★☆ ╭╧╮╭╧╮╭╧╮╭╧╮╭╧╮╭╧╮╭╧╮╭╧╮ ║鐵│║之│║狂│║傲│║網│║*│║~│║!│ ╘∞╛╘∞╛╘∞╛╘∞╛╘∞╛╘∞╛╘∞╛╘∞╛ [/COLOR]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怎麼吃,享瘦又健康?

汗... 我現在早上幾乎都沒課~~

一睡就是睡到中午呢~~

早餐就沒吃了~~直接吃中餐~~

再來~

現在一週會有2天吃素~~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怎麼吃,享瘦又健康?

恩.....
這一定要知道啦^^
多謝分享唷^\\\^
 
離開,不一定是悲傷,有時候是為了到達另一個新境界的過程。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8-19 22:17 , Processed in 2.17084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