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一點即通)


1662年的1月25日,鄭成功與荷蘭軍隊在大員島(今台灣台南市安平區即熱蘭遮城)上打了一場空前的大炮戰。
鄭軍取得了這場決定性戰役的勝利,逼迫荷蘭人不得不於2月1日投降,退出佔據了38年的台灣地區。

《北伐南京失敗鄭成功要奪台灣》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南明隆武朝的重臣,
清順治三年(1646年)秋,清兵攻陷了福建,南明的隆武帝被生擒,鄭芝龍投降了清朝。
鄭成功不願同父親一起投降,獨自率兵在廣東、福建地區與清軍作戰。
曾有一段時間鄭成功甚至北伐南京,無奈兵力不敵清兵,失利而退守廈門等地。
他要尋找一個反清復明的好基地,便看上了福建東面的台灣島。
而此時的台灣處在荷蘭的掌控中,所以鄭成功決定先奪台灣。
1661年3月23日,鄭成功率將士25000多人,戰船數十艘,從金門料羅灣誓師東征。

荷蘭人在台南建了兩個重要的城堡:普羅岷西亞城(中文所講的赤嵌城)和熱蘭遮城。
登台當天,鄭成功就命令士兵經鹿耳門水道渡台江,在赤嵌一帶上岸,圍攻赤嵌城。
這個時候的荷蘭人早已經將人力、物力都收到了熱蘭遮城,所以奪得赤嵌城的戰鬥5天就結束了,
鄭荷雙方的真正賭注就押在了熱蘭遮城。
由於地勢、武器等原因,對於熱蘭遮,鄭軍採取了長期圍困的戰略。
  
被圍困在熱蘭遮城的荷蘭人1661年9月底試圖把淡水和基隆
(這兩個地區原為西班牙人佔領,荷蘭人驅逐了他們)的駐軍接來支援他們,
可是天公不作美,派出去的三艘船,遭遇到了風暴,被吹到了福建沿海。
船上的人員被押送到靖南王耿繼茂那裡。
不過荷蘭人又想到了另外的辦法:聯合清軍攻擊鄭成功。
荷蘭人知道,清軍沒有合適的水上力量,一直對鄭成功無可奈何,
也急褶Q得到荷蘭人能夠提供的船隻、巨炮。

與滿清合作的消息傳到熱蘭遮之後,那裡的荷蘭守軍著實興奮了一陣,還決定派出5艘船到福州待命。
一位從巴達維亞(在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是荷蘭海外侵略的核心指揮———東印度公司總督府所在地)
派來的艦隊司令官高雅閣自告奮勇帶兵e去。

12月初,高雅閣帶著熱蘭遮城內所有荷蘭人的希望出發了。
但是,海上又一次刮起了難以抵禦的大風,5艘船隨風飄散。
高雅閣似乎忘記了自己的使命,竟然命令部隊向南開去,船隻沒有開到福州,而是開回了巴達維亞。
守困在熱蘭遮的荷蘭人的希望一下子就破滅了。
但是這件事情也讓鄭成功感到必須抓緊時間拿下這座城。

《荷蘭逃兵向鄭成功獻計攻城》

荷蘭的軍隊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它們是一支籤訂契約的僱傭軍,
所以面對著希望不大的圍困戰,有一些人選擇了叛逃。
根據荷方記載,有一個被稱作HansJur鄄riaenRadij的軍士
「下午休息,於傍晚睡醒之後,把槍扛在肩上,對他的同伴說:『去燒開水,我去打新鮮的野味。』他的同伴以為他要去海邊射鳥,就說;『好,多打幾隻回來。』那軍士說聲再見,即走出城堡,沿著海岸向鳳梨園(鄭軍駐地)走去。終於,可惡的傢伙投降敵人了。我們對此都沒有注意到,直到他走到第二漁場時才警覺到,雖然派了騎兵追過去,但他已經走得太遠了。」

這個叛逃的軍士在鄭成功那裡顯然受到了優待。
他向鄭成功建議:要趁著圍城裡面人心渙散、驚慌失措的機會抓緊開展連續不斷的炮擊,
這樣裡面疲憊不堪的人就會絕望,而且熱蘭遮城堡本來就修建得不堪一擊,如果用大炮,會很快完成戰鬥。
不僅如此,他還詳細地告訴鄭軍熱蘭遮城堡及周圍的地形地勢,
烏特勒支碉堡地勢高,是保衛上層熱蘭遮城堡和周圍四角附城的重要據點,
只要拿下了烏特勒支碉堡,四角附城裡的人就沒有誰能夠阻擋住槍炮的射擊,
不用費很大的損失就能奪取四角附城。
到時候,在四角附城裡加強挖掘,就可以很容易地完成進攻了。

應該說,逃兵的建議讓鄭成功有了更完備的攻城計劃。

《一天發射兩千五百發炮彈》

進攻之前,從1662年12月底起,鄭軍就開始準備。
鄭成功命令部隊製造大量的「籃堡」,就是裝著沙土的籃子。
用這些堆積成戰壕,夜間把這些「籃堡」向前移動,白天就躲在「籃堡」後面。
同時製造了竹製雲梯作為攻城的用具。

戰爭中,鄭軍從北面的北線尾、東邊的大員市鎮、南邊的鳳梨園同時發炮(西面是海),
快速而且持續地襲擊烏特勒支碉堡和熱蘭遮城。
當時的大炮很不先進,炮管的後座固定,需要先從炮口放進火藥包,
再放進固著物,接著用推桿把火藥包和固著物推到炮管底部,
放炮彈和固著物進去,再用推桿把炮彈推到和火藥包緊密相連的地方,
同時,從炮管後部上方的一個小孔把火藥包刺破,然後把引線插入火藥包。
一切就緒,瞄準之後點燃,火藥包燃燒,火藥的爆炸力把炮彈發射出去。
如此繁瑣的程序,按照當時的常規戰爭,一天發射100發炮彈已經是不多見的了,
而當時鄭軍在1月25日這天卻發射了約2500發。
被圍攻的荷蘭人不投降才怪。

《鄭成功是中日混血兒日本人同樣尊重鄭成功》

鄭成功的祖籍雖然是福建南安石井鄉,但他實際上是出生在日本。
他的父親鄭芝龍原是大海商,明天啟三年(1623年),鄭芝龍到日本做生意,
受到平戶藩主的熱情關照,還迎娶了本地姑娘田川氏為第二位妻子(鄭芝龍一生有5位妻子)。

1624年8月27日,田川在海邊拾貝殼,忽然一陣腹痛,就倚著海邊一塊巨石生下一個男孩,這就是鄭成功。
田川就是他的母親(鄭家族譜寫作翁氏)。
這塊石頭現在被當地人稱作「兒誕石」。
鄭芝龍在鄭成功出世不到一個月就隨原船離開了日本。
直到7歲回到福建前,鄭成功都是跟隨母親在日本生活的。

由於與日本的這種血緣關係,以及特殊的政治、經濟原因,鄭成功長期在日本受到人們的懷念。
每年鄭成功的忌辰,日本人都會舉行公祭。
今天的平戶市還保留著他的故居,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前去參觀「兒誕石」。
 
我把思念
化成一串淚滴
藏在心底
只在雨裡
傳達給你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肖像被遮蔽

禁止訪問

提示: 作者被封鎖或刪除 內容自動遮蔽
 
簽名被遮蔽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鄭成功攻台灣

上面的...不用如此生氣吧...還有姓鄭的也並非都很卑鄙啊...不要以偏概全啊。
有關鄭成功的故事已經讀過很多了,不過他的子孫完全沒遺傳到他的個性...每次看康熙帝國施琅要攻打台灣的那幕總在心裡大罵。
 
GOD'S IN HIS HEAVEN.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

神在天上,世上一切盡皆虛無。

所有本人分享的東西,死檔者絕不補檔,因為我自己的硬碟已經爆了,沒檔......真希望有哪個好心人士可以重發我以前發過的東西啊...(遠目)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鄭成功攻台灣

[QUOTE=神無 闇燁]上面的...不用如此生氣吧...還有姓鄭的也並非都很卑鄙啊...不要以偏概全啊。
有關鄭成功的故事已經讀過很多了,不過他的子孫完全沒遺傳到他的個性...每次看康熙帝國施琅要攻打台灣的那幕總在心裡大罵。[/QUOTE]

雖然施琅是叛徒 但也是因為他 台灣才有發展的機會 不然清朝原本的目標只是鄭家


台灣根本無意要發展 清朝當時根本不知道台灣的戰略重要性 換別人打 可能台灣情況會比現在還壞

投降總比死守好 就算寧死不降只會造成更多的死傷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肖像被遮蔽

禁止訪問

提示: 作者被封鎖或刪除 內容自動遮蔽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8-16 07:32 , Processed in 2.52079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