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幣
 - 1695 元
 - 文章
 - 712 篇
 - 聲望
 - 221 枚
 - 上次登入
 - 08-11-4
 - 精華
 - 4
 - 註冊時間
 - 04-8-15
 - UID
 - 40562
  
 
 
 
            
 | 
    
        
        
之前也許有些人有在別的地方看過這篇文章了,我把他在此修改了一些之前筆誤的地方.並增加了一些內容及修改部分人名翻譯. 
  
  
  
巴斯通會戰前德國的準備 
對盟軍來說,1944年12月是停戰和備戰的時期.在這段時期,盟軍預備再從荷蘭灣到德國,法國和瑞士交接觸這段橫越歐洲版圖長達500哩的戰線上,集中兵力於戰略要點上,以便在一切都準備完畢時發起一場全面性的大攻勢一舉粉碎第三帝國. 
 
由於德國在兩面均遭到毫不留情的攻擊而被迫後退,所以1944年12月對德國來說格外重要.既是個決定性的時期,也是個充滿危險性的時期. 
 
他們必須立刻做出決定,是要把拉的過長的戰線收縮,在本國集中以對抗敵人的入侵,這是個殘酷的決定,代表第三帝國已是風中殘燭,無力在抵抗任何敵人了. 
 
但在1944年7月的"暗殺希特勒"事件,卻使的希特勒得以行使全面性的權利,他掌握了從士兵到將軍的每一個軍人,使得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他們必須反攻!一場參照1940年閃擊戰的反攻. 
 
如果去詢問德國人,他們會同意這場反攻,因為孤注一擲的反攻遠比在戰壕中死守等死要來的好過. 
 
希特勒早在盟軍全面登陸法國後,頒布了一項令人錯愕的命令:準備在11月發動反攻......之後的一.兩個月內要把25個師派往西線. 
 
沒人相信會做到這一點.元首手下的將軍們說,德國若能在這段期間彌補他們一半以上的損失都已經是個奇蹟了,現再卻要他們創建一個全新的集團軍.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元首卻說:他會再次向他們展現如何達成他們所謂的不可能.讓德國在一夜之間備戰,戈培爾被授予了他早就想要的獨裁權利.儘管盟國空軍對德國工業瘋狂濫詐,德國工業依舊創下歷史紀錄.並且盡力挖掘人力資源,幾乎動員每一個人來進行緊急訓練,包刮年滿16歲青年到過去之前體檢不合格的成年男性,利用這種方式讓18個新的"國民擲彈兵師",簡稱"民步"組建完畢.並在11月做好開赴前線的準備.除此之外,希特勒還補充了他所損失的機動預備部隊. 
 
既然他的部隊已準備好了,那剩下來的就是要把這支部隊投入在哪個地方,有一段時間希特勒一直想重現1940年的那場"閃擊戰"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當時德國部隊突破了阿登高地,打到了英吉利海峽.而1944年這裡又是盟軍防守最薄弱的一個環節.3個軍團,包含兩個裝甲軍團和一個步兵軍團悄悄的開進了愛非山區. 
 
此區只有一支由特洛依.米德爾所率領的美軍第8軍所駐守,該軍有兩個師已在9月的森林作戰中元氣大傷,另外其他的師又沒有實戰的經驗,這裡成了德軍發動反攻的最佳地段,而盟軍認為這裡地形崎嶇,對攻方而言極度不利. 
  
  
而第8軍的8萬人又不知道正對他們的是20萬人的部隊.在這個被稱為是"疲憊之師的平靜天堂"重新整備中. 
  
希特勒將最後攻勢發起時間定於12月16日星期六上午5點30分.許多德軍深信他們就要取得一場偉大的勝利..... 
 
德軍陣容: 
B集團軍:沃爾特.莫德爾元帥 
 
第6SS裝甲軍團:約瑟夫."澤普".狄特里希上將 
第67軍:第272,326國民擲彈兵師 
第1SS裝甲軍:第277,12國民擲彈兵師,第3傘兵師,第1SS[阿道夫.希特勒]裝甲師,第12SS[希特勒青少年]裝甲師 
第2SS裝甲軍:第2SS[帝國]裝甲師,第9SS[霍亨許陶芬]裝甲師 
 
第5裝甲軍團:哈索.馮.曼陶菲爾上將 
第66軍:第18,62國民擲彈兵師,元首護衛裝甲旅 
第58裝甲軍:第560國民擲彈兵師,第116裝甲師 
第47裝甲軍:第26國民擲彈兵師(由"老牌的26師"重組而成),第2裝甲師,裝甲教導師,元首擲彈兵裝甲旅 
 
第7軍團:布蘭登貝爾格將軍 
第85軍:第352國民擲彈兵師,第5傘兵師 
第80軍:第276,212國民擲彈兵 
  
OKW的預備部隊: 
第9裝甲師.第3裝甲擲彈兵師.第15裝甲擲彈兵師 
攻勢: 
 
北翼:第6SS裝甲軍團 
中翼:第5裝甲軍團 
南翼:第7軍團  
  
集團軍指揮莫德爾陸軍元帥是個在東線打過數年仗的老將了,是個幹練,積極且具備有很強的臨場反應的軍人,曾在東線兩度擋住朱可夫的進攻,擅打防守戰,也富攻擊性. 
  
帝6SS裝甲軍團指揮狄特里西上將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人之ㄧ,早在希特勒還在街頭打拼時他就在擔任希特勒的護衛,後來晉升第1SS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師師長. 
  
而曼陶菲爾上將則是從東線調回來的新興戰將,他曾在1944年擋住蘇聯的進攻.它的裝甲軍團也因為它的新戰術的關係而在整場會戰中取得最大的戰果. 
  
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人物:馮.倫德斯特陸軍元帥:西線總司令,這場反攻行動被稱為"倫德斯特計劃",可是有趣的是,倫德斯特並不支持這場反攻,而在希特勒提出要將最終戰線推進至少要推到安特衛普(荷蘭境內,布魯塞爾東北)時,它甚至提出反駁說:安特衛普?如果我們能到達馬士河都該偷笑了. 
  
作戰的目標在於分割盟軍部隊,然後再圍殲盟軍在北面的四個軍團,美軍第一軍團.美軍第九軍團.英軍第二軍團和加軍第一軍團將遭到殲滅,那時德軍將獲得和盟軍和談的機會,並傾全力對抗蘇軍進攻. 
  
作戰結果 
  
傷亡 
  
德: 
  
人員:81,834人 
車輛:324輛 
飛機:320架 
  
美: 
  
人員:76,890人 
車輛:733輛 
飛機:592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