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克里斯Chris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三、“布拉德利”戰車車載系統

  1、射擊控制和觀測

  炮手裝備一套雷聲公司生產的綜合瞄准組件(ISU),包括一個放大倍率x4和x12晝/熱瞄准器,因此由有極佳的夜戰能力。一套光學中繼顯示裝置給指揮官提供炮手的視力圖像。炮手也裝備潛望鏡用於前方和側方觀測。炮手或指揮官也被提供一套晝間瞄准系統,是對於主要的瞄准裝置的備用系統。駕駛員配備三個位於車輛前方的潛望鏡和一個裝於左側的潛望鏡。中央的潛望鏡可使用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生產的AN/VVS-2駕駛員夜視觀察儀來代替,使用25毫米第二代圖像增強器。

  “布拉德利”M2戰車將從2005年起裝備DRS技術公司生產的駕駛員視覺增強裝置(DVE)。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2、武器。

  “布拉德利”戰車主要的武器是一門由ATK彈藥系統公司(原為波音軍火公司)生產的25毫米M242“毒蛇”電動鏈式供彈機關炮,俯仰范圍為-10°~+60°。為便於炮塔旋轉、武器俯仰與操作,採用通用電氣公司的炮塔驅動和穩定系統,該系統能使武器在越野時行進間射擊。整套火炮系統由炮塔定位和控制用的旋轉驅動系統、武器定位和控制用的武器俯仰驅動系統組成。M242採用單炮管使用一套綜合雙重供彈和遙控彈藥選擇系統,彈種主要有曳光脫殼穿甲彈、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曳光燃燒榴彈和曳光訓練彈。炮手能選擇單一或復式射擊模式。單發、100發/分、200發/分、475發/分等射速可供選擇,有效射程在2,000米以上,廢彈殼可自動拋出炮塔外。彈藥基數:待發彈300發,備用彈600發。有能力擊敗世界上多數裝甲車輛,甚至包括一些主戰坦克。一挺M240C 7.62毫米機槍同軸安裝到“毒蛇”火炮的右側。

  在實戰中顯示“布拉德利”戰車25毫米M242機關炮的強大威力,在伊拉克戰爭中,曾發生誤擊事件。在激戰中,一輛“布拉德利”戰車M2/A2戰車向伊軍步兵還擊時,誤擊中前方一輛“艾布拉姆斯”M-1A1主戰坦克,雖然未將裝甲擊穿,但卻將坦克后部發動機擊毀,使這輛坦克暫時失去行動能力。

  當面對敵人重裝甲戰車時,“布拉德利”戰車裝備雷聲公司生產的TOW BGM-71反坦克導彈系統,整套系統由發射架定位和控制用的俯仰驅動系統、導彈發射架升降裝置、電子控制系統。可折疊收放雙管箱式TOW導彈發射裝置安裝在轉塔的左側,內裝2枚待發導彈,彈翼和尾翼折疊到彈體內,俯仰范圍為-20°~+30°。但早期設計存在缺陷,“布拉德利”戰車必須停下來發射導彈。再裝填由后面車載步兵完成,裝甲戰車提供一個專用艙口來操作。車載導彈使用光學瞄准器,在導彈發射后飛行中使用導彈紅外導引頭來探測目標的紅外信號,導彈和炮手之間的使用一個雙重-線控數據連接系統,在導彈的后部從二個卷線軸分發。發射者的命令通過數據連接系統傳送修正飛行數據給在導彈上的制導系統。M2型車內備彈5枚,M3型備彈10枚。TOW導彈的射程是3.75公裡,採用高性能聚能裝藥彈頭,二級固體推進劑發動機推進。發射后,導彈將會在攻擊目標的飛行途中達到接近1馬赫的飛行速度。車載TOW導彈可穿透500毫米裝甲,能夠有效摧毀當今任何種類重型裝甲戰車,具有致命的精確性。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3、“布拉德利”戰車的車體裝甲結構和自動保護措施。

  “布拉德利”戰車裝備二套M257煙榴彈釋放裝置,每套裝載四顆煙榴彈。它也配備使用一個發動機煙幕發生系統,將燃油噴到排氣管內來產生煙霧。M2型戰車殼體採用焊接鋁合金構造和間隔覆蓋薄裝甲鋼板。除此之外,“布拉德利”M2/M3 A2型可採用外挂裝甲增強防御能力,可附加被動裝甲或爆炸反應裝甲(ERA)。通用動力武器和技術公司已經為“布拉德利”戰車發展一種增強性能爆炸反應裝甲(ERA)標准部件。605套標准部件已經被美國陸軍定購,將在2005年之前交付。以色列拉菲爾武器發展局軍火系統公司,分擔50%的生產。爆炸反應裝甲(ERA)增強防護對抗多種反裝甲彈藥,包括便攜式肩發射火箭推進榴彈(RPG)。一輛“布拉德利”戰車的標准外挂反應裝甲塊,設定由下列各項105塊所組成:26塊M3A1,9塊M4A1,55塊M5A,17塊6A1和8塊M7A1。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4、推進。

  目前,“布拉德利”戰車安裝“康明斯”(Cummins)發動機有限公司的600馬力VTA-903T型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HMPT-500液壓傳動系統,有2個液壓泵和馬達總成。利用徑向球形活塞和獨特的齒輪排列保証所需要的轉向比和傳動比。HMPT-500提供三檔速度范圍,在此范圍內均能無級變速。發動機提供的最大速度66公裡/小時。所有的“布拉德利”戰車均是水陸兩棲型。較早的型號裝備一套折疊式圍帳附件,在下水之前由乘員安裝,操作時間30分鐘。A3型有一種安裝在車輛前面和側面的膨脹浮筒,採用類似水密艙分段設計,在大約15分鐘時間完成,在水中行進期間沒於水下並不間斷的保持壓力。水中推進是由履帶提供,而且“布拉德利”戰車在水面最大速度能達7.2公裡/小時。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四、“布拉德利”戰車升級和改進。美國陸軍“布拉德利”M2/M3戰車從正式服役后一直不斷進行升級和改進。推出新的型號,將一些舊型號升級到新型號標准,長期保持世界上最先進的履帶式裝甲戰車地位。

  1、“布拉德利”戰車M2/M3 A1改進型

  “布拉德利”戰車正式生產后一直不斷進行改進。1985年開始生產M2/M3 A1改進型,1986年中交付使用。改進項目主要有能發射各種型號的TOW反坦克導彈﹔採用核、生、化集體防護裝置,並為車載步兵配備防護服﹔為提高夜戰能力,加裝柯爾斯曼(Kollsman)公司的AN/TAS-5夜間瞄准鏡﹔增加煙幕彈的數量,減少照明彈的數量﹔加裝一個水箱﹔改進了火災報警、滅火裝置和燃料系統等。從1986-1988年M2/M3 A1型總共生產1,371輛。

  2、“布拉德利”戰車M2/M3 A2“高生存性”改進型

  1988年開始生產M2/M3 A2“高生存性”改進型。主要改進項目有炮塔和車體外部披挂附加裝甲,使該車能承受30毫米炮彈﹔車體表面有能安裝反應式裝甲的連接點,可在作戰時加裝﹔戰斗艙周圍有芳綸襯層,改變車內25毫米炮彈和TOW坦克導彈的存放位置與方式,避免和減少二次爆炸效應﹔取消車載步兵射擊口。由於防護能力的提高,M2/M3 A2的戰車全重增到29.5噸,但最大速度由66公裡/小時降到57.6公裡/小時。為此,該車動力系統改用康明斯(Cummins)公司VTA-903改進型柴油機,功率由原來的500馬力提高到600馬力。傳動裝置、空氣濾清器和排氣管也相應改進。傳動部分則採用高強度扭杆。到1996年,生產了3,053輛A2型“高生存性”戰車。所有的A1型都升級為A2型,此外另有2,300輛第一代M2/M3型升級為A2型。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美國的M2A2步兵戰車於1990開始在M2A1基礎上進行改造,M2A2型車的改進重點是提高了戰車的生存能力。首先,在車輛很多部位安裝了爆炸反應式裝甲,包括車體正面、兩側和炮塔正面、側面等。其次,在車體兩側和炮塔部位加裝了附加裝甲。另外,改進專案還有改進火炮彈藥、採用駕駛員熱成像儀和導向儀、改進核生化防護裝置、改進車內炮彈貯放方式和"陶"式導 彈貯放位置並實現隔艙化、改進保養及故障診斷設備、採用一種多次噴射式滅火系統等。從1994年起,美陸軍開始實施對"佈雷德利"步兵戰車的最新改進計劃。

新改進的車輛為M2A3。A3型主要是以數位化戰場的作戰需要進行改進的。該車以標準的軍用1553B資料匯流排為核心,把全車各部分資訊都以數位形式傳輸,並以微型電腦對各種資訊加以處理,提高了戰車的指揮通信能力。在M2A3步兵戰車上,裝上了和M1主戰坦克相類似的車際通信系統,再通過單通道地空無線通信系統保密電臺,便可以和M1主戰坦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以及指揮部等實現數位化的資訊交換。這樣,使美軍的空-地重點武器聯成一個網,實現了統一指揮和通信,大大增強了整體的戰鬥力。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美國M2/3佈雷德利步/騎兵戰車
各種改型:


M2A0

M2A1

M2A2

M2A2ODS

M2A3



M2/3

全重:22.6噸(M2A2型為30噸)

車長:6.453米

車寬:3.2米

車高:2.565米

主要武器:1門25毫米機關炮,1具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和1挺7.62毫米機槍

彈藥基數:炮彈900發

發動機: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功率為378千瓦(500馬力)(M2A2型為600馬力)

最高速度:66km/h(M2A2型為61km/h)

最高行程:483km(M2A2型為400km)

可載人數:3人,搭載步兵7人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6-14 05:03 , Processed in 0.02148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