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飛揚的塵土」:世界坦克總全輯


文章整理者:jxspxs
圖片提供者:jxspxs
翻譯與圖片上傳者:jacklf2004



這篇文章將世界代表性的四十九輛左右之坦克做一匯集,包括阿根廷、埃及、巴西;歐洲、亞洲、美洲等世界坦克做一完整的整理。

每一輛坦克詳介篇幅相當長,我會盡量以分段、變色讓文章容易閱讀。


本篇大作完成,目錄待新增中。





─────────────────────────────────────────────────────


自1916年坦克問世至今,坦克的戰術與技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誕生時期的坦克,是用來在戰場上協同步兵作戰術縱深行動,尤其是用來突破敵人縱深配置的塹壕防禦工事,使戰爭打破了陣地戰的局限而具有機動作戰的性質。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主要參戰國大量生產和裝備坦克,組建了龐大的坦克兵團,裝甲兵逐漸成為陸軍的主要兵種,坦克也成為陸軍的主要突擊兵器,對戰役和戰鬥的進程起了決定性作用。

    目前,坦克裝甲車輛是合成軍陸地作戰的中堅突擊力量,是陸軍機械化和裝甲化程度的標誌。

    坦克集火力、防護和機動性為一體,既能擔負進攻任務,也能擔負防禦任務,既適用於核戰、大戰、全面戰爭,也適用於中、低強度的局部戰爭,它在未來的空地一體化、大縱深、高機動、立體作戰的戰場上仍然是陸戰的主要突擊兵器。

    就坦克技術的發展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世界主要坦克研製國完成了戰後第三代坦克的研製,有的國家正在進行第四代坦克預研,同時還正在研製新型步兵戰車、裝甲輸送車、裝甲偵察車以及各種工程、技術和後勤保障車輛,此外,一些國家還正在研製高技術的機器人式無人戰車。

    當然,各種新式地空反坦克武器,特別是精確制導武器的不斷出現,對坦克是一個嚴重的挑戰。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坦克與反坦克武器從來是在對立的動態平衡中發展的。

由於陶瓷裝甲、貧鈾裝甲、間隙複合裝甲和反應裝甲等新型莊甲材料和結構的出現,使以往在坦克與反坦克武器對抗中曾在費效比方面有利於反坦克武器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由於戰場上各種武器互相依存、互相補充,坦克的長處將增強整個戰場武器系統的作戰能力,而其短處則可得到系統中其它武器的充分彌補;由於陸戰的最終目的是消滅敵人和佔領土地,這個任務主要由裝備坦克和各種裝甲車輛的裝甲兵和機械化步兵來完成,因此坦克裝甲車輛在未來戰爭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並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坦克的武器、防護、推進和電氣--電子技術必將有新的發展。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7-7-9 08:05 PM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6   檢視全部評分
Morgan    發表於 07-10-28 20:53 聲望 + 3 枚
零喵    發表於 07-7-8 21:07 聲望 + 3 枚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後記


隨著武裝直升機等對坦克裝甲車輛構成重大威脅的武器出現並廣泛使用及其在近幾年來的局部戰爭所顯現的巨大威力,一些人開始鼓吹「坦克無用論」,同時,在冷戰結束後,美蘇對抗成為歷史陳跡,在這股東西和解的風潮下,兩大陣營開始大量裁減傳統武器。世界各國對於戰機、艦船的研發都放慢了腳步,對於一直是陸軍武器核心的坦克,前途就更不明朗。

放眼全球,有十多種坦克改進方案,卻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下一代坦克發展計劃,而"空騎師"之類則成愈演愈烈之勢,個人認為,直升飛機終究是無法取代坦克的,就如同古代戰爭騎射手無法取代重騎兵一樣,在敵人擁有空防優勢的情況下,打硬仗不能靠嬌貴的飛機,而依舊只能靠我們的"陸戰之王"衝鋒陷陣.所以在講究諸兵種合成作戰的未來,坦克依舊是無法取締的一環,只不過它與其他的兵器將由現在的從屬關係變作以後的合作關係,至少在50年之內,傳統範疇中的坦克,將繼續存在於我們的視野中。


"Wir werden Sieger - durch unsren Tiger"


本篇共費時十八小時,採間斷方式發文,弄起來相當費力。

發表本篇目的是希望給予軍事同好一個學術上的參考,該篇對坦克的詳細介紹更是無微不至

小自坦克內部(甚至是排檔系統),大至坦克家族史,都是一篇非常適合參考的大作


往後會考慮在篇頭附上坦克目錄,方便版友瀏覽。


祝各位瀏覽愉快。


jacklf2004   07/09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2.5 Taiwan License.
[ 本文採
cc-by-sa 授權 ,請務必附上出處與作者,否則後果自行負責。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型號演變和變型車

該坦克針對部隊在使用中所暴露的問題,於1979~1980年進行了較大改進,主要是將變速操縱改為單桿操縱裝置、增加高射機槍防護板和鎖扣式安全門開啟裝置、蝸卷彈簧限製器改為橡膠緩衝墊,冬夏兩用駕駛椅靠背;輪輻式誘導輪以及加工工藝和材料等方面的改進。從1980年起按改進後的標準投入生產。

63式水陸坦克的變型車有:

    1.11-1式水陸裝甲輸送車
該車1965年4月開始研製,當年製成2輛樣車,經試驗改進,於1969年和1970年進行了兩次小批量生產。

爾後又進行過4次大的改進,1977年11月經審查定型命名為77-1式水陸裝甲輸送車。該車以63式水陸坦克為基礎,去掉炮塔,將原車戰鬥艙的裝甲板加高以作為運載車廂。動力、傳動、水上推進、操縱、行動、通信設備等主要部件與63式水陸坦克相同。主要改變有:

(1)車體首上甲板設有駕駛員窗口、車長窗口及高射機槍。
(2)車尾部設置供上下火炮用的可折疊的尾跳板、中跳板和火炮牽引鉤。
(3)運載艙頂蓋裝甲為固定密封式,火炮可馱載於凹的頂蓋上。在頂部開有供步兵、物資器材、彈藥進出的窗口3個,運載艙還開有側門。

(4)馱載火炮的半剛性固定裝置。
(5)增加拉炮上車的由蝸輪蝸桿傳動的電動牽引絞盤及其可移動的電纜連接的手控操縱盒。
(6)運載艙兩側各設置2個射孔,其上方開有觀察孔。在前圍和後圍甲板上左右各增設一個通風口。
(7)駕駛員和車長座椅為上下可調式,運載艙內的乘員座位中間兩個可幣折疊並可拆卸,兩側的為固定式。式水陸坦克具有相同的機動性,可乘載步兵,運載和短距離牽引火炮,輸送物資、器材、彈藥和油料等。

乘載步兵可從車的前後兩側,踏翼子板,分4路上下車。20名步兵上下車時間不超過80s。裝載火炮上下車的時間不超過13s。
   

2.77-2式水陸裝甲輸送車
該車是在77-1式車基礎上簡化結構的一種不運載火炮的水陸裝甲輸送車,主要用來輸送步兵配合水陸坦克作戰或轉運傷員。
該車於1978年開始研製,1980年定型,主要改進是:

(1)取消與載炮有關的火炮固定裝置、跳板、絞盤、尾部拖炮牽引鉤等。並將運載艙頂部下凹部分甲板升高,增大運輸艙空間,在其四周增設裝載物資器材用的圍欄。

(2)取消右側射孔和觀察窗,開1個側門,便於人員和制式擔架出入。
(3)運載艙左前方射孔增加1個安裝班用機槍球形回轉射擊固定裝置。


    3.76式水陸坦克搶救牽引車
該車系63式水陸坦克的配套車輛,是在該坦克上取消炮塔後改裝而成,配有絞盤、駐鋤、剛性牽引裝置、小吊車、大吊車、滑輪組等,1965年研製,1976年定型。

該車主要用於:
(1)在野戰條件下,搶救受損傷、淤陷或有故障的水陸坦克。
(2)在陸地、水上牽送失去自行能力的水陸坦克至維修點。
(3)運載坦克零部件和修理人員,必要時可利用搶救車上的設備和工具在戰場上或行軍中進行換件修理。


剛性牽引性能
平均行駛速度(土公路) 22.5km/h
最小轉向半徑     9.4m
最大爬坡度      30%
陸上牽引最大行程   370km
絞盤鋼繩出口拉力   147kN
絞盤綱繩有效工作長度 100m
駐鰓最大支反力
 乾土地       294kN
 水稻田       245kN
起吊性能
 標定起吊重量    1t
 最大吊距      4.4m
 最小吊距      1.4m
 起吊高度      5m
 旋轉範圍      360°
 大吊桿額定起吊重量 3t



    4.水陸兩用新122mm自行榴彈炮
該車1979年研製,以63式水陸坦克底盤為基礎,增大了戰鬥艙空間,車體前下甲板上面開1個寬敝的大門。炮塔內安裝1門新122mm榴彈炮和1挺12.7mm機槍。

該車主要是用作第二線的壓制武器,配有周視間接瞄準鏡和直接瞄準鏡,具有克服水障礙的能力。

為進一步提高車輛底盤性能,採用了能防止掛雙擋的單桿變速操縱裝置和不破壞路面的掛膠履帶板。


    5.101、102型石油工程車
該車利用63式水陸坦克的車體寬、內部空間大等特點,去掉炮後改而成,用於沙漠、多種無路地帶、石油開採區輸送物資和器材設備或製成石油開採區使用的作業車。



性能數據
型號           63式水陸坦克
乘員           4人
戰鬥全重         18400kg
單位功率         16kW/t
單位壓力         56.5kPa
車長
 炮向前         8.435m
 炮向後         7.733m
 不計炮         7.288m
車寬           3.200m
車高
  高射機槍成水平狀態   3.122m
 指揮塔頂        2.522m
火線高          1.960m
車體長          7.150m
履帶著地長        4.440m
履帶寬          360mm
履帶中心距        2.820m
車底距地高        0.400m
公路最大速度       64km/h
平均速度
 公路          30~36km/h
 土路          22~28km/h
燃料儲備         403L
最大行程
 公路          370km
 土路          340km
最大爬坡度        78%
最大側傾坡度       62%
越壕寬          2.9m
攀垂直牆高        0.87m
水上性能
 推進方式        噴水推進
 最大航速        11~12km/h
 平均航速        7~8km/h
 倒航速度        5~6km/h
 最大航程        120km
 入水角         36°
 出水角         28°
 抗風浪能力       三級風,1.2m浪高
 水上最小轉向半徑    6~7m
 浮力儲備        22%
發動機
 生產公司        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
 型號          12150L-2
 類型          12V水冷柴油機
 功率/轉速        294kW/2000r/min
 最大扭矩/轉速      1862N·m/1100~1200r/min
傳動裝置
 生產公司        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
 類型          機械傳動
 前進檔/倒檔數      5/1
懸掛裝置類型       獨立式扭桿
主要武器口徑/型號/類型  85mm/62-85Tc/線膛坦克炮
方向射界         360°
俯仰範圍         -4°~+22°
戰鬥射速         8發/min
最大射程
 用瞄準鏡射擊時
  榴彈         5200m
  穿甲彈        4000m
 用高低水準器射擊時
  榴彈         12900m
電動調炮速度
 車長操縱        10°/s
 炮長操縱        0.07~10°/s
並列武器口徑/類型/數量  7.62mm/機槍/1挺
防空武器口徑/類型/數量  12.7mm/機槍/1挺
彈藥基數
 主炮彈藥        47發
 並列機槍彈藥      2000發
 高射機槍彈藥      500發
滅火裝置
 型式          半自動
 滅火瓶數量       3個
 手提式滅火器      2個
發電機電壓/功率/型號/類型 28V/3kW/ZFC3000/直流
蓄電池數量/電壓/容量/型號 4個/24V/280Ah/65式
無線電台型號/數量     A-220A/1台
車內通話器型號/數量    A-221A/1台
機械傳動抽水泵      離心式泵1個
 泵水量         500L/min(發動機轉速2000r/min)
電動排水泵泵水量     250L/min
手搖抽水泵        葉輪式泵1個
 泵水量         25L/min,(往復搖動100次/分)

中國63式水陸坦克.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中國63式水陸坦克



國別 中國  

名稱 63式水陸坦克
Type 63 Light Amphibious Tank  

研製單位 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生產單位 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現狀 按用戶需要生產  

裝備情況 裝備中國部隊和用於外貿  


概述
該坦克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水陸坦克,1958年10月開始設計,1959年3月和6月先後試製出2輛樣車。在對樣車進行試驗修改和改的基礎上,於1960年開始小批量生產並交部隊試用。

根據試生產和試驗中發現的問題又作了改進,於1962年5月試製出2輛設計定型試驗車,進行了陸上2500km和水上70摩托小時的設計定型試驗。然後重新試制樣車並進行2650km的補充試驗,於1963年3月設計定型,命名為63式水陸坦克並投入批量生產。

該坦克具有較強的火力,較好的機動性能特別是兩棲性能和適當的裝甲防護能力,主要用於強渡江河和沿海地登陸與反登陸作戰;摧毀敵灘頭陣地防禦設施,消滅敵有生力量和武器裝備,協同步兵作戰,實施火力支援,適宜在多河流、湖泊、沼澤和水稻田等水網地區執行戰鬥和偵察任務。


結構特點
該坦克在總體設計上考慮到了水陸坦克作戰的各種特點,合理地解決了坦克在陸上和水上沒要求的矛盾,滿足了在陸上和水上的使用要求。

該坦克採取了發動機縱置,動力傳動裝置後置,戰鬥部分居中,駕駛操縱部分位於最前部的佈置。在陸上使用時,除裝甲防護能力舟弱和外廊尺寸稍大外,具有陸上輕型坦克的戰鬥性能。

為滿足水上性能要求,在總體設計上採取了盡可能增大排水量、對全車的零部件設計和外購悠揚的選用盡可能 地減輕重量並採用了中空的大負重輪以提高浮力等措施。通過合理的線型設計和重量重心配置以及噴水推進裝置設計使坦克在水上行駛具有較好的適航性和機動性。經試車和水上射擊證明車輛在水上有較好的行駛穩定性、射擊穩定性和抗巨流能力。車首較高並裝有防浪板;車內裝有機動泵、電動泵和手搖泵等排水裝置,可能保證坦克在水上行駛的安全。


該坦克採用4沖程V型12缸水冷柴油機,型號為12150L-2,標定功率為294kW(400馬力)。水冷卻系統陸上採用管片式散熱器和廢氣引射裝置,節省功率,佈置合理;水上利用水道夾層式熱交換器,帶式制動器和側減速器,水上推進裝置和抽水裝置等組成。陸上行駛時的動力傳遞路線是由發動機經主離合器、變速器、兩側轉向離合器、側減速器傳到主動輪。水上行駛時由發動機經主離合器、分動箱、萬向節傳至左右兩側的噴水推進器。

主離合器為干摩擦多片式。

該坦克採用帶同步器換檔機構的定軸式機械變速箱,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部為水上推進傳動,分動箱將動力向左右兩側傳出,並帶有1個倒順機構,可使傳動軸帶動推進器葉輪正轉和反轉;後部為陸上變速器,包括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第三、四、五檔帶有慣性式同步器,第二檔帶有簡單式同步器,第一檔和倒檔採用滑接齒套換檔。整個變速箱的水、陸兩部分的傳動機構可以互相獨立使用也可同時使用,即可使履帶和噴水推進器同時工作以便於坦克下水和上岸。


轉向裝置採用干摩擦多片式離合器。

側減速器為一級圓柱齒輪減速裝置。
行動裝置採用獨立式扭桿懸掛,單銷小節距金屬履帶板。高履剌人字形花紋履帶板的附著性能好,提高了坦克在水稻田、沼澤、淺灘等地的通過能力和坦克出入水能力。有6對中空的單輪緣大直徑掛膠負重輪,第一和第六負重輪處裝有蝸卷彈簧限製器,其餘裝有橡膠限製器。履帶的鬆緊程度由曲臂和雙頭螺旋式履帶調整器進行調整。

水上推進裝置採用軸流式噴水推進器,在傳動裝置兩側各裝有一套噴水推進器和水道,在車尾噴水口處設有可以控制開閉的水門。

為實現水上倒車,車體後部兩側開有倒車水道,關閉車尾兩個水門,水從車後兩側噴水口向車的斜前方噴出,產生向後方的推力,在短時間內即可實現減速、制動或倒駛。當關閉一側水門時即可實現靈活轉向。

噴水推進器可由分動箱操縱使之正轉和反轉。正轉使坦克在水上行駛,反轉時使水道中的水倒噴,以此來除掉水道進口格柵上的水草與雜物,防止堵塞。

裝甲車體由特殊裝甲鋼板焊接而成,具有較好的外形和防護能力,車首甲板相對較厚且有一定的傾斜角度。前部上斜裝甲板上裝有防浪板,防止坦克在水上行駛時向車首湧水,在陸上行駛時防浪板可以放下來。

炮塔體是由6塊弧形側培訓甲板和1塊頂裝甲板焊接而成的半球形炮塔體。炮塔前部有火炮安裝孔、並列機槍射擊孔和瞄準鏡孔,炮塔頂部有指揮塔和炮塔門。

該坦克在半球形的炮塔體上裝有1門62-85Tc式85mm坦克炮,用帶滾針的耳軸裝在炮塔體的耳軸孔內,方向射界為360°,俯仰範圍-4°~+22°。採用電動方向機可無級變速,能快速調炮,高速轉移火力,亦可低速精確瞄準,還可實現車長操縱炮塔。車內攜帶炮彈40發。該炮右側裝有1挺59式7.62mm並列機槍,左側裝有1個63式坦克炮瞄準鏡,指揮塔上裝有1挺59式12.7mm高射機槍。

觀察儀器有1個裝於指揮塔上的61式車長觀察鏡,2個裝於指揮塔兩側的71式坦克指揮觀察鏡。炮塔兩側各配置1個59式潛望鏡,供炮長裝填手使用。在駕駛窗上配有3個61式水陸坦克駕駛觀察鏡,夜間或霧天可用62式坦克夜視儀,還裝有61式水陸坦克觀察鏡,供水上行駛使用。

電氣設備的電源部分主要包括4個65式蓄電池、1個與TJY-1型調整繼電器協同工作的ZFC-3000型直流發電機和1個濾波器。蓄電池的連接為串並聯式,組內並聯,組間串聯,總電壓為24V,蓄電池容量為280Ah。

通信設備為A-220A坦克無線電台和A-221A車內通話器。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中國62式輕型坦克


國別 中國  


名稱 62式輕型坦克
Type 62 Light Tank  

研製單位 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生產單位 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
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現狀 停產  

裝備情況 裝備中國部隊和用於外貿  


概述
該坦克於1958年研製,1962年設計定型,1963年投產並裝備使用,是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一代輕型坦克。它主要用於南方丘陵山地的裝甲師團,遂行偵察、迂迴、同敵方輕型裝甲車輛作戰等主要主要任務,具有良好的機動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護能力。該坦克的改進型為62-1式輕型坦克,變型車有79式輕型坦克搶救車和82式軍用快速推土機,均已生產和裝備使用。


結構特點
該坦克的主動輪後置,車體用鋼板焊接,炮塔為鑄造件。駕駛員位於車前左側,頂部有1個可升降和水平轉動的鑄造駕駛艙蓋,駕駛艙有2個觀察鏡,配有紅外夜視儀。車長、炮手位於戰鬥艙火炮左側,裝填手位於右側。車長指揮塔上安裝4個觀察鏡和1個指揮潛望鏡。

該坦克安裝1門85mm加農炮,俯仰範圍-5°~+20°,右側有1挺7.62mm口徑的並列機槍,隨火炮轉動。此外,在裝填手出入窗座上安裝1挺12.7mm高射機槍,駕駛員右側安裝1挺7.62mm航向機槍。

火炮有立式滑動炮閂,駐退復進機置於其上,發射定裝式榴彈、穿甲彈、微旋破甲彈和碎甲彈。

該坦克的動力裝置位於車體後部。1台12150L-3水冷發動機橫置,標定功率為316kW,標定轉速為1800r/min。傳動裝置有速比為0.7的增速箱、多片式離合器、定軸式變速箱、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在變速箱左面兩側各安裝1個多片式轉向離合器和側減速器,減速比為5.1。

行動部分每側為5個負重輪,獨立扭桿式懸掛,在第一、五負重輪位置安裝液壓減振器,依靠車前1對球面蝸輪桿調整誘導輪位置來實現履帶鬆緊度的調整。裝甲車體前上甲板與水平面成30°夾角,厚度35mm,炮塔的正前方厚度為45mm。

該坦克裝有半自動滅火裝置和煙幕彈發射器。

在改進型62-1坦克上裝有激光測距儀,炮塔外部裝有圍柵,車體兩側安裝裙板。




性能數據
型號            62式
乘員            4人
戰鬥全重          21000kg
單位功率          15kW/t
單位壓力          67.69kPa
車長
 炮向前          8.016m
 炮向後          7.265m
車體長           6.231m
車寬            2.850m
車高
 帶高射機槍        2.742m
 至指揮塔頂        2.263m
車底距地高         0.450m
履帶著地長         3.435m
履帶寬           430mm
履帶中心距         2.390m
公路最大速度        60km/h
燃料儲備          724L
公路最大行程        450km
涉水深           1.3m
爬坡度           70%
側傾坡度          58%
攀垂直牆高         0.7m
越壕寬           2.5m
發動機
 生產公司         北方工業(集團)總公?/dd>
 型號           12150L-3
 類型           4沖程12V水冷直噴式柴油機
 功率/轉速         316kW/1800r/min
傳動裝置
 生產公司         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
 類型           機械固定軸式
 前進檔/倒檔數       5/1機械式(多片摩擦離合器)
轉向裝置類型        機械式(多片摩擦離合器)
懸掛裝置類型        扭桿
主要武器口徑/型號/類型   85mm/62-85Tc/坦克炮
並列武器口徑/類型/數量   7.62mm/機槍/2挺
防空武器口徑/型號/類型/數量 12.7mm/59式/機槍/1挺
彈藥基數
 主炮彈          47發
 並列機槍彈        2000發
 高射機槍彈        500發
炮塔驅動方式        電動和手動
炮塔旋轉範圍        360°
火炮俯仰範圍        -5°~+20°
火炮最大俯仰速度      10°/s
炮塔最大回轉速度      10°/s
滅火系統          半自動
電氣系統電壓        24V
發動機電壓/功率/型號    24V/3kW/ZFC3000
蓄電池數量/電壓/容量/型號  4個/24V/280Ah/65式
電台型號/數量        A-220A/1台
車內通話器型號       A-221A

中國62式輕型坦克.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英美VFM5輕型坦克


國別 英美  

名稱 VFM5輕型坦克
VFM5 Light Tank  

研製單位 英國維克斯公司防衛系統分部
Vickers Defence Systems Division,GB

生產單位 美國食品機械化學公司
FMC Corporation,US  


裝備情況 研製  

概述
為了滿足美國陸軍和有些國家提出裝備輕型坦克的要求,英國維克斯公司和美國食品機械化學公司於1986年聯合研製VFM5輕型坦克樣車。該車將主戰坦克的火力和防護力同輕型坦克的機動性結合於一體,主要用於各國組建的快速反應部隊。該坦克價格為100~150萬美元。


結構特點
該坦克車體用鋁合金製造,駕駛艙在前,中間為戰鬥艙,動力艙在後,戰鬥全重19.7t。

該坦克採用食品機械化學公司設計的輕型近戰戰車(CCVL)底盤,安裝維克斯公司設計的炮塔。車長與炮手位於炮塔右側,裝填手在左側。安裝105mm超低後坐力炮,炮管上裝有自動抽氣裝置及熱護套,並具有高效率的炮口制退器,發射PPL64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L35碎甲彈等彈種。

脫殼穿甲彈初速為1490m/s,能在1000m距離穿透60°傾角的203mm厚的鋼甲板。火炮射擊後,拋出的廢彈殼落到1廢彈殼袋內,然後由人工拋出車外。炮塔旋轉和火炮俯仰為電驅動。 車長和炮手都有控制手柄,車長能進行超越控制。

該坦克的火控系統由激光測距儀、數個傳感器和計算機等組成,目標距離直接由激光測距儀讀出,耳軸傾斜由傳感器提供,彈種、風速、藥溫和身管磨損等有關參數由人工輸入計算機。車長使用5個潛望鏡和1個PPE雷文(Raven)潛望瞄準鏡。該瞄準鏡的基本型號使用了第三代像增強器,而熱成像儀是供選用的。車長瞄準鏡白天的放大倍率為1×和8×,夜間是1.9×和6.4×。炮手使用放大倍率為10×的L30瞄準鏡和放大倍率為1×的GS10輔助瞄準鏡。裝填手使用1個AFV No 301MK1潛望鏡。


對於不需要安裝上述火控系統的用戶,可以卸下計算機式的火控系統,安裝激光瞄準鏡(TLS)和彈道分劃,這樣也能保證火炮的射擊精度,但會降低戰鬥速度和使用靈活性。

另外,該坦克還配備1挺7.62mm並列機槍,由炮手電控或機械式操縱。裝填手頂部安裝1挺7.62mm機槍或12.7mm勃朗寧機槍。

12具煙幕彈發射器裝在炮塔兩側,能發射煙幕彈和殺傷榴彈,由車長操縱,左右兩側分別發射。煙幕彈基數為12發,發射方式為電控,射程約55m。

該坦克採用底特律柴油機(Detroit Diesel)公司6V-92TA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繫在民用柴油機基礎上改進的軍用機型,結構簡單,維修保障方便。採用HMPT-500-3型液壓機械傳動裝置,繫在M2步兵戰車上使用的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公司的HMPT-500的改進型。

該坦克車後設跳板式大門,打開後門,動力傳動裝置便可從滑軌上抽出。完成上述操作不需要專用工具和起吊設備,在不到30min時間內可更換整個動力裝置。

行動部分每側有6個掛膠負重輪,直徑為608mm,獨立式扭桿懸掛,並在第一、二、三、五、六負重輪位置裝有液壓減振器。主動輪為鋼製,11個齒,寬度為0.38m。誘導輪為雙輪緣,有履帶液壓調整器,兩誘導輪中心距為2.16m。採用帶可拆卸的橡膠襯墊雙銷鋼製履帶,節距為152mm,履帶寬為0.38m。每條履帶有80塊履帶板,坦克兩側上支履帶、誘導輪和主動輪用可拆卸的裝甲裙板包住,加以防護。

該坦克的通信設備為短彎刀(Scimitar)V型和短彎刀H型保密電台,前者頻率為甚高頻30~88MHz,波道間隔25kHz,波道數2300多個,後者頻率為高頻1.6~30MHz,波道間隔100Hz,波道數284000個。

該坦克車體由鋁合金製造,並附加螺栓固定的裝甲板,炮塔也採用類似的裝甲結構。車輛正面60°弧度上能防23mm炮彈,整車能防14.5mm槍彈。另外,附加裝甲板還可以更換成防護力更高的裝甲或反應式裝甲,而車輛的戰鬥全重仍不超過25t,可防手持式的反坦克武器。附加裝甲板可以卸去,以便用C130型運輸機空運或選用低空傘降裝置(LAPES)實施空降。

該坦克的滅火裝置是2個CO2筒式滅火器,它與動力艙內的4個噴嘴相連。動力艙周圍安裝傳感器,當觸頭受熱、有閃光時,傳感器發出聲音,並將聲音信號送到車內通話器的耳機裡。滅火裝置可自動或手動操作使用。另外,還有手提式滅火器4個。


性能數據
型號            VFM5
乘員            4人
戰鬥全重          19700kg
淨重            18400kg
單位功率          20.6kW/t
單位壓力          67.69kPa
車長(炮向前)        8.600m
車體長           6.200m
車寬            2.690m
車高            2.620m
任選車高(為低空傘降而設計) 2.350m
車底距地高         0.410m
履帶寬           380mm
履帶著地長         3.650m
公路最大速度        70km/h
燃料儲備          570L
公路最大行程        482km
涉水深(無需準備)      1.32m
浮渡能力          無
爬坡度           60%
側傾坡度          40%
攀垂直牆高         0.76m
越壕寬           2.130m
發動機
 生產公司         底特律柴油機(DetroitDiesel)公司
 型號           6V-92TA
 類型           6V渦輪增壓柴油機
 功率/轉速         406kW/2400r/min
傳動裝置
 生產公司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公司
 型號           HMPT-500-3
 類型           液壓機械傳動
轉向裝置類型        液壓轉向
懸掛裝置類型        扭桿
主要武器口徑/型號/類型   105mm/M68A1 改進型/坦克炮
並列武器口徑/類型/數量   7.62mm/機槍/1挺
煙幕彈發射器總數量     2×6具
彈藥基數
 炮彈           41發
 機槍彈          1000發
穿甲彈初速         1490m/s
炮塔驅動方式        電動
炮塔旋轉範圍        360°
車長超越控制        有
火炮俯仰範圍        -10°~+20°
火控系統類型        摻釹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
                計算機、自動傳感器、PPE
                雷文瞄準鏡、L30型和GS10型瞄準鏡
裝甲結構類型/材料      複合裝甲/鋁裝甲附加鋼板
滅火抑爆系統        有
蓄電池數量/電壓/容量/型號  6個/24V/300Ah/6TN

英美VFM5輕型坦克.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蘇聯ПТ-76輕型(水陸)坦克



國別 蘇聯  

名稱 ПТ-76輕型(水陸)坦克
ПТ76 Лёгкий ТанкАмфибия  


研製單位 基洛夫工廠和伏爾加格勒拖拉機廠
Заводим.КировюВодградский Тракто  


生產單位 基洛夫工廠和伏爾加格勒拖拉機廠
Заводим.КировюВодградский Тракто  



現狀 完成生產計劃

裝備情況 蘇聯海軍陸戰隊、華約成員國以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越南、阿富汗、安哥拉、剛果、古巴、埃及、赤道幾內亞、芬蘭、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拉克、柬埔寨、馬達加斯加、莫桑比克、尼加拉瓜、老撾、巴基斯坦、南斯拉夫、利比亞等  


概述
該坦克是蘇聯二次大戰後研製、1950年裝備其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唯一輕型(水陸)坦克,到60年代末總疸約7000輛,主要用於偵察、警戒和指揮,也可作為登陸部隊奪取灘頭陣地時的火力支援。該車雖然重量輕,但因體積較大,不宜裝備空降部隊。1957年以後蘇聯又在該車底盤上試裝過85mm口徑火炮,定名為ПТ-85輕型(水陸)坦克。

目前,蘇聯陸軍中大部分ПТ-76輕型(水陸)坦克已被БМП步兵戰車取代。鑒於該坦克有較好的水上性能,故仍在蘇聯海軍陸戰隊中服役,現裝備該車的國家還有20多個。


結構特點
該坦克的車體由鋼板焊接而成,車內分3個部分,駕駛艙在前、戰鬥艙居中、動力艙在後。駕駛員位於 中央,並有1個向右打開的單扇艙蓋。他使用3個潛望鏡進行觀察,當車前防浪板豎起時,中間1個潛望鏡也能升起,使駕駛員能看到前方;夜間駕駛時,中間的那上換成TBH-28紅外潛望鏡,視距60m。

該坦克的炮塔也用鋼板焊接,頂部有1個向前打開的橢圓形艙蓋,並能垂直鎖住。車長兼炮手位於左側的圓形指揮塔內,使用3個潛望鏡和1個放大倍率為4×的ТШ66光學瞄準鏡進行觀瞄。裝填手位於右側,使用1個炮塔頂的潛望鏡觀察。

該坦克安裝Д-56T式火炮,身管長為42倍口徑,炮全長3.455m,炮重1150kg,安裝液氣式反後坐裝置。該炮最大射速為6~8發/min,最大射程為12000~13290m,可以發射曳光穿甲彈、破甲彈、曳光穿甲燃燒彈、曳光超速穿甲彈和榴彈等多種彈藥。該坦克最初的生產車型安裝帶多室炮口制退器的Д-56T火炮,但最常見的則是安裝帶雙室炮口制退器的(兩排氣口朝向炮口)Д-56T火炮。該炮採用半自動立楔式炮閂、液壓緩衝器和液氣復進裝置。

輔助武器為1挺裝於主炮右側的7.62mm並列機槍。某些車型還裝1挺ДШКМ12.7mm高射機槍。

該車採用6缸直列水冷柴油機,最大功率為176kW(240馬力)。發動機的預熱器作為標準件安裝,便於在寒冷氣候下起動。變速裝置為手動、機械式變速箱,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採用離合-制動轉向。懸掛裝置為獨立式扭桿,有6個大負重輪,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在第一和第六負重輪位置上安裝液壓減振器。該坦克採用單銷、干式鋼製履帶板,每側有96塊,公路最大速度為44km/h。

該車在水上靠車後兩個噴水推進器行駛。入水前,應豎起車前防浪板,開啟2個電動排水泵,手動排水泵作為應急使用。水上轉向通過關閉2個噴水推進器中的1個來實現。海軍陸戰隊裝備的某些ПТ-76坦克水上行駛時於炮塔後部安裝有通氣管,它通過一種通風裝置將戰鬥艙內的廢氣排出。

為了增加該坦克的行駛距離,車上還附有象T54/T55坦克那樣的圓桶形或長方形輔助油箱。車外、炮塔右邊安裝探照燈,某些車輛還裝紅外探照燈。海軍陸戰隊使用的車輛還裝有一套完整的導航燈。

該坦克的缺點是沒有三防裝置,缺少夜間戰鬥設備,裝甲較薄,甚至能被機槍彈擊穿,車體尺寸較大,不宜空降等。
該坦克的變型車有ПТ-76Б和ПТ-85車型,兩者的火炮都安裝有雙向穩定裝置。


性能數據
型號          ПТ-76
乘員          3人
戰鬥全重        14000kg
單位功率        12.57kW/t
單位壓力        46.99kPa
車長(炮向前)      7.625m
車體長         6.910m
車寬          3.140m
車高
 早期型號       2.195m
 後期型號       2.255m
火線高         1.820m
車底距地高       0.370m
履帶著地長       4.080m
履帶寬         360mm
履帶中心距       2.740m
最大速度
 公路         44km/h
 水上         10km/h
燃料儲備
 主油箱        250L
 輔助油箱       180L
最大行程
 公路         260km
 公路,加輔助油箱   450km
 水上         65km
燃料消耗量       0.96L/km
浮渡能力        有
爬坡度         70%
攀垂直牆高       1.1m
越壕寬         2.8m
發動機
 類型         6缸直列水冷柴油機
 功率/轉速       176kW/1800r/min
傳動裝置
 類型         手動機械變速箱
 前進檔/倒檔數     4/1
轉向裝置類型      離合器和制動器
懸掛裝置類型      扭桿
主要武器口徑/類型    76mm/坦克炮
並列武器口徑/類型/數量 7.62mm/機槍/1挺
煙幕施放裝置      發動機排氣管噴柴油
彈藥基數
 炮彈         40發
 機槍彈        1000發
射速          6~8發/min
炮塔驅動方式      手動或電動
炮塔旋轉範圍      360°
火炮俯仰範圍      -40°~+30°
火炮穩定器       裝於ПТ-76Б、ПТ-85
裝甲結構/厚度/水平傾角/材料
 車體前上       11mm/10°/鋼板
 車體前下       14mm/45°/鋼板
 側部         14mm/90°/鋼板
 下後部        7mm/45°/鋼板
 頂部         7mm/鋼板
 底部         5mm/鋼板
 炮塔正面       17mm/55°/鋼板
 頂部         8mm/鋼板
 側部         16mm/55°/鋼板
 防盾         11mm/57°/鋼板
三防裝置        無
電氣系統電壓      24V
蓄電池數量/電壓/容量  2個/12V/100Ah

蘇聯ПТ-76輕型(水陸)坦克.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瑞典IKV-91輕型坦克


國別 瑞典  

名稱 IKV-91輕型坦克
IKV-91 Light Tank  

研製單位 AB赫格隆和索納公司
AB Haegglund and Soener,SE  

生產單位 AB赫格隆和索納公司
AB Haegglund and Soener,SE  

現狀 完成生產計劃,如有訂貨,可恢復生產  

裝備情況 瑞典  

概述
60年代中期,瑞典陸軍提出發展一種「步兵炮車」的要求,用以代替IKV-103式105mm野戰炮、m/43自行火炮和Strv-74輕型坦克,作為支援步兵抗擊坦克使用。當時瑞典三家公司曾提出14種設計方案。1968年,陸軍最終同AB赫格隆和索納公司簽訂研製IKV-91樣車合同。1970年製成數台樣車,1974年投產,1975年裝備部隊。

結構特點
該坦克的車體和炮塔均用鋼板焊接,車體前部能防20mm穿甲彈。車體兩側為雙層裝甲板結構,中空部分用來存放附件和部分燃料。該結構對於破甲彈和榴彈有較好的防護性能。該坦克炮塔低矮,從地面至指揮塔的高度只有2.32m。炮塔前部有較好的流線形,後部不突出,這一點與蘇聯坦克很相似。車體分成3部分,駕駛艙在前、戰鬥艙居中、傳動艙在後。

該坦克安裝1門90mm54倍口徑長的KV90 S 73式低膛壓炮,配有尾翼穩定破甲彈和尾翼穩定榴彈。前者彈丸重為4.5kg,全彈重為10.7kg,採用壓電引信,初速825m/s;後者彈丸重6.7kg,全彈重為12.3kg,採用機械時間引信,初速600m/s。炮彈基數59發,其中16發在炮塔內,18發在車體右前方的駕駛員一側,其餘25發存放在炮塔後面,車體的左側。

目前,該坦克重新安裝了帶熱護套的90mm炮管,在炮塔頂的後部安裝博福斯(Bofors)公司萊蘭(Lyran)照明彈發射器並在炮塔外部存放有萊蘭照明彈,後部安裝了儲物箱。

該坦克安裝AGA綜合式火控系統,包括1個激光測距儀、數個傳感器和1個彈道計算機。

TP-1050L型激光測距儀裝在炮手的潛望式瞄準鏡上,激光波長為1.06μm,測距準確,對炮手眼睛危害較小。樣車曾在車長指揮塔內安裝1個基線長為650mm的合像式光學測距儀。有2個速度計,一個用來測量炮塔回轉速度和目標方位角速度,能校正射擊時的方位,另一個測量目標相對於火炮俯仰運動的角速度。裝有測量橫風、氣溫、氣壓等數據的傳感器,1個自動漂移校驗器等。

計算機用來計算方位角、高低角和提前角並裝定瞄準距離,根據由激光測距儀測出的式人工裝定的距離、不同彈種、初速偏差、耳軸傾斜度、氣溫、氣壓及橫風等數據來進行射角的計算。當炮手跟蹤活動目標時,計算機從2個速度計中接收炮塔回轉和火炮俯仰速度的信號,從而計算出提前角並輸入到伺服機構,由伺服機構把計算機傳出的信號轉換到炮手瞄準鏡的分劃板上,自動調節分劃。在目標運動時,雖然提前角在不斷地變化,但炮手也不致失去目標,因為此時火炮相對於瞄準鏡瞄準線移動的方向自動反轉。


車長具有超越炮手的控制裝置。車長指揮塔內除裝有1套M17潛望鏡外,還有1個放大倍率為10×的雙目潛望式瞄準鏡。指揮塔上有1個向後打開的單艙蓋,能旋轉240°,使用時或鎖住艙蓋或使反轉。炮手使用1個放大倍率10×的單目潛望式瞄準鏡,裝填手使用1個潛望鏡。該坦克未裝夜間觀察儀器。

另外,該坦克還配備2挺7.62mm機槍,一挺並列裝在火炮右側,另一挺裝在裝填手門的外部,依靠手操縱可回轉360°。

還有12具裝在炮塔兩側的煙幕彈發射器,能分3次發射,每次4個煙幕彈齊射可在炮塔前形成120°扇形面積的煙幕。

該坦克採用沃爾沃-潘塔(Volvo-Penta)公司的TD120A型6缸年列渦輪增壓柴油機,因在車內斜置,故比一般縱置發動機要短些,但又不像橫置發動機需要那麼多的齒輪聯接,僅用1對成58°角的錐形齒輪即可。發動機廢氣不僅用以帶動渦輪增壓器,而且還可通過引射器使冷卻空氣引向轉向機構的制動器。傳動裝置為美國阿里遜(Allison)公司的有4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的HT740D型同步變速箱。在動力傳動裝置頂部有1塊以鉸鏈與開啟窗相邊的蓋板,用1個手搖泵和1個液壓械桿即可掀起,便於維修與保養發動機。

行動部分每側有6個負重輪,獨立式扭桿懸掛,並在第一、六負重輪位置安裝液壓減振器。該坦克採用M70型單銷式、銷耳掛膠並帶有橡膠襯墊的鋼製履帶板,其張緊度由液壓系統控制。履帶板具有節距小、噪聲小、使用壽命長和水中推進性能較好的特點。

該坦克無需準備就能水上行駛,行駛時靠履帶划水,入水前要豎起防浪板並起動車底4個排水泵。

車內設有三防裝置,在風道中安裝1個電風扇,通過濾塵系統吸入的空氣經過三防濾清器進入駕駛艙和戰鬥艙並造成超壓。若三防濾清器積塵很多,則可取下單獨清洗。

為了使駕駛艙和戰鬥艙通風和取暖,分別帶有熱交換器和風扇,從而改善了乘員的工作條件。




型號演變和變型車
為進一步提高坦克的反裝甲能力,瑞典決定對該車進行改造。1984年赫格隆公司將聯邦德國的105mm超低後坐力炮裝於該車的底盤上,定名為IKV91-105輕型坦克,實質上這是一種坦克殲擊車。

該車有2m直徑的炮塔座圖,安裝105mm超低後坐力炮以後僅需增加炮塔前部的裝甲。火炮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後坐距離540mm,後坐力降至約196kN(20t)。炮塔旋轉與火炮俯仰由電驅動,俯仰範圍為-10°~+15°。彈蘊藏數40發,特殊情況為50發。改造後的輕型坦克重量由原16.3t增加到18t。

該車採用原IKV-91的火控系統,但可選用兩種被動夜視儀器。一種是裝於火炮防盾上方的微光電視攝像機和紅外掃瞄器,後者的作用是通過探測地面上的熱點,利用電視攝像機提高捕捉目標的能力。另一種是位於炮塔左側的熱像瞄準鏡以及與火炮機械聯接的鏡頭。

該車的動力、傳動和行動部件與IKV-91輕型坦克相同,發動機功率由原來243kW(330馬力)提高到265kW(360馬力)。

為保持該車的水上性能,延長了車首並在車體兩側加裝裙板式浮筒,車底部兩側安裝兩個可伸縮、液壓驅動的螺旋槳,水上速度由原來6.5km/h提高到12km/h。該車還可在水上進行行進間射擊。




性能數據
型號          IKV-91           IKV91-105
乘員          4人             4人
戰鬥全重        16300kg          18000kg
單位功率        14.90kW/t         14.72kW/t
單位壓力        48.07kPa          51.99kPa
車長
 炮向前        8.840m           9.720m
 炮向後        7.560m           8.670m
車體長         6.410m
車寬          3.000m           3.250m
車高
 至瞄準具       2.495m
 至指揮塔頂      2.320m
 至裝填手艙頂     2.155m
車底距地高       0.370m           0.370m
履帶寬         450mm            450mm
履帶著地長       3.680m           3.680m
最大速度
 公路(前進)      65km/h           65km/h
 公路(倒退)      11.4km/h
 水上         6.5km/h           12km/h
燃料儲備        400L            400L
公路最大行程      500km            500km
浮渡能力        有             有
爬坡度         60%             60%
側傾坡度        30%             30%
攀垂直牆高       0.8m
越壕寬         2.8m            2.5m
發動機
 生產公司              沃爾沃-潘塔(Volvo-Penta)
 型號                TD120A
 類型                4沖程6缸直列渦輪增壓柴油機
 功率/轉速       243kW(330馬力)/2200r/min 265kW(360馬力)/2200r/min
傳動裝置
 生產公司       阿里遜(Allison)      阿里遜(allison)
 型號         HT740D           HT740D
 類型         同步器換檔變速箱      同步器換檔變速箱
 前進檔/倒檔數     4/1            4/1
轉向裝置類型      轉向離合器和制動器     轉向離合器和制動器
離合器         雙片干式          雙片干式
懸掛裝置類型      扭桿            扭桿
主要武器口徑/型號/類型 90mm/S-73/坦克炮      105mm/Rh105-20/坦克炮
並列武器口徑/類型/數量 7.62mm/機槍/1挺      7.62mm/機槍/1挺
防空武器口徑/類型/數量 7.62mm/機槍/1挺      7.62mm/機槍/1挺
煙幕彈發射器總數量   12具
彈藥基數
 炮彈         59發            40~50發
 機槍彈        4250發
炮塔驅動方式      電液/手動         電液/手動
炮塔旋轉範圍      360°           360°
車長超越控制      有             有
火炮俯仰範圍
 在車前        -10°~+15°       -10°~+15°
 在車後        +1°~+15°        +1°~+15°
火炮最大俯仰速度    10°/s           10°/s
炮塔最大回轉速度    20°/s           20°/s
火控系統類型      AGA綜合火控系統
            TP-1050L型激光測距儀,
            M17潛望鏡
裝甲結構類型/材料    均質/鋼板
三防裝置        有             有
電氣系統電壓      24V
蓄電池數量/電壓/容量  4個/12V/228Ah

瑞典IKV-91輕型坦克.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型號演變和變型車

M41的改進型有M41A1、M41A2和M41A3,其中M41A1安裝M32A176mm火炮;M41A2和M41A3安裝萊卡明(Lycoming)公司的AOSI-895-5汽油機。它同AOS-895-3汽油機相比,燃油經濟性提高了20%。M41A2和M41A3的炮彈基數也從57發提高到65發。

目前,美國和其他國家為了代替該坦克上的汽油機,正試驗安裝各種動力裝置。美國NAPCO公司採用8V-71T柴油機匹配原傳動裝置,在泰國、西班牙和丹麥進行試驗,使M41的公路最大行程由原161km提高到450km。加拿大利維(Levy)公司在該坦克上安裝VTA-903T柴油機,在泰國、丹麥進行試驗,使車輛最大行程達563km。聯邦德國採用英國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公司的CV-8柴油機,也在丹麥進行了試驗。

M41輕型坦克的變型車有:
    1.M44式155mm和M52式105mm自行榴彈炮;M42式雙管40mm自行高炮

    2.QM41型遙控坦克
該坦克是美國海軍用來試驗防空導彈的車輛,也用於試驗研究M551謝裡登輕型坦克炮塔。

    3.M41E輕型坦克(西班牙)
該坦克安裝原76mm火炮和卡迪拉克公司的火控系統,改裝了8V-71T柴油機,功率為294kW(400馬力),仍採用CD-500-3液力傳動裝置。它的公路最大速度為72km/h,最大行程500km。

為了反坦克,M41E可以安裝歐洲導彈(Euromissile)公司的HCT炮塔,發射架上載4枚反坦克導彈,還可安裝美國埃默森(Emerson)公司的ITV改進型陶式導彈發射系統。

    4.M41B/M41C輕型坦克(巴西)
為改造M41輕型坦克,巴西採用DS14A04型4缸柴油機取代原汽油機,功率298kW(405馬力),傳動裝置未變。為此,車體後部加大,裝有2個風扇的冷卻系統。其他改進項目還包括重新設計燃料箱和電氣系統等。

首批M41B輕型坦克保留原76mm火炮,但也試驗安裝柯克裡爾(Cockerill)公司90mmMK3火炮。後來巴西又將生產的200輛該坦克的76mm火炮口徑擴大,使之發射90mm炮彈,火炮定名為Ca76/90M32BR1式,該炮保留原M32的火炮身管,並安裝炮膛抽氣裝置、炮口制退器、熱護套,能發射尾民辦穩定脫殼穿甲彈。為了提高該坦克的夜戰能力,還安裝有夜視儀和激光測距儀。該坦克的車體前上裝甲和炮塔均附加有間隙裝甲,炮塔兩側各裝4具煙幕彈發射器。同時巴西還加強了該坦克的傳動裝置,改善了車輛機動性。1985年巴西陸軍開始裝備該輕型坦克。

M41C輕型坦克是在M41B上安裝先進先進火控系統而成。

    5.M41GTI輕型坦克(聯邦德國)
1986年聯邦德國將M41改造成M41GTI輕型坦克,並在泰國試驗。該坦克保留原76mm火炮,但安裝有數字式計算機,激光測距儀以及耳軸傾斜、俯仰傳感器等的MDLF41火控系統,能在行進間對付活動目標。

該坦克的其他改進項目包括採用MTU公司的MB833Aa-501柴油機代替原汽油機,功率為331kW(450馬力);安裝1個中間變速箱,再驅動液力傳動裝置,以便快速拆卸發動機;燃料箱容量從530L增加到800L,車輛行程從161km增加到600km;行支部分裝有新型扭桿、筒式液壓減振器、液壓限製器和迪爾(Diehl)公司的雙銷帶橡膠襯墊的履帶板。

該坦克安裝集體三防裝置,炮塔兩側各裝6個煙幕彈發射器。為了減少泥污,車體兩側附加有裙板。車內安裝新型駕駛儀表板、哈隆(Halon)滅火系統、新型跳頻電台等。

    6.裝90mm火炮的M41輕型坦克(比利時)
比利時將M41的76mm火炮換裝成柯克裡爾公司的90mmMKⅣ火炮,可以發射榴彈、破甲彈、碎甲彈、煙幕彈及榴霰彈等。烏拉圭已經裝備該坦克。

    7.裝105mm超低後坐力炮的M41輕型坦克

美國卡迪拉克公司還在M41上安裝105mm超低後坐力炮進行了試驗。



性能數據
型號 M41
乘員 4人
戰鬥全重23495kg
淨重 18457kg
單位功率 15.6kW
單位壓力 70.63kPa
車長(炮向前) 8.212m
車體長 5。819
車寬 3.198m
車高
 至指揮塔          2.726m
 至機槍           3.075m
車底距地高          0.450m
履帶著地長          3.251m
履帶寬            533mm
履帶中心距          2.602m
公路最大速度         72km/h
燃料儲備           530L
公路最大行程         161km
涉水深            1.016m
浮渡能力           無
爬坡度            60%
側傾坡度           30%
攀垂直牆高          0.711m
越壕寬            1.828m
發動機
 生產公司          大陸(Continental)公司(AOS-895-3)
               大陸(Continental)或來卡明(Lycoming)AOSI-895-5
 型號            AOS-895-3
               AOSI-895-5
 類型            6缸水平佈置、風冷汽油機
 功率/轉速          368kW/2800r/min
傳動裝置
 生產公司          GMC阿里遜分部(Allison Division)
 型號            CD-500-3
 類型            液力傳動
懸掛裝置類型         扭桿
主要武器口徑/型號       76mm/M32/坦克炮
並列武器口徑/類型       7.62mm/機槍/1挺
防空武器口徑/型號/類型/數量  12.7mm/M2HB/機槍/1挺
彈藥基數
 主炮彈            M41為57發;M41A1、M41A2、M41A3為65發
 並列機槍彈          5000發
 高射機槍彈          2175發
炮塔驅動方式          液/電,有手動控制
炮塔旋轉範圍          360°
火炮俯仰範圍          -9°45′~+19°45′
火炮穩定器           無
仰角象限儀型號         M9
炮手瞄準鏡           M97潛望鏡,放大倍率8×,視場7°24′和M20A1潛望鏡
裝甲結構類型/厚度/水平傾角/材料
 車體前上           均質/25.4mm/60°/鋼板
 車體前下           均質/31.75mm/45°/鋼板
 車體頂部           均質/12(15)mm /鋼板
 車體底部           均質/9.25(31.75)mm/鋼板
 炮塔正面           均質/25.4mm/鋼板
 炮塔側面           均質/25mm/鋼板
 炮塔頂部           均質/12.7mm/鋼板
 炮塔尾部           均質/25mm/鋼板
三防裝置            無
電氣系統電壓          24V
蓄電池數量/型號/容量      4個/6TN/100Ah

美國M41輕型坦克.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美國M41輕型坦克


國別 美國  

名稱 M41輕型坦克
41 Light Tank  

研製單位 通用汽車公司卡迪拉克汽車分部
Cadillac Motor Car Division of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生產單位 通用汽車公司卡迪拉克汽車分部
Cadillac Motor Car Division of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現狀 生產國退役,非生產國裝備  

裝備情況 阿根廷、巴西、智利、丹麥、多米尼加、埃塞俄比亞、希臘、危地馬拉、日本、菲律賓、西班牙、泰國、越南、突尼斯、土耳其、蘇丹、烏拉圭和台灣



概述
該坦克是美國在第二次大戰後不久研製、1951年投產、1953年列入美軍裝備的輕型坦克,又稱頭犬(Bulldog)。它主要用於裝甲師偵察營和空降部隊,遂行偵察、巡邏、空降以及同敵方輕型坦克和裝甲車輛作戰等任務。該坦克由M24輕型坦克改進而成,加強了火力,重新設計了炮塔、防盾、彈藥貯存、雙向穩定器及火控系統,並提高了機動性,但防護仍然較弱。後來,美軍中的M41輕型坦克雖被M551謝裡登輕型坦克取代,但它仍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裝備,總產量約5500輛。


結構特點
該坦克是美國第一種主動輪後置的輕型坦克,車體用鋼板焊接,炮塔是鑄造的。駕駛員位於車前左側,使用3個M17潛望鏡進行觀察。車長、炮手位於戰鬥艙右側,裝填手在左側,炮塔有1個向右打開的單扇艙蓋。車長在指揮塔內使用5個觀察鏡和M20A1潛望鏡進行周視。炮手使用M20A1潛望鏡和M97A1瞄準鏡進行觀瞄。裝填手有1個向前打開的單扇艙蓋並使用M13潛望鏡觀察。

該坦克安裝M32(T91E3)76mm火炮,該炮採用立式滑動炮閂、液壓同心式反後從裝置、慣性撞擊射擊機構,發射定裝式彈藥如榴彈、破甲彈、穿甲彈、榴霰彈、黃磷發煙彈等。彈藥基數57發。1982年,美國AAI公司曾為該炮研製了新型76mm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能擊傷主戰坦克裝甲。

火炮左側有1挺M1919A4E1 7.62mm並列機槍。此外,在炮塔頂的機槍架上還裝1挺M2HB12.7mm高射機槍,其俯仰範圍為-10°~+65°。

M41、M41A1輕型坦克採用大陸(Continental)公司的AOS-895-3型6缸風冷汽油機,功率為368kW(500馬力)。發動機氣缸水平佈置,氣閥為頂置式,每排3個氣缸。AOS-895-3汽油機裝兩個汽化器,每個汽化器與一排氣缸相通。傳動裝置採用阿里遜(Allison)公司的CD-500-3型十字型液力傳動裝置。

行動部分每側5個負重輪,獨立式扭桿懸掛,並在第一、二、五負重輪位置安裝液壓減振器。履帶是帶可拆卸橡膠襯墊的鋼製履帶板。


該坦克車體由鋼板焊接而成,前上甲板傾角60°、厚25.4mm,火炮防盾厚38mm,炮塔正前面厚25.4mm。車內無三防裝置。
該坦克的制式設備包括加溫器、涉深水裝置、電動排水泵。基型車未裝夜視設備,但最後一批生產的車輛在火炮上方安裝了紅外探照燈。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6-8 12:16 , Processed in 0.03214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