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從聯邦主席到德意志皇帝
1870年,當普法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時,奧圖‧馮‧俾斯麥也展開了對南德四邦的外交鬥爭。奧圖‧馮‧俾斯麥巧妙地與南德各邦的代表分別接觸,從而孤立了巴伐利亞王國的代表。巴伐利亞王國是南德最大的邦國,其統治家族是德意志境內最為古老的維特爾巴赫家族,早在12世紀他們便取代了韋爾夫家族成為了巴伐利亞的統治者,並且在家族中出了2位皇帝(還有一位未加冕為帝的德意志國王),家世顯赫,對於新興的普魯士王族──霍亨索倫家族頗瞧不起,視之為政治暴發戶。由於巴伐利亞的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具有這樣的歷史與政治地位,加上巴伐利亞王國在南德的實力,使得俾斯麥不得不對他們小心應付。與南德四邦代表的分別接觸,便是基於此點的考量。在這樣的外交運作下,普魯士以最小的代價,換取了南德四邦加盟德意志聯邦──這個未來的德意志帝國,也是當時的北德意志聯邦。
1871年1月1日,新的德意志國家憲法頒布了,它揭示了這一新生的德意志國家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一個被稱為德意志聯邦的國家,當時整個國家的元首被稱為聯邦主席,而不是皇帝,普魯士國王為這個國家的當然主席。但到了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的鏡廳宣佈德意志國家誕生時,這個國家雖然仍舊稱為德意志聯邦,但是國家的元首已經從聯邦主席,改稱為皇帝。但這個皇帝究竟是什麼樣國家的皇帝?當時仍舊在未定之天。早在凡爾賽稱帝之前,國王與他的首相便對這個「皇帝」,究竟是「德意志皇帝」,還是「德意志人的皇帝」,而僵持不下。就威廉一世的看法,無疑地,他應該成為「德意志人的皇帝」;然而,就俾斯麥而言,考量到「德意志人的皇帝」隱含的大德意志概念,必然引發不必要的外交紛爭,特別是對奧地利帝國的外交問題,這將會危及俾斯麥精心建立的外交體系,同時他也考慮到不能刺激加盟各邦的王公,因此他堅持要採用「德意志皇帝」這一稱號。一如過往的,威廉一世向俾斯麥退讓了,但是在鏡廳登基的那一幕中,如非國王的女婿巴登大公刻意含糊地大呼「皇帝萬歲!」,否則這一政治僵局則一時難以化解。雖然國家元首稱為皇帝,但是整個國家仍被稱為「德意志聯邦」,直到3月3日後才正式在國會中修改為「德意志帝國」,自此德意志帝國才算正式誕生。
帝國的組成
新生的德意志帝國由25個邦國(4個王國、6個大公國、5個公國、7個親王國、3個帝國自由都市)與1個帝國直轄領地所組成,皇帝不是帝國政權的所有者,帝國的政權是由22個君主與3個自由市的市議會所共享。皇帝理論上擁有外交政策的絕對權利,但這樣的權利並無法限制每個邦各自派遣外交使節的權力,例如至1918年為止,巴伐利亞便仍在法國、奧匈帝國與梵蒂岡派有外交使節。就軍事系統上而言,除了普魯士王國的陸軍部與參謀本部外,符騰堡王國、巴伐利亞王國與薩克森王國也仍舊保有他們各自的陸軍部。德意志皇帝是帝國軍隊的最高軍事統帥,帝國軍隊的組成是由各邦按照份額,各自編組而成的,但是在皇帝在平時根本無從指揮巴伐利亞的軍隊。
德意志帝國政府架構在皇帝之下,設有帝國議會與帝國首相。帝國議會由各邦按比例選派,而帝國首相則由皇帝任命。除此之外,建國之初的德意志帝國就很少有屬於整個帝國的部會。由於普魯士王國在軍事、經濟與政治上具有極大的優勢,才使得這樣一個架構鬆散的帝國,不至於步上神聖羅馬帝國的後塵,因地方勢力過大,而分崩離析。但,也因為如此,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新成立的威瑪共和便將過於龐大的普魯士邦瓦解,以符合聯邦制的憲法精神。

[ 本文最後由 HOLMESLEE 於 06-12-14 11:24 PM 編輯 ]
 
Nemo me impune lacessit
當十元被別人拿進口袋時,人們常常記恨一輩子。
當百元被笨蛋丟進碎紙機時,人們很容易就原諒。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試圖讓“帝國組成”那一段另起一段,不過失敗了,不知是何原因,柯達兄自己修改的過來嗎?
 
人间五十年,
造化天所之。
如梦亦如幻,
生此无常世。
岂有长生者,
终古竟不逝?

人文版遊戲活動先期調查,請各位關注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2 不动如山 的文章

之前發的文章也是如此,可能是鐵傲本身的問題吧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3 HOLMESLEE 的文章

看來用改顏色的,比改粗體會好點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確實如此,呵呵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5-27 23:22 , Processed in 0.02896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