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內容主要是講述MU大陸跟台灣的關聯性以及各種考據

感覺蠻科幻的..所以轉貼在這一板,如果有不妥,那就請板主大大斬了他吧!

人類文明之誕生

地球約在四十六億年前形成,約在三十六億年前的太古代,地球上就有


生物存在的間接証據,此後經生物的演化(evolution) 形成各種動植物。

約在三千萬年前的新生代,開始出現猿類,而人類的祖先「類人猿」最

初在二千五百萬年前出現。經過約一千九百萬年的歲月,類人猿約在六

百萬年前,其中的猩猩留在高山森林中生活,而人類的祖先走出森林到

平原生活,因此而分道揚鑣,才演化成為現代的人類。

人類出現的時候正值地球四個冰河期反覆襲擊。在冰河期,因為地球大

面積結冰的關係,海平面比今大低很多,今天各大陸與其鄰近的島嶼往

往連接在一起,例如台灣、日本都與東亞大陣連成一塊。地球最近的一

次稱為第四冰河期,約從八萬開始至一萬年前結束。

在距今約一萬八千年至一萬年前之間,地球第四冰河期開始衰退及結束

,氣溫逐漸上升,海平面隨之逐漸上升,地理景觀發生激烈的變化;即

一萬二千年前,現代人開始施行社會生活,人類的文明史就是從此開始 的。



所謂「歷史時代」,一般指有文字或文明記錄的時代。在歷史時代之前

,稱為「先史時代」或一般人所謂「史前時代」。被公認為世界最古的

文明,如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文明,以及埃及的尼羅河文明,距今大概

只有五千年,其後的文明時代,也只相當於人類整個過去發展史的一小

段而已。蘇美、尼羅河兩大最古老的文明,乃導源於原始農村。追溯原

始農村成立的時期,距今約一萬一千年左右,從肥沃月灣的底格里斯與

幼發拉底河兩河間之土地。但是這些文明僅是人類農村的初期使用新、

舊石器的文明,與後來的金屬器文明差異甚大。

文化是這個社會中組成分子的外在和內在行為的規則表現。文化是歷史

的一面,顯出人的價值。文明表示在某個特定的時代,當時所存在的某
種文化。



人類文明的誕生,有三種不同的方式:

一、自然進化:

一種文明可能是由某個未開化社會,經過漫長的歲月,文化經驗的累積

,自然而然地蛻變而成的文明。這類型式的文明,與其他文明沒有關連

,同時也沒有屬性關係。人類從現代人出現(十萬年前)至人類文明史開

始(一萬一千年前),約九萬年都是有進化的階段,化費相當長的時間。

二、歸併取代:

一個文明的產生,可以不經由未開化或較落後社會的轉變,而從較老一

代的一種或多種文化分離蛻變,以它們的某些成分,而轉變成一個新的

形式。這種產生文明的形式裏,是老一代的文明,隨後為新一代較年輕

的同種類型社會的代表所取代。這種社會和文化轉變的過程,原來文化

與多種文化有「屬性關係」 (affilia-tion)。以台灣的近代史來看,由大陸

漢民族的文化,結合台灣原住民的文化,產生新台灣文化。

三、外來介入:

一個未開化的社會,受到某個外來文明的影響,而刺激轉變出一種嶄新

的文明來。這一類的文明,屬於外來的「衛星文明」。被公認為世界最

古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文明,在歷史時間上而言,幾乎可說是

在極短的時間中突然創造出來楔形文字、農耕技術、灌溉技術、建築技

術、法律、幾何學、天文學等知性的產物。蘇美學的泰斗索亞金.亞科

教授曾確切地描寫著:「人類自進入兩大河領域區以來的數千年間,都

過著原始石器農耕時代的生活。可是,一旦到了文明開化期,就真的於

一夜之間,誕生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亦即具備與未來相銜接的高度文

明的基本構造、秩序的結構,主要文化的特徵就突然出現了」。

埃及的文明的變化更是奇特,在五千五百年前埃及王朝之前的時代,遺

留的文物顯示,當時還不懂使用文字,但是發現其後在古蹟上看到神奇

的象形文字,其不但是物體和動作的圖畫,而且可用以代表聲音的符號

和一套詳盡的數碼,已具備複雜的句法結構,即賦以風格化與規格化。

證據顯示,早在埃及第一個朝代的初期,先進的草書已被普遍的使用了

。根據中國文字的演變順序,是由幾何文開始,包括(依序)龜圖、蛇紋

、馬書、蝙蝠文、蝌蚪文,河圖、洛書等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

、小篆、隸書、楷書、行書到草書。我們可以發覺埃及象形文字的發展

,似乎沒有經過從簡單到複雜,逐步演進的階段。相似的情形也出現在

古埃及人的數學、醫學、天文學和建築技術上。

同理,在世界的古文化中,一部分複雜的文明是突然冒出來的,並沒有

經過人類文明誕生方式的第一種自然進化和第二種歸併取代的發展階段

,違背現代學術的思想模式。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這些外力介入的文明

,是從第三者的手中繼承而來的,就是文明誕生的第三種方式,外來介

入的文明。尤其中、南美洲的文明,證據顯示確實是受到第三者外來一

筆豐富的文化遺產,從而建立起輝煌的文明。

由於外力的介入,使地球上的人類產生高度的文明,以一夜之間誕生來

形容並不為過。外力的來源可能有二種,第一種是現代非常熱門、受到

世人矚目的外星球來的高度智慧的生命體,也就是外星人。但是我們的

科學家四十餘年來,已應用高科技的設備, 執行的「探索地球外智慧生

命(SETI;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計畫」,至今仍然毫無所獲

,然而人們還是認為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在此我們暫時避開不談。第二

種是在現代文明史之前,即一萬一千年前,地球上曾有高度文明的民族

,將高度文明的一切資訊,傳授給現在我們所知的文明古國,而這個高

度文明的民族卻突然消失,僅留下他們的傑作,即是讓我們至今仍然百 思不得其解的古代超文明遺蹟及遺物之謎

                                                              轉自 何顯榮先生 著作
 
[size=5]請多給予批評指教!![/size]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La conception est mon bonheur.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這資料只是把印度古詩摩訶婆羅多中所述說的奇幻戰爭內容和台灣做個比較,轉貼並無不可。

只是文學版比較嚴謹,轉貼文章需要轉載同意書而已。:)
 
聖心的布洛狗:http://www.wretch.cc/blog/imc
樂食心生活:http://kazemings.pixnet.net/blo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默語寒爾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這應該貼在古今中外歷史版 吧!!
不過資料十分齊全!!
不錯!!
加油!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La conception est mon bonheur.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好的,感謝。:)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已向何顯榮ˋ林勝義兩位編者爭取同意中

如果不行,我會告知板大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La conception est mon bonheur.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很棒的資料,但是轉貼的同時,是不是也要遵守文學區的版規,向原作者申請轉載同意書呢?

假使只是節錄,為了使自己的論述更加具公信力,那麼節錄並註明出處即可。但要整篇這樣轉,就要徵求作者本人同意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終於貼完了Orz||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結論

由上述可知,台灣附近可能是先史時代世界文明發源地─姆帝國都城所

在地。根據本研究,我們提出誠摯的呼籲:

一、 根據由上述九要點,若能由考古專家深入研究得到確認,則台灣將

重寫人類文明史。人類最古老的都市是在台灣的十字城,而非以色列的

耶律哥城。人類的文明史將由一萬一千年往上推升至一萬二千年到五萬

年之間。最重要的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將由底格里斯與幼發拉底兩

河流域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更改為「台灣」、世界最古老的城市文

明──「蘇美文明」,亦將改為「台灣古文明」,聯合國必將台灣的古

蹟列為世界級古蹟,不得受到侵佔或破壞。

二、 迄今,除了台東八仙洞曾做山洞考古,發現舊石器時代的長濱文化

外,所有一千五百個考古遺址均在露天的曠野。這些露天的考古結果幾

乎都是認定在新石器時代以後的遺址。其實大家所知,人類的發展是在

渡過冰河期的山洞生活以後,大地回暖,才走出洞穴,在和暖的陽光下

生活。因此,台灣要一部清晰的史前史,應從台灣六十餘處的山洞去探

尋先民的遺址。

三、 談本土化,台灣需要一部清晰的史前史,讓民眾了解這塊土地豐富

、多樣的人類發展史;談國際化,台灣已被看成可能是南島語族擴散的

起點──今天全球兩三億人祖先文化的發源地,台灣應該成為這門學問

的國際研究中心。

四、 就史前考古學來說、台灣這個島嶼的複雜程度絕不下於日本,但日

本有數萬考古工作者,光在一個群馬縣就有兩百多人,日本進入有文字

的歷史才一千年,靠著考古,已把歷史往前推到一萬年前。但是目前在

台灣從事專業考古的學者只有台大、中研院、自然科學博物館、史前博
物館籌備處等單位,總共才十八人;應刻不容緩,擴大編制。

轉自 何顯榮先生 著作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九、印度太古時代核戰的核彈原料可能是在台灣的北投開採。

《馬哈.巴.拉達》是印度「神話」的一部敘事詩,內容有二十萬行,

乃世界首屈一指的長篇文章,它本是口頌的,在紀元前數世紀始用文字

記錄不來。寫著「巴拉達族戰爭故事的大史詩」。其含意據學院派解釋

為「紀元前十世紀的人類大戰」,經過久遠的歷史,代代傳了下來的記

載。此篇敘事詩有以下的描寫:

「那時,英雄阿斯瓦他決定親自搭上飛馬那(空中戰車),並降在水面上

,發射了神仙也抵擋不了的塔吉尼亞,修道騎士團長的兒子向著敵人發

射無煙而發光的武器。箭如雨下,當時空中佈滿流星般的發光箭束,將

敵軍團團包圍住,突然間巴拉達軍方向感頓失。風悽厲地呼號,戰獸(

戰鬥的象)和飛鳥因騷動而哀鳴,空中的雲朵變成血紅色,自然秩序大亂

。太陽搖晃著,天空焦灼,並發出異常的高溫,象群被奇高的熱度燃燒

了,恐怖地亂竄,地面水氣蒸發,生物全死。四週燃燒的箭雨,伴著激

烈的風,雷電交加般的武器將敵軍全部因在猛火之中,一個個像燃燒的

木頭傾倒,大象因身上著光紛紛撲倒在地,發出尖叫,沒有倒下的象群

則瘋狂般亂竄。

所有的武器都無法拯救這三個都市,於是用高速度的飛馬那飛過去,操

縱雷電的庫魯斯以神仙都害怕的武器向這三個都市投擲下去。像集中了

一萬個太陽似的強光,層層煙火像光柱一樣地聳立著,那神秘的武器,

鐵鑄石箭像死神的魔爪,把都市居民抓成一把灰燼。人的屍體因燒灼而

變得面目全非,頭髮與指甲全部脫落,空中飛鳥變成灰白色,糧食染上

巨毒。

庫魯的軍隊因害怕自己被感染,連忙逃出戰場,他們的戰車及戰馬亂成

一團,最後只得徒步逃離。有的人把父親及兒子、朋友、兄弟集中在戰

車上,有的人把盔甲浸在水中。並洗沐自己的身體,慌忙地逃走,全軍

大潰。」

這項敘述基本上是以在紀元前十世紀的戰爭為主,三千年前人類所使用

的武器,我們了解的只有槍、劍和弓箭,而火器則是火箭;但是,這種

恐怖的殺戮居然在古代發生。由這些「軍隊的敗退,屍體的頭髮與指甲

脫落、軍人以水洗沐身體」,戰爭慘狀的描述,可以發覺顯然是用核子

武器攻擊都市,並引發核子輻射線的傷害,產生的災情。

另一部敘事詩《拉馬亞那》,這本書應意譯為「拉馬王的傳記」,其中

有四萬八千行,此書比《馬哈巴拉達》還要早二百年。在《拉馬亞那》

中出現了好幾種飛馬那,其中最優異的就是俱有神力的「布久巴卡飛馬

那」。這是庫威神(富神)擁有的一種武器。戰爭環繞著河中都市──蘭

卡,比《馬哈巴拉達》中的城市大戰更詳細地描寫了核子戰爭。文中描

述拉馬王決戰時的武器:「這武器的兩翼有風,刀刃部份似陽光般地冒

著火花,主體呈青白色,十分重」、「本身不斷散發出熊熊火焰」、「

這種武器似乎集天下所有元素於一身,火光炎炎,鳴聲轟轟」、「鐵般

地堅硬,無堅不摧!把世界毀之於一旦」、「那令人畏懼的巨槍一發射

,三十萬大軍在一瞬間就消失了」等字樣。

當這「飛馬那」武器爆發時,其刺銳的光芒會使三十萬大軍瞬間消滅。

如果把當時的這種與現代洲際彈道飛彈比較,倒十分類似。當然,古時

候不可能有這麼進步的武器,但是《拉馬亞那》之外仍有許多令人吃驚

的武器。

距今四五00年前,蘭卡是在印度河流域古代繁榮的文明中心都市,一

位考古學家命名為摩亨齊達羅,當地人仍稱它為蘭卡。這個古代印度超

文明都市摩亨齊達羅,現在於屬於巴基斯坦。這個都市卻在三五00年

前突然變成一片死寂。很久之前,在荒涼的印度平原上,而又被人突然

地被發現這個完整無缺的都市文明存在。一處直徑四百公尺的黑色石質

的廣場,在石頭上發現了綠色的反射光,非常堅硬但卻非常輕。這些綠

色光澤的黑石,很明顯可看出那是「托立尼提物質」,即是在砂漠中的

砂就因核子爆炸的高熱而熔化、凝固成玻璃狀物質。因此摩亨齊達羅中

到處散堆著托立尼提物質,這一片黑石廣場,在當地人口中稱做「玻璃

城」。這一大片荒無的地表寸草不生鳥獸絕跡,可能是昔日太古時代核

子大戰的戰場。

許多考古學家都認為在遙遠的古代,人類曾歷經過核子戰爭。在此,就

要探尋「古代核子戰爭和摩亨齊達羅遺跡之間的關連。在各地的神話與

傳說中,例如《舊約創世紀》第十九章,敘述索多瑪和俄摩拉二城,因

道德淪喪而被神摧毀所描述的景象,以及另外一些古代驚人的戰爭,這

些戰爭的情況類似核子戰爭。不僅如此,實際上也已看到核子戰爭所留

下的痕跡。例如在以色列、伊拉克、撒哈拉、戈壁等沙漠,都發現有因

高溫而玻璃化的地層。在土耳其的卡巴德奇亞遺跡,及阿爾及利亞的塔

里遺跡中,均發現有高溫破壞而形成的奇石群。

在這古時期,地球上的原子能被解放的證據是在一九七二年法國的貝魯

那特,其一核子燃料處理工廠中發現了不可思議的鈾礦。它是核子燃料

的主角,鈾二三五中含有0.七二0二%的放射能。自然界中的放射性

物質,會因其能量外洩量與能量遞減成正比。非洲的加明共和國有一座

歐庫羅鈾礦山,其鈾二三五的含量最多大約含有0.四四%放射線,相

當少。是由於引起「核子分裂的連瑣反應」並且是大規模地進行著。法

國科學院發表這種連鎖反應是自然現象,非洲沙漠好似一個天然原子爐

,幾萬年來自行活動著。但是,這個結論並不讓其他專家認同,鈾礦當

然不會自行燃燒。因此古代可能在非洲有開採鈾礦的跡象。既然如此,

遠古時代的地球上的確有技術性的原子爐。至於這些古代超文明的核能

技術,當然來自姆大陸。倘若姆大陸的遺跡中,有這方面的證據,更能

確認整個事實。

在姆大陸的遺跡中,目前所知,台灣至今還有開採鈾礦的礦場留存著。

在台北市的北投有出產燒製陶瓷器所需要的重要原料──瓷土,這個瓷

土礦區有一古代放射性鈾礦的採礦場。根據史料,這個鈾礦的礦場是在

清朝以前既已存在,讓我們可以想到,這些被開採的鈾礦,可能就是用
於製造印度太古時代核子大戰的核彈。

轉自 何顯榮先生 著作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探討先史文明與台灣關聯性

八、台灣是先史時代南北方文化之樞紐。

(一)、台灣先史時代南方文化之影響

在日據時代的台灣先史時代文化相,早期的研究似乎特別偏重南方的因

素。其被認為可代表南方因素的石器有:「有肩石斧」、「有段石斧」

和「靴形石斧」等。詳述如下:

1、有肩石斧或稱有肩鏟形器,略呈鏟狀,斧口寬,柄窄,刃在下端、

上部兩側有二肩,經磨製的石斧,為鋤草的用具。其分佈,廣義上是被

認為是亞洲環太平洋性遺物。台灣發現的有台北圓山和劍潭貝塚、基隆

社寮島、新竹、埔里、軍功、營埔、台南新豐牛稠子、高雄大湖和桃仔

園、台東呂家等均有出土,包括台灣全島。

2、有段石斧或稱有段鏟形器,略呈如鑿形器,正面中段有一高低不平

或溝槽形的段狀,以捆紮橫木,作為鉋刮獸皮毛脂之用具。有段石斧的

分佈從東亞、東南亞、西南太平洋到南美都有。台灣發現的有台北圓山

貝塚、台南牛稠子、高雄壽山等。

3、靴形石斧又稱靴形石器,形如鞋狀,接近斧形的扁平有刃石器,刃

在底部,刃線與器軸成傾斜狀,左右不對稱,從刃線的一端看,猶如鞋

形的尖頭,為鋤草用具。曾在中國雲南、華中、韓國慶州、日本九州南

部、中南半島、爪哇以及西南太平洋各島嶼都有發現。台灣的西海岸廣

布於平原地區的南北部,東海岸的花蓮以及綠島都曾發現。

台灣先史時代南方文化要素分佈於台灣及南島語族,其分佈的北限並不

是台灣,從華北、華中、東北、朝鮮、琉球、九州、日木本土擴展到北

海道、庫頁島都有發現,所以一般認為直接從南方傳至台灣,再由台灣

傳播到北方。日人國分直一認為台灣的「有肩石斧」、「有段石斧」和

「靴形石器」等,至少有一部分不無可能和華北、華中沿海地區的先史

文化一起追溯到由台灣傳過去的。

(二)、台灣先史時代北方文化之影響

台灣先史時代有北方文化的因素,就如石製品:石菜刀、有孔磨製石鏃

、磨製有柄石鏃等,土製品:黑陶、彩陶、紅陶、土偶等,這些石製品

和土製品的出土地理位置只在台灣的北方才被發現,包括華北、華中、

東北、朝鮮、琉球、九州、日木本土擴展到北海道、庫頁島等,然而在

台灣的南方,如華南、菲律賓、婆羅洲、大洋洲、中南半島等,都未被

發現。

因此,台灣先史時代有北方文化的因素,其以台灣是其分佈的南限。這

裡所說的「北方性」不是指西伯利亞或北極,而主要是指華北。詳述如

下:

1、石製品:

(1)石菜刀(石刀):刃在石器側邊,形狀大小各有不同,有半月狀、鐮

刀形、長方形、或背部呈馬鞍形者,便於手握,現在學界認為是收穫摘

穗的農具。台灣是從北部的台北市圓山貝塚到南部高雄鳳山,以及台灣

東部各遺跡均大量出土。在華北、東北、朝鮮以及日本各地出土。可是

在華南、南洋方面並沒有報告例,因此把台灣視為分佈的南限。

(2)有孔磨製石鏃又稱有孔磨製石槍(標槍的尖頭)。器形如鏃,為堅岩所

磨製,其上有孔,刃在兩側邊。作為戰鬥、狩獵、捕魚等的用具。日據

時代,北從基隆社寮島、圓山貝塚、北市郊景美、蘇澳新城,南從鳳山

二橋、高雄市桃仔園的遺跡出土。這種石鏃僅在華北、東北,日本各地

看到,在華中、華南以南除台灣以外沒有出土例,這也是將台灣視為分

佈南限約北方性文化因素之一。

(3)磨製有柄石鏃又稱磨製有柄石槍。堅岩所磨製之石鏃,一端有柄。

典型的石器是從台南市北郊六甲頂遺跡出土,其他的也在岡山大湖、新

豐牛稠子、台中大肚丘陵西麓出土。這是屬於北方系,廣佈於日本、朝

鮮、東北、華北。在大陸分佈的南限是現今浙江省良渚鎮的遺跡,因此

也將台灣視為其分佈的南限。

2、土製品

(1)黑陶。黑陶土器是新石器時代的遺物,一九三0年在山東省城子崖

遺跡挖掘出典型的黑陶文化樣式,表面的顏色是黑而有光澤,製造方法

精巧,其中有很多是使用轆轤,火度高,以薄為多。黑陶以山東城子崖

為黑陶為文化中心,散布於華北、東北南部。台灣有黑陶出土的遺跡比

較偏向於中南部。另外在北部也有出土。

假設台灣這種黑陶和我們所認為的華北、華南的「黑陶文化」有關連,

則台灣在本文化的分佈上將成為其南限。

(2)彩陶。彩陶又稱為彩文土器,以河南省仰韶村新石器時代遺跡出土

的為華北先史時代文化式樣。彩陶是火度高、良質的有澤土器,其表面

用黑、黑褐、紅以及白色的顏料,施有交叉直線、弧線的豐富花紋。在

華北、東北南部、遼東半島,其東限遠及北朝鮮,向西方在甘肅、青海

,有顯著的遺跡,並由此跨躍到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的米索不達米

亞的諸遺跡,以及南俄、西歐到地中海泊岸各地等都和彩文土器相關連

。但這種彩陶文化在華中、華南以南至今尚未發現,由此可確定是北方

性因素。

台灣先史遺物中,良質有澤土器的表面有彩畫的,都是從恆春墾丁的石

棺遺跡出土。一九三二年十二月高雄市壽山西北麓海岸、桃仔園遺跡出

土的士器片中偶然發現彩陶片。一九四0年在澎湖島良文港遺跡取得的

赤色壺形土器,這是在台灣最早發現的彩文土器。這二出土的彩文土器

的遺跡,屬於同一彩陶文化圈。如上述,過去所知的東亞的彩陶分佈,

是以黃河的上中游流域為中心,東是限於東北南部及北朝鮮的北方,但

最近在台灣發現的痕跡,不能不說是東亞考古學界的大事件。如果推測

台灣出土的彩陶是北方彩陶文化支流的想法正確,那就可以說「彩陶文

化」的分佈南限是台灣了。

(3)紅陶。自華北、東北南部至北朝鮮的彩陶遺跡同時出土的這種紅陶

,除缺乏形文外,其手法與彩陶一致。也就是它不過是彩陶的一個簡易

形式,也許不需要特別設項。可是其分佈情形比彩陶更廣,自東北達及

朝鮮全土,甚至也對日本石器時代彌生氏的紅色研磨土器發生影響。就

這個角度而言,必須說紅陶也是北方性文化相之一。

台灣墾丁的紅陶土器含有全面研磨的盥、盂、豆、形、瓶子形等,以及

部分研磨而部分有繩文的廣口鼓胴壺則和高雄桃仔園的案例相似。這種

赤色研磨土器也在鳳山小港庄二苓以及曾文烏山頭遺物中發現,另外在

東海岸約台東石坑、卡羅蘭、都鑾、花蓮花岡山,北部的澳新城、台北

市圓山貝塚等都有出土。因此可以說,紅陶也是以台灣為南限的北方性

先史文化的相貌之一。

(4)土偶。從高雄大湖貝塚北方一公里的二層行溪南岸的遺物層中,得

到可能是模擬女體長一七.九公分的赤色土偶,從台灣出土南方先史時

代遺跡從未出土的土偶,雖不能斷言有北方性,但是當時是唯一案例。

日本石器時代的主要土偶以東部繩文武遺跡出土較多,變化也豐富。這

個台灣土偶在手法上以及缺乏中間的連貫性,殊難和日本石器時代土偶

發生關連,只能做為南方未出土的一個案例記載。

以上關於台灣先史時代的北方性文化的浸潤痕跡,可以說經由石器、土

器更趨明朗化。台灣先史時代有北方文化的因素,其以台灣是其分佈的

南限。又,如日人國分直一認為南方因素的文化直接從南方傳至台灣,

再由台灣傳播到北方,成為先史時代南北二文化交流之樞紐。在此,我

們換個角度來看,台灣在先史時代,似可認為是南、北因素文化的原始

發生中心地,然後傳播到南、北方各地。因為南方因素的文化,現在已

知台灣是南島語族起源地,文化當然是由台灣傳播到南方各地,不會從

南方傳至台灣,再傳播到北方。以此來看,台灣可以作為先史時代世界

文化發源地之一,並不為過。台灣既然是先史時代世界文化發源地之一
,當然會由於在姆帝國都城的文明所流傳下來的緣故。

轉自 何顯榮先生 著作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6-3 08:09 , Processed in 0.03508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