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涅然〞

無聊插上一腳...
李鴻章帶了三個人前來求官!
曾國藩對李鴻章言:
一人俯首不敢直視!此謹厚之人也!可任保管之責!
一人值余面則正視不茍!背予面則左右探視!乃陽奉陰違之人!不可任事!
一人怒目注視!始終挺立不懈!此人功名事業!將來不在你我之下!可寄以重任!

傳聞第三者便是劉銘傳!
其實我也不太清楚是不是真有此事!
因為上述那段話主要是拿來論述曾國藩的知人之明!
請H大幫我查查吧><"
 
我快溺死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回覆 #2 HOLMESLEE 的文章

剛查了一下,劉銘傳還真的曾經落草當綠林,只是《清史稿》將之隱晦了!
 
Nemo me impune lacessit
當十元被別人拿進口袋時,人們常常記恨一輩子。
當百元被笨蛋丟進碎紙機時,人們很容易就原諒。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台灣通史‧劉璈列傳》:「

劉銘傳是團練起家的(從其父起便已築塢自衛了),他所部的銘軍(軍號來自他的名字,可見該部隊與劉銘傳的關係了)可是李鴻章淮軍的悍將。
劉璈與劉銘傳的二劉之爭,可就是中國史上常見的派系問題,也是台灣史上的大事件。
劉璈屬湘軍,為左宗棠的部屬(幕僚);而劉銘傳自不待言,是淮軍。湘淮之爭幾乎在平定太平天國時代,便已種下,而偏偏這兩者又是湘、淮系的"鬥將"。特別是此前在平捻亂時,劉銘傳曾攘奪鮑超(屬於湘軍系統)的戰功,這點曾是導致湘淮兩系失和的原因之一。因此,來台後,劉銘傳刻意經營台中、台北,其意便是想遠離在台灣(今台南)的台灣道台劉璈。其實,二劉之爭除了是湘淮之爭的延續外,還是劉銘傳與劉璈間的意氣之爭,在施政上,二劉處處針鋒相對。
在中法戰爭期間,台灣被法軍封鎖,軍餉糧秣均無著落,劉銘傳便找上板橋林家"跑贊助",板橋林家也慷慨地(也由不得他們不慷慨)"樂捐"了一大筆,然而此事後來為劉璈參了一本,說劉銘傳貪污。同時,劉銘傳也反咬劉璈在台灣貪贓枉法,於是劉璈不久便被調離,不久病故。而劉銘傳也沒能在台灣多待,不久也被調離台灣。
其實,在《台灣通史》中,對劉銘傳與劉璈都有很好的評價,但兩者不和,積不相容,就令人感到惋惜了!
附:
《台灣通史‧劉銘傳列傳》:「連橫曰:臺灣三百年間,吏才不少;而能立長治之策者,厥維兩人:曰陳參軍永華,曰劉巡撫銘傳,是皆有大勳勞於國家者也。永華以王佐之才,當艱危之局,其行事若諸葛武侯;而銘傳則管、商之流亞也。顧不獲成其志,中道以去,此則臺人之不幸。然溯其功業,足與臺灣不朽矣。」
《台灣通史‧劉璈列傳》:「連橫曰:法人之役,劉銘傳治軍臺北,而劉璈駐南,皆有經國之才。使璈不以罪去,輔佐巡撫,以經理台疆,南北俱舉,必有可觀。而銘傳竟不能容之。非才之難,而所以用之者實難,有以哉!」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6-17 07:59 , Processed in 0.02119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