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版主

百善孝為先

Rank: 3Rank: 3Rank: 3

本文章最後由 天龍戰神鷹 於 10-7-28 20:37 編輯

正解應為:
1.本題為「兩首合成」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孩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出自初唐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出自魏晉南北朝的《木蘭詩》,或作《木蘭辭》,作者不詳,為無名氏)
2.本題比較麻煩,因為是「拆文混搭」,經「還原」後,係由三首「合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出自盛詩聖杜甫的《絕句》,別懷疑詩名就叫作「絕句」)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出自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釵頭鳳》)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出自民國弘一大師的《送別》,係為一首歌)
3.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出自中唐白居易的《琵琶行》)後面那句惟夢閑人不夢君純為惡搞
4.同第一題由「兩首合成」
   清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出自晚唐杜牧的《清明》)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出自中唐張繼的《楓橋夜泊》)
5.同第四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寒雨連江夜入,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出自盛唐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出自盛詩仙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6.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出自魏晉南北朝的《木蘭詩》,或作《木蘭辭》,作者不詳,為無名氏)
7.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出自中唐白居易的《長恨歌》之最後兩段)
8.同第二題,一樣也是由「三首混搭」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出自盛詩仙李白的《怨情》)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出自中唐柳宗元的《江雪》)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出自盛詩仙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9.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出自盛唐王維的《渭城曲》)
10.同第五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無特別出處,純為一古諺語或成語)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出自盛唐孟浩然的《春曉》,這題再不會,我也沒辦法了,普及程度等於李白的《靜夜思》)
11.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出自北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2.同第十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出自中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孩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出自初唐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13.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出自盛詩聖杜甫的《兵車行》)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出自初唐賀知章的《詠柳》)
14.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貴逼身來不自由,幾年辛苦踏山丘。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萊子衣裳宮錦窄,謝公篇詠綺霞羞。他年名上淩雲閣,豈羨當時萬戶侯?(出自五代十國貫休法師的《獻錢尚父》)
     滿座衣冠猶勝雪,更無一人是知音(語出「仙4瓊華派夙瑤)
15.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出自中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後面那句夜深還過女嬙來純粹是惡搞。
16.同第十四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典故出處為馮夢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出自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
17.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出自五代十國南唐李後主李煜的《虞美人》)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出自五代十國南唐李後主李煜的《相見歡》)
18.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出自盛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出自盛詩仙李白的《贈汪倫》)
19.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出自盛詩仙李白的《月下獨酌》之倒數第二句)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出自盛詩聖杜甫的《贈衛八處士)
20.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春秋戰國楚國屈原的《離騷》)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出自《史記剌客列傳荊軻》)
21.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出自中唐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之最後兩句)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出自中唐白居易的《紅線毯》之倒數第二句)
22.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出自中唐白居易的《長恨歌》之中上段左右)
     鐵杵磨成繡花針(是一個有關於李白發憤圖強的故事,後成為經典成語)
23.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出自北朝民歌《敕勒歌》第二段)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典出自代詞人張先蘇軾之間的一次文人間的調侃。原因是張先在高齡八十歲的時候娶了十八歲的女子為妾,一次聚會上,作為好朋友的蘇軾便作了一首詩來開玩笑調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由此可見一樹梨花壓海棠指的就是白髮與紅顏,即老夫少妻,是老牛吃嫩草的一種委婉雅致的說法。說穿了就是老少配XD)
24.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金朝元好問的《描魚兒》)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出自盛詩仙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25.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出自北宋蘇軾的《春夜》)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
26.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出自盛詩仙李白的《靜夜思》,這首再不會者,那真的是枉身為人了,我在此建議幼稚園可以回去重修)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出自盛詩仙李白的《月下獨酌》之頭兩句)
27.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出自盛詩聖杜甫的《飲酒八仙歌》)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出自中唐白居易的《長恨歌》之前段)
28.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出自盛詩仙李白的《贈汪倫》)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出自中唐白居易的《長恨歌》之前段)
29.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出自盛詩仙李白的《將進酒》)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出自中唐白居易的《長恨歌》之前段)
30.同上題,一樣也是由「兩首合成」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出自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送毛伯溫詩》)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出自中唐白居易的《長恨歌》之前段)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15   檢視全部評分
月光花  一山還有一山高啊(遙望  發表於 11-4-28 06:17 聲望 + 1 枚  回覆一般留言
cockroach小強  辛苦你了  發表於 10-7-28 22:40 聲望 + 3 枚  回覆一般留言
秋楓落啥  太認真了拔=w= "  發表於 10-7-28 20:59 聲望 + 3 枚  回覆一般留言
silener    發表於 10-7-28 20:50 聲望 + 2 枚  回覆一般留言
玫瑰红之恋  GJ !!XD  發表於 10-7-28 20:48 聲望 + 3 枚  回覆一般留言
蒼麟  真虧你一個一個找出來@@  發表於 10-7-28 20:43 聲望 + 3 枚  回覆一般留言

版主

百善孝為先

Rank: 3Rank: 3Rank: 3

回覆 蒼麟 的文章
確定是上「青」天無誤,另外感謝你的賞賜!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百善孝為先

Rank: 3Rank: 3Rank: 3

所以這意思是說「認真我就輸了」XDD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5-31 21:50 , Processed in 0.02152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