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補充更詳盡的資料:

中文片名:日本沉沒

英文片名:Japan Sinks

日本上映日期:2006/07/15

台灣上映日期:2006/09/01

國別:日本

類型:災難、動作

導演:樋口真嗣

編劇:小松左京      

演員:草剪剛(東京快遞)、柴崎幸(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豐川悅司(情書)

發行公司:東寶(日)、龍祥(台)

製片預算 / 全日票房:不明 / 3821萬美金 (6週)

日文官方網站:http://www.nc06.jp/




劇情簡介:劇情描述日本列島因地殼變動,將於半年內崩裂沈沒於海底。

日本沉沒(にほんちんぼつ‎),是一本於1973年出版、由小松左京著作的日本科幻小說。為第27回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第5回星雲賞日本長篇組的得獎作品。

同年東寶將之拍攝成電影,結果大大轟動了日本社會,也成為了災難電影熱潮的先驅者。東京廣播公司於2006年將電影翻拍。另外,本作品也被改編製作成特攝電視劇、漫畫和廣播劇。

故事
田所雄介博士是一位地球物理學家。他直覺地認為,根據地震的觀測數據,日本列島將會有災害發生,於是他便展開了調查。他與小野寺俊夫及助手幸長信彥助理教授一同乘坐潛水艇到達伊豆沖海底,發現海底出現異常的龜裂與亂泥流。田所繼續收集到的收據令他確信將會有災難發生,並得出唯一的一個結論。那就是「日本列島歷來最壞的情況——2年內的地殼變動導致大部分的陸地下沉到海中」了。

起初政府對這個結論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後來猶豫了一段時間之後,便計畫發動「D計畫」——一個將日本國民及資產轉移到海外的方案。然而事態的發展正在以大大超出當初田所所估計的速度進行中。

各地相繼發生巨大的地震。幾乎停止了活動的休眠火山開始活躍起來。在已經被撕裂成碎塊的日本列島中,D計畫被拼命地推展。日本會不會如預計般沉沒呢?而日本人的命運又會不會與日本一起沉沒呢?

小說
於1964年年開始執筆、歷時9年完成。起初預定以有數本書的長篇小說形式出版,但後來出版社希望把故事縮短,因此最後變成以上下卷的形式出版,也因而受到文摘的批評。

小說的上下兩卷於1973年由光文社カッパノベルス(光文社屬下專門推出新小說的品牌)同時出版。起初每卷發行3萬本,但後來隨著版數的增加,發行量也隨之而增加。發行的數量增加至上卷的204萬本及下卷的181萬本、合計385萬本,因而獲得了「空前的大暢銷書」的評價。小松也因此獲得了1億2千萬日圓的收入,亦躋身世界文壇百萬富翁排名的頭5位。

在小說成為最暢銷書籍後,小松的知名度提升了,也直接地提高了科幻小說在日本的滲透程度。本作成為暢銷書的背景,是一個經濟高速增長(日本戰後經濟奇蹟)的告一段落、被稱為「1973年的狂亂物價」的通貨膨脹,以及石油危機等導致社會不安的環境。科幻小說的熱潮也因此躋身於諾斯特拉達姆士熱潮、末日論熱潮、超能力熱潮等眾多熱潮中的其中一環。

在1976年,儘管小說被Michael Gallagher摘譯了大概三分之一,在美國以『JAPAN SINKS』為書名被出版了。

從前日本人還是一支游牧民族時,已經把主題佈局好,而日本沉沒的舞臺設定,有說是因為日本人對地球物理學的關心而暗地裡湧出來的。另外,本來第2部的構思(暫名為『日本漂流』),講述日本人成為難民並分散到世界各地。但在下卷最後之處標寫著「第1部・完」、下卷出版後,作者已經長時間沒有再執筆了。

第二部
『日本沉沒 第二部』,配合作品在2006年的再電影化,以與谷甲州共同著作的形式於2006年7月出版。

在一個電視節目的對談中,當被問及關於續集的構思時,小松左京回答時,說「曾考慮過『日本沉沒時,被大量噴發出來的火山灰使整個地球變得寒冷,世界每個角落的糧食都不夠。在如此情況下,目前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日本民族會變得怎麼樣呢?』這樣的構思,但從近期類似情況的火山爆發的現象來看,這樣的主題太過現實了,導致寫作之筆無法推展」。而在第2部中,「地球寒冷化」與「日本人的未來」這兩個主題同樣重要。

『日本沉沒』自執筆開始後,於『SF雜誌』中連載。而比『日本沉沒』更早出版(1966年)、小松左京的另一個非長篇小說作品『果しなき流れの果に‎』(有一譯名『無盡長河的盡頭』),為一短篇故事,觸及了當未來的日本人在未來失去自己的國土時的情況。

後來,以小松及仰慕他的年輕科幻小說作家(谷甲州及森下一仁等人)為首的作家展開了著作續集的計畫。參與有關計畫的人就「沉沒後殘存的日本人與地球,接下來的命運將會怎麼樣」這議題交換意見,由小松整理好後成為小說的基礎情節。然而身為本作作家的小松已屆高齡,實際上描述「在日本沉沒後,日本人視亞洲地區為自己活躍的舞臺、長久生活下去的地方」的寫作工作由谷甲州負責。

製作人員
製作:田中友幸、田中收
原作:小松左京
編劇:橋本忍
音樂:佐藤勝
主助導:橋本幸治
導演助手:大河原孝夫
導演助手:淺田英一
特技監督:中野昭慶
導演:森谷司郎


特別製作人員
地球物理學(東大教授):竹內均
耐震工學(東大教授):大崎順彥
海洋學(東大教授):奈須紀幸
火山學(氣象研究所地震研究部長):諏訪彰
作家:小松左京



演員
田所雄介博士:小林桂樹
小野寺俊夫:藤岡弘、(原名藤岡邦弘)
阿部玲子:いしだあゆみ(原名石田良子)
幸長信彥助教授:滝田裕介
中田一成:二谷英明
邦枝:中丸忠雄
片岡:村井國夫
結城達也:夏八木勳
山城教授:高橋昌也
吉村秀夫:神山繁
渡老人:島田正吾
山本総理:丹波哲郎
竹內教授:竹內均(實際上是飾演自己)
其他:中村伸郎、地井武男、名古屋章、中條靜夫、加藤和夫、內田稔 等等

電影(翻拍版)
2006年7月15日於日本公映。

與原作及前作比較,登場人物的設定及在故事中的角色有非常大的差別。
在前作中,田所博士及山本首相是主角,而前小野寺與阿部之間的交往為次要情節;但在本作中,後者變成電影的主要部份。
依社會環境的轉變,登場的女性角色變得更為重要(在原作等版本中的「軟弱的女孩」的阿部,變成在本作中的東京消防廳消防救助機動部隊隊員;而在政府中,於前線指揮執行抗災對策的是鷹森大臣。)
田所博士的年齡比原作年輕,而且並非常常是學界的局外人,並與鷹森大臣本來為夫婦的關係。
在原作中,因為作為學界的局外人的田所博士所提倡的「日本沉沒」理論是不合理的,因此當時被學界中人取笑。於是他必須找一些例如渡老人、幸長助理教授、邦枝、片岡、中田等有見識有實力的人合作。另外也描述了政府對「日本沉沒」這項資料的真確性感到苦惱。另一方面,在本作中,描述了學界中的最高權威(美國測量學會)認為「40年之內日本沉沒」(後來經過田所博士調查後,判別為1年之內沉沒),而政府接受了「日本沉沒」的事實,因此不再需要描述渡老人的登場令政府感到苦惱這樣的情節了(中田也有在本作中出現,但由原作等的情報學者變成本作的防衛連絡調整官)。而福原教授,在原作中是比較文明論的教授。
在原作及前作中,在故事的最後階段,日本政府與世界各國傾盡全力拯救日本人,但在本作中為一致的冷酷(政府首腦以「難民接受談判」為藉口匆忙地逃亡到海外,美國突然拋售日圓與日本國債)。
山本首相、結城、小野寺、田所博士的最後的出場與場面
電影結尾的一幕
製作:「日本沉沒」製作委員會(東京廣播公司、東寶、セディック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電通、J-dream、S-D-P、MBS、小學館、每日新聞社)
配給:東寶
合作:東京消防廳、獨立行政法人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防衛廳、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本庄市
[編輯]

製作人員
製作:濱名一哉
導演:樋口真嗣
特攝指導:神谷誠
特技統籌/副導演:尾上克郎
原作:小松左京
編劇:成島出、加藤正人
音樂:岩代太郎
主題曲:「Keep Holding U」(作詞作曲:久保田利伸、歌:SunMin thanX Kubota(久保田利伸))

nihon_poster_s.jpg

lp_sinkingofjapan03.jpg

lp_sinkingofjapan12.jpg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原文由 kai_243 於 06-10-4 07:05 AM 發表
我也想去看看...可是怎麼還沒上檔啊


早就上檔許久~

搞不好已經下檔了!.......=.=a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6-16 09:48 , Processed in 0.02269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