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諸葛亮 [列印本頁]

作者: 聖代    時間: 04-9-24 01:59
標題: 諸葛亮
歷史上孔明被稱為天下第一軍師.不過網路上對孔明的批評也最多
其中有:

《著名的三分天下並非孔明的創建》
例如孔明的隆中對.魯肅也提出了讓孫權與曹操依長江天險二分天下的榻上對
周瑜.程昱.賈詡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
但是相較於孔明.孔明的難度顯然高出了許多.並且有系統完成了規劃
雖然並非孔明獨創.但以孔明完成度最高.也最成功

《六出祁山.勞民傷財》
大部分人認為.孔明前後出師.為的是以攻代守
原因蜀國不攻.只有坐以待斃.何況哪一次孔明不是在劣勢的情況下出兵?
魏國尚且不能吞蜀.反被孔明六出祁山.是魏國該檢討自己才對

《不能重用魏延》
孔明並不是沒有重用魏延.只是重用魏延不代表就必須什麼事都聽他的
例如劉備任用孔明.也沒有任何事都聽孔明的

《沒有為蜀國培養優秀的人才》
有人說.諸葛亮沒有培養接班人.在他死後蜀國就跟著滅亡了
其實蜀國的滅亡是在孔明死後的三十年才滅亡的.人才有姜維.劉巴.法正.楊儀等人
如果劉禪的昏庸導致蜀國滅亡.那也是三十年以後的事.而孔明從出茅廬到五丈原逝世也不過二十七年
比孔明在的時候還長.如果孔明能培養出跟他一樣利害的人才.孔明真的是神仙了

《不懂時勢大局.沒投奔曹操》
以當時的情勢而言.的確是曹操最有勢力.如果投奔曹操.也許也不會有三國時代.中國能更早實現統一
但是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儘管曹操出名的愛才.但也出名的忌才
孔明投奔曹操.難免落得像荀彧.郭嘉一樣的下場


孔明之所以偉大.在於他不只有政治上的才能.也有戰術運用與戰略上長遠的眼光
例如劉備死後.孔明並沒有譴責吳國.反而遣使鄧芝赴吳.與孫權結好
229年.孫權稱帝時.也是孔明力排眾議.派陳震向吳國道賀.致力於兩國友好
治理南蠻方面.除了著名的七擒七縱.孔明也在與南蠻表達善意方面下了許多功夫
法治.孔明以德用人."吏不容奸.人懷自厲".以刑治人"科教嚴明.賞罰必信"."刑政雖峻而無怨者"
用兵.以少擊眾.以弱擊強.反倒是魏國採取守勢.又發明連弩元戎.木牛流馬
自我要求嚴格.以身作則.從不"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一直到死
作者: 喬巴~梵倫坦    時間: 04-9-24 12:34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三國志下的孔明和三國演義上的孔明在描寫方面差很多

雖然很想相信演義裡說的他;但正史的評價我比較欣賞

.... 我矛盾>w<"
作者: roch11    時間: 04-9-24 13:50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其實孔明換個角度想也並不失為一個梟雄 因未能有幾個像他內挾君主外令群臣而有能讓後人歌頌的呢?
如果真的讓他僥倖統一了全國而復漢朝,難保他不會是另一個王莽(不然劉備也不用快死了還不忘分他的權) 一切只因為歷史的因緣巧合將他塑造成一個英雄"王莽禮賢下士時 周公恐懼流言日 若使當時身便死
一生真委孰能知呢?)
作者: klm    時間: 04-9-24 17:47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雖然我也蠻佩服孔明的~
但是這陣子覺得孔明還不夠資格稱為天下第一軍師
管仲~張良~這些人比起孔明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孔明在的才能的確是不容忽視~
但演義中的孔明的確誇大了不少~如空城計~
作者: 聖代    時間: 04-9-25 00:10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QUOTE=klm]雖然我也蠻佩服孔明的~
但是這陣子覺得孔明還不夠資格稱為天下第一軍師
管仲~張良~這些人比起孔明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孔明在的才能的確是不容忽視~
但演義中的孔明的確誇大了不少~如空城計~[/QUOTE]
與管仲.張良相比
孔明真的不如他們嗎
諸葛孔明出仕前便曾自比管仲.樂毅
一次與友人崔州平.石韜.孟建與徐庶四人閒談時曾說
"公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
眾人反問孔明.孔明笑而不答
而孔明的這種自信與驕傲並不是常人所擁有的
除非真有如此才能與氣度才能做出這種發言
而孔明事後也真的做到了宰相

管仲雖然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但是在此之前.齊國已經是春秋時代的大國
比起孔明輔佐劉備從新野彈丸小城.並在北有亂世梟雄曹操.南有孫權.周瑜的威脅下
達到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成就.超越管仲與樂毅了

而張良為劉邦打天下.被劉邦稱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人才
後世另有"謀聖"的稱號.與蕭何.韓信併稱"漢初三傑"
以結果論.劉邦統一了中國.但劉備只做到了鼎立一方
但是如果比較時代背景.張良以報國仇家恨起家
先是刺殺秦王不成.之後才投靠劉邦
而孔明則是為了人民與大義效忠劉備
張良為劉邦出謀策劃.孔明除了出謀策劃外.尚且親自負責軍務.帶兵打仗
同樣的項羽為人不可一世.殺人如麻.火燒阿房宮.不為眾服.自取滅亡指日可待
然曹操亂世梟雄.手下人才無數.孔明除輔佐劉備外.還要應付各方人才的挑戰
不同的環境當然也不可同日而語了
而空城記雖然是演義誇大不實.但是孔明六出祁山.來去自如.司馬懿也怕孔明三分卻是事實

至於孔明是否真有王莽之心.應該不太可能
而劉備分孔明權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是有人說劉備是在演戲嗎^^
作者: klm    時間: 04-9-25 01:27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QUOTE=聖代]與管仲.張良相比
孔明真的不如他們嗎
諸葛孔明出仕前便曾自比管仲.樂毅
一次與友人崔州平.石韜.孟建與徐庶四人閒談時曾說
"公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
眾人反問孔明.孔明笑而不答
而孔明的這種自信與驕傲並不是常人所擁有的
除非真有如此才能與氣度才能做出這種發言
而孔明事後也真的做到了宰相

管仲雖然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但是在此之前.齊國已經是春秋時代的大國
比起孔明輔佐劉備從新野彈丸小城.並在北有亂世梟雄曹操.南有孫權.周瑜的威脅下
達到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成就.超越管仲與樂毅了

而張良為劉邦打天下.被劉邦稱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人才
後世另有"謀聖"的稱號.與蕭何.韓信併稱"漢初三傑"
以結果論.劉邦統一了中國.但劉備只做到了鼎立一方
但是如果比較時代背景.張良以報國仇家恨起家
先是刺殺秦王不成.之後才投靠劉邦
而孔明則是為了人民與大義效忠劉備
張良為劉邦出謀策劃.孔明除了出謀策劃外.尚且親自負責軍務.帶兵打仗
同樣的項羽為人不可一世.殺人如麻.火燒阿房宮.不為眾服.自取滅亡指日可待
然曹操亂世梟雄.手下人才無數.孔明除輔佐劉備外.還要應付各方人才的挑戰
不同的環境當然也不可同日而語了
而空城記雖然是演義誇大不實.但是孔明六出祁山.來去自如.司馬懿也怕孔明三分卻是事實

至於孔明是否真有王莽之心.應該不太可能
而劉備分孔明權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是有人說劉備是在演戲嗎^^[/QUOTE]
同意~
因為時代不同造成的結果也不同了~
時勢造英雄呀~~~
也許孔明是另一種時運不濟吧!
作者: eim貳號機    時間: 04-9-26 21:31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QUOTE=喬巴~梵倫坦]三國志下的孔明和三國演義上的孔明在描寫方面差很多

雖然很想相信演義裡說的他;但正史的評價我比較欣賞

.... 我矛盾>w<"[/QUOTE]
知道嗎~~其實演義中的事件是改過的
例如  演義形容周公瑾是個小人之心的人   但陳壽所編的三國志中形容周郎是個   千古豪傑   肚量很大~~
作者: 鬼霸仙    時間: 04-9-28 13:27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所以說.三國演義裡蜀國的人物.都被誇大歌誦.反之都被描寫為歹類.所以反方向思考就會發覺.吳.魏兩國的人才.絕對比屬國優勢.
作者: 源義經    時間: 04-9-28 15:11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以諸葛亮之才智,當然看的出當時天下英雄強弱之勢.曹操哪時早平了准南袁術..河北袁紹..徐州呂布1..儼然己有統一江左的趨勢..孫權繼承父兄之家業,虎距江東...人心歸附..財富充足..同時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又在孫灌帳下..身任謀士...但他沒有投曹操..也沒有投孫權..但選擇了一個毫無基礎的劉備..來白手起家
當時劉備寸土俱無寄人籬下..在荊州牧劉表哪裡作客..諸葛亮是為了劉備三顧之恩把自己畢生禍褔..寄與劉備..幫他打天下的嗎!?
個人認為...當時亮著投佐曹操..不必等曹丕受漢禪..曹操及身就能統一宇內了...若佐孫權至少孫權不會偏安江左..可惜諸葛亮幫的是一個什麼也沒有的劉備..結果只能三分天下..無複統一之望
但換個角度來想的話..曹操帳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亮是否擠的出頭是個問題..尚且曹操性猜忌..連彌衡..張松都不能重用..許攸之輩也要殺其而安心..曹操能讓諸葛亮放在手邊..讓他輕輕搖著鵝毛扇子嗎!?
再說到投向東吳..孫權與諸葛亮的關係..怎能跟周喻相比!?周喻乃是其兄孫策的好友..孫策曾咐之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喻...周喻事實上是東吳的決策者...孫權對周喻實際上是執兄禮而待之的..諸葛亮也曾道: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所以才會選擇了一個對他推心置腹的劉備
因此諸葛亮的一生謹謹慎慎的立功創業...一步也不敢走錯...為的只是資本太小..以至不能放手一搏...然而亮生平辛辛苦苦訂的聯孫抗曹政策..被劉備手破壞..所得的結果是全軍覆未..連劉備自己都賠上了一條老命
感覺上..諸葛亮並非不及張良之輩..其死前留下的軍營佈陣連其敵仲逹都深感不及..真正不及張良的可能只有出師未捷身便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吧..但諸葛亮真正令後人佩服的..便是為其後的人們立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好榜樣吧
作者: 聖代    時間: 04-9-30 14:44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資料來源:轉載自歷史智囊電子報


歷史上曾經使用過的空城計:

一:《曹操》
興平二年,曹操41歲時,呂布與陳宮率領一萬多人進攻曹操營寨。
當時曹軍大都出去收割麥子,在營中的,包括曹操本人,還不到一千人。
曹操不慌不亂,命婦女留在營裡,他率領少數兵馬列隊於營外。
呂布見曹操兵力單薄,女人擔任守備,頗感納悶,
觀察地形地物時發現西邊有大堤,南邊則是茂密深廣的樹林。
呂布懷疑曹操用誘敵之計。
他說:「曹操詭計多端,我們不要上他的當。」於是退兵十餘里。

呂布難得聰明,卻反被聰明所誤,曹操緊急調回割麥的兵馬,穩住陣腳。
呂布知道上當,第二天捲土重來,曹操把一半兵力埋伏起來,另一半暴露在外。
呂布心想曹操又再虛張聲勢,不再受騙,於是輕敵冒進。
曹軍且戰且退,誘引呂布大軍逼進埋伏圈時痛擊,大破呂布。

二:《趙雲》
劉備和曹操展開漢中爭奪戰,
某日,曹操派兵在北山下運送數千萬袋米,劉備麾下的老將黃忠見有機可乘,決意劫糧。
過了好一段時間,還沒回營,趙雲帶著數十名騎兵出營探查。
忽然大批曹軍出現在面前。
趙雲且戰且退,逃回營區。
趙雲的部將見曹軍來勢洶洶,準備關閉營門。
不料,趙雲反其道而行,下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

大門一開,藝高人膽大的曹操,反而懷疑內有伏兵,不敢追殺,急忙退去。
趙雲見曹軍一退,立刻轉守為攻,下令軍士擂鼓,霎時鼓響震天,聲威嚇人。
趙雲領兵從營內殺出,卻不接戰,只以勁弩從後面猛射。
曹軍驚駭,自相蹂踐,許多人墮入河中淹死。
次日,劉備來到趙雲營寨,檢視昨日戰場,贊嘆:「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三:《文聘》
孫權親領五萬大軍,包圍魏國大將文騁駐守的石陽城。
當時天降大雨,石陽的城柵崩壞,百姓又散在田野之間,吳軍突然攻來,趕修不及。
文聘急中生智,命令城裡的人躲藏起來,他自已裝做高枕無憂,安睡不起。
孫權打聽到這等怪事,心生疑慮,不敢進攻。

四:《祖珽》
公元573年,南北朝時期,北齊的祖珽出任北徐州刺史時,
南陳軍隊大舉進犯,當地百姓裡應外合,形勢急迫。
祖珽臨危不懼,命令士兵大開城門,守城的士兵統統步下城牆,靜坐在街巷內。
街道禁止通行,全城寂靜無聲,雞不鳴、狗不吠。
敵人來到城下,懷疑眼前是一座空城,不知所措。
這時,祖珽突然命令士兵高聲吶喊,震撼效果十足,把南陳軍隊嚇跑了。

五:《張守珪》
公元727年,唐玄宗時,吐蕃進攻瓜州,守將殉難。
張守珪奉命擔任瓜州刺史。
到任後,帶領百姓修築城牆,還沒修好,吐蕃再度來襲。
全城軍民驚慌失措,張守珪說,敵眾我寡,不能硬碰硬,必須施用計謀退兵。
於是,他命令眾人在城樓擺好酒席,找樂隊來吹打彈奏,他和將士們飲酒作樂。
吐蕃人見了,疑心城裡有埋伏,便撤兵而去。

六:《蕭承之》
南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南宋派軍攻打北魏,計畫收復黃河以南的失土,
起初節節勝利,後來卻被北魏軍隊逆轉,北魏軍隊攻啊攻,攻到濟南城。

濟南城裡只有幾百名士兵,怎麼抵擋得了?
太守蕭承之命令士卒隱藏起來,大開城門。

北魏軍來到濟南城下,見城門大開,內無一人,疑心裡頭有詐,
不敢冒險,因而引軍撤離。
作者: 聖代    時間: 04-10-2 11:31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鳳雛與臥龍.龐統與孔明.兩人被稱為天下奇才
水鏡先生司馬徽曾經說過.二者得其一.可得天下
但是劉備兩個人都得到了.卻沒有統一中國
換個角度來想
或許水鏡先生的意思是說:只能得其一.不能二者兼得吧
三國演義中說.龐統忌妒孔明.用頭腦的人最忌畏的也是用頭腦的人
兩個當代的天才同時存在同一個陣營裡
所產生的化學效應不是互相融合.卻是互相排擠
然而真有此事嗎?
正史中並未有所交代
不過如果龐統沒死的話.三國會是什麼局面呢?
也許孔明會為了不與龐統\功名而兀自隱退.回隆中種田去了
也許魏延提議從子午谷偷襲長安的計策會被龐統採用
也許中國的歷史也因此改變
作者: Sour-L    時間: 04-10-2 17:30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有此一說

孔明把整個蜀國用上了空城計,六伐中原也是為了欺敵,

當時蜀國已經是強弩之末,外強中乾,諸葛亮窮兵黷武,連年爭戰百姓不堪其苦...

朝中大臣多持反對意見,

街亭失守...等等的失利也都有人出來扛責任,因為漢中百姓不相信丞相會失敗,

在他們心目中,諸葛亮已經神格化了...
作者: 源義經    時間: 04-10-2 18:09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QUOTE=聖代]鳳雛與臥龍.龐統與孔明.兩人被稱為天下奇才
水鏡先生司馬徽曾經說過.二者得其一.可得天下
但是劉備兩個人都得到了.卻沒有統一中國
換個角度來想
或許水鏡先生的意思是說:只能得其一.不能二者兼得吧
三國演義中說.龐統忌妒孔明.用頭腦的人最忌畏的也是用頭腦的人
兩個當代的天才同時存在同一個陣營裡
所產生的化學效應不是互相融合.卻是互相排擠
然而真有此事嗎?
正史中並未有所交代
不過如果龐統沒死的話.三國會是什麼局面呢?
也許孔明會為了不與龐統\功名而兀自隱退.回隆中種田去了
也許魏延提議從子午谷偷襲長安的計策會被龐統採用
也許中國的歷史也因此改變[/QUOTE]我印像中好像龐統原本也是要輔佐劉備的..因為在三國時代..好像只有劉備打著劉皇叔的旗號而自視正統..劉備所得只有人心而而...而龐統沒有輔佐劉備的原因..好像是因為曹操挾其母逼其歸帳下..因為龐統事親極孝所以才投向曹操..而羅貫中先生所著作的三國..可能是徧向小說版的原因..而把一些人的個性方面編撰的極度好惡分明..也神話了些..例如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及氣死周喻等橋段..可信度便很小
不過小弟卻深信..三國之所以為亂世...便是因為三國時代枭雄太多了...當一個世代裡..天才型的人愈多只會將亂世變的更加繁亂而己^^"
作者: 雪姬    時間: 04-10-4 19:29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孔明在劉備陣營中的地位及作用是甚麼呢?首先是孔明有沒有解決了劉陣中的長期弊病,是甚麼弊病?這是劉備的軍事體制,眾所周知劉軍是採用多頭式的聯合制,例如在平原招募的、在徐州招募的、在新野招募的。他們沒有統一的軍事體制,像草率成軍的武裝份子多一點,當中以投機份子佔了大多數,戰鬥力可算是三國中最差的。


例如赤壁一役之後,曹軍敗退,東吳三路牽制曹軍。而劉軍只需要執行盟約上的一個要求,就是爭奪襄陽一城,當時襄陽一城守將是樂進。劉軍佔了人數上的優勢,剛剛奪取了曹軍的物資,敵方缺乏援兵,己方擁有被世上尊敬的名將包括孔明在內,居然在野戰中慘敗於樂進之手,要退卻至南郡乞求盟友分一份利益。我相信將領是要付上責任,但最主要是劉軍不堪一戰。孔明既為政治家,何以不察覺如此弊端?


再來是兩州的人對立問題,劉備入蜀後,跟隨劉備多年的舊眾總於雞犬升天,數萬人在蜀國各自圈地,變成了小富戶,卻不事生產。這大大加重了巴蜀本土居民的負擔,也造成對立的現象。經濟方面也不見得孔明有多大建樹,貿易他造過甚麼呢?改善農業生產力他有甚麼改革呢?有沒有從其他途徑取得拓展財源的方法呢?我只看到孔明的戰略是以戰養戰,卻不成功。有人會說蜀國的手工業是三個國家中最發達的,這是歸納於蜀國男丁都需要服役,包括軍事、建設,女人只能在家中造造手工業,但手工業卻是提供軍隊出征的日用品。
作者: 聖代    時間: 04-10-5 14:23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孔明剛加入劉備陣營的時候並沒有實際參與軍事行動的權利
真正掌有大權是在劉備過世以後
劉備過世以前.孔明的身分比較接近顧問的形象
以戰養戰雖然不成功
但也有效的消耗掉魏國的戰力
讓魏國沒有辦法進攻蜀國
(...雪姬姐故意的.以前明明還幫孔明說好話≧▽≦)
作者: 芳野 雪彥    時間: 04-10-5 15:52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不是要談孔明,只是想提出一個我有疑問的地方

[quote=聖代]孔明投奔曹操.難免落得像荀彧.郭嘉一樣的下場[/quote]

郭嘉的死法是在年紀輕輕,曹操還非常欣賞重用他的時候病死,跟荀彧傳說中的被毒死或是鬱悶而死完全不一樣吧?曹操忌才是指對於不能迎合他的人而言,所以這邊你提荀彧我可以認同,郭嘉?我想例子舉錯了喔...:)
作者: 聖代    時間: 04-10-6 11:23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QUOTE=芳野 雪彥]不是要談孔明,只是想提出一個我有疑問的地方



郭嘉的死法是在年紀輕輕,曹操還非常欣賞重用他的時候病死,跟荀彧傳說中的被毒死或是鬱悶而死完全不一樣吧?曹操忌才是指對於不能迎合他的人而言,所以這邊你提荀彧我可以認同,郭嘉?我想例子舉錯了喔...:)[/QUOTE]
嗯.被芳野發現了
其實聖代是想寫很有名的雞肋故事的楊修...
結果記錯了名字>.<"

既然談到了楊修
等一下貼楊修的事蹟吧
作者: 聖代    時間: 04-10-6 12:05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楊修

闊門:
曹操修建丞相府,看了後不給評語,只在門上寫一「活」字,楊修看了後,說:「門上一活字,丞相嫌門闊」,命人把門修窄。

合:
曹操收到一瓶乳酪,在瓶上寫了「合」,主簿楊修見了,便喝了一口,眾人問他為何這樣做,他答:「丞相要大家一人一口」

夢中殺人:
曹操擔心有人暗殺,於是假裝自己在夢中好殺人,更殺了一個近侍和假裝痛哭,並厚葬那人,以殺一儆百。楊修知道後,說:「丞相不在夢中,你們在夢中啊」。

雞肋:蜀國攻打漢中時,曹操想棄守,卻又不甘心。部署問夜間口令時,曹操說「雞肋」,楊修知道後,收拾行李,準備回家,說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想撤軍了」

天下的梟雄.最忌諱的是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偏偏楊修每次都侵犯到曹操的禁忌
在冊立太子的決定中.楊修又參與干政.最後免不了一死
作者: 雪姬    時間: 04-10-6 21:22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QUOTE=聖代]孔明剛加入劉備陣營的時候並沒有實際參與軍事行動的權利
真正掌有大權是在劉備過世以後
劉備過世以前.孔明的身分比較接近顧問的形象
以戰養戰雖然不成功
但也有效的消耗掉魏國的戰力
讓魏國沒有辦法進攻蜀國
(...雪姬姐故意的.以前明明還幫孔明說好話≧▽≦)[/QUOTE]


被發現了,證明聖代是有留意我的文章XDXD

女人心,海底針。所有觀點都是一時一樣的XDXD
作者: 聖代    時間: 04-10-7 15:59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無聊講一下楊修的死...^^"
關於楊修的死
有人認為是楊修太聰明了
其實不然
以雞肋為例
當時曹操隨然想撤軍
但如果楊修將曹操的想法改成自己的想法
勸告曹操撤軍
不但應和了曹操的想法
也給了曹操面子和撤軍的台階下
這一點上楊修就沒有明哲保身的智慧了
作者: 無奈    時間: 04-10-8 08:18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設壇際風:

周瑜卧床不起 ,
  欲破曹軍 , 宜用火攻 ; 萬事俱備 , 只欠東風 .
些藥方是 諸葛亮 開給周瑜 .
  亮雖不才 , 曾遇異人 , 傳授奇門遁甲天書 , 可呼風喚雨 .
都督若要東南風 , 亮可借三日三夜 , 助都督用兵 .
  要在南屏山建一臺 , 名曰 (七星壇) ......

諸葛亮於沐浴後 , 登壇作法 ......
  東南風起了......

周瑜命手下將領200人往南屏山 , 捉住諸葛亮 , 休問長短 , 就地正法 .
魯肅問:都督為可如此 ???
能在隆冬引來東南風 , 孔明實如鬼神 .
若留此人 , 日後必成東吳禍根 . 孔明 不得不除 .
----------------------------------------
孔明借東風是真有其事嗎???
作者: 源義經    時間: 04-10-8 12:29
標題: 回覆: 諸葛亮
借東風的劇情只是小說加強神化孔明的....
所以小說裡的孔明是加強版XD
第一:因為正史中並沒有提到這段
第二:後代歷史學家認為..就算真的有這段..也只能算是孔明是氣象學家
      能觀星象測天氣..但可信度還是不高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www.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