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文明開化吃牛肉
[列印本頁]
作者:
雲荻
時間:
04-9-6 21:26
標題:
文明開化吃牛肉
原作者:簡白
眾所皆知,日本的生魚片非常有名,日本人嗜吃魚貝類等海鮮,但是獸肉方面的食用,在日本歷史上可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吃到,倒是費盡一番辛苦,才能大啖美食了。
事實上,日本人一直要到明治維新後,才開始公開吃牛肉。自七世紀以來,不但忌吃牛肉,就連羊、馬、豬,甚至是雞,都在禁食之內,等於處在「半素食」狀態下。
大和民族以神道立國,視稻米為神聖的糧食,自古以來就有「肉類即穢物」的想法。另外由於佛教的東傳日本,佛教不殺生以及下地獄的觀念逐漸滲透。再加上部分禽獸家畜化、工具化,有助於農業生產。於是,神道穢物觀、佛教戒殺生與政經目的,三者一拍即合,更加強固了不吃肉的習慣。西元六七五年,天武天皇下詔,除設限狩獵撈捕外,還禁止食用「牛馬犬羊雞」
(
豬鹿後來也照禁不誤
)
。這一禁,直到明治維新後第五年,才告正式解除。
一六八七年,德川幕府第五代將軍綱吉,頒布「生類憐憫令」,更是嚴禁虐待、殺生所有牲畜,違者大刑伺候,從此江戶食無肉。不過,就是有人會挑戰法律,尤其在幕末,偷吃不怕死的人比起嚴刑峻法不惶多讓,但怕張揚,發明了一些暗語以避人耳目。
鹿肉叫「紅葉」、豬肉叫「牡丹」或「山鯨」;雞肉改稱「柏樹」、馬肉改稱「櫻花」。至於牛肉,則須把它視為「藥膳」,才可以堂而皇之來吃「補」。可是畢竟宗教戒律與法令規範長期提醒著人們,讓人不敢漠視,忌食獸肉早已在官方民間形成牢固的信仰價值和生活習慣。
一八五三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培禮叩關,要求補給食物,其中包括「六十頭牛」,這讓幕府官員大惑不解,問道:「要牛幹嘛,船上又不能耕作!」培理同樣大惑不解,衝著說:「牛是要宰來吃的!」這一說,讓官員大驚失色。吃牛肉的美國人碰上不吃牛肉的日本人,雞同鴨講為兩民族的接觸揭開了序幕。
到了明治初期,外務卿岩倉具視,於一八七一年覲謁剛滿二十歲的天皇。見多識廣的岩倉,目睹天皇容顏,驚愕連連。因為那時候的天皇依舊遵循古禮,臉塗抹脂粉,高聳蠶眉,挽髮結髻,牙齒用鐵漿染成墨色。岩倉頓時了解到,明治維新要成功,文明開化要進展,憑藉天皇這樣的形象,斷不可行。於是天皇改頭換面,飲食服飾也向西方看齊。翌年正月,政府宣稱,天皇已經詔令宮內御廚將牛肉納入膳房食譜,並鼓勵國民多吃牛肉─當成日常菜餚,而非養生補品。
天皇吃牛肉的消息傳開後,各地震驚,抗議行動與社會騷動層出不窮,例如十位白衣裝束的山岳苦行僧,帶刀闖入東京皇居禁地,諫求收回成命;老公吃牛肉老婆鬧離婚、開肉店街坊群抗議等等。雖然這個千百年來的禁忌不易破除,但是明治政府還是傾力推展肉食運動,將牛肉與「富國強兵」、「文明開化」等價值觀一起向各界宣傳鼓吹。
----------------------------------------------------------------------------------------------------------------------------.---
感想:
在今日涮涮鍋大行其道的同時,原來日本人吃肉還有這麼一段歷史。
這與中國相較十分有趣,中國也有佛教,也利用牲畜來耕田,但是似乎並沒有因此忌吃肉類。
是有一些人因為感念牛幫忙耕田,而不吃牛肉,但是應該不佔多數吧。
文中寫道,日本時代劇戲中武士集團勇猛剽悍,卻無可能目睹他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場景。
想想,這卻是很典型中國武俠章回小說裡對俠士酒逢知己千杯少,非要來上這麼一段豪爽的描寫。
另外,當嗜肉的西方人遇上日本人,文化的差異就在這小小的飲食習慣中一覽無遺。
[right]
終於打完了...(癱)
[/right]
作者:
klm
時間:
04-9-7 01:24
標題:
回覆: 文明開化吃牛肉
呵呵~~~真是有趣耶~~~
作者:
G88673
時間:
04-9-7 21:58
標題:
回覆: 文明開化吃牛肉
"老公吃牛肉老婆鬧離婚"...這句話讓我百思不解
作者:
藍琉璃
時間:
04-9-8 17:16
標題:
回覆: 文明開化吃牛肉
明治維新對日本人而言,可真是天翻地覆的改革。
我對裡面天皇的形象比較深刻!一想就覺得好笑。
脂粉、蠶眉,對中國人來說,這種形象更像小說內的白面書生。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www.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