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習氣要訣之結構彙整
[列印本頁]
作者:
kevin.chang
時間:
10-12-17 02:53
標題:
習氣要訣之結構彙整
本文章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10-12-22 12:58 編輯
根據本人多年來習氣與教學的經驗,習氣基本結構如下:
一、體能訓練
1.基礎訓練
(1)拉筋訓練
(2)肌力訓練
(3)有氧訓練
2.氣功體操
(1)築基功
(2)內家拳
(3)引氣勢
氣功本是從鍊丹術演變出來的長生功夫,它的理論基礎就是以體為鼎鍊藥。這內容或許有點復雜,簡單的說就是利用身體本身自癒的法門。「氣」則是氣功中必須修練與掌握的力量,它可視作是一種人體生命循環的能量,它可以是氣流,也可以是電流,也可以是光流,也可以是磁場,也可以單純是一股熱,它是我們人體循環的一部分,人體內天生有具有這種能量,神經傳導著電流與磁場,血液伸著血管至每個細胞,這些也都是循環的一部分。
正因為「以體為鼎」,所以氣功其實是身體愈好,練的效果愈好。氣功並不是打坐就可以修練的運動,不僅如此,氣功修練初期與一般運動相同,也就是必須好好活動、調整生活作息、讓身體變得更有活力而且健康,這是氣功要求的體質需求,必須要有共識。那如何達到良好的體質訓練呢?簡單的說,就是拉筋、肌力、強化心肺功能。其中拉筋第一、肌力第二、心肺功能第三。拉筋主要是為了避免因為筋縮而導至骨骼肌腱連帶經脈一起移位;肌力是拉筋附帶一起訓練的,有增強體力即可;心肺功能則是強化呼吸與心臟的主循環,是強身鍵體的重要一步。
體能的基礎訓練完畢後,接著進行的是「氣功體操」。所謂氣功體操就是單純利用動作與姿勢引導「氣」的連續動作,簡單的說,我在本站放的築基功就是「氣功體操」的部分;內家拳,例如:太極拳,它就有引導氣的效果,要特別去學,不要自己練;最後是引氣勢,這是練功要訣,用一些更加單純但有效的姿勢,引導氣活動。引氣勢,例如:易筋經。它就是一種有效的引氣勢。引氣勢簡單但是會有一些關鍵步驟,也必須有人帶著練才學得到。
此部分開始與氣功接軌,但對氣的感受認知仍不足。「氣功體操」的目的是為了練習氣功而打下基礎,主要是因為此時仍不知道「氣」,必須靠一些強制動作來引導氣,讓氣的量漸漸提升,使學徒能夠因為氣的量增加,能夠感覺到氣的存在。
二、習氣前置訓練
1.意識訓練
(1) 專注訓練
(2) 冥想
(3) 精神收放
(4) 駛氣訓練
2.氣感開發
(1) 拉氣法
(2) 聽息法
(3) 自發功法
(4) 貫頂法
為了讓自己進一步的感受到氣的存在,氣感開發是必須的,但在開發之前,意識的煅練非常的重要。由於掌握氣是一種會跟危險開始掛勾的步驟,所以心態必須良好,心情必須沉靜,精神必須專注。打坐、冥想、凝視都是一些很好的方法。緊接著應動這些方法,從氣感最敏感的手部,進行拉氣訓練。待有成果,再接著利用聽息法將氣感待入體內,也就是「內視」。自發功與貫頂法也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但是拉氣加上聽息較簡單,方便個人自我修練。
當氣感與精神力的感覺都被開發出來了,就可以試著進行小操作,由於氣感與精神力的感覺都在五感之外,操作起來就像幼兒學爬一樣,必須從頭慢慢的熟悉,不要輕舉妄動,以免發生危險。然後利用精神力掌握氣感,就會慢慢掌握操作氣的感覺。
三、入門氣功
【運氣】
身內運氣
1.開脈
(1)表開脈(主經絡)
(2)裡開脈(內螺旋)
(3)循環經脈(周天法)
2.養氣
3.理氣(順氣)
身外運氣
1.運氣鼓盪訓練
2.採氣and排氣
【氣動】
【發氣】
1.張手布氣
2.身印、手印、聲音助功
3.純意識
當氣感開發完,而且可以控制氣的流動時,就可以進行開脈。
經脈本身就是通的,本無通不通的問題,但是經脈所能容納的氣量並不大,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它擴大。擴大的方法就是進行不間斷的氣循環,也就是必須抓住氣感引導氣,讓氣在經脈裡不斷的循環。可以觀想成一道細細水流,不斷加大水量去漸漸擴張成大河川。此部分困難處在引導氣的部分,容易因為氣過不太去而進度緩慢,或是因為暫時的精神恍惚使得步驟中斷,又或是因為太急燥使氣亂跑而走火,解決的方式就是耐心與毅力,重覆一次又一次的氣循環,讓經脈能夠因為容納大量的氣而得到擴張。
當氣量達到一定條件,氣會出現自動活動的現像,此為「氣動」。氣動有三種可能,一是身體有傷的自癒型氣動,二是自動開脈的衝脈型氣動,三是感覺到危險(邪氣)的自我保護型氣動。初次感覺氣動時,很有可能會誤判此現像,氣動是一種身體自發性的氣循環,並不是走火入魔。由於衝脈型氣動走的是先天路線,是一種很好的機遇,不仿可以多觀察與體會,對境界提升有幫助。自癒與保護型也可以參考,由其是保護型是氣功師初步扺御邪氣的主要方法,除了馬上避開危險處,也可以去模仿氣動的方式,來學習這種保護技能。
由於人為的干涉,氣的流量變得不夠先天自然,所以也比較適時的放掉氣感,讓氣在身體本能下回覆到原本的循環,得到溫養與回歸,此為「養氣」。如果發生走火或許輕微的氧不暢時,利用良好的氣環循引導混亂的氣回歸平穩,此為「理氣」。
當氣量與氣感提升至某一高度,氣就能以胸口上方為球心,在周圍鼓盪成一個球體,或是可以在手上運化成一個氣團,此境界即為「身外運氣」,身外運氣的意義在於,氣漸漸可以發送出去,也就是「發氣」的境界基礎,氣感也能飄於體外(十幾公分)。
「發氣」則是單純對外界的氣操作,由於在人與人太靠近時,氣會受到身體本身的平衡力活動,無法被良好的控制。所以對人布氣的良好距離約 5 至 10 公分
「採氣」則是增加本身氣量的辨法,利用大自然的力量補充人體氣量有限的缺點。通常採氣良好的對像就是太陽與樹木,以早晨的太陽為主,以具有靈性的樹木為主。採氣本身是一種循環,人體將廢氣排出,將外界氣引入體內,然後在體內進行消化轉換,轉成自身的氣,將再多餘的氣排出,使身體的氣達到飽和與平衡。「排氣」則是與採氣相反,把多餘的氣或邪氣排出體外,最簡單的排氣姿勢是「手打直出掌」。
由於後面步驟較為艱深與危險,我暫時寫到入門階段。(其實我快沒貨可以拿出來看了QAQ)
如果有內容不對或寫錯,歡迎一起來討論。
作者:
那可沒聽說
時間:
10-12-17 10:37
老媽說練太極一段時間後
說啥會感到一股氣流
然後運來運去?
作者:
kevin.chang
時間:
10-12-17 13:28
老媽說練太極一段時間後
說啥會感到一股氣流
然後運來運去?
z26997688 發表於 10-12-17 10:37
這是練內家拳的正常情況
氣會變得越來越沉穩。
作者:
kevin.chang
時間:
10-12-25 15:06
先搞個清單
或許還要加一些文火武火的控制內容
精氣神,主要有「元精、元氣、元神」的說法的概要
氣量的保持與氣流失的處理方法
對於任督開脈更深入的實況說明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www.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