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壹週刊驚爆:台灣將秘密採購4艘U214柴電潛艇 [列印本頁]

作者: b_1002000    時間: 09-10-7 20:32
標題: 壹週刊驚爆:台灣將秘密採購4艘U214柴電潛艇
最新一期的壹週刊驚爆,由於希臘以400項問題為理由,遲遲不肯付錢接收德國製造的4艘U214柴電潛艇,因此德國方面有意轉賣其他國家,而台灣方面則打算秘密採購這4艘潛艇~~~

214.jpg


作者: kkhhkhk    時間: 09-10-7 22:00
很祕密嘛.....半個地球外不會德語的我們也知道了
作者: ccs60204    時間: 09-10-7 22:16

中華民國海軍果然是想潛艦想瘋了
但是現在存在的問題是政治,說是秘密也是很難去達成,有中共的阻力以及政府眼前對中國的經濟利益問題,馬政府沒有一個人感冒這種可能把美好的局面又打回原點的風險吧?再者,潛艦買了還是要養,如果後勤不能搭上,四艘U-214潛艦也只能在乾塢中等待零件最壞的下場就是必須讓一艘成為備料艦,種種的問題也須上位者深思
作者: Wolfmann    時間: 09-10-8 11:32
潛艦在台灣有其必要性及迫切性。但如同其他兵種,潛艦作戰的運用思維模式是什麼? 否則買潛艦,還不如不買。
作者: b_1002000    時間: 09-10-8 20:54
這4艘U214是高檔貨,有AIP絕氣推進系統,德國製價格又便宜,不買太可惜~~~
作者: ac195    時間: 09-10-8 22:19
原文由 b_1002000 於 09-10-8 20:54 發表
這4艘U214是高檔貨,有AIP絕氣推進系統,德國製價格又便宜,不買太可惜~~~


這麼秘密 要買到也不容易~
一直以來都覺得~買一堆新東西
怎麼不從根本的體制上 後勤上去做強化
瑞典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個只有兩萬七千六百常備軍的國家~擁有飛機.坦克.火砲.潛艦.飛彈
.雷達.電子對抗系統等堪比大國的軍工體系

作者: Wolfmann    時間: 09-10-9 22:22
中華民國的三軍武器裝備,遷台以來,從50~70年代,尚有台美正式邦交時,就是接收美國二戰及韓戰的美軍制式軍備,承襲美國的作戰思想。而在70年代末,美中建交後,台灣的國際外交空間,嚴重遭到擠壓。中華民國國軍與國際間的軍事交流逐漸變少,也使得國軍的戰略思考停滯不前,連帶的國防政策也因政黨輪替,而無連貫性。在民進黨執政時代,軍中的官位更成為待價而沽的買賣商品,願意用頭腦的中高階軍官及將領也想繼退伍。

相反的,對岸在過去20多年間,卻不斷思考,如何在美國插手台海戰爭時,打一場不對稱的勝戰,以有限的武器及優勢,一舉打贏美國。美國在最近也對對岸的十一國慶,發表了評論,認為太平洋第七艦隊已無法有效應付中國的軍力發展。另一方面,卻加強了在沖繩、琉球的軍力,代表美國對中國國力發展的戒心,並加強了與印度的軍事合作,也默許印度成為核子俱樂部的一員。

很明顯的敵我的消長,雖然現階段二岸的軍事衝突已經大幅的緩和,關係也改善,但對岸的軍事卻不斷的增強。以台灣的國力,無法全面與大陸對抗,但國軍卻似乎沒有改變其心態,就是不斷的買新裝備,增強自我的信心。個人建議積極整合台灣在電子、通信與半導體等IT產業的優勢,發展出一個"不對稱"的軍事優勢。全面的檢討全島的防衛戰略及不適用軍事裝備,過渡時期,義務役服役應延長到一年半、加強陸軍個人裝備,如molle戰術背心、防彈頭盔及H吊帶,這都是不需要花大錢的投資。

[ 本文章最後由 Wolfmann 於 09-10-9 22:26 編輯 ]
作者: stars    時間: 09-10-11 11:28
買了又怎樣?

軍方長久以來缺乏國際交流
潛艦戰術運用八字都還未一撇~
更別說那些被送到米國受訓的軍士官~歸國後被當成種子教練
但其成效為何?至少我在服役時並無看到任何改變

潛艦購買只怕再等上十年還是一樣買不到
不如這筆經費還是研發生產新式 水/魚雷 、反潛火箭 ..........這種低成本投資卻換得高報酬效率的武器還比較好!  

如此
我們也能對中共實施「不對稱」打擊
作者: 林勁羽    時間: 09-10-11 14:25
就算買了如果海軍是肉腳的也沒用
作者: b_1002000    時間: 09-10-11 15:15
我覺得若馬政府向中共釋出善意,只買2艘U214汰換老舊的潛艇,每艘U214只裝魚雷不裝飛彈,符合國土防衛的原則,則採購成功的機會很高!
作者: talk912    時間: 09-10-14 05:43
台灣因為國家算是偏激,那也是美國當初不敢給我們核武的技術之一;

我覺得台灣的潛艦,真的算人家的淘汰品,現在先進國家都使用可長年沈伏於海底的核能動力,但台灣的弱點(動力研發),就是台灣的致命傷,所以才受美國的牽制;

另外台灣的陸軍真的沒有太大的用處了,個人覺得陸軍是大國的專利;

小國就注重在游擊部隊跟特種部隊就好了,現在陸軍還留那麼多人幹麻;

台灣的潛艦,說真的要趕上那些以潛艦出名的國家,真的很難,蘇俄就是以潛艦出名的,中共現在又大多俄系裝備,想必潛艦應該也是俄系的,因此不趁勢研發,還在依賴外國那些裝備,真的不是長遠之計。
作者: Wolfmann    時間: 09-10-16 17:17
不過買德國潛艦,報導也只是我方一廂情願的說法。德國人是一板一眼的,在中國現在在國際間這麼強大影響力下,機會恐怕是零,除非是二國交惡,或是美國在旁協助。
作者: dn1841    時間: 09-10-17 16:33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哪來祕密="=a
作者: Wolfmann    時間: 09-10-18 00:05
目前國際間軍售台灣只有美國與法國敢對大陸說"不",潛艦也只有美國有膽賣給台灣,法國人信用不好。個人推測在年底或明年初,很快美國就會給台灣答案,現在賣與不賣給台灣,對美國都是一個燙手山芋,就看歐巴馬政府如何有智慧的在適當的時間點宣佈。因為"不賣"是美、中、台國際三角政治問題。"賣"是美國國內經濟及政治問題,軍火產業的壓力、國會和遊說團體會拿台灣關係法施壓美國政府。

[ 本文章最後由 Wolfmann 於 09-12-11 21:04 編輯 ]
作者: Capt.Martin    時間: 09-11-21 12:16
原文由 Wolfmann 於 09-10-9 22:22 發表
中華民國的三軍武器裝備,遷台以來,從50~70年代,尚有台美正式邦交時,就是接收美國二戰及韓戰的美軍制式軍備,承襲美國的作戰思想。而在70年代末,美中建交後,台灣的國際外交空間,嚴重遭到擠壓。中華民國國軍與國際間的軍事交流 ...


最近敝人有個很矛盾的問題,高科技的IT產業的確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指標,也是少數能夠在國際立足的籌碼,
但大多數的高科技產業,其工作所需之員工數量不多,在政府大力支援這些高科技產業之下,這些用人精簡的科技廠固然有鉅額利益,以及技術提升的空間,但是正因為其用人精簡,所以會導致該產業所提供之就業人數較低,而在傳統重、中工業上政府則是沒有多加注意,再經濟衰敗的這段時間,有不少的工廠進行大幅裁員甚至是倒閉,更進一步的造成了失業率攀升的現象,而工業則是生產軍備之母,在台灣工業日益衰微的情況下,勢必有許多軍備品無法自行研發吧?
在高科技與工業之間是否真的沒有平衡?
作者: KOGA.tpe!    時間: 09-11-21 13:35
原文由 Capt.Martin 於 2009-11-21 12:16 發表

最近敝人有個很矛盾的問題,高科技的IT產業的確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指標,也是少數能夠在國際立足的籌碼,
但大多數的高科技產業,其工作所需之員工數量不多,在政府大力支援這些高科技產業之下,這些用人精簡的科技廠固然有鉅額利益,以及技術提升的空間,但是正因為其用人精簡,所以會導致該產業所提供之就業人數較低,而在傳統重、中工業上政府則是沒有多加注意,再經濟衰敗的這段時間,有不少的工廠進行大幅裁員甚至是倒閉,更進一步的造成了失業率攀升的現象,而工業則是生產軍備之母,在台灣工業日益衰微的情況下,勢必有許多軍備品無法自行研發吧?
在高科技與工業之間是否真的沒有平衡?


這我該怎麼解釋ˊ.ˋ

解說 起來  蠻複雜的...

一  軍購利益 大於  自產=壓縮國內廠商訂單=拿錢養老美的工廠

     我們國內政治還是偏向買,而不是狠心自研自產,很多號稱國造也是外購零件在台組裝的國造

     我們工業沒有弱到連一台CM2X都做不出來,但是CM2x的零件依賴度還是 靠外購...

     這原因扯到第二點

二  對國內生產的自信心不足=跟國外買會比自家產還安全=國內訂單的穩度不佳

     國內廠商的生產穩度讓人不放心,近年連軍需消耗品的品質讓大頭兵都受不了,

     一雙新發軍鞋居然穿不到一個月就脫膠...別開玩笑了...

      雲豹  破底盤要找誰算帳來著...廠商的 紙筆承諾 是拿 軍人的性命去驗證...

      拉到CM2X來說, 拉一條生產線要多少錢? 但這零件卻能透過外購用更低價格去買,

      那自產必要性當然在省錢的條件下被打掉...
   
      國內自研穩定度也很不足,有關下面第三點

三  軍購合約比例上的吃虧,授權生產但壓縮自產空間=國內產商根本吃不到甜頭也不願意買單

     一條生產線要拉出來要多少資本去丟? 是否會回本呢?

      軍品是 靠長期的後勤去補,但消耗量卻不高,一台MBT可以弄到40幾年都還能跑

      廠商生產後卻面臨國內消耗不足,自己產量卻永遠掛在那邊,總不能產出來的東西賣給民間吧?

      所以都是抱著吃完這攤就收線的心去做....那能搞到這種資本去賺的廠商國內還真沒幾家

      我們自研自產的貨又不外賣,廠商自然吃那有限的訂單根本不賺...吃長單意願就低

      這又會扯到 生產成本上...一把T91我們自己產就要1萬5,但買美國的M16改良版卻只要多少?

      有打過仗的槍 跟沒打過仗的槍,在實戰考量上還是很悶...( T91 就讓我很恨 )



後面那堆我就不多打..

簡單說就是 國內研發丟的單沒多少廠商敢吃,因為不賺,賠本生意只會掏空自己資產

而國內研發的單又很容易斷炊,廠商又不會白丟成本,一定是 拿單找洞鑽錢,品質上自然是???

這樣一來一往 國家自行研發的單也養不活廠商,廠商也不指望國家丟的單...

工業自然會吃不到軍購單,變成依賴 外單, 但外單一抽單轉到中國廠, 那工廠自倒是理所當然

能夠活下來又能吃單的通常又是 跨國企業, 吃國內單而跨國生產在回台組裝,失業率一定沒幫助...


我國強在研發 , 但研發出來的東西卻是靠國外大廠去養...對國內工業當然沒幫助



研發跟生產 是兩回事...



雲豹  上頭裝了多少八國聯軍的零件...

研發者很 世界觀 去參考國外的車,但卻沒把 國產零件當成指標...



國造非國產...只是 在台組裝品


參考一下

IDF -經國號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6%93%E5%9C%8B%E8%99%9F%E6%88%B0%E6%A9%9F

雲豹裝甲車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B%B2%E8%B1%B9%E8%A3%9D%E7%94%B2%E8%BB%8A

光華六號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5%89%E8%8F%AF%E5%85%AD%E8%99%9F%E9%A3%9B%E5%BD%88%E5%BF%AB%E8%89%87


我們能研發呀...但是 零件 上面 舶來品: 國產品  的 比例   ?  技術指標的 比例  ?


---------------------------------------------------------------------------------------------------------------

離題一下 :  為何國外 常常 說台灣 生產的  精品 很多 , 但我們卻感受不到精品的價值?
                 因為台灣人不會花大錢買台灣精品,卻願意花大錢買  舶來品, 使廠商寧外銷不內銷..
                 等到在國外發光發熱在紅回來, 但是廠商會願意拿精品內銷使國外訂單壓縮嗎?
                 捷安特的歷史就很有趣不是...
                 台灣經濟不景氣 怎麼死都是基層生產面,
                 跨國企業老早就佈局全球 , 台灣只是其中一個點而已

-----------------------------------------------------------------------------------------------------------------

日本帝國有決心搞出聯合艦隊...戰後 有決心養起自己的輕重工業...

造就多少  大廠?  凡是台灣點的出名字的日本廠牌多多少少都吃過自衛隊的單..

連 LG  SAMSUNG 都 吃的到 韓國軍方的單...

那我國呢?   

遇到 F16 C/D 就暈頭...吵預算分配...IDF拿去丟算了...



說難聽點..我國資訊產業是世界有名的

但是軍方還在搞白痴資安控制...電腦還要多搶一使用...還要限制 usb等一堆管制作為

難道 廠商 沒能力作出  資安控管的主機 或是 主機板嗎 ?  分明是上面自己偷懶...

等到  資訊情報 外流  才在 唉說   資訊管制作為  有待加強...( 一堆笑話 )

[ 本文章最後由 KOGA.tpe! 於 09-11-21 15:10 編輯 ]
作者: 狙擊手-阿倫    時間: 10-3-12 20:29
-ˇ- 被我知道了就不秘密了 XDD

奇摩上打一下就有了

或許能跟ac大說的一樣  採用一下瑞典!?

不過不能完全拷貝吧=ˇ=  台灣技術  拷貝  採用好的比較好吧-ˇ-

最近台灣都是"政客" ....  政治家少之又少.... (( 兩者不等於 -ˇ-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www.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