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預算排擠 陸軍戰車10年內難汰換 [列印本頁]

作者: WAN0731    時間: 09-7-14 17:42
標題: 預算排擠 陸軍戰車10年內難汰換
軍方人士指出,陸軍現役主戰車汰換計畫由於阿帕契攻擊直升機採購案金額龐大,M1A2戰車的採購計畫只好再度喊停,不少陸軍裝甲部隊對此感到失望,但軍方內部也有人認為直升機才可跨越地障,戰車不是台灣地面防衛的第一優先順序。
據指出,在預算排擠效應下,現在陸軍使用的近千輛M60A3、CM11、CM12主力戰車仍將繼續服役,未來十年內都很難有機會換裝新戰車,屆時服役將達卅年。

去年初陸軍開始研究主戰車換裝可行性,並通知裝甲兵學校與各裝甲旅、機械化步兵旅參與會議。軍方內部研究時,雖將美(M1A2)、英(挑戰者二式)、德(豹二)、法(雷克勒)與以色列(梅卡瓦)等世界各國的主力戰車都納入考量,但軍方心知肚明,只有美國才敢賣台灣主戰車。原本規劃今年提出預算,二○一○年開始採購,由於價格高昂,新舊戰車將不會一對一汰換,而採新舊混編方式部署。

採購阿帕契佔太多額度

但據了解,陸軍阿帕契攻擊直升機採購案正進行,已佔去驚人的預算額度,加上陸軍人數最多,全募兵制高昂的人事費用未來將衝擊陸軍分配的軍事投資金額,主戰車的換裝更加遙遙無期,陸軍今年已正式停止這項大規模採購計畫。 M1A2 TUSK.jpg
作者: Wolfmann    時間: 09-7-14 19:36
英國國防部在今年稍早宣布關閉生產挑戰者二主戰車的工廠,不是因為預算的因素,而是經研究後,發覺在下一場的戰爭,主戰車沒有太多的生存能力,英國是第一個將戰車(坦克)實用化的國家,卻也是第一個關閉戰車生產線的國家。美國也似乎停止研發M1A1的後繼戰車車種,而全力研發下一代的作戰兵力,所需要的火力的支援。或許英國是受美國的影響,不得而知,不過這些強國放棄主戰車有他的戰術思考。

上個月美國國防預算也刪減了F-22的預算,是否也意味無人戰機將主宰下一場戰爭呢? 或許有美國有更先進的秘密而未曝光的武器呢? 或許台灣也應有自己的戰略思考,在財政困難的時期,是否對所有的軍事投資有跳脫出即有的思考模式? 現在的戰場是速度及精確打擊主導一切。

台灣近千輛的戰車,在面臨汰換時,我們的國防部是否有新的視野及思考? ( 也許過渡時期升級M60A3是一個好選擇 )如何建立一支強有力機動打擊的陸軍,而不是在買了新的戰車後,就不思考了,等著在新聞及閱兵時,告訴國人,台灣軍榮壯盛? 再二十年又面臨相同問題。台灣是叢爾小島,加上長年沒有國際的軍事交流,限制了台灣軍人的視野,台灣不再出現有前瞻性的將領。近60年來台灣沒有培養自己的裝甲建構能力也就算了,但建立自己的戰略及戰術思想也毫無建樹。

面對對岸的中共強大的兵力,台灣難到只能等美軍的支援嗎? 美國一定會幫助台灣嗎? 從台灣的政治及軍事領導人,認為只要買美國的軍備,就能買個保險。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前國防部長說過,只要通過軍購預算,就能保台灣20年的安全,但事實呢? 也許雲豹裝甲軍是給台灣陸軍一個很好的思考的起點,也是建立本土裝甲能力的的開始。雖然雲豹仍然有很多的問題,但問題解決後,總是累積了經驗與智慧,而能逐漸的發展出屬於台灣本土裝甲能力的碁石及載台,進而發展出各型輕重戰車。目前二岸沒有立即發生戰爭的危險,可以讓軍方好好的思考,除了購買美國M1A1或是法國雷克勒重裝甲的主戰車,台灣陸軍還有什麼選擇?

[ 本文章最後由 Wolfmann 於 09-7-14 23:12 編輯 ]
作者: e4566547    時間: 09-7-14 20:10
不更新主戰車
國軍裝甲兵的下場會很慘!

我們不只不像以色列那樣自己升級魔改
連購買武器都沒辦法
且服役的戰車又是過時又不堪用的...

千萬不可如立委講的主戰車無用論
一味否認重型車輛的地位
打城鎮戰...裝甲越厚越好
高機動薄皮車常會因為道路障礙而無法奔馳...接著輕易的被摧毀
偏偏台灣就是這種環境...

[ 本文章最後由 e4566547 於 09-7-14 12:17 編輯 ]
作者: 異形    時間: 09-7-14 23:26
但是台灣需要喝航空燃油的怪物嗎?



CV-90-120比較好啦(講好久了...)

[YOUTUBE]Z_VrWUKXpdA[/YOUTUBE]
作者: e4566547    時間: 09-7-14 23:45
CV90是很讚

就看瑞典佬給不給賣而已
作者: 異形    時間: 09-7-15 00:27
標題: 回覆 5# e4566547 的文章
軍方好像沒有考慮這個選項?
作者: b_1002000    時間: 09-7-15 11:44
CV-90 120T(真的很小台)

[ 本文章最後由 b_1002000 於 09-11-9 15:20 編輯 ]

cv90120t.jpg


作者: Wolfmann    時間: 09-7-15 15:45
可以在雲豹的載台繼續發展,如雲豹II,動力加大,裝甲加厚,就會有如CV-90 120輕裝甲打擊力量,最重要的是射控系統的研發及整合。我想在M-41D及雲豹的研發有很好的開始,中科院可加把勁,發展出更好的射控及雙穩態砲位穩定系統和陶瓷複合裝甲,使雲豹有行進間射擊能力。將來下一個十年,動力套件不是很敏感的科技,很多民用的都可改成軍用,不管將來是輪式或是履帶的裝甲底盤不是這麼難,而是系統及戰車砲的整合,台灣陸軍可外購及國造雙頭並進,發展出適合自己本島戰術及戰略需要的裝甲兵力,希望在不久將來可以看到自己國造的主戰車。

[ 本文章最後由 Wolfmann 於 09-7-15 15:50 編輯 ]
作者: yangdv    時間: 09-7-15 15:54
希望雲豹裝甲車可以早點進入量產,雖然早期普遍認為裝甲輪車的裝假和越野能力不如履帶戰車,但是現在的科技已經能彌補這個差異,
況且台灣地形狹窄,若不幸在市區內接戰,輪車應該比重戰車更能勝任,我的想法啦~

[ 本文章最後由 yangdv 於 09-7-15 16:08 編輯 ]
作者: e4566547    時間: 09-7-15 23:36
原文由 異形 於 09-7-14 16:27 發表
軍方好像沒有考慮這個選項?


應該是沒有
現在全世界確定用輕裝甲炮車來取代掉主戰車的
大概就只有英國
自從美國FCS夭折後...M1還要頂很久
而觀念傳統又跟在美國後面走的國軍...自然不會有這種用輕裝甲炮車取代主戰車的念頭
又或者是他們認為雲豹105炮車就可以擔任這個位置.....


用輕裝甲打城鎮戰通常都會有不好的下場
以色列為何這麼多重型車輛,美軍為何把史崔克裝甲車猛掛上裝甲
大概就可以證明了
作者: Wolfmann    時間: 09-7-16 00:20
105砲與雲豹的整合,似乎沒有進一步消息,可能在於沒有發展出低壓膛砲及車身無法承受現有105砲的後座力。不管是輪式或是履帶,從輕型開始發展是一個正確的,目前因國內複合陶瓷裝甲沒有突破,藉著在底盤及火砲和射控系統的整合的經驗,可為主戰車累積發展的經驗。

不管是外購或是國造是可齊頭並進的,一定數量的主戰車搭配雲豹是一個過渡時期,形成高低配。如果軍方願意持續的投資在戰車及裝甲的研發,未來相信有一定的成果,雖然不能100%自製,但也能掌握九成以上的技術能量。不過要打破一個迷思,主戰車不是無敵的,即使M1也是如此。
作者: 異形    時間: 09-7-16 00:39
雲豹必須考量一些問題

1.迴轉半徑過大
2.車體結構
3.裝甲與火力不足
4.國軍戰術
作者: Capt.Martin    時間: 09-7-17 21:57
原文由 e4566547 於 09-7-15 23:36 發表


用輕裝甲打城鎮戰通常都會有不好的下場
以色列為何這麼多重型車輛,美軍為何把史崔克裝甲車猛掛上裝甲
大概就可以證明了


這倒是一個醒思! 身為地主國的台灣,與其一昧的去求MBT的採購,不如更加積極的去鍛鍊城市戰技,畢竟要再城市裡面埋伏敵人
身為地主國的我們總是比較有優勢的,能夠讓步兵打出優秀的城市戰,再配合升級過的M60等MBT,其實力未必比M1要來的差阿!?
作者: e4566547    時間: 09-7-17 23:19
原文由 Capt.Martin 於 09-7-17 13:57 發表


這倒是一個醒思! 身為地主國的台灣,與其一昧的去求MBT的採購,不如更加積極的去鍛鍊城市戰技,畢竟要再城市裡面埋伏敵人
身為地主國的我們總是比較有優勢的,能夠讓步兵打出優秀的城市戰,再配合升級過的M60等MBT,其實力未必 ...


我基本上是支持去升級M60
而不是去買M1這個超重.超吃油的怪物
但關結就卡在我們連修M60都吃力,何況要升級它
最後就不得不買M1

對於防禦城鎮戰的部份
如果可以的話
其實蠻想跟車臣叛軍請益的...
作者: b_1002000    時間: 09-7-18 10:48
塞爾維亞最新的Lazar MRAP就是根據車臣巷戰而設計的~~~


作者: HOLMESLEE    時間: 09-7-19 16:36
原文由 Capt.Martin 於 09-7-17 21:57 發表


這倒是一個醒思! 身為地主國的台灣,與其一昧的去求MBT的採購,不如更加積極的去鍛鍊城市戰技,畢竟要再城市裡面埋伏敵人
身為地主國的我們總是比較有優勢的,能夠讓步兵打出優秀的城市戰,再配合升級過的M60等MBT,其實力未必 ...

很不幸的,我們的機械化步兵的訓練準則,還是以野戰為主(這在下基地時就很明顯),完全沒有城鎮戰的訓練項目
至於日常訓練,除了體能外就沒有了,甲駕整天保養不會動的甲車(車子引擎能發只為了應付裝檢)
(以上個人經驗)

我想台灣除了採購武器外,最重要的應該是搞清楚自己的國防方針吧!
現在的國防無方針主義,縱使有再多的兵器,也是毫無作用的。
作者: KOGA.tpe!    時間: 09-7-19 22:16
就我看到的現況...
會跑的車子 不等於能打
能打的車子 不等於會準
這是M60A3在台灣的現況..

動力系統OK,但是問題永遠卡在----射控
常常射控壞了掛轉廠、掛待料、掛停用...等老美送零件修
這種拿來壯壯場面的M60A3就算裝甲升級也是活靶子耐打而已

加上訓練不足....這幾年都是回北測的松林坑子口才能玩戰車砲射擊
變成除了志願役士兵有比較多經驗外...義務役根本是大外行的土法煉鋼只會演表面

雲豹 大概也是這種下場吧....所以不期待有啥表現

國防反登陸作戰的方針 還把戰車 當成自走砲用...
真不知道是在打幾世紀戰爭~

最近還在吵說要不要換 城市迷彩 這種無意義的預算爭論
也能見識當權者與領導者的頭殼真的壞去 
(共軍白痴才會去鄉下找裝甲兵幹架...佔領城市早就全輸了)

---------------------------------------------------------------------------------------------------------------------

我是比較偏重 單兵反裝甲防空的發展
這在城市戰(圍堵)或是反登陸(輕裝水陸戰甲車)都比較實際...
沒人會開戰車但總會扣板機發射火箭彈去打戰車
( 考量到台灣百姓到底會不會讓國軍戰車進入都會區當成戰場的問題...這是白痴問題...
但就是有不少沒決心的怕死鬼會起頭阻止戰場涉及都會區 )
最重要是....革命的武力不是戰車...是民兵...(吞不下 的主要重點)
這才是最低成本的全民國防...

當然重裝武力是防衛的必需品,只是 預算...預算....預算.....
作者: Wolfmann    時間: 09-7-19 23:47
原文由 KOGA.tpe! 於 09-7-19 22:16 發表
就我看到的現況...
會跑的車子 不等於能打
能打的車子 不等於會準
這是M60A3在台灣的現況..

動力系統OK,但是問題永遠卡在----射控
常常射控壞了掛轉廠、掛待料、掛停用...等老美送零件修
這種拿來壯壯場面的M60A3就算裝 ...


只要牽涉到進口零件,就是永遠待料中,這是幾十年的老問題了,我服役時,通信營近二十輛的美製2噸半的M35也有1/5是不能開的。所以戰車射控系統的國產化很重要,如果陸軍決定升級這些M60A3,中科院和戰發應扮演一個重要研發角色,或與國外第三方的升級套件供應商合作,戰車的射控系統的關鍵技都術現在已經不是很尖端的科技了,動力套件很多民用也可改成軍用的,對台灣有問題的可能就是120mm戰車砲及彈種目前可能無法自製,不過這要看國軍是否有智慧的下定決心。

[ 本文章最後由 Wolfmann 於 09-7-20 00:06 編輯 ]
作者: KOGA.tpe!    時間: 09-7-20 13:30
原文由 Wolfmann 於 2009-7-19 23:47 發表


只要牽涉到進口零件,就是永遠待料中,這是幾十年的老問題了,我服役時,通信營近二十輛的美製2噸半的M35也有1/5是不能開的。所以戰車射控系統的國產化很重要,如果陸軍決定升級這些M60A3,中科院和戰發應扮演一個重要研發角色 ...


升級  M60A3  的說法一出....買 M1A2  或是 雲豹  的口水戰又會跑出來...
這跟要升級 M113系列 仿造 各國改良版 的考量 就會被 雲豹 給支持者 打槍...
(CM 2X系列 我國早就擁有全車自研自產的能力,但是有誰重視過 裝步、裝騎 的死活? )
偏偏這 雲豹 只是僅供參考用 的 國產貨 ,到現在還沒幾台下到實戰部隊。
很多東西我們早就有能力做了,但是上面根本是半調子心態,
像是M2HB五O機槍都有國產T90 五O機,但是非要等到 M2HB發生多起 膛炸 後才會認真去汰換成QCB或是T90
(96、97年發生多起 HB槍管接合部過度磨損造成膛炸,本防區就4位小弟兄被炸斷手指,並全面壓制消息
後來陸軍全面禁用HB並且汰換T90,這心態真糟!)
陸軍 總是不出事就沒事,看起來能用的東西繼續用,然後只想花錢買新的東西,要升級簡直免談
在我們高層的偉大的國防方針之下~ 只會花大錢買中看不中用的 直昇機...
裝甲兵 大概還會慘淡一陣子....
繼續用 CM11、CM12、M60A3等....步兵自走砲(用途根本不是戰車)
作者: Wolfmann    時間: 09-7-20 19:18
大家都心有感受,膛炸有很多的原因,有的是老舊,有的是使用過度,有的是連隊的幹部沒有軍械知識,使用及保養不當。一般這種五零重機在射擊若干發後,機槍管是要換的,軍械的保養與更換應有一套標準作業程序,但連隊普遍是不注重的。我服役時,因職務的關係,保管及保養通信器材裝備,我在偶然的機會發現很多的木箱,打個一個木箱,是所有連隊通信器材的美軍英文作業、架設、使用與保養標準,但沒使用過,整本全新的原文手冊因時代久遠而氧化都已泛黃。

CM20系列軍方沒有注重,全車鋁合金鑄造,為M113系列的衍生,並沒有超越M113的性能,我想是技術含量低,沒有射控系統的整合,沒有強大的火力組合,充其量稱為"戰場計程車",這是與雲豹很不同的,因雲豹的擴充性與科技含量比CM20系列高多了,當然陸軍沒有自己的裝步戰術思想。

講個真實的笑話,在前幾天與一個砲兵營長退伍的朋友聊天,已經退伍十年了。他告訴我曾經有一個長官,官階少將巡視營區,剛好看到砲兵幹部在使用四五手槍打靶,此位長官就親自教導如何四五手槍打靶的標準姿勢,他說難到沒有看過電視嗎? 四五手槍應貼近眼睛瞄準備打靶射擊,此時沒有人敢作聲,手槍擊發後,說時遲,那時快,長官眼冒金星,四五手槍巨大的後座力撞擊長官右眼,長官的右眼劇痛,黑青一片,此時全場無人敢出聲,由侍從官扶持下離開,離開後,所有軍官、士官笑到爆。

有時所謂的這些長官主導的政策,就有如上述的長官一樣,沒有軍械知識涵養,讓這些人來主導的國防,怎麼會有好的軍事戰術的思想與運用呢? 陸軍是如此,那海、空長官級的將軍素質又如何呢?

[ 本文章最後由 Wolfmann 於 09-7-23 00:33 編輯 ]
作者: asdfghjkl0331    時間: 09-7-21 04:25
放心吧! 還是會買啦,不過不可能一對一汰換,畢竟導內不太有機會發生戰車大對決
作者: e4566547    時間: 09-7-21 07:52
看到那個長官在射45手槍時
我笑了

看來他之前的配槍
滑套都是卡死的,要一拉一打
作者: 諸葛行雲    時間: 09-8-20 07:59
為什麼不考慮以色列的梅卡瓦戰車?
裝甲、火力都還算上乘
而且引擎前置的關係
梅卡瓦戰車還可以帶上一個小隊的步兵
就實用性與泛用性來講
感覺上梅卡瓦會比M1A2更勝一籌
作者: e4566547    時間: 09-8-20 10:14
MERKAVA的戰重問題
只是讓原本反對M1的人更加反對
其懸吊系統也太過古老...荒漠比較好用
況且要購得以色列的武器
還有重重的難關...

基本上MERKAVA就只是在他家好用而已...
作者: 諸葛行雲    時間: 09-8-20 16:36
喔喔 原來如此
難怪這邊很少人提到梅卡瓦戰車
看來是我被DISCOVERY誤導了嗎@@
作者: b_1002000    時間: 09-8-20 17:14
一般坦克的液氣壓式懸吊不適合沙漠的作戰~~~
作者: e4566547    時間: 09-8-20 20:26
我記得沒錯的話
戰車用的比較多的是扭力桿
用液氣壓的算少數


MERKAVA的那種傳統的彈簧懸吊
真的很符合以色列的國情
不追求速度(鈍重..外露容易被擊中.因此用耐打的鑄鋼製)
快速維修(可直接在外翻修....如果是用扭力桿的...就得整個底盤拿去修)
提供額外防護力(外露剛好可以當裝甲)

它在戈壁或許如履平地
但是其他地形.那復進行程好像不太夠....

[ 本文章最後由 e4566547 於 09-8-20 12:29 編輯 ]
作者: Wolfmann    時間: 09-8-21 09:52
目前過渡時期,最好的選擇是升級M60A3到M60-2000,並淘汰無效的陸軍裝甲裝備( CM-12 ),並採購一定的數量主戰來彌補,二手也可以。找歐美廠商共同發展台灣下一代的主戰車,當然最好的選擇是以萊克勒為我們的基礎,發展出適合台灣地形與氣候的主戰車,重量不超過55噸,裝備120 mm 口徑的戰車炮,全天候接戰的主戰車,法國在拉法葉案欠台灣一份人情。台灣不需要如M1A1耗油怪獸,技術也不掌握在台灣的手中,到時又是待料報修的一堆。
作者: e4566547    時間: 09-8-21 13:29
我們連一輛雲豹裝甲車都搞這麼久
甚至是裝上反應甲的CM11都只有試作車

何況一輛自研的主戰車


不過認真來說的話,考量到國內的能力,真的要自己來的話
以色列的MAGACH是我們比較可以學習的
那個炮塔是基於改造,而不是更新
M60-2000那個方案有點貴...畢竟整個頭都換掉了
另外
發動機該換了...

[ 本文章最後由 e4566547 於 09-8-21 05:37 編輯 ]
作者: Wolfmann    時間: 09-8-21 18:25
呵呵! 台灣講MBT研發,或是改裝都講了n年了,不是這個有問題,就是這邊的材料取得有困難,一輛MBT真的買到時,兒子生出來,都大學畢業了。台灣的MBT就是大家在軍事論壇討論而已,國防部的官方說法,永遠就是武器取得困難,以色列、大陸也是比我們困難過,但別人的MBT都已經是進入量產了。而裝甲兵的弟兄們,眼睛看到的國軍裝備,永遠都是待料中,或是放在連隊上當1:1的模型。

看最近莫拉克颱風的救災,國軍的動員荒槍走板的,高層的指揮實在令人搖頭。以前的武器裝備不好,戰力士氣高。現在高階將領找官升,退伍找出路,中階軍官只求不出事,日子好過,小兵不出操,國軍的整體戰力已經被比出高低,打敗戰也是理所當然。選舉文化造成台灣一切都是為選舉,不是為國家,國家所有的文、武官員體制已經轉化成選舉體制,一切為拿政權穩固,貪圖作官。南宋的偏安在台灣真是歷史重演,目光如豆啊!

[ 本文章最後由 Wolfmann 於 09-8-21 18:49 編輯 ]
作者: KOGA.tpe!    時間: 09-8-23 09:46
原文由 Wolfmann 於 2009-8-21 18:25 發表
呵呵! 台灣講MBT研發,或是改裝都講了n年了,不是這個有問題,就是這邊的材料取得有困難,一輛MBT真的買到時,兒子生出來,都大學畢業了。台灣的MBT就是大家在軍事論壇討論而已,國防部的官方說法,永遠就是武器取得困難,以色列、大陸 ...


我是覺得 MBT的開發上  取決於重工業的發展~

台灣  輕(民生)工業已經達到中高度水準,但是重工業 還是只有中X公司才有財力負擔(國營)
像是 日本在1900~1947時期就大量扶植重工業,成就日本海軍龐大的工業產能
戰後這些軍事重工轉型發展民生重工(工程類大型機具 運輸類發動機)成就日本戰後的工商業發達..
( 小至 汽車 是 三菱重工  H  M  一堆 都是 重工背景...到軍用  都是這些...)
我們只有  中船  在搞自閉...
台灣民生OK~但是重工比例一直很低....所以發展MBT也只能 閉門造車..
看中X院耍腦殘..
頂多搞出外表模型  發動機 觀測 射控 的八國聯軍版....跟雲豹相同下場   

更重要的是  國人  根本不支持
要自己研發 就會跑出     外購派  大戰  自研派  的  口水戰
等他們吵完  大概就是一堆戰後屍體  的  感想...政客誤國
作者: Wolfmann    時間: 09-9-2 23:00
原文由 KOGA.tpe! 於 09-8-23 09:46 發表


我是覺得 MBT的開發上  取決於重工業的發展~

台灣  輕(民生)工業已經達到中高度水準,但是重工業 還是只有中X公司才有財力負擔(國營)
像是 日本在1900~1947時期就大量扶植重工業,成就日本海軍龐大的工業產能
戰後這些軍事重工 ...


就是因台灣的重工業不發達,所以沒有know-how。二戰德國都能造戰車,過了60年,台灣依然造不出戰車。我個人認為外購及研發應齊頭並進,不管將來是買了M1A2,或是二手戰車,研發勢必要作。可以高薪聘請烏克蘭、或是東歐前共產集團的技術人員來台灣協助在裝甲、冶金或是複合材料突破。這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大陸也高薪聘請前蘇聯國防軍工研發人員協助,這就看台灣的軍方是什麼態度了? 台灣工研院也有聘些工程師是來自東歐的。

[ 本文章最後由 Wolfmann 於 09-9-2 23:03 編輯 ]
作者: 莫古利    時間: 09-9-3 06:44
我只是在想,戰車的實用性問題,對於台灣是做為島型防禦的守勢來說,戰車的數量應該要精而不在多,以前上軍訓的時候,教官都說了,是空>海>陸,但是實際上國軍給人的感覺是陸>海>空,等個就是相反,好像還維持著以前那種在中國的大陸軍主義,但是實際上西部平原失去空海優後,戰車的出現也只不過是做為砲灰而已,還比不上掩體中的迫砲,甚至是機動步兵拿的反裝甲、反空攜式飛彈,搞太多坦克、裝甲車根本就不適合,反而是直升機還多少有點用。
作者: ac195    時間: 09-9-3 09:18
我贊同你的意見
雖然很多武器是很好
但是看看歷次乒棋推演的狀況
我們如果要是要撐
那不如把錢砸在單兵裝備
強化城市戰 單兵防空反裝甲 這類東西會比較實際
至於其他代表的就比較像是象徵意義了
m60請以色列想想辦法改裝 應該還是很夠用
反正不可能坦克大決戰
失去空優的海軍 有跟沒有一樣
加上人力資源慌 保持一定程度的戰力即可吧
作者: 異形    時間: 09-9-3 09:20
標題: 回覆 34# ac195 的文章
單兵裝備?

現在的人都想當爽兵

役期不到一年

要他們學那麼多東西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作者: ac195    時間: 09-9-3 09:44
那希望全面募兵之後會改善許多吧
就小弟個人服役期間看到的狀況
混的很混 精實的還是很精實 因單位而異
但一個同梯一起跑去空特的而簽下去的朋友則是抱怨說
外務太多了 他要的是訓練 而不是表演之類的雜事
作者: 異形    時間: 09-9-3 09:53
標題: 回覆 36# ac195 的文章
募兵不會好到哪去

每個都是進去當大爺
作者: ac195    時間: 09-9-3 10:28
所以最後中華民國最精銳的是
警察部隊 = =?
想想真是可怕的事情
作者: KOGA.tpe!    時間: 09-9-3 12:54
原文由 異形 於 2009-9-3 09:53 發表
募兵不會好到哪去

每個都是進去當大爺



每個都是去練

坳撐閃躲飄    五絕學...

---------------------------------------------

現在志願役  天兵  天將  不少...
強則能把國內外軍事相關知識說的頭頭是道
弱的根本是來領乾薪不爽做事的
這幾年經濟不好...近來都是混口飯吃的
嚴考核汰弱留強??
我只知道有能力的做到死 做到不爽時間到直接報退
留下來的不是臉皮厚吃定國家飯  
不然就是爬到一定的位子佔缺搶錢

-----------------------------------------------
原文由 莫古利 於 2009-9-3 06:44 發表

我只是在想,戰車的實用性問題,對於台灣是做為島型防禦的守勢來說,
戰車的數量應該要精而不在多,以前上軍訓的時候,教官都說了,
是空>海>陸,但是實際上國軍給人的感覺是陸>海>空,等個就是相反,
好像還維持著以前那種在中國的大陸軍主義,但是實際上西部平原失去空海優後,
戰車的出現也只不過是做為砲灰而已,還比不上掩體中的迫砲,
甚至是機動步兵拿的反裝甲、反空攜式飛彈,搞太多坦克、裝甲車根本就不適合,反而是直升機還多少有點用


戰車的用途  算是用來突破...與步戰協同作戰

敵方登陸後 建立灘頭堡
請問你要拿什麼主戰裝備去 破壞登陸場? 破壞敵方陣地?
用F16 或  武裝直昇機  去轟嗎?     (   防空飛彈..看看誰痛  )
用海軍艦艇飛彈去打嗎?   (  我想我國海軍 光是 被對方潛艦 玩..就不敢亂跑了 )
用步兵去當槍把子嗎?  ( 歷史上陣地戰 都是 步兵在當對方的機槍把子 )  
還是砲兵的濫轟卻攻不進去清除戰場?  ( 砲兵被近身戰也是無用武之地 )

所以  戰車...是拿來當敵方的靶子+心理戰的震懾+ 突破陣地用
步兵 看 到戰車 如果手頭上沒有  反裝甲裝備....說實在連士氣都沒了...
但有反裝甲裝備  那戰車也是搞笑..沒步兵掩護戰車 也是單兵反裝甲的標靶..

端看國防部怎麼用...不過別拿來當成二戰的突擊砲...這實在浪費
突擊砲  給  雲豹+105砲  去擔任就好...


反而是直升機還多少有點用

這點本人非常不認同
要知道 直昇機 很花錢  且有地面威脅
炸一台戰車 國防部是不痛不養
但是掉一台武裝直昇機可是哭天喊地

M60 跟雲豹 生產一台才多少錢?   那阿帕契  眼鏡蛇  一台要價多少?
一個 武裝直昇機聯隊  的年預算   可以養活 多少 裝甲師?
直昇機的飛行員 也不是  死老陸的土法煉鋼  一兩年就能上戰場當砲灰
培育一打飛行員+買一打武裝直昇機+整個後勤補給..
這整個預算開銷 可是會花上陸軍裝甲師的數倍預算.

加上目前防空武器 越作越精緻...
直昇機 不會花時間打 步兵這種小目標
但是步兵的防空武器卻能給直昇機帶來嚴重威脅
台灣地形也是直升機的狩獵場...
你到哪都能看到直昇機在天空飛..
但是直昇機不一定會看到你躲在哪...
( 電影  黑鷹計畫  就夠玩死直昇機了..更何況對手是共軍 )

[ 本文章最後由 KOGA.tpe! 於 09-9-3 13:03 編輯 ]
作者: Wolfmann    時間: 09-9-3 16:59
維持一定數量的裝甲兵力是需要的,也可加強步兵作戰的信心,提供火力掩護。不管是M1A2、雷克勒或是豹式,沒有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想情況也不會改善的。以目前國軍的維保體系,只要是進口貨,是應付不過的,最後都是1:1的模型。

陸軍要能飛,就是有攻擊直升機,提供優勢火力殲滅敵人地面火力、陣地及裝甲。能空降,特種運兵直升機可空降在敵陣地後方實行包抄。要能跑,有良好的運輸車輛,裝甲運兵車,提供裝甲保護兵員,並省去舟車疲勞。要能提供運作戰時,強大的運動火力,摧毀敵方頑抗的據點,或是輕裝甲,如主戰車。瞬間提供優勢火力,如LT-2000,自走榴炮。要能聽,有良好且加密的通訊系統,及衛星通訊。要能看,有偵搜能力,短程火砲雷達。最後有堅定意志,並且訓練有素的步兵是決勝的關鍵,可惜台灣的兵大部份都沒有堅定的意志,也沒有訓練有素。應因一個立體化的戰爭是沒有一樣的武器與兵種可以獨立存在的,所以國軍這方面要有一段路要走的。

綜觀以上,沒有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能動的、能飛的妥善率有多少? 所以再不濟,雲豹好歹也是一個起點,沒有試就沒有成功及改良的機會。只要沒有弊端,就會有雲豹II,就有外銷到黑人國及中南美洲的機會,可以維原低量生產,不斷的改良,105砲、120砲及整個射控系統都可慢慢的發展出來。

[ 本文章最後由 Wolfmann 於 09-9-3 17:14 編輯 ]
作者: e4566547    時間: 09-9-5 13:44
那只是實驗型
以後會把20炮換成35炮(應該是跟ATK買)
這是我朋友去航太展問的

此外不忘鞭一下...那個20練炮的炮塔真的很爛.....
作者: Wolfmann    時間: 09-9-6 22:02
不要太氣憤,這些的砲塔都是概念式的,推測都不會是已經是定構型的。因為如果照ATK技術轉移給聯勤的傳聞是屬實的話,也會提供相關的服務的。因為會牽涉到鏈砲與砲塔的整合,目前看到的都是一個技術的驗證,有些是實驗性質。就如T-86最後到T-91,才正式發配部隊。
作者: 異形    時間: 09-9-6 22:59
標題: 回覆 43# Wolfmann 的文章
轉移(X)
照抄(O)

看那精美的榴彈機槍......
作者: b_1002000    時間: 09-9-7 09:49
原文由 e4566547 於 09-9-5 13:44 發表
那只是實驗型
以後會把20炮換成35炮(應該是跟ATK買)
這是我朋友去航太展問的

此外不忘鞭一下...那個20練炮的炮塔真的很爛.....


乾脆直接買Skyranger空中遊騎兵就好了,何必又要搞拼裝貨?



[ 本文章最後由 b_1002000 於 09-9-7 10:44 編輯 ]
作者: e4566547    時間: 09-9-7 10:32
連一顆LAV-25用的炮塔都要價4000萬
這顆頭嘛...

我是覺得雲豹可以不要搞有人炮塔...貴又危險..
雖然視野很好..但我們光纖攝影機的技術這麼發達...不多加利用實在對不起國內產業
裝個RCWS再放一些的裝甲...就跟PUMA一樣的做法(但是PUMA的觀測系統的確頗貴)
不但有火力,炮塔被打穿了也不怕死人,要保護彈藥所花的重量,也輕很多
這才是人家未來的趨勢,中科院別再天馬行空了
作者: b_1002000    時間: 09-9-7 10:59
原文由 e4566547 於 09-9-7 10:32 發表
連一顆LAV-25用的炮塔都要價4000萬
這顆頭嘛...

我是覺得雲豹可以不要搞有人炮塔...貴又危險..


這個有人砲塔的下方轉軸根本完全佔用了雲豹的中央車身空間,如此一來雲豹只剩後方可以搭載士兵,和M-2布萊德雷一樣的命運~~~
作者: 異形    時間: 09-9-7 16:27
標題: 回覆 47# e4566547 的文章
用顆鋼彈頭就夠了!!
作者: Wolfmann    時間: 09-9-8 17:31
發展有人砲塔,或是無人砲塔,各有優缺點。但考量台灣的需要,國造的有人砲塔技術對台灣可能比較成熟,車載的人數也會較多。
作者: e4566547    時間: 09-9-10 12:22
原文由 Wolfmann 於 09-9-8 09:31 發表
發展有人砲塔,或是無人砲塔,各有優缺點。但考量台灣的需要,國造的有人砲塔技術對台灣可能比較成熟,車載的人數也會較多。


裝在炮塔的兩人
不如把炮塔籃的空間拿掉
把兩個人裝在車內

直接強化車內裝甲
不用再去把太多的裝甲裝到炮塔上
增加安全性順便省重量

[ 本文章最後由 e4566547 於 09-9-10 05:59 編輯 ]
作者: b_1002000    時間: 09-11-9 15:20
以後是UGV的天下了~~~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www.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