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LASER被發明後,不少國家的軍事研究都試圖把LASER發展成武器,然而LASER加速器的小型化困難及能量轉換效能等原因,一直未能成事。即使在宇宙世紀,LASER武器的用途也不太廣泛,最明顯的是自護軍於戰爭末期投入的決戰兵器Solar-Ray System(ソーラレイ・システム,即傑普斯戰爭中出現的Colony Laserコロニーレーザー)。現在以米諾夫斯基理論產生的這種高能粒子,為光能武器的發展打開了出路。除了能量效益之外,米加粒子本身的運動,不會像荷電粒子般受到地磁場影響,等於米加粒子武器受到的地形限制很低(隨真正運用才發現於水中效能減弱)。
U.C.0070年SIDE 3(自護公國)成功開發米加粒子砲,粒子砲運作原理是把米加粒子經由I-field集束及偏向後放出。但是M粒子產生器及形成米加粒子的能量均非常巨大,需要大容量的發電機才能應付,令米加粒子砲只能運用於基地、戰艦等範圍。在未能取得研究突破之時,自護軍以散佈M粒子的空間作戰為前題而研製的兵器: Mobile SUIT,只能運用實彈火力及格鬥作為攻擊手段。
2.3 Energy CAP
由於高層低估自護軍新兵器的能力,與及錯誤估計其作戰策略而形成的近乎漠視態度,令地球聯邦軍在「米諾夫斯基理論應用武器體系(Minovsky- theory Applied Weapon System,MAWS)」的研究上一直落後於自護。雖然與自護同時期完成米加粒子砲的開發,但是其他相關技術的進展緩慢。不過一個人的出現扭轉了局面,此人正是米諾夫斯基博士。U.C.0072年(亦有說為U.C.0077年),自護公國不少科學家為阻止戰爭爆發而變節,米諾夫斯基博士亦是其中之一,在博士的提供下,聯邦軍得到大量研究資料,並在其協助下,成功找出方法製造穩定的M粒子臨界狀態(塌縮成米加粒子前的狀態),與及研究出將其貯存的技術。由於只需小量的能量(原來的5%)便可產生米加粒子,在這個稱為「Energy CAP(capacitor之略)」的技術之下,米加粒子砲可以利用低容量發電機運作及小型化(撇除M粒子產生器的關係),甚至發展出一年戰爭後期,於 RX系列開始運用的beam rifle、beam sabre等MS攜帶型光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