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氣功的常識
[列印本頁]
作者:
kevin.chang
時間:
08-8-16 06:03
標題:
氣功的常識
本文章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11-4-3 02:19 編輯
一、練氣功的基本是「氣感」,也就是對氣的感應、感覺。
沒氣感的練功就是體操,沒感覺氣在跑,練功變運動,雖然仍可養生,但是氣功的效果就會出不來。
二、氣感
放鬆時,氣會循環得特別好,氣感也比較好。
練氣時,儘量包持在心情好、身體好、精神好的狀態。
感覺氣的存在需要一點集中力,儘量在日出日落,安靜不受打擾的地方練功。
氣的感覺:熱、涼、疼、癢、麻、酸、緊、脹、輕、重、大、小、跳、空、無
『簡單又有效的輔助法』================
聽息法:至安靜處,放輕鬆,寧聽呼吸聲,感覺心跳,進而感覺全身的氣動
呼吸法:深呼吸、活動一下不舒服的部分至全身放鬆,氣會自然流動
打坐法:姿勢正確、腦袋放空、全身放鬆。氣會自然流動
==================================
三、練氣的規則、忌諱
1.練氣完半小時內,儘量別碰水、喝水,也別上廁所 ( 很急就算了,最好練前就解決。水則在半小時後要補充)
2.吃飯前後一小時、感冒生病、身上有水、床上、廁所、其它感覺不好的場所,都不可練
3.功畢前後一小時,氣通全身,慾火易起,不可行淫
4.練功過程要專心、集中、禁止開玩笑、擾亂心神
5.一勢到底,半途斷功,氣洩不止,不如沒練
6.收功確實,不可馬虎,心要平靜,氣自然停
7.練氣不可急,氣多傷身,練功數適可而止
8.不可意念干擾,容易走火洩氣
四、引氣的三大原則
鬆、靜、定
鬆,就是不緊張,全身鬆軟、溫熱
靜,就是不爆燥,心平氣和
定,就是不亂想,無念自空
放鬆即得氣,鬆是最基本也最重要
五、經絡
凡人一身,有經脈、絡脈﹔直行曰經,旁支曰絡
經凡十二:手之三陰三陽,足之三陰三陽是也
絡凡十五:乃十二經各有一別絡,而脾又有一大絡,並任督二絡,總為十五
奇經凡八脈,不拘制於十二正經,無表裡配合,故謂之奇
上網看穴道圖,會比較理想
===十二正經===============
十二經絡,經絡分類名。指十二經及其脈絡。
《靈樞·本輸》:「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之所終始。」
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具有表裡經脈相合,與相應臟腑絡屬的主要特徵。
包括
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
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
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1. 卯時( 5點至7點)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
2. 辰時( 7點至9點)胃經旺,有利於消化。
3. 巳時(9點至11點)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
4.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5.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
6.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7.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8. 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9.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10.子時(23點至1點)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11.丑時( 1點至3點)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12.寅時( 3點至5點 )肺經旺
陰脈營於五臟,陽脈營於六腑
十二正經運行,丹道家稱為『大周天』
運氣順序分別為: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膽→肝
口訣: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續;手陰臟手陽手頭,足陰足腹陽頭足。
(此臟腑相傳之序,及上下所行之次也。)
〈起點〉 ↓ ↓
手陰: 肺(太陰)、 心(少陰)、心包(厥陰)
↓ ↓ ↓
手陽:大腸(陽明)、小腸(太陽)、三焦(少陽)
↓ ↓ ↓
足陽: 胃(陽明)、膀胱(太陽)、 膽(少陽)
↓ ↓ ↓
足陰: 脾(太陰)、 腎(少陰)、 肝(厥陰)
〈接肺經〉
請再參照「運氣順序」
經脈裡的陰陽是指一種順序,看上方的文字版運氣圖,應該能夠很快理解
陽:陽明→太陽→少陽
陰:太陰→少陰→厥陰
手足各三陰三陽,共十二,曰:十二正經。
===奇經八脈===============
(一)衝脈: 十二陰陽經之海
(二)督脈: 手足三陽脈之海
(三)任脈: 手足三陰脈之海
(四)陽維: 主一身之表,起於諸陽之會
(五)陰維: 主一身之裡,起於諸陰之會
(六)陽蹻: 主一身足左右之陽
(七)陰蹻: 主一身足左右之陰
(八)帶脈: 總束十二經及其他奇經七脈
任督二脈在身軀中心線,任督運作稱『小周天』
===十五絡===============
列缺絡─絡連手太陰肺經 通裡絡─絡連手少陰心經
內關絡─絡連手厥陰心包經 偏歷絡─絡連手陽明大腸經
支正絡─絡連手太陽小腸經 外關絡─絡連手少陽三焦經
公孫絡─絡連足太陰脾經 大鍾絡─絡連足少陰腎經
蠡溝絡─絡連足厥陰肝經 豐隆絡─絡連足陽明胃經
飛揚絡─絡連足太陽膀胱經 光明絡─絡連足少陽膽經
尾翳絡─絡連任脈 長強絡─絡連督脈
大包絡─脾之大絡
作者:
kinderrush
時間:
08-8-16 21:01
提供經絡圖的文件,裡面有個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的文件解說的滿詳細的
http://www.badongo.com/file/10899787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www.gamez.com.tw/)